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进生的转化过程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Cr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我认为对后进生的教育,更需要艺术。作为班主任,班集体的灵魂,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班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直接引路人,天天看着学习不认真,作业经常不完成,上课讲话,做小动作,甚至故意破坏课堂秩序的学生,不可以撇下他们不管。因为他们也有做人的尊严,他们也有受教育的权利。要正确对待后进生,能不能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不只是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前途,还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班级的荣辱和社会风气。本人结合几年的德育工作实践,就此谈谈转化后进生工作方面的点滴体会。
  1 后进生的表现特点
  1.1 学习成绩不佳。后进生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学习还没有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多数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家长,应付老师而学习,对自己没有多么大的要求。由于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与同年龄儿童相比,他们的智力发展较慢,学习能力较低,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懒于观察和质疑,习惯于死记硬背,特别是思维能力发展缓慢,因此学习成绩较差。
  1.2 缺乏自信心。在能够完成的事情面前,总以为自己干不了,萎缩犹豫裹足不前,压抑了内在能力的发挥。差生的形成固然与家庭·社会和学生因素有关,但与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方法更有直接的关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的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事实上,差生也有其长处和闪光点,教师应该也能够做好每一个差生的转化工作。差生的转化工作迫在眉睫,因为不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以后很多差生进入社会,不仅对差生一生有影响,而且对社会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是社会动荡不安的因素之一。转化差生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升学率,更是为了对学生的一辈子负责,对设会的整体负责。
  1.3 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这类学生只顾眼前,不考虑将来,没有远大理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爱学习,甚至恐惧学习。上课情绪不稳定,回答问题答非所问,作业不按时完成,考试成绩差,经常迟到,甚至逃课。
  2 具体转化工作
   后進生的心理是比较矛盾和复杂的,他们的外表往往是一副骄傲的样子,但内心很脆弱,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外表是一副对犯错误满不在乎,玩世不恭的样子,内心却蕴藏着要求进步的“火种”。其实他们更渴望得到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班主任要用爱温暖后进生的心灵,用爱心转化后进生。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差生除了学习上差些外,他们的能力并不差,他们当中有的长于组织工作,有的擅长文体活动,有的社交能力强。教师应根据其特点,利用他们的特长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向上,这就需要老师有爱心,有耐心,尽管学生考试很差,都只能平静地说:“考试只不过是为了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即使这门功课考的不好,又有什么关系,总结教训在努力,还不迟。”告诉他们学习并不是死记硬背,应结合自己的特点,寻求自己的方式,经常给他们辅导,使差生迎头赶上。比如上课时,老师提出的问题,差生偶尔答对了,就应该及时鼓励,一旦发现他们好的方面,就进行表扬,同时让全班同学去帮助他们,安排成绩好的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带差生,教师随时抽检,这样差生就觉得老师和同学们没有歧视他们,疏远他们,慢慢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各方面的成绩就自然而然有所提高。
  2.2 让差生找到自尊心。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从某种程度上讲后进生的自尊心还要强些,因为他们存在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成绩不好,老师不喜欢他们。还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就会对老师产生反感和憎恨等逆反情绪,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如果作为教育工作者经常恶语相加岂不是伤口撒盐,雪上加霜。会导致他们更加灰心失望,要换个态度对待学生,催生他们的自尊心。
  2.3 开展丰富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或平时的后进生辅导工作中,教师可设计不同层次的游戏,其难易程度取决于后进生的学习水平和游戏是否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只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游戏就会取得预期的效果。通过竞赛建立自信。教师可以在赛前先向后进生透露学习内容鼓励他们参与其中,积极准备,把所学的内容掌握好,哪怕拿到外人看来微不足道的胜利,但在他们看来,是在同学们面前获得了自尊,在自己心里种下了信心。
  2.4 捕捉闪光点,因势利导。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差生天生也不是一无是处,在他们身上也有一些积极因素,如何将差生身上沉睡的闪光点激活,因势利导的加以点拨·扶持,就成为转化差生的关键所在。我的一个学生是全校有名的淘气鬼,有一天,他偶尔做了一件好事,老师及时的表扬了他。当时他一愣,有些难为情。事后老师问他为何发愣?他说:“真没想到,我也能受到表扬。”老师说:“有些地方你做得很不错,不信你试试。”这件事对这名学生触动很大,是他向积极的方面前进了一大步,老师趁热打铁的扩大了他闪光的范围,人们都说这名学生变了,老师们也用欣赏的目光看着他。实践证明:发现闪光点,因势利导,是转化差生行之有效的方法。
   总之,转化后进生,办主任起着关键的作用。只要怀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信念,对后进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把他们转化成社会的有用人才。
其他文献
据笔者对所在学校学生作文学习现状的了解,为了应付写作文,学生每人至少拥有1本作文书,学生在写作文时,或多或少要参考作文选。这些说明,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学生害怕写作文,写作文困难的现象。   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一旦形成,其调适将会是十分困难的。但小学生性格的可塑性和易感性又为合理有效的调适提供了可能。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过一些尝试,有一定成效。  1 正确理解作文概念,加强基础知识学习 
期刊
物理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下面向大家介绍的实验,就源于生活。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浮力,这一点我们能够感受到,也很容易验证,因为液体的密度较大,产生的浮力效果也比较明显。而气体对物体也同样产生向上的浮力,因为通常情况下气体的密度较小,对物体产生的浮力很小,所以我们不易感受到,也不容易来验证。为
期刊
【摘 要】 农村初中学生学物理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学生厌学的现象十分严重,物理“学困生”越来越多。本文作者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找到对策,激发了“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学困生”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农材初中物理“学困生” 学习兴趣 对策    1 农村初中物理“学困生”学习兴趣下降的原因  1.1 历史原因。农村学校受“应试教育”影响大,目前评价农村初中教育质量的标准仍然是
期刊
【摘 要】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时代要求创新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
期刊
在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学困生”。随着教材难度的加深,知识量的增加,这部分学生学习越来越吃力,如不能及时做好这部分学生的转化工作,后果可想而知。怎样指导帮助学困生学好英语是每一个英语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从教十年本人在这方面积累了些经验,拿来与大家交流共享。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有的同学说:“我一看到英语就
期刊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教者要强调阅读的整体性,对部分的分析只作为对文章整体认识的手段。根据阅读理论和认知规律,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强化学生阅读学习的主体地位,建立创新的意识: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中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的思考。  
期刊
关于语言积累,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内涵丰富的论断,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等等,说的都是因为有了足够的语言量,而下笔千言,出口成章,“倚马可待”。用哲学上的话说,叫量变引起质变,没有厚积,哪来薄发。因此,作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的语文,语言是构筑语文素养的“秦砖汉瓦”。   新
期刊
审美教育是指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它反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求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并使学生具有发现美的意识,促成学生自觉的爱美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语文教学的审美性,主要体现在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美,教学设计的情境美,教师的语言美、教态美,师生情感融合、共鸣美等。   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
期刊
课堂教学评价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正确运用评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为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和学生的持续发展预设良好的情绪铺垫,反之,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削弱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新课改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尽快转变评价观念,调整角色意识,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评价艺术,充分发挥
期刊
数学课堂是枯燥无味的,如何使数学课堂充满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说明教师要具有教学魅力。说到魅力,我在不断的打造我的教学魅力。何谓教学魅力,是由教师的教学功力而引发出来的一种内在的、持久的、强大的吸引力,是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的集中体现,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理想追求。也是我多年来在教学中的追求。   如何使数学课成为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每一教师不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