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间故事是民俗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因为来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而得到广泛流传,故事题材广泛,以民间叙事文体为主,通过记事、口授等多种方式将人类智慧和美德口口相授、代代相传。
關键词:民间故事;精神;救助
中图分类号:I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2-0018-02
恩格斯曾在《德国的民间故事书》中这样写道:“民间故事书的使命是使一个农民作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在晚上拖着疲乏的身子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却自己的劳累,把他的硗瘠的田地变成馥郁的花园。民间故事书的使命是使一个手工业者的作坊和一个疲惫不堪学徒的寒伧的楼顶小屋变成一个诗的世界和黄金的宫殿,而把他矫健的情人形容成美丽的公主。但是民间故事书还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一样培养他的道德感,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唤起他对祖国的爱”[1]。恩格斯的这段话不仅指出了民间故事的娱乐作用和寄托民众生活理想的作用,还指出了民间故事在人们的精神世界方面的宣泄和救助作用。从古至今我国流传着许多民间故事,在这些民间故事中积淀着我国传统的文化内涵,反映着时代所具有的特质,以其绚丽的艺术想象、浪漫的故事情节、千奇百怪的人物形象吸引着民众并使之广为传播,并在岁月中不断彰显出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在阶级压迫的社会里,随着阶级对立抗争的日益加剧,被压迫的劳动人民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抗争。劳动之余、茶余饭后听、讲民间故事常常成了劳动大众放松自己、调节生活压力的娱乐方式。虽然残酷的生活现实常常使他们的种种反抗和抗争付之东流,但是人们这种追求自由、快乐、美好幸福生活的理想和愿望却是永远也不会停止的。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人们将理想更多地寄托在虚幻的精神世界之中,从而按照自己心中的愿望来修改生活本来的面貌,在精神上给予自己解救与帮助。
1勤劳与智慧的抗争
民间故事中有一部分内容是无权无钱的穷苦人运用自己的智慧与统治阶级抗争的故事。如在苗族的《反江山和守备老爷》故事中,在上司即将清查屯谷的节骨眼上,反江山抓住守备亏空大量屯谷的把柄,奚落他,摆布他,最后将这个鱼肉乡里、民愤极大的官吏绳之以法。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蒙古族的“巴拉根仓的故事”“沙格德尔的故事”、藏族的“阿古登巴的故事”“聂局桑布的故事”、维吾尔族“阿凡提的故事”、壮族的“佬巧的故事”,纳西族的“阿一旦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大都是生活在穷苦百姓群体之中,他们常常跟穷苦百姓站在一起,与维护剥削阶段利益的反动统治者斗争,替穷人撑腰,让穷人扬眉吐气。在讲述这些故事时,他们爱憎分明,宣泄了他们对剥削者的愤恨,深刻地揭露了那些恶霸、地主的奸诈、贪得无厌,而对劳动大众则情同手足,满腔热忱。劳动人民相信凭借自己的智慧一定可以战胜统治阶段的压迫,过上自己理想中的幸福生活。
劳动大众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不仅相信智慧可以帮助他们战胜生活中的困难,而且还坚信对于勤恳劳动,正直善良的穷苦人,上天是会给予他们眷顾的。如哈尼族的《蛤蟆和牯哥》《鹅姑娘》,描述的就是劳动人民在现实生活中,幻想着自然界对他们的勤劳、善良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幻想着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还有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鸡蛋姑娘》《象牙公主》《隐身鸟》《宝葫芦的故事》《宝镜的故事》《神笔马良的故事》等。在这些故中常有宝物、魔法的出现,这些通常是用来惩罚坏人或者是给穷苦人带来财富的。这些宝物、魔法通常是有灵性的,如果拥有他的人的是坏人,则宝物、魔法均会失效,通常坏人都气急败坏地将宝物扔掉或毁坏,但是当宝物、魔法重新回到穷人的手中时,它的神奇魔力就又回来了。是不是有了宝物、魔法,穷人就不用劳动了呢?当然不是,劳动人民在讲述这类魔法宝物故事的时候,在精神上人们幻想着能得到一个宝物,来帮助自己和自己同命运的人,从中获得寄托,获得了由宝物魔法战胜统治阶级所带来的快感,而且还看到通过宝物魔法所带来的美好生活。但是在这些宝物、魔法都会有这样一个共性,如果拥有了宝物就坐享其成,好逸恶劳,不论是坏人还是穷人,宝物都会立即消失。所以人们在讲述这类故事的时候,不仅在精神上获得了满足,而且也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就是告诉人们,只有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财富,才是最可靠的。劳动人民通过这些故事,相信正直、善良是最强大的力量,它能战胜一切邪恶势力,只有勤劳的双手才能创造出来美好幸福的生活。
