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陶艺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在中国有着多年的发展历史。传统的陶艺泛指陶瓷器皿的烧制过程,而现代陶艺逐渐融入了更多文化元素,在陶瓷的烧制过程中加入了较多的技艺与手法,形成了系统的陶艺教学体系,陶艺被作为一门艺术课程纳入到高校教学体系中,社会对于陶艺教学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
[关键词] 陶艺课程;陶艺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5-0088-02
随着陶艺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广泛,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陶艺发展领域,专家和学者也开展了大量关于陶艺的学术研究活动,丰富的研究成果为高校陶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陶艺课程作为一门艺术课程被纳入到高校教学体系中,旨在通过陶艺课程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的陶瓷烧制水平,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陶艺教育是对学生陶艺理论和技艺的培养过程,我国高校陶艺教育的课程体系,一般可以分为现代陶艺和生活陶艺两种,前者更注重的是陶艺的个性和风格,后者则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往往具有一定的约束性。现代艺术的多样化发展,为陶艺教育赋予了更多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象征意义,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 高校陶艺教学活动受到教育体制、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衡现象。但是现代陶艺教育活动的开展,在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课程设置活动,课程结构的科学性对于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陶艺课程在我国高校开展的时间不长,所以在很多课程的规划方面都借鉴了国外的课程设置,因此陶艺教育课程具有更多现代特征。随着陶艺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不断发展,在陶艺课程实验教学方面应当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视中国陶艺发展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观念,以拓宽陶艺综合教学的研究领域,促进现代陶艺与艺术专业的跨学科交叉,实现现代陶艺教育的健康发展的同时,促进现代陶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 高校陶艺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综合类高校和艺术院校的教学体系中,都有关于陶艺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活动的开展。从当前陶艺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综合类院校在陶艺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方面,主要是以宏观的理论课程教学为主,其中涉及到很多理论框架,但是由于缺乏实践性内容的基础,所以理论方面也未免显得过于宽泛。陶艺教学中涉及到很多关于陶艺发展以及烧制工艺方面的基础知识理论,学生虽然可以从教材中了解大致的内容,但是却容易忽略细节。艺术院校在陶艺课程的设置方面则更多注重陶艺的工艺和技法,所以学生往往是具有较强的技艺却缺乏理论的指导,因此很难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二,陶艺在我国有着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将其纳入到高校教育体系中的时间却很短,所以在陶艺教育活动的理论体系方面不够完善,而且缺乏时代性,很多当代陶艺中的实验性操作内容并没有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很多优秀的陶艺教育研究成果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整理和归纳,所以无法形成系统的陶艺教育理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陶艺教育的先进性。
第三,陶艺课程的设置方面缺乏科学的规划。有的高校陶艺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是按照工艺或者艺术种类进行划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依照学科教学的规律按部就班地授课,使用的教学资料也只有一本教材,学生接受的陶艺知识往往是片面的、零碎的,不仅无法形成完成的陶艺理论体系,也无法为陶艺操作的实践提供指导,这使得很多学生对于陶艺的学习都失去兴趣。另外,在进行陶艺创作实践的过程中,大多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的范围进行模仿或者重构,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式,缺乏创造性。
第四,过于信奉国外陶艺文化的熏陶。很多教师在学习和深造的过程中接触到很多国外先进的陶艺文化,便急于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在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都过多关注西方陶艺、日本陶艺,但是却忽略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本土性特征,使得很多学生形成了对国外陶艺文化的盲目崇拜,甚至完全抛弃中国传统文化,而拒绝将传统陶艺创作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过程,这对于我国陶艺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二 提升陶艺课程实验教学效率的途径
第一, 陶艺课程的交叉设计。学科课程之间的交叉设计是当前教育体系中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通过课程交叉设计可以使很多相对独立的学科之间形成密切的联系,而且可产生更丰富的研究成果。当前陶艺课程教学体系中,课程交叉的程度十分薄弱,很多课程都是以独立的技法形式存在,如浮雕、镂空雕琢、色釉等等,这些看似单独的技法在陶艺学习中存在很多交叉点,因此可以鼓励学生将各种不同的技法进行结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交叉的成果进行论证,这种交叉实践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跨学科课程交叉结果,而且可以使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技艺操作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并且学会从辩证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分析和论证,这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是相当重要的。
