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多媒体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kui19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各省实验区逐步推进,面临改革教师首当其冲。新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角色顿时要变了。
  1 美术教师进入新课程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我认为新课程改革再怎么改,再怎么“新”,也不能脫离了教师这一最基本的要素。如果教师没有具备一个教师的素质,怎么能进入课程,又怎么能去实施新课程呢?就不可能发挥新课程所带来的优势,这不是可笑致之。特别对于一个美术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因此作为课程改革中的美术教师基本素质面临新课程的挑战。
  1.1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强调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比较习惯于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组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如我小时候美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让你一味的去临摹。但在如今的新课程下能行吗?这不是误人子第吗?所以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1.2 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美术教师大都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和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强调学科知识的常规教学胜任自如。美术新课程却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这些要求促使我们美术教师要紧随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状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2 美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大家一直都在谈:教师不再是一个主导者,是一个引导者;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既要做“严师”又要做“人师”。可往往在课堂中难以人为,于是苦思冥想,最后不了了之。那究竟怎么转换呢?
  2.1 班级授课制从西方传入中国已一百多年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都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表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对知识的传授,主观上重视教学的结果,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将和学生一道打破课堂的宁静,经常走出教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
  2.2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素质教育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这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或学生在每个方面平均发展,而是要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依据,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基本思想:“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
  3 改变教学方法
   一个方法的体会让人终身受用,一个方法的失败会让人遗憾一辈子。新课程的实施不得不改变一些已有的教学方法,不是说这些方法不好,只不过适应不了这个前进的社会。于是把原先的一些较好的教学方法保留下来,但必须补充新鲜的“血液”。
  3.1 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的世纪,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必须紧跟时代节奏。鉴于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的局限性,教学手段需要更新,现代媒体教学融入课堂已成为必然。一方面,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时代在发展,需要有“发展的眼光”。
  3.2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示范,模仿教学模式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师首先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该绘画过程的感情认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或可试)的几种方法,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如在讲授《水墨画的笔墨技法》时,对于课中涉及到的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内容,单单通过口头表述恐怕学生难以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同时伴以适当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避免简单的缺少学生参与的师讲生听和机械模仿,尽量弥补该模式可能造成的认识活动的不完整性。
  3.3 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综上所述,只是一些不成熟的经验,要让美术新课程真正能够体现课程的“新”,让美术教学不断的“新”,自己还在探索的初级阶段。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研究性的美术教师,就凭认真上好课,研究教材等是远远不够的。应总结每一节课所给自己带来了什么;与同组的教师进行诚恳的交谈,讨论课堂中细节问题,订出一个解决的方案;在网上查阅有关的材料,特别是在教育网上与同仁们来讨论有关美术教学方法等手段来促成自己的专业水平的提高。
其他文献
在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学困生”。随着教材难度的加深,知识量的增加,这部分学生学习越来越吃力,如不能及时做好这部分学生的转化工作,后果可想而知。怎样指导帮助学困生学好英语是每一个英语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从教十年本人在这方面积累了些经验,拿来与大家交流共享。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有的同学说:“我一看到英语就
期刊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教者要强调阅读的整体性,对部分的分析只作为对文章整体认识的手段。根据阅读理论和认知规律,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强化学生阅读学习的主体地位,建立创新的意识: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中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的思考。  
期刊
关于语言积累,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内涵丰富的论断,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等等,说的都是因为有了足够的语言量,而下笔千言,出口成章,“倚马可待”。用哲学上的话说,叫量变引起质变,没有厚积,哪来薄发。因此,作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的语文,语言是构筑语文素养的“秦砖汉瓦”。   新
期刊
审美教育是指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它反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求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并使学生具有发现美的意识,促成学生自觉的爱美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语文教学的审美性,主要体现在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美,教学设计的情境美,教师的语言美、教态美,师生情感融合、共鸣美等。   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
期刊
课堂教学评价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正确运用评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为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和学生的持续发展预设良好的情绪铺垫,反之,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削弱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新课改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尽快转变评价观念,调整角色意识,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评价艺术,充分发挥
期刊
数学课堂是枯燥无味的,如何使数学课堂充满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说明教师要具有教学魅力。说到魅力,我在不断的打造我的教学魅力。何谓教学魅力,是由教师的教学功力而引发出来的一种内在的、持久的、强大的吸引力,是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的集中体现,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理想追求。也是我多年来在教学中的追求。   如何使数学课成为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每一教师不断
期刊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我认为对后进生的教育,更需要艺术。作为班主任,班集体的灵魂,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班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直接引路人,天天看着学习不认真,作业经常不完成,上课讲话,做小动作,甚至故意破坏课堂秩序的学生,不可以撇下他们不管。因为他们也有做人的尊严,他们也有受教育的权利。要正确对待后进生,能不能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不只是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前途,还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
期刊
无论是哪所学校,也无论是什么科目,老师们都要面对一个严峻的事实: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学科基础差的学生。面对这些大多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生,我们如何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从而谋求学生、学校及教师自身的发展呢?对此本人作了一些探索。  1 政治科目学困生的成因  政治科目学困生的成因有以下几方面:①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②对政治科目的学习不够重视,不懂也不问,怕被人认为笨,长期的积累造成了
期刊
1 斟酌选题,激发学生写作动力   新课标中有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这样一段话:“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动笔、易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乐于动笔”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第一步,也是至为关键的一步。那么,如何在选题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呢?  1.1 贴近学生生活,抓住事件的兴趣点命题。校园事件的习作是不容错失的教学机会。一场篮球赛之后,可以设置《谁赢了这场比
期刊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并将其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并按照“问题情景——数学建模——解释与应用”的模式,通过组织学生去秋游,要如何租车;购物中的数学问题等现实生活和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养成自觉地用数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解释现象、分析问题的习惯,并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式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