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狼山之下的荒山野径边,当余秋雨突然发现那一抔长满杂草的土堆前竟竖着“骆宾王之墓”的石碑时,他大吃了一惊。孤山之上,绿树繁阴。当漫步在幽静的石砌小径上,突然发现一个古墓前的碑上竟然有“王朝云”三个字时,我也是大吃一惊。
孤山不高,似不足百米,整座山都笼罩在绿树之中。墓在山间,乍一看,墓为山,山是墓,方知墓之主人早已与山融为一体,化为山上的花草树木,化作西湖的精灵神气,与山水共长。
灰白的墓栏如抱状,似双手合十,似在轻轻地祈祷着什么。墓正前的那一方碑,正中写着“苏文忠公侍妾王氏朝云之墓”,上首书“宋绍圣三年丙子岁”,下首书“清嘉庆六年伊秉绶重修”。秉绶隶书独步斯世,大气而不乏柔媚,似是墓中主人依稀再现。
墓左手边有东坡亲撰的墓志铭:“东坡先生侍妾曰朝云,字子霞,姓王氏,钱塘人。敏而好义,事先生二十有三年,忠敬如一。绍圣三年七月壬辰,卒于惠州,年三十四。八月庚申葬之丰湖之上,栖禅寺之东南。生子遁,未期而夭。盖常从比丘尼义冲学佛法,亦粗识大意。且死,诵《金刚经》四句偈以绝。铭曰: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惟佛之归。”
“事先生二十有三年,忠敬如一”,平朴的言语中抑制着先生的多少悲痛欲绝?随先生颠簸流离,本也想伴君仗剑走天涯,一蓑烟雨任平生。但是,当先生又要远走儋州之时,朝云,竟再也移不动你那疲惫的双腿,而是轻轻地躺在先生怀里,留给先生一缕永远难以忘怀的遗憾,让他去忍受天下最大的孤独与落寞。
不由地想起你的身世,想起那四个字:情天恨海。
年仅12岁,美丽、聪慧、善解人意的你被先生从青楼里带出,入苏家做侍女。18岁时,正是先生多灾多难之际,你成为先生之妾。后来王夫人去世,你则成了先生唯一的寄托与依恋。先生年近花甲之时被贬惠州,眼看运势转下,难得再有起复之望,身边众多的侍儿姬妾都陆续散去,只有你始终如一,随先生远赴瘴地,抚慰先生心灵。
其情如天。
江南女子,温婉贤淑,既遇先生,实乃才子佳人。不料命运多舛,令人唏嘘。杭州惠州,人间天堂到荒芜之地;西湖同名,相差何止天壤!曾生一子,东坡爱之,哪知他不到一岁而夭折。你痛不欲生,转而皈依佛门,想从中经营心灵的天堂。你天生聪慧,早料先生命运坎坷,只能暗中祷告,以祈先生平安。有时触景伤怀,情不能自已。
记得《林下词谈》的故事。先生在惠州时与你闲坐。时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先生命你把大白,唱“花褪残红”。你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先生诘其故。你说:“奴不能歌,是‘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先生遂罢。你不久抱疾而终,而先生终生不听此词。
想起你弥留之际,双目微闭,口中喃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霞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于是,后人便送给你一联:“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于是,后人便在你的长眠之处,筑一小亭,名曰“六如亭”。
据说亭柱上曾镌有一联,乃东坡手书。联曰: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又马上想起那个有名的故事。“东坡一日退朝,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朝云识我,先生思卿。卿卿我我,刻骨铭心。遗憾的是,当年的六如亭早已不见,先生手书也荡然无存。现在所见之亭乃今人重建,其上也有一联:
从南海来时,经卷药炉,百尺江楼飞柳絮。
自东坡去后,夜灯仙塔,一亭湖月冷梅花。
朝云死后,苏东坡将她葬在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山上建塔、筑堤、植梅,试图用这些熟悉的景物唤回那已远逝的时日。然而,佳人已杳,真是“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期年之后,这位老人也将告别生活了九百四十天的惠州,走上远赴天涯的路。他只能把自己最大的痛苦轻轻地放在西湖上,化作那如梦般的孤山。
其恨如海。
再看墓后的山上,十数棵入围的苍松挺立,似在风中呜咽,又似不屈地遥望南天。
不由得想起一首诗:
六如亭畔古坟旁,
风雨潇潇吊丽娘。
