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最优良的猪将帮助支撑世界上最大的猪群。”
2013年12月,就在英国首相卡梅伦高调飞往成都吃火锅的同时,他同时收获的是一笔价值4500万英镑有关猪的合同。
根据中英两国达成的协议,英国将向中国出口4500万英镑猪精液和种猪。
英国猪在中国早就广为人知。今天,在中国几乎占据统治地位的大白猪,又名约克夏猪,即来自英国约克夏郡,是我国引进的主要外国猪种。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猪肉消费国,而且有着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地方猪种。问题是,和英国产大白猪瘦肉多、出栏率高、生长周期短等经济效益明显的特征不同,中国猪大多瘦肉率偏低、出栏时间偏长,故而在市场上深受冷落。
一些中国地方特色猪种濒临灭绝。
2013年5月,本刊曾刊发《中国猪种危机》系列报道,披露中国地方猪种的存续与开发面临严峻窘境,引发广泛关注。由此发酵,有关“今天的东坡肉还是以前的东坡肉吗?哪种猪肉最适合做回锅肉?”等关系民生的话题争辩至今。
不仅只是猪种面临存续危机,与老百姓关系密切的马、牛、羊、鸡、狗等禽畜也面临类似的状况。
六年调查摸清家底
在中国,全国畜牧总站(国家农业部直属事业单位)承担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管理职责。
2005年底,《畜牧法》颁布实施。其第二章规定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原则及相应的制度安排。随后,《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也先后颁布。
《畜牧法》规定,国家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并在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该委员会的办公室就设在全国畜牧总站。
全国畜牧总站畜禽资源处处长杨红杰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说,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于2007年4月由原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更名而来,分设猪、家禽、牛马驼、羊、蜜蜂和其他畜禽等6个专业委员会。 2006年,农业部成立“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领导小组”和“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技术专家组”,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工作启动。 这是1949年以来第二次全国性的资源调查,时间跨度自2006年启动一直延续到2012年。第一次全国性的畜禽遗传资源调查还是在60余年前。
这一调查共约6900多人参与,中央及地方财政资金投入4500多万元,共调查了1200多个畜禽品种(资源),撰写调查报告2150份,拍摄畜禽品种照片21300幅。作为此次调查成果之一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共分七卷—《猪志》《羊志》《牛志》《蜜蜂志》《马驴驼志》《家禽志》《特种畜禽志》,共530多万字。
濒危数量显著增加
为什么要保护畜禽遗传资源?
比如,隆冬时节街头巷尾的羊肉受到老百姓的喜爱,但我国羊肉产量是否能保证国内需求?上个世纪70年代时,原产山东、河南等地的小尾寒羊高个、繁殖率高,但觅食能力不强,加上当时羊肉消费有限,使得小尾寒羊一度濒临灭绝。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羊肉需求量的大幅提升,小尾寒羊优势显现出来,以至于前几年全国各地都在饲养小尾寒羊。“试想,如果70年代不注意保护小尾寒羊,估计现在就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了。”杨红杰说。
不同畜禽品种在药物等科学试验中有特殊价值。海南五指山猪有着突出的高度近交特点。五指山猪性成熟较早,当地饲养户用发情的小公猪交配它的母亲,即便如此高度近交,换作其他品种可能容易退化,但五指山猪不会。同时,五指山猪有数十项生理指标与人类项目数值近似,故而是实验动物的理想选择,是人类科学、医学实验动物的理想模型。
再比如重庆荣昌猪,其全白个体伴随耳聋,有助于科学家找到导致先天性耳聋的基因并展开研究。此外,还有很多地方畜禽品种和民族、地方文化风俗有着密切关系,比如青藏高原的藏猪、牦牛,以及东北鄂伦春族的鄂伦春马,无一不是其民族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中,发现了一批新的畜禽地方品种,同时也发现濒危地方品种显著增加。此次调查发现、鉴定的地方品种包括在西南偏僻山区发现了高黎贡山猪、瓢鸡等,同时,对一些原有的地方品种,如太湖猪、黄淮海黑猪等进行了拆分。据此,《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共收录地方畜禽品种达500多个,比《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记载的品种增加了一倍多。
但是,调查发现,与第一次畜禽遗传资源调查相比,濒危、濒临灭绝的地方品种数量显著增加,有15个地方品种本次调查中没有发现,初步判断已灭绝。
“今后可能不会再进行大规模的畜禽资源调查了。”杨红杰介绍,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正考虑推动建立动态的畜禽遗传资源数据库,即时更新。
保种要着眼市场
