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有一种独特力量,“美术的力量”体现在其作为视觉化语言的不可替代性、美术中蕴含的审美内涵和价值,还有美术追求独特个性和创意的创造内涵及发挥的作用。 校外美术教育在文化强国、“双创”国家战略和国家全面推进美育的当下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外美术教育必然会得到全社会更多关注、认同和重视,行业水平也肯定会有巨大的提升,我们这栏目将持续关注校外艺术教育,为大家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研究探讨的平台,推进校内外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
中国画是最具中华文化特质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上好中国画课既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开阔学生艺术视野的需要,也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需要。怎样才能把中国画中的写意画课上出新意,让学生对写意画课兴味盎然呢?
一、层层铺垫递进,使课堂更具悬疑性
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策略,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育学家倡导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确定稍高于学生既有能力的目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中国写意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关联并不密切,学生大多只有似是而非的印象和一知半解的了解,对它一无所知的也大有人在。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教师切不可贪多求全,急于求成,而只能突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侧重中国写意画常识的普及。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中国写意画的基本知识,比如写意的特征,墨色的变化,以及对中国画中笔墨纸的体验等等。
在设计递进的各层次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使之具有悬疑性。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通常都怀有探究的欲望,而学生的好奇心尤其强烈。要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着力营造引人入胜的悬疑效果,吊足学生的胃口,借此将控制学生的注意力的钥匙牢牢地攥在教师手中。
二、設计擂台环节,使课堂更具挑战性
增加教学的挑战性,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强化学生求知动力的有效手段。许多课堂气氛沉闷,并不是因为学生无法达到教师的要求,恰恰相反,是因为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教师们会发现,在争取学生的注意力方面,自己常常败给摆在学生面前的毛笔、宣纸、砚台等绘画工具。因为平时几乎不会使用到它们,所以学生对它们都感到新奇与兴奋,而把听课的事抛在一边。
因此,在中国写意画的一些知识点后,可设计一个老师挑战大师,学生挑战老师的活动,并告诉学生想要挑战老师,就必须仔细观察老师作画和投影中沾墨的过程。宣布完游戏规则后,学生就会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了。这就是想要的效果,学生的注意力在老师这里,就会认真的观察老师的作画过程,学生的观察就不会是漫无目的的了。
三、作业评价展示,使课堂更具互动性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说的正是人们之间的互动对学习的重要。处于互动关系中的每一个人,都同时扮演着知识的接受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角色,这就大大拓宽了知识的来源。同时,无论是人们对自己的评价还是对他人的感知,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他个体,所以,互动也是获得准确知识的必要条件。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现代教育学越来越强调学习的互动性,以往课堂上教师-学生的单向互动逐渐向学生-学生、教师-学生的多向互动转变。在美术教学中,作业展评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通过美术作业展评活动,教师可以及时的得到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学生可以得到参与、协作、探讨、交流、发展的机会,得到自我展示与肯定的平台。中国写意画教学难度比较大,课堂气氛不易活跃,所以,更需要教师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借以融洽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四、人文内涵挖掘,使课堂更具故事性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画虽然是运动绘画技巧,描摹世事物象的活动,但揭示的却是创作者的内心感受,投射的是创作者的精神世界。画如其人,中国古代正是基于这一关系,将画作的等级与创作者人品、气质的等级对应起来,形成了独富中国特色的艺术品评体系。中国画推崇清新、超逸、纯朴、自然的风格,是与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一脉相承的。
所以理解中国画就必须关注其中的人文内涵,但如果过于深入地挖掘,一定会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令学生望而生畏、敬而远之。不妨从学生的学业基础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作品入手,通过浅显的故事来辅助学生的理解。
从中国写意画的独特性出发,遵循学生心理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提高中国写意画教学趣味性、有效性的途径。当然,写意画课堂教学中,老师还可以选择通俗易懂的诗词辅助教学,让诗、画相得益彰,突出中国画的人文气质。此外,中国画与传统音乐在内在追求上也是一致的,因此,还可以尝试穿插播放相关的音乐,增强课堂的艺术性。总之,教学不是一种答案,而是一种理解,即使是失败的课也是有收获的。
中国画是最具中华文化特质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上好中国画课既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开阔学生艺术视野的需要,也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需要。怎样才能把中国画中的写意画课上出新意,让学生对写意画课兴味盎然呢?
