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自我认知的影响

来源 :民生周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icious_bu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将人类生活的触角伸延到电子网络空间里的四面八方,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无疑,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但从直观形态上看,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世界却在一定程度上被无情地压缩到一个小小的电脑荧屏面前。这样的一种生存形态,也隐含着极大的隐忧。突然置身于这个缤纷多姿的“新时空”当中,相当一部分人可能会丧失主体性,被裹挟其间、随波逐流。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网络时代;信息社会;自我认知;主体性
  行为主体自身进入信息网络时代可能发生异常形象。具体说来,就是沉浸在虚拟世界的人,蜕变成了技术的奴隶,丢失了自身,成为了他者。有的研究者提出并讨论了电子网络空间里的“非人格化”问题,认为现实中的人的生存要保持健全人格就必须处理协调好信息生存与物理生存的关系。首先,如果过分沉溺于信息空间,人就有脱离社会现实而成为信息奴隶的危险。其次,人应该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统一的人格,但由于信息时代表现为一种符号的数字化交流,物理空间中现实人的交流退到了电子终端的背后,人们往往会做出在物理空间中难以做出的事情。再次,信息的使用不当,会引起心理上的焦虑、强迫、忧郁、依赖、逃避等。
  由此可以认为,在电脑和互联网这一“工具”面前,假如一个人不能在“网上”和“网下”的生活中,实现良好的转换和社会适应,达不到正确的自我认知,不能很好地保持其人格的统一性,他的生活就有可能会因为信息技术的“置入”而走向混乱和裂变。
  一、主体性畸变和主体性缺失
  信息技术介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互联网络建构起来以后,信息技术改变人们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信息崇拜正是由于过度强调了信息的社会地位、核心价值以及巨大能量,以及过分美化了信息社会的前景,才形成了滋生信息崇拜的土壤,导致一种以崇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人与信息的不对称关系。因此“信息高速公路”成为某些人的一条朝圣之路,而其网状的结构预示着这条“公路”是没有终点的。路上的人们,在信息的漩涡中,终日驱驰,莫知其止。
  在虚拟空间里,主体不小心便成为双重或多重性格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由于“我”无所不在,似乎“我”便是中心。这不可避免地产生主体的主观意志膨胀,做出一些违背与偏离法律规范、纪律章程、文明准则的行为。
  同时,在信息时代中,认知主体不易直接形成正确的价值评价能力,在多元价值的攻势下,主体往往会把感性需求当作理性的东西加以追求并走向无批判性,从而表现得无所适从。尤其是对那些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来说,由于他们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在多元化价值的信息世界中,面对五花八门的新奇事物,容易失去鉴别力,从而退化为“单向度”的人。还有的研究者针对大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网络信息泛滥,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理性,致使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紊乱、道德判断力下降”。
  二、到处都是信息,到处都是信息的追逐者,到处是迷失信息世界的人
  (一)“时刻在线”族
  现代都市中有一群挂在网络线上生活的人,他们总是一直保持在线状态。
  这样的行为方式似乎有些不可理喻,但它的大量存在必有其深层的原因。信息社会中,信息的价值在人们心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普遍的心理暗示:信息不可或缺,缺失信息就意味着与社会脱节、被社会及他人所抛弃,意味着反应迟钝,机遇丧失、落后于人。 这种因果联系和价值判断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恐惧心理,恐惧因信息的缺失而脱离于社会、落后于他人、隔绝于外界。“时刻在线”便是为了克服这种恐惧心理而采取的对策。就人的心理而言,缺失信息会产生强烈的不安。 信息被认为是可以抚慰焦虑、消除恐惧的,“就像医生在手术前后详细地把治疗过程告诉患者一样,信息(关于灾难或与灾难相关的信息)也提供了治疗,像是祈祷者或唱赞美诗的仪式一样。在认知的范围内,这是一种要求了解的愿望,它能抚慰我们的焦虑,保护我们远离恐惧”。而事实上,将自己陷入大量人造信息的包围中,远离的不仅是恐惧,还有真实的生活。
  (二)信息饥渴者
  信息饥渴者区别于一般信息获取者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获取这些信息不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用处。他们摄取信息的欲望好像没有止境,总是想网罗更多的信息,想知道最新最快的消息,这种渴望近乎到了一种偏执的程度。
  显然,表现出信息饥渴特征的人倾向于依存于场的认知方式。他们重视外在参照标志,很少主动地对外来信息进行加工重组,外在参照标志是他们认知思考的依据。他们对任何问题的求解和做出判断都必须依赖和求助于外在参照标志即外部信息,所以拼命地摄取信息,不知不觉成为信息的俘虏。过多地依赖外在参照标志意味着内存参照标志的不健全,也就是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欠缺。适量的外来信息可以帮助修补内在参照标志,但过多则适得其反,反而成为一种干扰和破坏,甚至造成内在参照标志的坍塌。所以现代社会的信息饥渴根本上源自对信息价值的误解和现代生存的迷茫感。
