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程是由人工创造的独一无二的产物,在创造的过程中体现着每个参与者、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文化精神。而我们对工程中的工程文化发掘得还不够,提升中国的工程文化可以有以下四条路径:民族精神充实工程文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相邻学科中进行借鉴;推行工程文化育人模式,提升人的工程文化观;继往开来,从过去的伟大工程中汲取养分。
【关键词】工程哲学;工程文化;提升路径;工程文化育人模式
引言
工程是人造之物,而非从来就有,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人工劳动[1]。我们建造一个工程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必定是有其他组织或个人提供的产品。产品的来源,必定是大自然。那么,建造出来的工程,可以认定为增加了人的主观意志的“人工”自然。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为了生存,就一直在与自然做斗争。最开始穴居不能算作工程,因为洞穴是天然产生的,不以人的存在为转移。人在或者不在,洞穴仍然在那里,人能做的顶多就是找个石头上边铺上茅草兽皮抵御风寒、来提升舒适度,虽然这是在天然物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洞穴存在与否与人无关。在人类与自然环境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发明了工具,学会了钻木取火、驯养家畜等生存必备技能,这些必要技能的习得,为以后人类建造村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了固定的居所之后,人类社会的萌芽就此诞生。而生存技能的不断提升以及生存条件的改善,人口不断增多,对工程的需求随之增强,人类社会逐渐发展壮大。工程是人类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见证。
1 工程文化观的显现
一开始,工程的目的是生存,随着人类需求的不断增大,人类对工程的规模及其复杂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工程,工程活动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保障,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应对工程要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创造和发明的各种方法和手段的综合。更多的工程意味着人类能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当基本生存问题得到保障,人类才有可能将主要的精力拿来去关注科学、技术文艺、哲学等领域。到了现代,工程活動在近现代才成为社会中最基本的、主导的、典型的、基础的时间方式和活动形态之一[2]。比如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发明发现,将更好地去促进工程的发展。工程是人为干预的产物,工程的发展是人类推动的结果,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工程文化观应运而生。
2 工程的唯一性与工程文化的提升
工程是产品的集合。例如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水泥、石子、砂子、砖等,每种材料都产品,都是工厂生产出来的,本身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而这些不同材料的组合(产品的集成),恰好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工程世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每个工程也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同一套图纸设计出来的两个工程,也是有区别的。工程的本质应该是创造,而不是改进改善和改造。虽然每个工程都是独一无二被创造出来的,但是他对推动工程的进步、提升工程文化所起到的作用却天差地别。
例如,在古代建筑中,都江堰于公元前256年由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建造,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工程由鱼嘴(岷江分流)、飞沙堰(分洪排砂)和宝瓶口(引水)等三大设施组成,整个工程具有总体目标最优化、造址最优和自动分级排沙、利用地形并自动调节水量、就地取材及经济方便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古人的哲学智慧:都江堰工程体现了顺应天人的哲学内涵,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3]。
3 工程文化的提升路径
大多数城市中的住宅,可以用“千城一面”来形容,从最基本来看,这些住宅满足了工程的一部分社会功能。即工程首先是要为社会的存在以及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以此来满足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并提高生活质量。这些住宅基本能满足这个需求,但是从工程作为社会文化载体的这个功能上来看,这时非常欠缺的,每个都像工厂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样,空有工程之形难有工程之“神”。那么,如何提升工程文化的内涵呢?
我们要树立自己的工程文化观。一对父子骑驴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两个人同时骑在驴子身上,会有人讲不爱护动物;父亲骑驴儿子牵驴会有人讲父亲不疼爱儿子;儿子骑驴父亲牵驴会有人讲儿子不孝顺;父子都牵着驴会有人讲有驴不骑傻,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我们不能被外物的思想左右。对于问题要辩证地去看。不能盲目迷信舶来品,不能生搬硬套,我们要有适合自己的工程文化观。总书记说要有文化自信,要讲好中国故事。而工程文化也属于文化的一部分,工程文化又该如何来讲述呢?
