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教育,积攒孩子一生的财富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llle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财在我们概念里似乎是大人的行为,但碰巧最近看了些书,包括《快教孩子学理财》、布奇绘本《我有自己的小存折啦》等等,我因此很受启发,于是萌生了教豆豆这个学龄前孩子学理财的想法。
  
  认识金钱,明白数额
  两三岁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钱,小到花一元钱坐摇摇车,大到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衣服、玩具等。这个时候的孩子对于钱已经有了一定的概念:钱可以买到很多好东西。那个时候的豆豆真是见钱眼开,连过年时大人给的压岁钱都紧紧拽在手里,不愿意给妈妈收着。
  家里正好有一本《中外货币大全》,我们就有意无意地教豆豆认识钱的图案,从硬币到纸币,从小额到大额,从人民币到外币。豆豆对任何花花绿绿的图案都挺感兴趣,不知不觉中就熟知了市面上流通的各种人民币,懂得区分大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大多5~6岁的孩子就能够正确认识金钱,知道其作用了。
  
  理财,从储蓄罐开始
  很多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储钱罐,把平时爸爸妈妈给的硬币投入其中。在豆豆4岁的时候,我们给他买了一个储钱罐,从此他就开始对储钱感兴趣了。那时候他常常抱着自己的宝贝储蓄罐,高兴地摇着,想着多久可以达到50元,买他喜欢的小车。这些零钱的来源,大多是奖励的。一开始是表现好就给1~2元,后来怕孩子的目的性过强,就改成帮忙做事,通过自己的劳动可以得到相应的报酬,让他在生活中逐渐明白“勤劳致富”的道理。只有勤劳帮忙扫地、收衣服、倒垃圾、择菜等,才可以“赚到”钱,一年积攒下来,豆豆储了200多元呢!
  
  学会花钱,懂得找零
  孩子也知道钱是好东西,可以买很多喜欢的物品,这个时候父母就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家长可以带孩子去超市、菜市场购物,在大人监督下有意识地让孩子去付钱、找零,体验买卖行为。我们经常有意识地告诉他,今天买菜花了多少钱,他就知道什么是贵和便宜了。接着让他注意观察商品上的价格标签,对商品价格有感性的认识。熟悉之后让他运用加减法进行简单计算,拿出100元,买菜花了70元,要找多少零钱?这不仅仅是一道算术题,也是生活的思考题——如何花钱?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如何花钱,即要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钱,明白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
  
  让孩子有自己的存折
  前面三点都只是理财的准备和前提,只有让孩子懂得如何管理、支配自己的钱时,才算是真正的理财开始。当豆豆的储钱罐已经装不下、暂时又没有支出的需要时,我们提议豆豆把钱存到银行里,并且告诉他,存在银行里的钱会生出更多的钱。
  到了周末,我们一家人来到银行给豆豆办理属于他自己的存折和储蓄卡。排队,填单,豆豆兴奋地办好了人生中的第一张存折和储蓄卡。我们来到银行门口的柜员机,让豆豆亲自操作。小家伙开心地输入密码,确认,然后点击“查询”——哇,豆豆有535.9元的“身家”呢。
  其实教育孩子理财的过程就是让孩子知道节约、体验财富积少成多、学会延迟满足需求的过程,会积极影响到孩子未来的人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父母留给孩子的财富再多也会挥霍一空,教给孩子理财的能力更为重要。未来的希望就从这张小小的存折开始启航。借用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话:如果不想因为错误的理财决定而遗憾终生,就必须从小接受理财教育!
其他文献
  