  (三)焦虑症患者
  当外界信息输入大脑,人体大脑就有高级中枢去综合、分析和判断,并进行一番信息加工。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繁杂信息后,来不及分解消化,超出机体的承受力,由此便会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这种情绪非常接近精神病学中的焦虑症状,所以,这种因工作信息接触过多引起症状的情况被一些人称为“信息焦虑症”。一些被人们称为“网络综合征”、“手机强迫症”等时代感很强的精神问题,实际上都是过量信息作用于人的一种焦虑心理反应,也是信息焦虑症的表现。激增的信息量远远超出了个人处理信息的极限,这是产生信息焦虑的根源。信息社会一个显见的特点便是信息的爆炸性增长,人们已经用信息泛滥来描述这种增长的态势。
  随着信息的不断复制和传播,大量繁杂、平庸、雷同的内容淹没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七零八落的细节和浅显粗俗的内容严重影响了主体的注意力、理解力、分辨力和整体认知能力。面对庞杂的信息资料,如何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东西?人们试图向新的信息技术寻求解决方案,但很快又导致了新的困惑。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确为查找和选择信息带来了便利,但网络的开放性和管理的松散性带来了信息来源的复杂性,这无疑加大了信息分辨的难度。并且网络作为数据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容量的无限性,而网络信息的超链接方式更是布下了一个个“信息迷魂阵”,让人“迷途不知返”,连一开始的浏览目的都容易忘记。在这里,超负荷、超密度的信息流量与使用者相对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之间的矛盾不仅存在,而且非常突出,而看似主动的选择却常常导致被动的结果。阿尔文.托夫勒就曾经说过:“有时选择不仅不能使人摆脱束缚,反而使人感到事情更棘手、更昂贵,以致走向反面,成为无法选择的选择。一句话,有朝一日,选择将是超选择的选择,自由将成为太自由的不自由”。   三、跨越信息时代的幼稚期
  “时刻在线族”、信息饥渴者和信息焦虑症的共性都在于对信息的过度依赖。信息本应是为人服务的, 但当人的思维和行动过度依赖外在信息时,事实上意味着信息成了人的对立面的异己力量,可能渗入人自身,成为人的理性的抽象表达,控制着人的思维与观念,并使人对其产生崇拜心理。这就是卢梭所讲的“奴役”,奴役不必通过暴力手段,而是通过不可或缺性来实现的。人的客体化和信息的主体化就是这一关系的结果。这种异化与以往时代的异化相比,其区别仅仅在于产生依赖和导致异化的由实在之物转为虚拟之物。
  对信息的过度崇拜和依赖最大的误区是信息与思维的关系,所以“到处都是信息,唯独没有思考的头脑”。人类思维有理性的一面,就此而言,信息对于人们的决策与行动的确有重要的作用,但人类思维也有不依赖于信息的另一面,如人的感性甚至是非理性的一面,它的存在不仅不是无意义的,反而显现了人类思维的精微与奥妙,甚至被认为是更接近人的本质的体现。它在艺术和人文科学领域的作用有目共睹,即使在纯科学的领域,也并不完全是理性的王国。例如古希腊的原子论就明显的带有猜测性和思辨性,在现代科学的原子——分子论确立之前,这一理论始终缺乏科学试验的依据。对于人的思维质量以及行动决策的效度而言,信息数量的多少并非总是决定性的,有时候“更多的信息可能导致更少的理解,更多的信息可能导致更低的信任度,更多的信息可能导致社会更加难以进行理性的治理”。
  对于信息作为资源的理解,同样存在着严重的误区。新的社会生产力绝非只是信息,单纯的信息生产也无法推动社会的发展。信息最基本的特性便是对直接存在的依附性,“作为间接存在的信息必须由直接存在(物质,即质量或能量)来载负,没有直接存在作载体的信息是不可能存在的”。作为资源的信息只能是一种渗透性的资源,渗透性资源不能独立发挥作用,它必须与其他资源相结合,通过对其他资源的渗透影响而发挥作用,人们无法只依靠信息和信息技术生存。那些沉迷于信息和信息技术包围中的人们或许已经忘记了一切目标都要回到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才能实现。
  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固然不应当消极悲观,而应该积极把握时代技术潮流和时代脉搏,但保持清醒的态度或许更有助于认识信息社会的本质,提高在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的能力。针对信息被异化以及人们所表现出的信息崇拜,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对策或具体的解决之道,法国信息学家罗斯奈就曾呼吁要像节食一样进行“信息节食”。有的学者从主体的角度,提出要增强人的主体性,正确认识人与信息的关系;确立正确的价值目标,学会信息选择与应用;提高信息水平,培养信息使用能力等措施。但信息崇拜作为信息时代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仅从个体入手,恐怕并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从原则上来说,在目前的状况下,应更强调社会层面的调控,并发挥大众媒介的中介作用,才能帮助更多的人最终跨越信息时代的幼稚期。
  社会的宏观调控,就是要确立新的社会目标,以此来倡导正确的价值追求。信息时代的社会目标不应以信息社会为满足,而应以知识社会为指归。知识虽以信息为基础,但信息并不必然成为知识,知识被理解为有价值的信息。当人们用于思维的空间被泛滥、过剩的信息所充满时,信息正蚕食着人的思维能力。因此,对信息的追逐应当被知识的分享所代替。信息崇拜将人们变成了世界的旁观者,而知识将引导人们重新成为世界的参与者,它使人重获尊严。
  参考文献
  [1]亚当.乔伊森.网络行为心理学[M].商印图书馆,2010.