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问题上,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发现山麻鸭、绍鸭、豁眼鹅等品种经过保护和选育,生产性能显著提高,产蛋量世界领先;经过选育的辽宁绒山羊产绒量提高近1倍。同时,运用现代育种技术,以地方品种为基本素材,培育了京海黄鸡、夏南牛、巴美肉羊等畜禽新品种、配套系。成功利用矮小基因育种,实现父母代种鸡节粮15%?20%,长毛兔新品种的产毛性能居国际领先水平,并实现了自我供种。
十一五期间,我国各地共建设79个猪保种场、3个基因库,在全国范围内划定了37个地方猪种保护区。这其中,包括宁乡猪、荣昌猪和藏猪等3个国家级保护区,以及太湖猪、民猪、黄淮海黑猪等猪遗传资源保种场35个。
“保种,谁来保?基本上都是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基因库来保。”杨红杰介绍,因为经济效益低下,无论是养殖户还是企业均不会有动力饲养地方猪种,必须由国家出钱建立保种场。
杨红杰介绍,畜禽类的保种,和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保护有着明显不同。保护野生动物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证物种的存在;而畜禽保种是根据开发、利用需要进行保护。“利用是最关键、最核心的点。”杨红杰说,如果某一地方品种现在和今后都不会被利用,那保护也就没有意义和价值。
所谓国家保种其实就是为养殖企业提供保种补贴。据杨红杰介绍,以地方猪保种为例,每个保种场一年拿到的保种补贴约在三十万元左右。这对主要承担保种场任务的养殖企业来说,吸引力并不大,但保种场如果得到全国畜牧总站的认定,这对企业的市场推广就有了价值。
保种,需要保多少?以猪为例,至少要保六个家族十二头公猪、两百头母猪,这是最少的保种数目。照此规模,如果光以国家保种补贴来支撑,显然远远不够。比地方猪保种更为艰难的是牛、羊的保种。杨红杰介绍,牛、羊保种场大多建在偏僻的山沟之中,经济效益尚且远不如猪,一年几十万元的保种补贴无异于杯水车薪。
一直以来,国家努力推动畜禽品种的标准化建设。杨红杰介绍,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努力协作积极推出地方猪标准。比如什么是宁乡猪?必须从体型外貌、繁殖率、生长周期等多个方面,均有明确的技术指标予以界定。地方猪标准的确立,在规范化保种的同时,也被赋予可能有助于市场开发的期待。
近年来,基因安全等话题愈发吸引国际舆论关注。根据《畜牧法》,畜禽遗传资源的进出口需要经过严格认证和审定。
杨红杰举例说,比如太湖猪是世界上非常知名的品种,如果出口就需经过全国畜牧总站的专业技术论证;再比如,澳大利亚不会出口最好的细毛羊,我国每年进口美国种猪约一万多头,一定也不是美国最好的品种。
2013年12月,就在英国首相卡梅伦高调飞往成都吃火锅的同时,他同时收获的是一笔价值4500万英镑有关猪的合同。
根据中英两国达成的协议,英国将向中国出口4500万英镑猪精液和种猪。
英国猪在中国早就广为人知。今天,在中国几乎占据统治地位的大白猪,又名约克夏猪,即来自英国约克夏郡,是我国引进的主要外国猪种。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猪肉消费国,而且有着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地方猪种。问题是,和英国产大白猪瘦肉多、出栏率高、生长周期短等经济效益明显的特征不同,中国猪大多瘦肉率偏低、出栏时间偏长,故而在市场上深受冷落。
一些中国地方特色猪种濒临灭绝。
2013年5月,本刊曾刊发《中国猪种危机》系列报道,披露中国地方猪种的存续与开发面临严峻窘境,引发广泛关注。由此发酵,有关“今天的东坡肉还是以前的东坡肉吗?哪种猪肉最适合做回锅肉?”等关系民生的话题争辩至今。
不仅只是猪种面临存续危机,与老百姓关系密切的马、牛、羊、鸡、狗等禽畜也面临类似的状况。
六年调查摸清家底
在中国,全国畜牧总站(国家农业部直属事业单位)承担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管理职责。
2005年底,《畜牧法》颁布实施。其第二章规定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原则及相应的制度安排。随后,《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也先后颁布。
《畜牧法》规定,国家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并在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该委员会的办公室就设在全国畜牧总站。
全国畜牧总站畜禽资源处处长杨红杰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说,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于2007年4月由原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更名而来,分设猪、家禽、牛马驼、羊、蜜蜂和其他畜禽等6个专业委员会。 2006年,农业部成立“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领导小组”和“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技术专家组”,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工作启动。 这是1949年以来第二次全国性的资源调查,时间跨度自2006年启动一直延续到2012年。第一次全国性的畜禽遗传资源调查还是在60余年前。
这一调查共约6900多人参与,中央及地方财政资金投入4500多万元,共调查了1200多个畜禽品种(资源),撰写调查报告2150份,拍摄畜禽品种照片21300幅。作为此次调查成果之一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共分七卷—《猪志》《羊志》《牛志》《蜜蜂志》《马驴驼志》《家禽志》《特种畜禽志》,共530多万字。
濒危数量显著增加
为什么要保护畜禽遗传资源?
