别开生面?情趣盎然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feng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有一种独特力量,“美术的力量”体现在其作为视觉化语言的不可替代性、美术中蕴含的审美内涵和价值,还有美术追求独特个性和创意的创造内涵及发挥的作用。 校外美术教育在文化强国、“双创”国家战略和国家全面推进美育的当下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外美术教育必然会得到全社会更多关注、认同和重视,行业水平也肯定会有巨大的提升,我们这栏目将持续关注校外艺术教育,为大家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研究探讨的平台,推进校内外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
  中国画是最具中华文化特质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上好中国画课既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开阔学生艺术视野的需要,也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需要。怎样才能把中国画中的写意画课上出新意,让学生对写意画课兴味盎然呢?
  一、层层铺垫递进,使课堂更具悬疑性
  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策略,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育学家倡导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确定稍高于学生既有能力的目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中国写意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关联并不密切,学生大多只有似是而非的印象和一知半解的了解,对它一无所知的也大有人在。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教师切不可贪多求全,急于求成,而只能突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侧重中国写意画常识的普及。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中国写意画的基本知识,比如写意的特征,墨色的变化,以及对中国画中笔墨纸的体验等等。
  在设计递进的各层次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使之具有悬疑性。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通常都怀有探究的欲望,而学生的好奇心尤其强烈。要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着力营造引人入胜的悬疑效果,吊足学生的胃口,借此将控制学生的注意力的钥匙牢牢地攥在教师手中。
  二、設计擂台环节,使课堂更具挑战性
  增加教学的挑战性,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强化学生求知动力的有效手段。许多课堂气氛沉闷,并不是因为学生无法达到教师的要求,恰恰相反,是因为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教师们会发现,在争取学生的注意力方面,自己常常败给摆在学生面前的毛笔、宣纸、砚台等绘画工具。因为平时几乎不会使用到它们,所以学生对它们都感到新奇与兴奋,而把听课的事抛在一边。
  因此,在中国写意画的一些知识点后,可设计一个老师挑战大师,学生挑战老师的活动,并告诉学生想要挑战老师,就必须仔细观察老师作画和投影中沾墨的过程。宣布完游戏规则后,学生就会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了。这就是想要的效果,学生的注意力在老师这里,就会认真的观察老师的作画过程,学生的观察就不会是漫无目的的了。
  三、作业评价展示,使课堂更具互动性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说的正是人们之间的互动对学习的重要。处于互动关系中的每一个人,都同时扮演着知识的接受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角色,这就大大拓宽了知识的来源。同时,无论是人们对自己的评价还是对他人的感知,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他个体,所以,互动也是获得准确知识的必要条件。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现代教育学越来越强调学习的互动性,以往课堂上教师-学生的单向互动逐渐向学生-学生、教师-学生的多向互动转变。在美术教学中,作业展评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通过美术作业展评活动,教师可以及时的得到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学生可以得到参与、协作、探讨、交流、发展的机会,得到自我展示与肯定的平台。中国写意画教学难度比较大,课堂气氛不易活跃,所以,更需要教师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借以融洽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四、人文内涵挖掘,使课堂更具故事性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画虽然是运动绘画技巧,描摹世事物象的活动,但揭示的却是创作者的内心感受,投射的是创作者的精神世界。画如其人,中国古代正是基于这一关系,将画作的等级与创作者人品、气质的等级对应起来,形成了独富中国特色的艺术品评体系。中国画推崇清新、超逸、纯朴、自然的风格,是与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一脉相承的。