  [2]李一.网络行为失范[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叶海智.信息技术与情感教育[M].科学出版社,2007.
  [4]钟守真,李月琳.信息资源含义探析[M].中国图书馆,2002.
其他文献
【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途径,将难懂的各种知识直观、清晰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主体性的发挥起着重要用。本文就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数学;应用  多媒体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是教学活动的一次重大变革,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
期刊
【摘要】视频形式的公众演讲作为影视传播的一种形式,在当今社会具有增强教育交流与传播思想的好处,但是不同于影视剧的字幕翻译,公众演讲的字幕翻译更加复杂,其不能一概而论。本文从分析处理语言所用的归化与异化的翻译技巧着手,通过对比公众演讲和影视剧字幕翻译的异同,探讨异化与归化在字幕翻译中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力求寻找出更适合公众演讲视频字幕翻译的技巧。  【关键词】公众演讲;字幕翻译;归化;异化;辩证统一 
期刊
【摘要】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对于人们提高自身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舞蹈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对于学生气质的培养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就中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中职院校;舞蹈教学;存在问题  舞蹈教学是一门实践性与技巧性相结合的学科,是通过将训练、排练和表演融合在一起的教育活动。作为中职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舞蹈教学是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不可
期刊
【摘要】就文取材的小练笔为习作练习开拓了一片崭新的天地,为习作内容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从而使学生走出无“米”下锅的作文窘境。本文通过探讨教师如何挖掘教材中精妙的切入口,巧设练笔,旨在打通读写桥梁,切实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水平。  【关键词】语文教材 ;小练笔;写作时机;兴趣  在语文考试中作文所占分数比例很大,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好坏,而要想在限定的时间内写出一篇文质兼美的
期刊
【摘要】中心镇是推动城市化的重要途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农民转移转化、产业集聚集约的重大战略,本文分析了当前永州中心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加快永州市中心镇建设需完善规划、加大投入、产业集聚、人口集聚、体制创新等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心镇建设;产业集聚;人口聚集  一、加快中心镇建设的意义  (一)加快中心镇建设是推动城市化的重要途径  中心镇作
期刊
【摘要】土地是农业生产、农民生存、农村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土地经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本文从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土地流转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兼顾其他地方的一些共性问题,研究分析土地流转的趋势和政策动向,提出可供选择的财政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财政政策  土地是农业生产、
期刊
【摘要】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的受教育情况应该是全面系统的,除了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之外,还应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教师更多地承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其思想教育则更多地需要辅导员进行具体组织实施。为此,准确认识辅导员这一角色以及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认识  高等学校主要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即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使他们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救助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这对促进我国贫困人口脱贫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社会救助下,大部分的贫困家庭都能维持最基础的生活。但这些人群要脱困、脱贫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各种形式的社会救助只能维持他们的根本生活,要提高生活质量,彻底改善落后的生活状况还需要个人的努力和社会救助有效性的进一步提高。本文着重分析了造成社会救助效果降低的几点因素,并从深层探讨了提高社会救助有效性的策略
期刊
【摘要】偏离\|份额分析法是考察区域经济结构极其重要的一种方法,服务业结构变化是三次产业总体结构优化调整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应用偏离份额法对“十一五”期间海南和广东、广西三省区(以下简称华南相邻三省区)间的服务业发展进行深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华南相邻三省区间服务业结构优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三省区之间原有产业基础、地理位置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等原因,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呈现明显的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新的形势下,探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对于推进工作的开展,完成各项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形势;思想政治;基层  一、创新性  (一)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模式要创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转换方法。大力推进工作模式的创新,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