民间故事存在着大量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寓言、神话和民间故事。例如毛南族的《格射太阳和月亮》《三九的故事》等,都体现了勤劳、勇敢的毛南族人民征服与改造自然的斗争。《格射太阳和月亮》讲述的是上古时代,天上有十二个太阳和月亮,树木、禾苗、庄稼晒死,河水、井水干涸,人们的生活无法维持,持续的暴晒使皇帝请来了力大无比的“格”,格依靠弓箭射掉了十个太阳和月亮,仅留下一个太阳和月亮,百姓开始正常有序的生活。力大无比,体现人们对于自身拥有强大力量的渴望,自然环境的恶劣、生产力的低下,使人们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改造自然获得美好的生活。《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更是展现人们不畏艰难,定要战胜自然的决心与毅力。而这些也是人们在今后生活中面对恶劣自然环境,获得勇气与力量的源泉。人们相信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及与他人的团结、合作,必将战胜自然、征服自然。
2爱情的慰藉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成东西的”。民间爱情故事也正是如此,在过去,尽管劳动人民处于统治阶级的领导之下,生活在痛苦和贫穷之下。但是越这样,人们向往幸福生活的欲望也就越强烈,而爱情故事则是他们这种向往和愿望的自然流露,也是劳动人民重要的精神救助之一。它深深地扎根于劳动人民的心中,生动地表现出了劳动人民追求爱情、向往爱情的美好心愿以及对恋爱、婚姻、自由的向往和追求等方面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如中国民间四大传说《牛郎和织女》《孟姜女》《白蛇传》和《梁山伯与祝英台》,无一不是以爱情内容为主,并广为津津乐道。在大量的民间爱情故事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青年男女为了追求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权利和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他们敢于冲破思想牢笼的桎梏,向反动阶级及旧的封建礼俗宣战抗争,真正做到了“锁链捆不住他们的手脚,神权束缚不住他们的思想,威武动摇不了他们的决心,富贵移不了他们的意志,贫贱吓不倒他们的信心”。 在这些爱情故事中,并不是相貌漂亮、有权有势才能获得美好的爱情,而是似乎更青睞于心地善良的穷苦人。如《牛郎和织女》中的牛郎什么都没有,穷得只有一头老黄牛;《梁山伯和祝英台》中的梁山伯较马文才相比只是一介穷书生;《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虽是蛇精所化,但由于她的为人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而受到人们的喜欢。正如歌德曾说过的“外貌只能炫耀一下,真美方能百世不殒”。人们在讲述这些爱情故事时,一方面使自己沉醉在他人的爱情故事中,获得精神的娱乐与放松;另一方面又鼓舞着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3不良情绪的舒缓
古代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没有严格的纪律要求,但是常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约束,如道德、礼仪、 民俗等。这些与法律一起保证了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但人常常会有突破束缚的渴望,而渴望如果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情感、情绪的压抑,因此人们需要精神的释放。而歇后语、相声、评书等,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们积郁在胸的情感得以释放。如歇后语“猫儿见了鱼——求婚(荤)、冬天穿凉鞋——自动(冻)自觉(脚)”等以及传统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连升三级》《扒马褂》《敬财神》,还有新相声《五官争功》《虎口脱险》等,这些因为源于生活,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为人们所喜爱。在带来快乐的同时,有些内容也借以讽刺当时的时局,使人们内心的压抑得以舒缓。如传统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讲述的是洪武皇帝和他的大臣都喝了两个叫花子做的馊泔水;《连升三级》的主人公张好古大字不识一个,却以对联及好运气得到九千岁魏忠贤以及当时皇帝的赏识,步步高升。人们在欢笑中,将讽刺的箭头指向了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皇帝、大臣、地主等。而新相声《打牌论》《钓鱼》《财迷丈人》等,则讽刺的是人们身边存在的那些势利、自私、迷信、好吹牛、爱占便宜的人,不仅讽刺了某些人的种种不良习气,也使人们在开怀大笑时引以为戒。
民间文学是历史发展的影子,生动地记录了劳动人民历史发展的壮丽历程;它是文化精神之窗,深刻地反映了不同时期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和心理特征。在劳作繁重、生计艰难时,用民间文学的各种形式来排遣内心的烦闷与忧愁,使人们在各种有趣、生动、贴近生活的情节中哈哈大笑,舒缓自己的情绪,使人们获得暂时的愉悦。同时民间文学以其特有的方式丰富和充盈着人们的心灵与精神,给人们以鼓励与希冀,使人们有勇气与力量追寻自己的幸福和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责编:王锦)