3.1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精神充实工程文化
我们讲,工程不是从来就有的,实属“人工开物”,工程浩大,归根结底是靠人完成的。历史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其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工程,这些工程都体现着他们的民族精神。工程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国家和民族的“地域”范围之内进行的,更是由这些国家和民族的人所兴建起来的。正是这些参与项目的“人”-这个“主观性因素”架起了工程文化和民族精神之间的桥梁。如今我们身处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为工程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平台。
民族精神与民族建设的工程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讲,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位于美国黑山的印第安“疯马”巨石,堪称美国版愚公移山[4]。他反映着印第安人对于殖民主义侵略者的抗争精神,同样遭受过帝国主义剥削压迫的人们很容易产生共鸣,而建造过程的艰辛同样体现了印第安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在国内,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铸就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造就了一支敢打硬仗、勇创一流的优秀职工队伍,涌现了铁人王进喜、新时期铁人王启民等不少在全国很有影响的先进典型,形成了团结凝聚百万石油人的强大精神动力,集中展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5]。 3.2 推进工程文化育人模式
工程是“人工开物”,是由人做决策、人为创造出来的。“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所以要提升工程文化,首先要提升人的工程文化观。而人的工程文化观也不是天生得来的,是通过后期的教育得来的,是“踩在巨人们的肩膀”上得来的。工程文化又是在工程哲学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不了解工程哲学,就必定不能全面而且深刻地了解工程文化。打好工程哲学的基础,才能更深入地挖掘工程文化。以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将工程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目标之中[6]。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更好地推动工程文化的发展。
3.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周易哲学的文化中汲取养分
新世纪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两个方向-工程哲学与周易哲学。辩证法研究下的研究工程哲学是时代的要求,周易哲学才能体现中国特色[7]。由于我国的工程哲学研究之路与西方不尽相同,与西方单打独斗相比,我们强调运用工程系统的思维,发挥工程界与哲学界促成“联盟”。建立和发展工程界和哲学界“联盟”的过程是双方互相学习、互相切磋、共同探索、共同提高的过程[8]。可以加强周易文化与工程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当然也不限于周易文化,也可以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的文化观中汲取养分,促进国内工程文化研究的快速发展。
3.4 既往才能开来:以工程文化觀重新审视伟大工程
我国国内伟大工程不胜枚举,但是工程文化方面的研究较少,例如对都江堰的研究中,希望当今的学者研究都江堰工程时不要再过于关注杩槎、竹笼等,而应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都江堰工程的保护和发展的研究上.同时在看待和研究都江堰文化遗产时,既要注重都江堰的有形文化遗产部分,又要注重都江堰的无形文化遗产部分[9]。真正带给我们震撼的是我们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完成了这项造福千秋万代的伟大工程。哪怕工程不在了,其工程文化内涵将一直流传下去。
工程容错率极低且不可复制,工程文化又像空气一样弥漫在工程建造过程之中,渗透进了每个环节,对于工程的发展起着促进或者抑制的作用。留存至今的我国的一些伟大工程,每个都来之不易。可以采用“工程文化观”的视角来进行重新解读,这将有力推动工程哲学的发展,作为中国工程哲学屹立于世界哲学史的强有力证据。
4 结语
工程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工程软实力的体现,我们要提升自己工程文化观,来更多地发掘伟大工程的深刻内涵,使其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为工程哲学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对现时的工程提供指导和帮助。工程文化既是我们民族精神与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世界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殷瑞钰,汪应洛,李伯聪.工程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余道游.工程哲学的兴起及当前发展[J].哲学动态,2005(9):71.
[3]赵敏.试论都江堰的哲学内涵与文化底蕴[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9):63.
[4]张金俊.疯马巨石:美国版愚公移山[J].地理探索,2019(6):77.
[5]习近平.在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4).
[6]闫广平.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下的工程文化育人模式研究与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12(11):76.
[7]邱亮辉.新世纪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两个方向———工程哲学和周易哲学.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8):94.