一自仙娇埋骨后,
孤山千古土生香。
我轻轻地念着:孤山千古土生香……
(作者单位:惠州市第一中学南湖校区)
孤山不高,似不足百米,整座山都笼罩在绿树之中。墓在山间,乍一看,墓为山,山是墓,方知墓之主人早已与山融为一体,化为山上的花草树木,化作西湖的精灵神气,与山水共长。
灰白的墓栏如抱状,似双手合十,似在轻轻地祈祷着什么。墓正前的那一方碑,正中写着“苏文忠公侍妾王氏朝云之墓”,上首书“宋绍圣三年丙子岁”,下首书“清嘉庆六年伊秉绶重修”。秉绶隶书独步斯世,大气而不乏柔媚,似是墓中主人依稀再现。
墓左手边有东坡亲撰的墓志铭:“东坡先生侍妾曰朝云,字子霞,姓王氏,钱塘人。敏而好义,事先生二十有三年,忠敬如一。绍圣三年七月壬辰,卒于惠州,年三十四。八月庚申葬之丰湖之上,栖禅寺之东南。生子遁,未期而夭。盖常从比丘尼义冲学佛法,亦粗识大意。且死,诵《金刚经》四句偈以绝。铭曰: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惟佛之归。”
“事先生二十有三年,忠敬如一”,平朴的言语中抑制着先生的多少悲痛欲绝?随先生颠簸流离,本也想伴君仗剑走天涯,一蓑烟雨任平生。但是,当先生又要远走儋州之时,朝云,竟再也移不动你那疲惫的双腿,而是轻轻地躺在先生怀里,留给先生一缕永远难以忘怀的遗憾,让他去忍受天下最大的孤独与落寞。
不由地想起你的身世,想起那四个字:情天恨海。
年仅12岁,美丽、聪慧、善解人意的你被先生从青楼里带出,入苏家做侍女。18岁时,正是先生多灾多难之际,你成为先生之妾。后来王夫人去世,你则成了先生唯一的寄托与依恋。先生年近花甲之时被贬惠州,眼看运势转下,难得再有起复之望,身边众多的侍儿姬妾都陆续散去,只有你始终如一,随先生远赴瘴地,抚慰先生心灵。
其情如天。
江南女子,温婉贤淑,既遇先生,实乃才子佳人。不料命运多舛,令人唏嘘。杭州惠州,人间天堂到荒芜之地;西湖同名,相差何止天壤!曾生一子,东坡爱之,哪知他不到一岁而夭折。你痛不欲生,转而皈依佛门,想从中经营心灵的天堂。你天生聪慧,早料先生命运坎坷,只能暗中祷告,以祈先生平安。有时触景伤怀,情不能自已。
记得《林下词谈》的故事。先生在惠州时与你闲坐。时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先生命你把大白,唱“花褪残红”。你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先生诘其故。你说:“奴不能歌,是‘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先生遂罢。你不久抱疾而终,而先生终生不听此词。
想起你弥留之际,双目微闭,口中喃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霞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于是,后人便送给你一联:“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于是,后人便在你的长眠之处,筑一小亭,名曰“六如亭”。
据说亭柱上曾镌有一联,乃东坡手书。联曰: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又马上想起那个有名的故事。“东坡一日退朝,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朝云识我,先生思卿。卿卿我我,刻骨铭心。遗憾的是,当年的六如亭早已不见,先生手书也荡然无存。现在所见之亭乃今人重建,其上也有一联:
从南海来时,经卷药炉,百尺江楼飞柳絮。
自东坡去后,夜灯仙塔,一亭湖月冷梅花。
朝云死后,苏东坡将她葬在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山上建塔、筑堤、植梅,试图用这些熟悉的景物唤回那已远逝的时日。然而,佳人已杳,真是“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期年之后,这位老人也将告别生活了九百四十天的惠州,走上远赴天涯的路。他只能把自己最大的痛苦轻轻地放在西湖上,化作那如梦般的孤山。
其恨如海。
再看墓后的山上,十数棵入围的苍松挺立,似在风中呜咽,又似不屈地遥望南天。
不由得想起一首诗:
六如亭畔古坟旁,
风雨潇潇吊丽娘。
一自仙娇埋骨后,
孤山千古土生香。
我轻轻地念着:孤山千古土生香……
(作者单位:惠州市第一中学南湖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