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着猪儿走上致富路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aolong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1日早上,在万州区牌楼街道石峰村四组一个养猪场内,一位中年人草草吃过早饭,一头钻进猪圈,熟悉地用双手把一头头猪从头摸到尾。
  他叫周武生,是一位占地移民。
  出生时,周武生的双眼就患有先天性白内障。20岁那年,因视网膜脱落,他双目失明。为了生活,周武生喂过鸡,养过猪,种过菜,放过羊……靠自己的双手,他养活了自己,还结了婚,生了一个女儿。
  1996年,他与妻子江苏芬一起,开了一家废品收购店。2001年初,正是收购店生意红火的时候。一天,牌楼街道领导找到周武生说:“老周啊,你住的地方,因建设三峡工程需要征用,你得考虑搬迁!”
  周武生从此成为一名占地移民。当时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吃“低保”,靠国家供养;要么继续创业,自己挣钱过日子。
  周武生陷入了沉思。
  一些朋友劝他:“老周啊,你是一个双目失明的残疾人,干脆吃‘低保’算了!”妻子也对他说:“趁这个机会,吃上‘皇粮’,多好啊。”
  周武生没有作声。考虑一段时间后,他决定放弃废品收购店,养猪。
  2001年3月的一天,周武生考虑成熟后,向妻子说了自己的想法。
  妻子一听就冒火了:“养猪?你也不想想,万一打了水漂,我们后半辈子啷个过?”
  周武生认真地说:“我眼睛虽然瞎了,但我好脚好手的,为啥要吃‘低保’?再说,我以前喂过猪,有一些经验……”
  “反正我不同意!”妻子哭了。
  这对结婚10多年从来没有吵过架的夫妻,为这事闹起了别扭。一次,周武生见说服不了妻子,心头一急,平生第一次把拳头砸在了妻子的背上,然后请了一个人带路,往山上跑。见周武生如此倔强,妻子只好依从了丈夫。
  周武生盘点了所有积蓄,仅有10多万元,加上移民补偿款,总共也不过20多万元,而他的理想,是建一个经营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养猪场,投资至少要40万元左右。还有一半的缺口哪里去找?
  “借!”铆上劲的周武生,在妻子的牵引下,一家一家找亲戚、跑银行,硬是东拼西凑了十几万元,最后只差两万元。正在一筹莫展时,有一天,石峰村党支部书记苏新找到他,主动借给了他两万元钱。苏新对他说:“你的创业精神感动了我。今后好好发展,我和大家一定全力支持你。”
  2001年11月,忙碌7个月后,周武生终于建起了养猪场。养猪场的面积接近3000平方米,能容纳150头种猪。
  猪儿进场后,防疫技术成了周武生面临的最大难题。请人,没有钱;不请人,自己又不懂技术。怎么办?
  周武生托人买了10多本养猪方面的专业书,每天晚上,他都叫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念给他听。当女儿遇到不认识的字时,周武生就让她边查字典,边解释,结果父女俩经常学到深夜才休息。有时连说梦话,他都在嘀咕养猪的事。
  掌握了基本常识,最重要的还是实践。周武生没法用眼看,只能用手去摸,用心去感受。每天只要一有空,他就往猪圈里跑,把一头头猪从头摸到尾,不断熟悉猪身上的每一个部位。
  为了掌握打防疫针的技巧,他请一位兽医手把手地教他。过了一段时间,周武生开始独自“实习”了。只见他左手拿着针管,右手摸准部位,一针扎进去,痛得猪“嗷嗷”直叫。猪在圈里转,他跟着猪转,猪在圈里跑,他也跟着猪跑,摔倒了,爬起来又扎,打一次针,常常累得他满头大汗。
  就这样,凭着一股子钻劲,双目失明的周武生成了一位养猪专家,他不仅对猪的脾性摸得一清二楚,还练就了一套自配猪饲料、给猪打针的绝活。他配制的饲料,不仅营养好,而且成本低,平均一头猪能节约50多元成本。
  周武生的养殖场,一直很红火。去年,养殖场出栏肥猪400多头,实现产值30多万元,周武生成了远近闻名的“猪老板”。今年,他计划年底出栏商品猪1000多头。
  摸着猪儿走上致富路的周武生,没有忘记乡亲们。去年村里整修公路,他出资600元;每次进城运饲料时,他都顺便帮村民们捎化肥等物资。石峰村地处万州区城郊,种菜的人多,周武生将猪粪免费提供给周围的农民种菜。为了方便菜农们挑粪,周武生专门用水泥和石板,在自家粪池旁边修了一条便道。种菜大户杨志新,经常到周武生的养猪场挑粪浇菜,由于用的是自然肥,种出来的菜特别好卖,每年纯收入近两万元。杨志新逢人便说:“这全托了老周的福啊,我一年就省了2000多块肥料钱。”
  以前石峰村人不懂养猪技术,没有一家养猪大户。自从周武生开办养猪场以来,村民们也跟着养起了猪。在周武生的带动和帮助下,如今石峰村一下子冒出了10多户养猪大户。
  周武生,这位摸着猪儿走上致富路的盲人移民,赢得了乡亲们的敬重。大伙都说,周武生虽然眼睛看不见,但他的心里比谁都亮堂。
其他文献
这不是谁家的老爷子,而是陆天明的长篇小说《桑那高地的太阳》中的一个人物。  这部小说按通常的说法该算作知青题材,小说写了“文革”前一批上海知识青年赴新疆建设兵团后的一段经历,既悲壮可泣而又荒唐可笑!尽管同类的故事我已读得不少,但是读罢《桑那高地的太阳》,心头蛰伏的剧痛与困惑交织的情绪又立即泛起。剧痛是由于小说中那批青年凄惨的境遇勾起了我对旧时的回想。谢平、齐景芳等稚拙单纯的青年会在一夜之间蜕变得如
