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秆天麻仿野生高效栽培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ngfei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邵先强,彭成江,黎启高,等.红秆天麻仿野生高效栽培的实践与探索[J].南方农业,2021,15(24):-58.
  摘 要 通过对贵州红秆天麻花粉种、0代种和1代种的栽培试验,比较一层及两层菌材种植,并测产分析,结果表明:红秆天麻0代种比花粉种和1代种栽培的产量明显,天麻商品率高;采用一层菌材和二层菌材栽培天麻,产量差异不明显;混合树种搭配较单一树种栽培天麻增產明显,增产8.5%~23.0%。用0代种和混合树种搭配栽培天麻效果显著,生产上具有指导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红秆天麻;高效栽培;试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S664.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4.025
  天麻为兰科天麻属多年生食菌草本植物[1],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的用药历史,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天麻以其块茎入药,主要有效成分是天麻素、天麻甙元。此外还有许多化学成分,在临床上利用天麻开发的产品很多,据《本草纲目》记载,天麻有“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的功用[2]。随着对天麻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不断被发现,天麻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尤其是近年来天麻药食同源工作的快速推进,市场需求量更是大幅提升,为此,规模化标准化高效种植天麻成为必然。
  天麻作为一种异氧型草本植物,无根无叶、种子细小、无胚乳,只有进行有性繁殖时才能完成开花结果等过程。同时天麻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萌发菌和蜜环菌提供营养,种子萌发后形成的圆球茎、米麻及白麻必须有蜜环菌的侵入为其提供营养[3],这种特殊的共生关系,使天麻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很难被控制,在经历多年的发展后,一些栽培上的技术难点也仍未解决。近年来很多专家对天麻的研究多侧重于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栽培技术、药理药化等方面的分析[4],但对天麻的高产栽培研究较少,尤其是对红秆天麻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报道更是少见。为此,结合生产实践开展红秆天麻的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以求找到红秆天麻高产的路径和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贵州省德江县沙溪乡舒家村武陵天麻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海拔1 100 m,年日照时数930.8 h,无霜期285 d;年降水量1 239 mm,降水量丰富雾日较多,气候温凉,土壤主要有砂壤、黄壤等。
  1.2 供试材料
  1.2.1 供试天麻品种
  供试品种为贵州省德江县道地红秆天麻,经人工有性繁殖产生的0代种和无性栽培形成的1代种。
  1.2.2 供试栽培材料及处理
  生产所用的萌发菌和蜜环菌统一在陕西省汉中市固定菌种生产企业采购,菌种质量优良,在6月进行花粉种拌栽培,蒴果用量为15颗/m2,萌发菌1瓶/m2;栽培所用的菌材为青杠、桤木,采取大材+枝条的栽培方法,大材直径6~12 cm,长30 cm,于8月前完成菌材培养,每平方米用材量25 kg,每平方米蜜环菌2瓶,菌材需提前7 d砍并在阳光下晾晒,并按照固定菌床培养。