第二,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享受学习的过程,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陶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很多充满艺术气息的陶瓷作品都让人惊叹,其中既有陶的粗犷也有瓷的细腻,陶瓷作品的艺术创作成果与其自身的材料有关,更需要依赖创作者灵巧的双手以及内心对陶瓷艺术的热爱。陶艺课程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增强学生的陶艺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对陶艺制作的手感,并且在实验课程中提高学生的技艺水平。学生对于陶艺的兴趣,来源于生活中具有魅力的陶瓷产品,为生活增添了更多艺术气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先进的生产工艺运用到陶瓷生产工艺中,丰富了陶瓷产品的形式和内容,也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能够运用自己的双手制造出美丽的陶瓷产品,仍然是很多学生的学习目标。所以,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产生对陶艺的热爱,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陶艺课程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帮助学生形成合适的陶艺风格。陶艺的制作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其中涉及到很多繁琐的细节处理,所以是否具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对于陶艺的学习十分重要。很多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没有接触过陶艺,在陶艺课程实验教学中不免跃跃欲试,然而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耐心就会越来越差,有的学生尝试多次都无法做出一个成型的作品时,学习的信心也备受打击,甚至失去对陶艺学习的兴趣。所以,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陶瓷的制作过程是一个心灵体验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将知识和技艺传授给学生,更要强调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性,他们应该拥有独立的人格与自信,并且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拓宽自己的思维,形成独特的陶艺风格,而每一种不同的风格都是值得欣赏和肯定的。所以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不仅要有耐心,而且要有信心,在陶艺学习的过程中努力克服困难,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成果。帮助学生寻找并且形成合适的陶艺制造风格,是陶艺课程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这种目标的追寻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只要形成了带有个人特色的风格,只有从艺术风格上获得更多肯定与赞许,才能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
第四, 增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陶艺的学习要尊重教师的理论知识传授和技艺培养,但同时又要敢于打破传统思想束缚,充分展示自己的开放性的思维,才能在陶艺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首先,教师对于陶艺课程实验教学的开展,应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意识,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更多现代陶艺发展的个性因素,指导学生的实践并且勇于创新,而不是让学生单纯地模仿自己,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无论未来陶艺教育发展的主流形式如何,作为教师的教学任务,始终都应该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应当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学习的结果,陶艺教学尤其如此。陶艺教育的过程不是一个模仿的过程,如果所有学生都只制作出同样的陶瓷作品,这是失败的教学,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鼓励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并且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正确的引导,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其次,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入更多启发式、联想式教学方法,对陶艺抽象的造型结构和形象特征进行提取,再鼓励学生针对这些形象特征进行联想,并且形成自己的认知。通常情况下,在课堂上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比传统的理论讲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最后,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的艺术修养,同时将其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形成扎实的艺术功底,为后续的学习和创作活动提供基础。一件好的陶瓷作品,往往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也体现了创作者的艺术修养,所以在陶艺课程实验教学中,还需要融入关于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使学生学习陶艺的同时,也了解陶艺文化的发展历程,增强对陶艺作品更深层次的认识。
综上所述,陶艺课程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陶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陶艺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在陶艺课程实验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积极激发学生对陶艺的热爱程度,只有热爱陶艺才能积极地参与到陶艺课程实验教学中,并且通过陶艺制作良好心理素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可以在陶艺课程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完全了解陶艺,并且不断提高陶艺制作的技术水平,才能有效提高陶艺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胡晓洁.对综合院校陶艺教学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0(01).
[2]张温帙.美国高等院校陶艺教育之我见[J].美术学报,2015(04).
[3]胡晓洁.地方院校的陶艺课程改革新构想[J].山东陶瓷,2014(03).
[4]马小非.高等教育陶艺教学新思路[J].大众文艺,2015(23).