  所以理解中国画就必须关注其中的人文内涵,但如果过于深入地挖掘,一定会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令学生望而生畏、敬而远之。不妨从学生的学业基础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作品入手,通过浅显的故事来辅助学生的理解。
  从中国写意画的独特性出发,遵循学生心理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提高中国写意画教学趣味性、有效性的途径。当然,写意画课堂教学中,老师还可以选择通俗易懂的诗词辅助教学,让诗、画相得益彰,突出中国画的人文气质。此外,中国画与传统音乐在内在追求上也是一致的,因此,还可以尝试穿插播放相关的音乐,增强课堂的艺术性。总之,教学不是一种答案,而是一种理解,即使是失败的课也是有收获的。
其他文献
摘 要:“3+3”式幼儿园创意印染坊活动在中国传统印染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特点,延拓出扎染、湿拓、印刷等印染坊活动形式。本文则结合延拓的创意印染坊的活动形式,运用“三精”环境、“三趣”材料、“三创”策略等“3+3”式途径与方法来促进幼儿创意印染坊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而发展幼儿的审美、创作等综合能力。  关键词:创意印染坊活动 “三精”环境 “三趣”材料 “三创”策略  印染的发明为丰富和创
期刊
摘 要:“童画梅里”乐创美术课程,紧密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课程内容来自于家乡梅里,使美术创作以幼儿生活为基础,以幼儿熟悉的家乡的人、事、物为内容,注重生活与美术的结合,把孩子对家乡的情感用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关键词:童畫梅里 乐创 乐创美术课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身边的花草树木
期刊
摘 要:《兰亭序》是中国古典审美艺术中书法载体的典范,《颜勤礼碑》则是颜真卿晚年所书,其书法艺术已进入完全成熟时期,通篇气势磅礴,用笔苍劲有力,未经后人剔剜,是颜体中的代表作。本文从《兰亭序》的书法技法即点画的方向、长短、位置、粗细四要素进行分析以及运用《兰亭序》中的技法在小学书法教学中精准临帖和运用,本文主要以《颜勤礼碑》为例进行阐述。  关键词:兰亭序 颜勤礼碑 技法 教学  《兰亭序》又名《
期刊
摘 要:在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中,拓印作为表现手法中的一个小类别,在教材安排中占了一定的比重。拓印是美术活动中动手、尝试、分享的过程,也能与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相互贯通,这一特性也为教师开展拓印的拓展性教学提供了新视角。一方面为拓印教学内容的拓展提供方便,使教师拥有更多自主、回旋余地;一方面也可以结合教师特长,设计出属于教材而又不同于课本的学习内容,增加更多实践的可能性与趣味性,有益于教学活动的丰富与
期刊
仙居縣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期刊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浙美版四年级下第19课的学习内容,属“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课。本课是聚焦单件美术作品《清明上河图》的专题欣赏。《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张择端所画,这是一部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伟大巨作,位列中国十大传世名作之一,学会欣赏该作品其意义深远。  那么如何欣赏这件美术作品?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呢?本课主要以解读“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这一教学方略,来引导学生采取参与感受、体验、
期刊
作品描述:华世奎楷书“泉响风摇苍玉佩,月高云插水晶梳”七言联轴,纸本(玉版宣,玉版宣为宣纸中的上上之品,质地坚厚、光洁坚致、莹润如玉),尺寸131×31×2,每幅约3.6平尺,民国时期原裱,裱后具有典型的久藏未悬挂之特征,包手处自然包浆痕迹显著;画面完整、挺括、洁净,“玉、晶”字处裱前各留有两条横折线痕、上联的上部左边稍有一些水渍(请认真察看本原作图片),自然包浆、局部稍有自然包浆的小斑点,字体墨
期刊
师生优秀作品選登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普及,移动端电子设备层出不穷,平板电脑正在逐渐进入基础教育领域。利用平板电脑助力美术课堂,开展有效教学,畅享开放课堂,拓展课堂维度。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用平板电脑检索丰富的美术素材,开阔艺术视野,打开创作思路。利用多功能绘画软件丰富艺术体验,降低创作难度,帮助学生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并丰富作品功能,提升学生创作自信,增强教学交互性,进一步提升师生的美术素养,
期刊
摘 要:以手机为工具,利用井字构图这一构图工具尝试应用美术教学,可通过三分法和趣味交点法,配合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构建出一套能突出照片主题的应用教学体系,确保学生在取景构图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有相应的了解和提高。  关键词:井字构图 取景教学 突出主体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摄影成为了一种新的沟通方式,能够了解摄影语言,掌握摄影技术,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摄影给学生提供另外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记录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