關键词:民间故事;精神;救助
中图分类号:I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2-0018-02
恩格斯曾在《德国的民间故事书》中这样写道:“民间故事书的使命是使一个农民作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在晚上拖着疲乏的身子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却自己的劳累,把他的硗瘠的田地变成馥郁的花园。民间故事书的使命是使一个手工业者的作坊和一个疲惫不堪学徒的寒伧的楼顶小屋变成一个诗的世界和黄金的宫殿,而把他矫健的情人形容成美丽的公主。但是民间故事书还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一样培养他的道德感,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唤起他对祖国的爱”[1]。恩格斯的这段话不仅指出了民间故事的娱乐作用和寄托民众生活理想的作用,还指出了民间故事在人们的精神世界方面的宣泄和救助作用。从古至今我国流传着许多民间故事,在这些民间故事中积淀着我国传统的文化内涵,反映着时代所具有的特质,以其绚丽的艺术想象、浪漫的故事情节、千奇百怪的人物形象吸引着民众并使之广为传播,并在岁月中不断彰显出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在阶级压迫的社会里,随着阶级对立抗争的日益加剧,被压迫的劳动人民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抗争。劳动之余、茶余饭后听、讲民间故事常常成了劳动大众放松自己、调节生活压力的娱乐方式。虽然残酷的生活现实常常使他们的种种反抗和抗争付之东流,但是人们这种追求自由、快乐、美好幸福生活的理想和愿望却是永远也不会停止的。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人们将理想更多地寄托在虚幻的精神世界之中,从而按照自己心中的愿望来修改生活本来的面貌,在精神上给予自己解救与帮助。
1勤劳与智慧的抗争
民间故事中有一部分内容是无权无钱的穷苦人运用自己的智慧与统治阶级抗争的故事。如在苗族的《反江山和守备老爷》故事中,在上司即将清查屯谷的节骨眼上,反江山抓住守备亏空大量屯谷的把柄,奚落他,摆布他,最后将这个鱼肉乡里、民愤极大的官吏绳之以法。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蒙古族的“巴拉根仓的故事”“沙格德尔的故事”、藏族的“阿古登巴的故事”“聂局桑布的故事”、维吾尔族“阿凡提的故事”、壮族的“佬巧的故事”,纳西族的“阿一旦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大都是生活在穷苦百姓群体之中,他们常常跟穷苦百姓站在一起,与维护剥削阶段利益的反动统治者斗争,替穷人撑腰,让穷人扬眉吐气。在讲述这些故事时,他们爱憎分明,宣泄了他们对剥削者的愤恨,深刻地揭露了那些恶霸、地主的奸诈、贪得无厌,而对劳动大众则情同手足,满腔热忱。劳动人民相信凭借自己的智慧一定可以战胜统治阶段的压迫,过上自己理想中的幸福生活。
劳动大众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不仅相信智慧可以帮助他们战胜生活中的困难,而且还坚信对于勤恳劳动,正直善良的穷苦人,上天是会给予他们眷顾的。如哈尼族的《蛤蟆和牯哥》《鹅姑娘》,描述的就是劳动人民在现实生活中,幻想着自然界对他们的勤劳、善良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幻想着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还有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鸡蛋姑娘》《象牙公主》《隐身鸟》《宝葫芦的故事》《宝镜的故事》《神笔马良的故事》等。在这些故中常有宝物、魔法的出现,这些通常是用来惩罚坏人或者是给穷苦人带来财富的。这些宝物、魔法通常是有灵性的,如果拥有他的人的是坏人,则宝物、魔法均会失效,通常坏人都气急败坏地将宝物扔掉或毁坏,但是当宝物、魔法重新回到穷人的手中时,它的神奇魔力就又回来了。是不是有了宝物、魔法,穷人就不用劳动了呢?当然不是,劳动人民在讲述这类魔法宝物故事的时候,在精神上人们幻想着能得到一个宝物,来帮助自己和自己同命运的人,从中获得寄托,获得了由宝物魔法战胜统治阶级所带来的快感,而且还看到通过宝物魔法所带来的美好生活。但是在这些宝物、魔法都会有这样一个共性,如果拥有了宝物就坐享其成,好逸恶劳,不论是坏人还是穷人,宝物都会立即消失。所以人们在讲述这类故事的时候,不仅在精神上获得了满足,而且也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就是告诉人们,只有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财富,才是最可靠的。劳动人民通过这些故事,相信正直、善良是最强大的力量,它能战胜一切邪恶势力,只有勤劳的双手才能创造出来美好幸福的生活。