[8]李伯聪,成素梅.工程哲学的兴起及当前进展_李伯聪教授学术访谈录[J].哲学分析,2011(8):148.
[9]陈刚.20世纪70年代以来都江堰工程研究综述[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42.
【关键词】工程哲学;工程文化;提升路径;工程文化育人模式
引言
工程是人造之物,而非从来就有,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人工劳动[1]。我们建造一个工程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必定是有其他组织或个人提供的产品。产品的来源,必定是大自然。那么,建造出来的工程,可以认定为增加了人的主观意志的“人工”自然。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为了生存,就一直在与自然做斗争。最开始穴居不能算作工程,因为洞穴是天然产生的,不以人的存在为转移。人在或者不在,洞穴仍然在那里,人能做的顶多就是找个石头上边铺上茅草兽皮抵御风寒、来提升舒适度,虽然这是在天然物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洞穴存在与否与人无关。在人类与自然环境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发明了工具,学会了钻木取火、驯养家畜等生存必备技能,这些必要技能的习得,为以后人类建造村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了固定的居所之后,人类社会的萌芽就此诞生。而生存技能的不断提升以及生存条件的改善,人口不断增多,对工程的需求随之增强,人类社会逐渐发展壮大。工程是人类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见证。
1 工程文化观的显现
一开始,工程的目的是生存,随着人类需求的不断增大,人类对工程的规模及其复杂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工程,工程活动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保障,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应对工程要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创造和发明的各种方法和手段的综合。更多的工程意味着人类能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当基本生存问题得到保障,人类才有可能将主要的精力拿来去关注科学、技术文艺、哲学等领域。到了现代,工程活動在近现代才成为社会中最基本的、主导的、典型的、基础的时间方式和活动形态之一[2]。比如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发明发现,将更好地去促进工程的发展。工程是人为干预的产物,工程的发展是人类推动的结果,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工程文化观应运而生。
2 工程的唯一性与工程文化的提升
工程是产品的集合。例如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水泥、石子、砂子、砖等,每种材料都产品,都是工厂生产出来的,本身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而这些不同材料的组合(产品的集成),恰好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工程世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每个工程也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同一套图纸设计出来的两个工程,也是有区别的。工程的本质应该是创造,而不是改进改善和改造。虽然每个工程都是独一无二被创造出来的,但是他对推动工程的进步、提升工程文化所起到的作用却天差地别。
例如,在古代建筑中,都江堰于公元前256年由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建造,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工程由鱼嘴(岷江分流)、飞沙堰(分洪排砂)和宝瓶口(引水)等三大设施组成,整个工程具有总体目标最优化、造址最优和自动分级排沙、利用地形并自动调节水量、就地取材及经济方便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古人的哲学智慧:都江堰工程体现了顺应天人的哲学内涵,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3]。
3 工程文化的提升路径
大多数城市中的住宅,可以用“千城一面”来形容,从最基本来看,这些住宅满足了工程的一部分社会功能。即工程首先是要为社会的存在以及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以此来满足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并提高生活质量。这些住宅基本能满足这个需求,但是从工程作为社会文化载体的这个功能上来看,这时非常欠缺的,每个都像工厂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样,空有工程之形难有工程之“神”。那么,如何提升工程文化的内涵呢?
我们要树立自己的工程文化观。一对父子骑驴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两个人同时骑在驴子身上,会有人讲不爱护动物;父亲骑驴儿子牵驴会有人讲父亲不疼爱儿子;儿子骑驴父亲牵驴会有人讲儿子不孝顺;父子都牵着驴会有人讲有驴不骑傻,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我们不能被外物的思想左右。对于问题要辩证地去看。不能盲目迷信舶来品,不能生搬硬套,我们要有适合自己的工程文化观。总书记说要有文化自信,要讲好中国故事。而工程文化也属于文化的一部分,工程文化又该如何来讲述呢?