一、层层铺垫递进,使课堂更具悬疑性
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策略,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育学家倡导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确定稍高于学生既有能力的目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中国写意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关联并不密切,学生大多只有似是而非的印象和一知半解的了解,对它一无所知的也大有人在。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教师切不可贪多求全,急于求成,而只能突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侧重中国写意画常识的普及。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中国写意画的基本知识,比如写意的特征,墨色的变化,以及对中国画中笔墨纸的体验等等。
在设计递进的各层次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使之具有悬疑性。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通常都怀有探究的欲望,而学生的好奇心尤其强烈。要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着力营造引人入胜的悬疑效果,吊足学生的胃口,借此将控制学生的注意力的钥匙牢牢地攥在教师手中。
二、設计擂台环节,使课堂更具挑战性
增加教学的挑战性,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强化学生求知动力的有效手段。许多课堂气氛沉闷,并不是因为学生无法达到教师的要求,恰恰相反,是因为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教师们会发现,在争取学生的注意力方面,自己常常败给摆在学生面前的毛笔、宣纸、砚台等绘画工具。因为平时几乎不会使用到它们,所以学生对它们都感到新奇与兴奋,而把听课的事抛在一边。
因此,在中国写意画的一些知识点后,可设计一个老师挑战大师,学生挑战老师的活动,并告诉学生想要挑战老师,就必须仔细观察老师作画和投影中沾墨的过程。宣布完游戏规则后,学生就会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了。这就是想要的效果,学生的注意力在老师这里,就会认真的观察老师的作画过程,学生的观察就不会是漫无目的的了。
三、作业评价展示,使课堂更具互动性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说的正是人们之间的互动对学习的重要。处于互动关系中的每一个人,都同时扮演着知识的接受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角色,这就大大拓宽了知识的来源。同时,无论是人们对自己的评价还是对他人的感知,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他个体,所以,互动也是获得准确知识的必要条件。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现代教育学越来越强调学习的互动性,以往课堂上教师-学生的单向互动逐渐向学生-学生、教师-学生的多向互动转变。在美术教学中,作业展评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通过美术作业展评活动,教师可以及时的得到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学生可以得到参与、协作、探讨、交流、发展的机会,得到自我展示与肯定的平台。中国写意画教学难度比较大,课堂气氛不易活跃,所以,更需要教师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借以融洽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四、人文内涵挖掘,使课堂更具故事性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画虽然是运动绘画技巧,描摹世事物象的活动,但揭示的却是创作者的内心感受,投射的是创作者的精神世界。画如其人,中国古代正是基于这一关系,将画作的等级与创作者人品、气质的等级对应起来,形成了独富中国特色的艺术品评体系。中国画推崇清新、超逸、纯朴、自然的风格,是与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一脉相承的。
所以理解中国画就必须关注其中的人文内涵,但如果过于深入地挖掘,一定会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令学生望而生畏、敬而远之。不妨从学生的学业基础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作品入手,通过浅显的故事来辅助学生的理解。
从中国写意画的独特性出发,遵循学生心理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提高中国写意画教学趣味性、有效性的途径。当然,写意画课堂教学中,老师还可以选择通俗易懂的诗词辅助教学,让诗、画相得益彰,突出中国画的人文气质。此外,中国画与传统音乐在内在追求上也是一致的,因此,还可以尝试穿插播放相关的音乐,增强课堂的艺术性。总之,教学不是一种答案,而是一种理解,即使是失败的课也是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