比如,隆冬时节街头巷尾的羊肉受到老百姓的喜爱,但我国羊肉产量是否能保证国内需求?上个世纪70年代时,原产山东、河南等地的小尾寒羊高个、繁殖率高,但觅食能力不强,加上当时羊肉消费有限,使得小尾寒羊一度濒临灭绝。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羊肉需求量的大幅提升,小尾寒羊优势显现出来,以至于前几年全国各地都在饲养小尾寒羊。“试想,如果70年代不注意保护小尾寒羊,估计现在就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了。”杨红杰说。
不同畜禽品种在药物等科学试验中有特殊价值。海南五指山猪有着突出的高度近交特点。五指山猪性成熟较早,当地饲养户用发情的小公猪交配它的母亲,即便如此高度近交,换作其他品种可能容易退化,但五指山猪不会。同时,五指山猪有数十项生理指标与人类项目数值近似,故而是实验动物的理想选择,是人类科学、医学实验动物的理想模型。
再比如重庆荣昌猪,其全白个体伴随耳聋,有助于科学家找到导致先天性耳聋的基因并展开研究。此外,还有很多地方畜禽品种和民族、地方文化风俗有着密切关系,比如青藏高原的藏猪、牦牛,以及东北鄂伦春族的鄂伦春马,无一不是其民族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中,发现了一批新的畜禽地方品种,同时也发现濒危地方品种显著增加。此次调查发现、鉴定的地方品种包括在西南偏僻山区发现了高黎贡山猪、瓢鸡等,同时,对一些原有的地方品种,如太湖猪、黄淮海黑猪等进行了拆分。据此,《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共收录地方畜禽品种达500多个,比《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记载的品种增加了一倍多。
但是,调查发现,与第一次畜禽遗传资源调查相比,濒危、濒临灭绝的地方品种数量显著增加,有15个地方品种本次调查中没有发现,初步判断已灭绝。
“今后可能不会再进行大规模的畜禽资源调查了。”杨红杰介绍,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正考虑推动建立动态的畜禽遗传资源数据库,即时更新。
保种要着眼市场
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问题上,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发现山麻鸭、绍鸭、豁眼鹅等品种经过保护和选育,生产性能显著提高,产蛋量世界领先;经过选育的辽宁绒山羊产绒量提高近1倍。同时,运用现代育种技术,以地方品种为基本素材,培育了京海黄鸡、夏南牛、巴美肉羊等畜禽新品种、配套系。成功利用矮小基因育种,实现父母代种鸡节粮15%?20%,长毛兔新品种的产毛性能居国际领先水平,并实现了自我供种。
十一五期间,我国各地共建设79个猪保种场、3个基因库,在全国范围内划定了37个地方猪种保护区。这其中,包括宁乡猪、荣昌猪和藏猪等3个国家级保护区,以及太湖猪、民猪、黄淮海黑猪等猪遗传资源保种场35个。
“保种,谁来保?基本上都是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基因库来保。”杨红杰介绍,因为经济效益低下,无论是养殖户还是企业均不会有动力饲养地方猪种,必须由国家出钱建立保种场。
杨红杰介绍,畜禽类的保种,和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保护有着明显不同。保护野生动物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证物种的存在;而畜禽保种是根据开发、利用需要进行保护。“利用是最关键、最核心的点。”杨红杰说,如果某一地方品种现在和今后都不会被利用,那保护也就没有意义和价值。
所谓国家保种其实就是为养殖企业提供保种补贴。据杨红杰介绍,以地方猪保种为例,每个保种场一年拿到的保种补贴约在三十万元左右。这对主要承担保种场任务的养殖企业来说,吸引力并不大,但保种场如果得到全国畜牧总站的认定,这对企业的市场推广就有了价值。
保种,需要保多少?以猪为例,至少要保六个家族十二头公猪、两百头母猪,这是最少的保种数目。照此规模,如果光以国家保种补贴来支撑,显然远远不够。比地方猪保种更为艰难的是牛、羊的保种。杨红杰介绍,牛、羊保种场大多建在偏僻的山沟之中,经济效益尚且远不如猪,一年几十万元的保种补贴无异于杯水车薪。
一直以来,国家努力推动畜禽品种的标准化建设。杨红杰介绍,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努力协作积极推出地方猪标准。比如什么是宁乡猪?必须从体型外貌、繁殖率、生长周期等多个方面,均有明确的技术指标予以界定。地方猪标准的确立,在规范化保种的同时,也被赋予可能有助于市场开发的期待。
近年来,基因安全等话题愈发吸引国际舆论关注。根据《畜牧法》,畜禽遗传资源的进出口需要经过严格认证和审定。
杨红杰举例说,比如太湖猪是世界上非常知名的品种,如果出口就需经过全国畜牧总站的专业技术论证;再比如,澳大利亚不会出口最好的细毛羊,我国每年进口美国种猪约一万多头,一定也不是美国最好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