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朝廷有一项规定,亲藩受赐田地载于金册,免缴全部税粮,免除差役。这意味着大量占有土地、资产和资源的王公贵族以及官僚阶层游离于税收之外。明朝后期,免税土地的范围越来越大,大量应税耕地滚雪球一样集中在特权阶层名下,变成免税耕地。公元1502年,全国田地总数8357485顷,实际缴纳田赋的土地只有4228058顷,仅占一半。额田减半,税收收入自然减少。为了使税收收入不缩水,朝廷开始加派田赋。如万历四十六年(1618),朝廷决定对每亩地加征田赋3厘5毫,后又加征3厘5毫。再过两年,又增2厘,此为辽饷。后又加征剿饷、练饷。“三饷”之外朝廷又开征矿榷税,“征榷之使急于星火,搜括之令密如牛毛”,使得整个国家“如沸鼎同煎,无一片安乐之地”,引发了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
虽然崇祯皇帝殚精竭虑,励精图治,不耽声色,兢兢业业,竭力矫正自明朝中叶以来导致皇纲不振的种种积弊,但亡国悲剧还是落到他的身上,他本人也落得景山自缢殉国的结局。
而终结大明王朝的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也胜如风卷残云,败也如江海决堤。其政权昙花一现的根本原因是兵骄、丧德,外加不懂税收。他实行的是劫掠性的土匪财政政策。如果说崇祯帝是死于横征暴敛,那么,李自成就是死于免税劫掠。各走极端的税收政策,最终使大明和大顺走向殊途同归的败亡之路。
虽然崇祯皇帝殚精竭虑,励精图治,不耽声色,兢兢业业,竭力矫正自明朝中叶以来导致皇纲不振的种种积弊,但亡国悲剧还是落到他的身上,他本人也落得景山自缢殉国的结局。
而终结大明王朝的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也胜如风卷残云,败也如江海决堤。其政权昙花一现的根本原因是兵骄、丧德,外加不懂税收。他实行的是劫掠性的土匪财政政策。如果说崇祯帝是死于横征暴敛,那么,李自成就是死于免税劫掠。各走极端的税收政策,最终使大明和大顺走向殊途同归的败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