[5]杨珩.开放性实验教学对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03).
[6]李净仪.探析高校陶艺课程的改革和创新[J].现代装饰(理论),2015(10).
[关键词] 陶艺课程;陶艺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5-0088-02
随着陶艺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广泛,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陶艺发展领域,专家和学者也开展了大量关于陶艺的学术研究活动,丰富的研究成果为高校陶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陶艺课程作为一门艺术课程被纳入到高校教学体系中,旨在通过陶艺课程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的陶瓷烧制水平,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陶艺教育是对学生陶艺理论和技艺的培养过程,我国高校陶艺教育的课程体系,一般可以分为现代陶艺和生活陶艺两种,前者更注重的是陶艺的个性和风格,后者则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往往具有一定的约束性。现代艺术的多样化发展,为陶艺教育赋予了更多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象征意义,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 高校陶艺教学活动受到教育体制、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衡现象。但是现代陶艺教育活动的开展,在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课程设置活动,课程结构的科学性对于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陶艺课程在我国高校开展的时间不长,所以在很多课程的规划方面都借鉴了国外的课程设置,因此陶艺教育课程具有更多现代特征。随着陶艺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不断发展,在陶艺课程实验教学方面应当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视中国陶艺发展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观念,以拓宽陶艺综合教学的研究领域,促进现代陶艺与艺术专业的跨学科交叉,实现现代陶艺教育的健康发展的同时,促进现代陶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 高校陶艺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综合类高校和艺术院校的教学体系中,都有关于陶艺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活动的开展。从当前陶艺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综合类院校在陶艺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方面,主要是以宏观的理论课程教学为主,其中涉及到很多理论框架,但是由于缺乏实践性内容的基础,所以理论方面也未免显得过于宽泛。陶艺教学中涉及到很多关于陶艺发展以及烧制工艺方面的基础知识理论,学生虽然可以从教材中了解大致的内容,但是却容易忽略细节。艺术院校在陶艺课程的设置方面则更多注重陶艺的工艺和技法,所以学生往往是具有较强的技艺却缺乏理论的指导,因此很难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二,陶艺在我国有着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将其纳入到高校教育体系中的时间却很短,所以在陶艺教育活动的理论体系方面不够完善,而且缺乏时代性,很多当代陶艺中的实验性操作内容并没有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很多优秀的陶艺教育研究成果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整理和归纳,所以无法形成系统的陶艺教育理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陶艺教育的先进性。
第三,陶艺课程的设置方面缺乏科学的规划。有的高校陶艺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是按照工艺或者艺术种类进行划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依照学科教学的规律按部就班地授课,使用的教学资料也只有一本教材,学生接受的陶艺知识往往是片面的、零碎的,不仅无法形成完成的陶艺理论体系,也无法为陶艺操作的实践提供指导,这使得很多学生对于陶艺的学习都失去兴趣。另外,在进行陶艺创作实践的过程中,大多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的范围进行模仿或者重构,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式,缺乏创造性。
第四,过于信奉国外陶艺文化的熏陶。很多教师在学习和深造的过程中接触到很多国外先进的陶艺文化,便急于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在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都过多关注西方陶艺、日本陶艺,但是却忽略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本土性特征,使得很多学生形成了对国外陶艺文化的盲目崇拜,甚至完全抛弃中国传统文化,而拒绝将传统陶艺创作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过程,这对于我国陶艺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二 提升陶艺课程实验教学效率的途径
第一, 陶艺课程的交叉设计。学科课程之间的交叉设计是当前教育体系中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通过课程交叉设计可以使很多相对独立的学科之间形成密切的联系,而且可产生更丰富的研究成果。当前陶艺课程教学体系中,课程交叉的程度十分薄弱,很多课程都是以独立的技法形式存在,如浮雕、镂空雕琢、色釉等等,这些看似单独的技法在陶艺学习中存在很多交叉点,因此可以鼓励学生将各种不同的技法进行结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交叉的成果进行论证,这种交叉实践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跨学科课程交叉结果,而且可以使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技艺操作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并且学会从辩证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分析和论证,这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是相当重要的。