  1.3 试验设计
  试验分2个方面。1)用花粉种子直接栽种,1年半采收商品天麻;用0代种和1代种栽培,1年后采收商品天麻。2)用不同树种栽培天麻0代种,1年后采收。每种试验均以1 m2为1个小区单位,重复5次,并统计平均产量。
  1.4 栽培方法
  试验以1 m2为1穴,栽培地选在缓坡的阔叶林,土壤为砂壤土,统一栽一层,穴深15~20 cm,用种量以花粉种15颗/m2、每平方米0代种和1代种均为0.5 kg,用花粉种植,穴底需撒一层薄的树叶,再用发好的菌材25 kg,后撒拌好种的萌发菌;用0代种和1代种时,要将种子摆放在育好菌材的两侧和两端,后要盖土壤,栽种结束均要在穴上盖草,菌材统一顺坡形摆放;另外,试验中对不同树种天麻也进行了比较,采取单一用青杠、桤木和用青杠桤木混搭,栽种时分别按一层和两层的方法进行试验,每平方米菌材用量为25 kg,种子为0代种,每穴0.5 kg,栽培方法与上述相同。
  1.5 测产方法
  1.5.1 不同天麻种子栽培
  按照《德江天麻市级地方标准》要求,通过对1 m2的花粉种种植(1年半)、0代种和1代种种植(1年)的天麻产品进行称量测产,并对单个天麻按重量进行分级(特级≥250 g、一级>150 g、二级≥100 g、三级≥
  50 g、四级<50 g),统计不同类别的天麻种子栽培所形成的产量及产品规格。
  1.5.2 不同菌材栽培
  采用青杠、桤木和青杠桤木搭配栽培天麻0代种(每平方米用种量0.5 kg),并分别栽种一层和两层,在1年后采收天麻产品,对各种栽培方式分别测产1 m2,统计其单位面积的天麻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天麻花粉种、0代种和1代种栽培对产量及规格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在同等栽培条件下,用天麻0代种比花粉种子和1代种栽培天麻,单产提高了33.3%~41.2%,而花粉种子与1代种栽种的产量相当;另外,用天麻0代种栽种形成的商品天麻,产品规格等级较高,二级以上达26.4%,特级麻占到2.3%,明显比花粉种子与1代种栽种产生的天麻高品质率高,值得大范围推广。
  2.2 不同菌材栽培天麻0代种的产量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用25 kg/m2发好菌丝的青杠、桤木及青杠桤木搭配栽培天麻,无论采取一层或两层的栽种方法,均表现出青杠桤木混栽比单一用青杠或桤木作菌材效果较好,单产提高8.5%~23.0%;在菌材种类相同时,采取一层菌材和两层菌材栽培天麻,两层菌材的栽培方式,天麻单产略高一点。
  3 结论与讨论
  1)在栽培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用天麻零代种栽培,均比用花粉种子和一代种栽培天麻产量高,且产量较稳定,抗性优势明显,产出的天麻商品率也较高,生产上可以大面积推广,反之,花粉种种植因拌种的均匀度难以控制,会造成萌发的天麻原球茎成堆且数量大,在1年半后采收存在营养供给不足时,米麻和白麻更多,商品麻少,另外,天麻一代种在栽培时,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种性退化和抗性减弱的问题。
  2)通过采用不同的菌材和栽培方法,结果表明用青杠和桤木以1∶1的比例搭配栽种,无论采取的方法是一层或两层,其产量都比用单一树种作菌材的产量高,而对于用一层或两层的不同栽培方法,其产量的差异性不大。
  3)对于天麻0代种在生产上的更多优势还有待深入研究,而对于不同菌材的栽培,用混合树种搭配比单一树种栽培产量要高[5],至于用多少种树种混合及搭配比例才能获得最佳效果,还需在以后的天麻研究工作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周铉,杨兴华,梁兴华,等.天麻形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1.
  [2] 李时珍.本草纲目(第2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730.
  [3] 徐锦堂.中国天麻栽培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
  [4] 袁崇文,刘智,袁玉清,等.中国天麻[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2.