美国画家西摩尔·约瑟夫的画作,描述罗伯特·戈登一家的孩子们在吃完早餐去上学之前的一幕。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餐桌礼仪作为一种文化一直流传下来,如吃饭之前须穿上的得体的衣服,处处表现优雅的言谈举止。  和西方世界的众多食客差不多,美国人早餐吃麦片,午餐吃三明治,晚餐吃各种蛋白质和蔬菜。仿佛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指导着人们三餐吃什么,在什么地方吃,在什么时间吃。但是根据食品史学家、《三顿饭:美国膳食的发明》一
重庆直辖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大胆试验,基层和党内民主的创新之花在巴渝大地盛开。       ■ 逼出来的“八步工作法”    1998年11月20日,开县麻柳乡新一届党委班子上任时,迎接他们的不是掌声,而是群众的围攻声。  这令干部们十分震惊。事后,乡干部走家串户,找到了症结:干部工作粗暴,好心办成了坏事。  麻柳乡有4个村,几千名群众,进出都要经过双河口,由于河上没有桥,群众行路难,有5个学生因
导语:虽然书本依旧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但是无论你是住在别墅还是小公寓,书籍的展示与收纳都是一大挑战。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大师伊拉斯莫曾经说,手上有点钱的时候,我会买书,如果还有剩余,再拿来买食物和衣服。虽然我们身处电子时代,随便一个电子阅读器,都能容纳一千多本书,但是纸质书不会消亡。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让我们更加珍惜纸质书籍。英伦才子艾伦·狄波顿说,我们应该把很容易翻烂的平装书换成
警惕“干眼症”来袭  夏季,随着空调使用增多,再加上长时间使用电脑,办公室人群患上“干眼症”的越来越多。  其症状表现为,眼睛有干涩感、烧灼感、不停眨眼、痒感、眼红、视物模糊及头痛、烦躁、疲劳等症状。严重干眼者,甚至会导致失明。  如何预防干眼症?  第一,少使用空调,保证室内通风或放置加湿器,增加室内湿度。  第二,让眼睛充分休息,有空多眨眨眼,因为眨眼能增加泪液分泌,让眼睛得到保湿。  第三,
近日一项发表在JAMA子刊上的研究显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每周禁食2次,与持续性饮食控制在血糖控制上的效果差不多,同时还能达到减肥的效果。  这里的禁食是指,每日摄入热量控制在500~600卡路里;所谓的持續每日饮食控制,是指每日摄入热量在1200~1500卡路里。  不过研究者指出,禁食通常对2型糖尿病患者是安全的,但对于使用胰岛素以及其他有低血糖风险的患者而言,仍须监测血糖水平,并灵活地
不要忘记原始目的  一家公司淘汰了一批设备。董事会决定:修建一间仓库把设备放起来。  董事会中有人说:“防盗不是小事。”于是找了个看门人。   董事会中又有人說:“看门人玩忽职守怎么办?”于是派了两人过去,成立了计划部,一个负责下达任务,一个负责制订计划。  董事会中又有人说:“要了解工作绩效。”于是又派了两人过去,成立了监督部,一个负责绩效考核,一个负责总结报告。  董事会中又有人说:“收入应拉
[摘 要]当前,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比较薄弱,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夯实基础,强化实践训练,激发学生兴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基础训练 兴趣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30021  语文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各门学科的基础。当前,中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还比较薄弱,整体水平不高,表达和书写尤显不足,学习兴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每一个老年人都有自己不平凡的经历:有的人在工农业战线上兢兢业业地劳动一生,所生产的粮食或工业品堆积如山;有的人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他们的学生正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有的人身经百战,烽火连天的岁月把他们锻炼成英雄……总之,任何一位老人,在离休或退休之后,都有数不清的往事值得回忆。但是,不少老同志都反映自己记忆力差,对往事回忆不起来。  其实,从科学的角度来看
康 熙初年,一本意大利访华传教士艾儒略(Giulio Aleni)所编写的《西方答问》,第一次为中国人揭开了洋人生活和地理环境的神秘面纱。艾儒略称自己的故乡欧洲为“西方”——“敝地总名为欧逻巴,在中国最西,故谓之太西、远西、极西。以海而名,则又谓之大西洋,距中国计程九万里云。”从阶级到官衔,从家庭关系到饮食起居,这本小册子事无巨细地介绍了关于“西方”生活的一切,西方的饮食“西餐”,也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