民间故事存在着大量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寓言、神话和民间故事。例如毛南族的《格射太阳和月亮》《三九的故事》等,都体现了勤劳、勇敢的毛南族人民征服与改造自然的斗争。《格射太阳和月亮》讲述的是上古时代,天上有十二个太阳和月亮,树木、禾苗、庄稼晒死,河水、井水干涸,人们的生活无法维持,持续的暴晒使皇帝请来了力大无比的“格”,格依靠弓箭射掉了十个太阳和月亮,仅留下一个太阳和月亮,百姓开始正常有序的生活。力大无比,体现人们对于自身拥有强大力量的渴望,自然环境的恶劣、生产力的低下,使人们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改造自然获得美好的生活。《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更是展现人们不畏艰难,定要战胜自然的决心与毅力。而这些也是人们在今后生活中面对恶劣自然环境,获得勇气与力量的源泉。人们相信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及与他人的团结、合作,必将战胜自然、征服自然。
2爱情的慰藉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成东西的”。民间爱情故事也正是如此,在过去,尽管劳动人民处于统治阶级的领导之下,生活在痛苦和贫穷之下。但是越这样,人们向往幸福生活的欲望也就越强烈,而爱情故事则是他们这种向往和愿望的自然流露,也是劳动人民重要的精神救助之一。它深深地扎根于劳动人民的心中,生动地表现出了劳动人民追求爱情、向往爱情的美好心愿以及对恋爱、婚姻、自由的向往和追求等方面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如中国民间四大传说《牛郎和织女》《孟姜女》《白蛇传》和《梁山伯与祝英台》,无一不是以爱情内容为主,并广为津津乐道。在大量的民间爱情故事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青年男女为了追求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权利和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他们敢于冲破思想牢笼的桎梏,向反动阶级及旧的封建礼俗宣战抗争,真正做到了“锁链捆不住他们的手脚,神权束缚不住他们的思想,威武动摇不了他们的决心,富贵移不了他们的意志,贫贱吓不倒他们的信心”。 在这些爱情故事中,并不是相貌漂亮、有权有势才能获得美好的爱情,而是似乎更青睞于心地善良的穷苦人。如《牛郎和织女》中的牛郎什么都没有,穷得只有一头老黄牛;《梁山伯和祝英台》中的梁山伯较马文才相比只是一介穷书生;《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虽是蛇精所化,但由于她的为人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而受到人们的喜欢。正如歌德曾说过的“外貌只能炫耀一下,真美方能百世不殒”。人们在讲述这些爱情故事时,一方面使自己沉醉在他人的爱情故事中,获得精神的娱乐与放松;另一方面又鼓舞着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3不良情绪的舒缓
古代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没有严格的纪律要求,但是常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约束,如道德、礼仪、 民俗等。这些与法律一起保证了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但人常常会有突破束缚的渴望,而渴望如果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情感、情绪的压抑,因此人们需要精神的释放。而歇后语、相声、评书等,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们积郁在胸的情感得以释放。如歇后语“猫儿见了鱼——求婚(荤)、冬天穿凉鞋——自动(冻)自觉(脚)”等以及传统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连升三级》《扒马褂》《敬财神》,还有新相声《五官争功》《虎口脱险》等,这些因为源于生活,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为人们所喜爱。在带来快乐的同时,有些内容也借以讽刺当时的时局,使人们内心的压抑得以舒缓。如传统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讲述的是洪武皇帝和他的大臣都喝了两个叫花子做的馊泔水;《连升三级》的主人公张好古大字不识一个,却以对联及好运气得到九千岁魏忠贤以及当时皇帝的赏识,步步高升。人们在欢笑中,将讽刺的箭头指向了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皇帝、大臣、地主等。而新相声《打牌论》《钓鱼》《财迷丈人》等,则讽刺的是人们身边存在的那些势利、自私、迷信、好吹牛、爱占便宜的人,不仅讽刺了某些人的种种不良习气,也使人们在开怀大笑时引以为戒。
民间文学是历史发展的影子,生动地记录了劳动人民历史发展的壮丽历程;它是文化精神之窗,深刻地反映了不同时期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和心理特征。在劳作繁重、生计艰难时,用民间文学的各种形式来排遣内心的烦闷与忧愁,使人们在各种有趣、生动、贴近生活的情节中哈哈大笑,舒缓自己的情绪,使人们获得暂时的愉悦。同时民间文学以其特有的方式丰富和充盈着人们的心灵与精神,给人们以鼓励与希冀,使人们有勇气与力量追寻自己的幸福和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责编:王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