3.1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精神充实工程文化
我们讲,工程不是从来就有的,实属“人工开物”,工程浩大,归根结底是靠人完成的。历史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其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工程,这些工程都体现着他们的民族精神。工程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国家和民族的“地域”范围之内进行的,更是由这些国家和民族的人所兴建起来的。正是这些参与项目的“人”-这个“主观性因素”架起了工程文化和民族精神之间的桥梁。如今我们身处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为工程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平台。
民族精神与民族建设的工程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讲,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位于美国黑山的印第安“疯马”巨石,堪称美国版愚公移山[4]。他反映着印第安人对于殖民主义侵略者的抗争精神,同样遭受过帝国主义剥削压迫的人们很容易产生共鸣,而建造过程的艰辛同样体现了印第安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在国内,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铸就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造就了一支敢打硬仗、勇创一流的优秀职工队伍,涌现了铁人王进喜、新时期铁人王启民等不少在全国很有影响的先进典型,形成了团结凝聚百万石油人的强大精神动力,集中展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5]。 3.2 推进工程文化育人模式
工程是“人工开物”,是由人做决策、人为创造出来的。“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所以要提升工程文化,首先要提升人的工程文化观。而人的工程文化观也不是天生得来的,是通过后期的教育得来的,是“踩在巨人们的肩膀”上得来的。工程文化又是在工程哲学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不了解工程哲学,就必定不能全面而且深刻地了解工程文化。打好工程哲学的基础,才能更深入地挖掘工程文化。以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将工程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目标之中[6]。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更好地推动工程文化的发展。
3.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周易哲学的文化中汲取养分
新世纪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两个方向-工程哲学与周易哲学。辩证法研究下的研究工程哲学是时代的要求,周易哲学才能体现中国特色[7]。由于我国的工程哲学研究之路与西方不尽相同,与西方单打独斗相比,我们强调运用工程系统的思维,发挥工程界与哲学界促成“联盟”。建立和发展工程界和哲学界“联盟”的过程是双方互相学习、互相切磋、共同探索、共同提高的过程[8]。可以加强周易文化与工程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当然也不限于周易文化,也可以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的文化观中汲取养分,促进国内工程文化研究的快速发展。
3.4 既往才能开来:以工程文化觀重新审视伟大工程
我国国内伟大工程不胜枚举,但是工程文化方面的研究较少,例如对都江堰的研究中,希望当今的学者研究都江堰工程时不要再过于关注杩槎、竹笼等,而应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都江堰工程的保护和发展的研究上.同时在看待和研究都江堰文化遗产时,既要注重都江堰的有形文化遗产部分,又要注重都江堰的无形文化遗产部分[9]。真正带给我们震撼的是我们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完成了这项造福千秋万代的伟大工程。哪怕工程不在了,其工程文化内涵将一直流传下去。
工程容错率极低且不可复制,工程文化又像空气一样弥漫在工程建造过程之中,渗透进了每个环节,对于工程的发展起着促进或者抑制的作用。留存至今的我国的一些伟大工程,每个都来之不易。可以采用“工程文化观”的视角来进行重新解读,这将有力推动工程哲学的发展,作为中国工程哲学屹立于世界哲学史的强有力证据。
4 结语
工程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工程软实力的体现,我们要提升自己工程文化观,来更多地发掘伟大工程的深刻内涵,使其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为工程哲学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对现时的工程提供指导和帮助。工程文化既是我们民族精神与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世界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殷瑞钰,汪应洛,李伯聪.工程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余道游.工程哲学的兴起及当前发展[J].哲学动态,2005(9):71.
[3]赵敏.试论都江堰的哲学内涵与文化底蕴[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9):63.
[4]张金俊.疯马巨石:美国版愚公移山[J].地理探索,2019(6):77.
[5]习近平.在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4).
[6]闫广平.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下的工程文化育人模式研究与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12(11):76.
[7]邱亮辉.新世纪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两个方向———工程哲学和周易哲学.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8):94.
[8]李伯聪,成素梅.工程哲学的兴起及当前进展_李伯聪教授学术访谈录[J].哲学分析,2011(8):148.
[9]陈刚.20世纪70年代以来都江堰工程研究综述[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