周末,大包小包肩扛手拎,我牵着6岁的儿子满心欢喜地去丈夫所在的城市探亲。一路奔波疲惫,踏进丈夫临时租住的旧房子后,我将沉重的身子放进沙发里,只剩下自顾喘气儿的功夫了。没想到儿子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煞有介事地东瞅西望,仔细审视着眼前的“蜗居”,最后,他撅着小嘴说:“俺爸的房子又破又小!”  将近11点了,孩子还没入睡,缠着我不停地问:“妈妈,我们为什么要来这座城市呢?”“我觉得这里没什么好啊!你看这
女儿萌萌是标准的害羞宝宝,她的害羞,集中表现在不愿和陌生人说话、接触。小区里有一个非常喜欢孩子的大姐,每次见到萌萌总是特别热情,但是萌萌每次都低下头,小脸通红地一言不发,到了后来,萌萌为了避开这位大姐,甚至不肯和我一起走,宁愿独自一人绕到小路。  面对这种情况,我很着急:“为什么不和阿姨说话呀,她很喜欢你,你这样会变成没礼貌的孩子!”后来我没办法,当孩子见到陌生人不肯打招呼时,我只好解释:“萌萌太
近年来,感统失调在儿童中普遍存在,只是程度有所不同。某些轻微的失调,只要采取适当的方法,科学地训练协调孩子的心理、大脑和身体之间的配合,可以有效地矫治感统失调。  孩子感统失调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在做感统训练前,家长最好先给孩子做个简单的测试,通过他的日常表现,测查和诊断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针对性地制定训练计划。  感统训练一般是以游戏、体能训练的方式,用图形识别、数字、记忆、空间知觉等脑
牙齿称“脏腑之门”,对食物消化、发音及面部健美都有直接影响,让孩子有副整齐、洁白、健康的牙齿,是家长的心愿。  改掉不良饮食习惯  爱吃甜食  糖类是致龋营养素,多吃甜食且不及时刷牙,病菌滋生,可致龋齿。  提示:孩子吃甜食宜在饭后,可降低患龋齿的几率,糖类产酸能力与致龋呈正比,由强到弱为: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  只吃精食,不吃蔬果  只吃精细、质轻、粘性强的食品,会削弱幼儿咀嚼功能
我去参加孩子学校举办的家庭教育讲座,作报告的是著名教育专家。开讲不久,专家发给每人一张纸,标题是“你是完美妈妈吗?”下面列出一系列问题,比如你每天都关注孩子的情绪吗?你经常对孩子夸奖和鼓励吗?你在孩子面前是否都展示出最好的一面?你时常会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带给孩子吗?等等。各项都有得分,全都达到相应的标准才算完美妈妈。  看着这些,我不禁感慨,这样的完美妈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对照我自己,除了经常关注孩
很多父母都习惯于把自己定位为孩子的权威,用命令的口吻强制孩子按成人的意志行事,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对任何一种教育方法而言,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暗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家教方式,它通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当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就能做出相应的心理反应。家教中的积极暗示就是指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环境、行为榜样等手段,
想必每一个上兴趣班的孩子家长,都或早或晚会面对“坚持还是放弃”的心理斗争。女儿溪溪上舞蹈班,在第二年便遇到了这个问题。她对学习舞蹈一直没有特别强烈的欲望,但也并非十分抗拒……按理说,只要家长态度坚决,语气平和,溪溪是完全可以坚持下去的。可是,由于溪外婆身体欠佳,暂时不能陪同溪溪去上课,而我因为时间不凑巧,溪爸又没有我们坚定,溪溪便见风使舵,干脆说:“我不想上舞蹈课了。”就这样,溪溪上舞蹈班面临着“
  
与《孩子》相伴,共同成长  因为从事幼教工作的原因,我与《孩子》相识于它出生的初期,那时就常把它放在案头床边等随手能拿到的地方。成了我家的必备读物,滋养着我的闲暇生活。  2001年底,我的女儿出生了,这使得我与《孩子》走得更近了,因为在一个个案例、故事中,我看到了女儿的影子,感受着与其他家长一样的困惑,也尝试着用别人的经验与孩子周旋,自己也有了许多的感悟,于是提笔写下了女儿成长的点滴,投给了《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