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习作”:助力创意表达,提升核心素养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w_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习作”从微观层面切入习作教学的各个领域,具有“目标单纯而集中,课时短小而灵活,内容明确而具体,评价多元而及时”等特点。它的教学目标落实到点,注重层次,力求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它的教学内容紧扣课例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开展多样的言语实践活动;它的教学评价建立在多元化的展示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乐于分享,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关键词】微习作;课时目标;内容方法;展示评价
  “微习作”立足于小学生生活及学习,是一种从微观层面切入习作教学各个领域(目标、内容、形式、流程等)的言语实践活动。它的“微”,不仅指学生经历了习作过程后最终呈现的外显成果形式——作文有精练、短小的特点,还指代一种教学方式和过程, 即以“课时的微化、目标的微化、内容的微化、支架的微化”为切入点,优化习作教学内容和课堂结构,用精细化的方式指导学生基于原有认知结构的迁移表达,实现“自能作文”。由此,“微习作”教学便有了“目标单纯而集中,课时短小而灵活,内容明确而具体,评价多元而及时”等特点。
  一、课时目标之“微”
  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微习作”的教学目标定位精准,便于师生集中精力,聚焦过程。
  一要落实到“点”。如让学生围绕一个词语展开思考,目标明确,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具体教学时,可先针对这些词语“点”,分解训练,之后再由“点”及“面”,循序渐进。这样学生既感习作不难,更感习作之趣。
  二要转化动机。学生畏写,也缘于缺少写的动机和内驱力。如何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激活习作需求呢?教师可考虑让实用文率先进入“微习作”体系,如一封写给家长、表达心声的信,一则通知,一段消息,一篇读书笔记……在分享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写作是可以达成某种目的的,是有用的。
  三要注重层次。如看图说(写)话是低年级学生重要的学习语言表达的途径,也是中年级学生习作的一部分。教师将看图说(写)话的目标一一分解,从单幅图到多幅图,逐步落实能力训练。
  1.能看懂单幅图,知道画面的主题。
  2.能注意观察图画的主体与局部,了解画面主题与主体、局部的关系。
  3.学习按顺序观察画面。
  4.能展开想象进入画面情境,让画面生动起来,体验画中角色。
  5.能围绕主题说一两句完整的话。
  6.能看懂两(多)幅图,明白图画故事的主题;知道图画之间有联系,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
  7.能按图片提示的顺序,说几句通顺连贯的话,注意句子之间的联系。
  8.能展开想象,补充空白画面的内容。
  9.能发现静态图画与动态图片的区别。
  10.学习观察一小段相对完整的视频素材,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再现)。
  看图说(写)话按年级、分学段进行设计与教学,带给学生显著的变化有:一段时间过后,他们对写话充满了兴趣,由图片开始关注周围事物,乐说乐写。很多阅读学习及生活中积累的词语也常常从他们的口中、笔下“冒”出来了。而这恰恰符合低、中年段学生写话(习作)的目标要求。
  此外,教师还可依照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阅读学习的文本内容,分设“动物”“爱”“见闻”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分解目标,逐个击破。如下表所示。
  单纯而集中的目标,让教师的教(含评价)与学生的学有的放矢,极大地提高了习作的实效。
  二、内容方法之“微”
  有了清晰的课时目标,之后还需要确定“用什么学”“怎样学”。
  “微习作”坚持“小切口、重实效”原则:一是紧扣教材“例子”,精选一两个训练点,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谋篇布局的匠心,积淀语言,悟得规律,拓展运用;二是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创设与生活实际类似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多样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形成能力,内化、运用语言,升华情感。
  例如,童话是学生最喜欢的文本类型,也是低、中年级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悟童话特点、发现规律,在課外拓展阅读时体会表达方法、验证规律。同时,教师还在生活中为学生创设与动物、植物等相处的情境,激发学生“有话想说”“有情想抒”的愤悱状态。充满幻想、“物同人性”、情节起伏一波三折等童话特点自然凸显,而创编童话故事、表达美好情感追求的“微习作”实践也水到渠成地相继呈现了。如“运用‘情节反复法’创编故事”的微习作,就整合了课内的文本学习与课外的拓展阅读,学生兴味盎然,作品精彩纷呈。
  再如,学生在现代作家吴然的《珍珠泉》一文中读到了对动态水泡的细腻描写。从“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这句话中,学生感受到水泡的有趣,感受到作者对水泡的喜爱之情,更习得了作者按照“开始—渐渐—最后”的时间顺序以及“潭底—水面”的空间顺序,具体呈现水泡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描摹“扑哧一笑”的水泡破裂的声音等描写方法。学生对作家细腻的观察和清新的文笔心生敬佩。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短暂的三五分钟时间,带着他们泡茶,通过看、闻、品,观察茶叶、水色及香气的变化,记录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这样的安排,耗时短、时机灵活,“动态观察”的目标聚焦,并且迁移了阅读中习得的有序表达方法,自然而高效。一位教师在家庭作业中布置了“水中墨”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体验,进一步强化“微习作”教学目标“学习观察与表达‘动态场景’”的达成效果。于是,一篇篇充满生活情趣的美文诞生了:《神奇的墨水》《墨水“舞蹈家”》《我会“造”水母了》《和爸爸一起“玩”墨》《印象最深的一次实验》……从学生作品的题目中,不难看出此次安排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情感世界的影响有多么深刻!