  [5] 夏蔼术,刘仁合.仿野生天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1995(6):62-63.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了给“不知火”柑橘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分别采用酸水解法、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对四川乐山、眉山、成都3个地区引种栽培的“不知火”柑橘皮中果胶、精油、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测量结果为乐山产“不知火”橘皮内的果胶得率为18.13%、精油得率3.50%、黄酮含量为0.45 mg·g-1,眉山产“不知火”橘皮中果胶得率为17.31%、精油得率2.00%、黄酮含量为0.28 mg·g
徐存本.露地蓝莓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21,15(24):-30.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蓝莓作为一种兼具丰富营养和特殊保健功效的新兴水果,逐渐受到消费者欢迎,其种植效益和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为规范蓝莓安全种植提出蓝莓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要点,为其绿色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露地蓝莓;绿色高效;技术规范  中图分类号:S663.9 文
邵玲智,刘 冉,熊 雪.无公害黄秋葵种植技术浅析[J].南方农业,2021,15(24):-27,30.  摘 要 近年来,我国消费者对蔬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蔬菜无污染、营养、新鲜。黄秋葵是我国居民餐桌上一种常见的蔬菜,但在其种植过程中,病虫害严重影响其产量。大量试验表明,绿色无公害黄秋葵栽培技术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确保黄秋葵零污染。基于此,针对无公害黄秋葵栽培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
曾红英.武平县“内6优7075”水稻种植表现及技术分析[J].南方农业,2021,15(24):-34.  摘 要 2019—2020年,内6优7075在福建省武平县试种试验示范,综合表现出农艺性状好、生育期适中、产量高、品质优且抗性好等特点。基于此,总结福建省武平县内6优7075的种植表现,从适期播种、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科学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内6
摘 要 为探究青脆李在采后贮藏过程中糖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测定了青脆李可溶性糖含量和糖代谢酶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青脆李采后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贮藏结束时酶活性分别为贮藏初期的1.62倍、1.21倍。相关性分析发现,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活性与蔗糖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与果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酸性转化酶
谭立平.晚熟柑橘种植技术要点分析[J].南方农业,2021,15(24):-32.  摘 要 对于晚熟柑橘种植而言,种植技术的应用对其种植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尤其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对柑橘种植技术的综合应用及管控,更是直接影响晚熟柑橘种植品质及产量的重要因素。对此,主要针对晚熟柑橘种植技术进行分析,并总结分析晚熟柑橘种植技术的应用要点。  关键词;晚熟柑橘;种植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666 文献
摘 要 为拓展真空冷冻干燥联合干燥方法,进行了冻干-真空油炸干燥工艺技术制备猕猴桃脆片的探索试验,以冻干、“冻干-真空干燥”制备的猕猴桃脆片作为对比,考察三种方法制备猕猴桃脆片的复水性、质构、色差和感官指标差异。结果表明:冷冻干燥样品的复水性最佳,外观和香气感官指标得分最高;冻干-真空油炸的样品质构特性中硬度、断裂性、咀嚼性均大于另外两种,且其感官评分中滋味、口感和外观得分均较高,适合作为即食类果
摘 要 随着油蔬两用技术的逐渐推广应用,油菜薹作为蔬菜食用部分,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丰富,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无公害绿色蔬菜,但新鲜油菜薹不耐贮藏,采后容易腐烂、老化。如果将采摘后的油菜薹制成脱水油菜薹,在保证营养成分和食用品质良好的情况下,不仅能延长其贮藏期,而且可扩大油菜薹的销售范围。结合脱水油菜薹加工工艺,从关键工序、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油菜薹;脱水;加工技术  
摘 要 甘薯渣是甘薯工业化生产的副产物,其含水量高,淀粉和膳食纤维含量高,常被当作废弃物丢弃,造成甘薯加工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解析甘薯渣的主要成分(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从甘薯渣资源在食品、饲料、化工应用(制备纺织浆料、乙醇、柠檬酸钙,生产环保吸附剂等)方面综述甘薯渣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甘薯渣;主要成分;资源化利用;加工  中图分类号:TS239 文獻标志码
摘 要 真空冷冻干燥是一种能较好保持果蔬色泽及营养的干燥方式,但因能耗较大,不易推广。前处理可以有效改善果蔬真空冷冻干燥的冻干效率,降低能耗。主要介绍了超声波、漂烫、溶液处理(渗透处理、酶处理、其他试剂处理)、高压脉冲电场、真空冷却、其他处理(冻融预处理、超高压处理、二氧化碳浸渍)等前处理方法在真空冷冻干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前处理;果蔬;真空冷冻干燥;冻干效率  中图分类号:TS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