第二,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享受学习的过程,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陶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很多充满艺术气息的陶瓷作品都让人惊叹,其中既有陶的粗犷也有瓷的细腻,陶瓷作品的艺术创作成果与其自身的材料有关,更需要依赖创作者灵巧的双手以及内心对陶瓷艺术的热爱。陶艺课程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增强学生的陶艺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对陶艺制作的手感,并且在实验课程中提高学生的技艺水平。学生对于陶艺的兴趣,来源于生活中具有魅力的陶瓷产品,为生活增添了更多艺术气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先进的生产工艺运用到陶瓷生产工艺中,丰富了陶瓷产品的形式和内容,也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能够运用自己的双手制造出美丽的陶瓷产品,仍然是很多学生的学习目标。所以,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产生对陶艺的热爱,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陶艺课程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帮助学生形成合适的陶艺风格。陶艺的制作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其中涉及到很多繁琐的细节处理,所以是否具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对于陶艺的学习十分重要。很多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没有接触过陶艺,在陶艺课程实验教学中不免跃跃欲试,然而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耐心就会越来越差,有的学生尝试多次都无法做出一个成型的作品时,学习的信心也备受打击,甚至失去对陶艺学习的兴趣。所以,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陶瓷的制作过程是一个心灵体验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将知识和技艺传授给学生,更要强调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性,他们应该拥有独立的人格与自信,并且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拓宽自己的思维,形成独特的陶艺风格,而每一种不同的风格都是值得欣赏和肯定的。所以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不仅要有耐心,而且要有信心,在陶艺学习的过程中努力克服困难,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成果。帮助学生寻找并且形成合适的陶艺制造风格,是陶艺课程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这种目标的追寻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只要形成了带有个人特色的风格,只有从艺术风格上获得更多肯定与赞许,才能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
第四, 增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陶艺的学习要尊重教师的理论知识传授和技艺培养,但同时又要敢于打破传统思想束缚,充分展示自己的开放性的思维,才能在陶艺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首先,教师对于陶艺课程实验教学的开展,应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意识,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更多现代陶艺发展的个性因素,指导学生的实践并且勇于创新,而不是让学生单纯地模仿自己,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无论未来陶艺教育发展的主流形式如何,作为教师的教学任务,始终都应该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应当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学习的结果,陶艺教学尤其如此。陶艺教育的过程不是一个模仿的过程,如果所有学生都只制作出同样的陶瓷作品,这是失败的教学,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鼓励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并且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正确的引导,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其次,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入更多启发式、联想式教学方法,对陶艺抽象的造型结构和形象特征进行提取,再鼓励学生针对这些形象特征进行联想,并且形成自己的认知。通常情况下,在课堂上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比传统的理论讲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最后,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的艺术修养,同时将其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形成扎实的艺术功底,为后续的学习和创作活动提供基础。一件好的陶瓷作品,往往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也体现了创作者的艺术修养,所以在陶艺课程实验教学中,还需要融入关于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使学生学习陶艺的同时,也了解陶艺文化的发展历程,增强对陶艺作品更深层次的认识。
综上所述,陶艺课程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陶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陶艺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在陶艺课程实验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积极激发学生对陶艺的热爱程度,只有热爱陶艺才能积极地参与到陶艺课程实验教学中,并且通过陶艺制作良好心理素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可以在陶艺课程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完全了解陶艺,并且不断提高陶艺制作的技术水平,才能有效提高陶艺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胡晓洁.对综合院校陶艺教学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0(01).
[2]张温帙.美国高等院校陶艺教育之我见[J].美术学报,2015(04).
[3]胡晓洁.地方院校的陶艺课程改革新构想[J].山东陶瓷,2014(03).
[4]马小非.高等教育陶艺教学新思路[J].大众文艺,2015(23).
[5]杨珩.开放性实验教学对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03).
[6]李净仪.探析高校陶艺课程的改革和创新[J].现代装饰(理论),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