  三、展示评价之“微”
  “微习作”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坚信成功体验对学生的正向引领,允许、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创意表达,给学生提供不同层面的读者群体,让他们在不同的平台上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乐于分享,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如针对“我的小种植”的系列“微习作”,教师提示学生可以自己种植,也可以多角度、多维度观察了解感兴趣的植物,甚至富有创意地在班上搞起了“种植角”,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获取素材的机会。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可以“观察记录单”“小种植档案袋”“我的新发现”“我和小苗一起长大”等形式,或图文结合,或说明列举,或细致描述,自由地分享习作成果——请同伴和教师进行评价,在班级宣传栏展示,张贴在年级的“作文角”,借助“红领巾广播”诵读,通过视频加朗读上传至微信群、朋友圈……
  如此,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的方式方法多样化,评价的时间准确而即时,自然带来了评价效果的显著提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了最真实的情感体验,这对其语文素养、综合素养乃至核心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微习作”重在建立从生活到表达、从阅读到写作、从其他学科到语文学科的紧密关联,帮助学生在书面表达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世界、情感世界、精神世界。这就从关注“文”走向了关注“人”和“人的综合素养”,引领学生从多元的视角运用语言文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岑绍基.作文量表互改研究与实践[M].香港:香港教育图书出版公司,2005.
  [4]周一贯.“儿童作文”教学论[M]. 宁波:宁波出版社,2005.
  [5]何捷.“微写作”课程建设——写作教学进行时的课程观[J].教育评论,2014(8).
  [6]刘春.主题式微写作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于永正教《认识苹果》为例[J].语文建设,2016(25).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 101300)
其他文献
将酯基锡MeO2CCH2CH2SnCl3(1)与Schiff碱(2-HOC6H4CHNC6H5)(2)反应合成配合物MeO2CCH2CH2SnCl3·(2-HOC6H4CHNC6H5)(3), 在其反应混合
为了使用户能够通过在图像上选择一些控制句柄来操控图像的变形行为,提出一种使用线段作为控制句柄的实时图像变形方法.该方法按照控制线段的长度对网格的边长进行适当缩放,以产生相似变换的图像变形结果;图像变形过程中,在保持用户给定约束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图像网格边界顶点的拉普拉斯坐标和图像网格内部顶点的中间值坐标.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和实时性.
目前国内外管道通径检测技术及设备不断得到发展、应用和普及,为管道维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当前国内外的管线运营商对于新建输油气管线的安全运营都提出了很高的要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加强,命运共同体格局逐渐形成,通过区域合作谋求地区发展,应对经济一体化挑战,扩大参与者共同利益,已成为世界各国
在我们还不晓得“知识产权”为何物的时候,发达国家已经利用知识产权展开了一场接着一场的争斗,以谋求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而今,我们犹如大梦初醒,急起直追,从高层到基层,从学术界
低年级儿童诗"读写绘"微型课程必须依靠有效的教学才能得以实施,可通过"童诗诵读、主题欣赏、名篇仿写、童诗配画"四种比较典型的课型开展教学。该微型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