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辨出头中疾

来源 :祝您健康·养生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b1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访专家

赵守琴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耳鼻咽喉装备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耳力学与中耳植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听力重建和整形,耳硬化症手术、耳聋的听觉植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外科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学研究等。
  门诊时间:周二、周四上午

李轶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科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耳外科学组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听觉力学和中耳植入专家委员会委员。擅长各型中耳炎、中耳胆脂瘤、面神经疾病、耳畸形、咽鼓管功能障碍、听力障碍的治疗及手术。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三上午

听力检查


  老年人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在慢慢地退化,就会造成很多疾病的发生,听力下降便是许多老年人都会出现的现象之一。但是老年人的听力下降并不一定都属于生理性耳聋,也就是说并非完全由听觉系统正常老化所致。听力下降的背后也许隐藏着致命的疾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赵守琴副主任告诉我们,有一项特殊而又古老的试验,可以帮助我们自测听力有无下降。音叉试验是在耳科中应用广泛而简便的听力检查方法,试验所用的音叉一般由钢质或合金材料所制,由两个振动臂和一个叉柄组成,呈“丫”形。因其质量和叉臂的长短、精细不同而在振动时发出不同频率的纯音,故将音叉敲响后放在被检者耳旁、乳突部或前额部,便能分别测定气传导和骨传导听力,比较两耳间、气导和骨导间、正常耳和病耳间能听清音叉声音的时间,从而估计病耳听力损失的程度,并可初步鉴别耳聋的性质。不仅如此,音叉试验还能通过细微的声音早期发现一些致命疾病。

听力受损与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的增加,听力的下降往往难以避免,但听力的下降也有可能预示着背后有致命的病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科李轶副主任告诉我们,人老了之后,听力敏感程度有所下降是退行性的生理过程,但一般来说这种听力下降不应该影响正常生活。如果听力下降已经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使人出现反应迟钝、经常在家人说话时打岔,那么很有可能已经存在听力损失。
  听力受损可不同于生理性的听力下降,它甚至会增加老年人罹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听力受损与老年痴呆症的关系
  ·轻度听力受损会使罹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增加1倍;
  ·中度听力受损则增加3倍风险;
  ·严重听力障碍的人则有5倍风险患有老年痴呆症。
  人与外界的交流大多依赖于脑功能的活跃,一旦脑部功能的活跃性降低,那么自然而然,人与外界的交流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进一步又会加重脑功能活跃性的减退,如此便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脑部的受刺激水平越来越低,老年痴呆症的反应就会逐渐凸显。

听力受损提示哪些“头中疾”


  老年人的听力受损往往“祸不单行”,那么其背后都隐藏着哪些疾病?又是哪些疾病会悄无声息地导致听力受损呢?

1.听神经瘤


  单侧听力突然下降,尤其是下降显著的,背后极有可能隱藏很多危险的因素,我们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赵主任告诉我们,老年人发生单侧听力显著下降的背后有可能是致命的听神经瘤。
  赵主任曾接收过一位轻微面瘫的患者,已经出现了面部麻木、一侧口角歪斜等症状,再细问病史,这位患者的听力早就开始下降了,而且下降很明显,还伴有长时间的耳鸣症状,但是长期以来却完全没当回事。赵主任给这位患者进行了影像检查,发现问题严重而又棘手。


内耳的磁共振检查,红色箭头所指的是瘤子



  通过影像检查,赵主任发现其听力下降和轻微面瘫的罪魁祸首是颅内肿瘤,由于肿瘤压迫听神经和面神经的一部分,所以才会出现听力下降、耳鸣以及面瘫等症状,并且其脑组织也有一些轻微的受压。赵主任告诉我们,这位患者罹患的是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是一种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肿瘤,为良性肿瘤,发病高峰在30~50岁。听神经瘤病情的进展一般较为缓慢,有的人可能年轻时就已经生长出了听神经瘤,但是由于肿瘤过小,对于神经的压迫过于轻微,所以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表现出来,我们也就无从发现,更无从处理,当出现临床症状时,患者的年纪一般都到了中老年,此时的治疗难度可想而知。
  赵主任向我们分享了另一则听神经瘤病例:这位患者的病情更重,病程更长,就诊时已经出现了双侧听力下降,一侧轻,一侧重,听力下降较重一侧的听神经几乎已经完全被肿瘤压迫,严重影响生活,经患者同意后进行了开颅手术,将听神经瘤完整切除。手术本身十分成功,但由于肿瘤体积太大,手术引起了周围脑动脉的一些变异,形成了一个动脉瘤,如此便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悲剧的是,术后患者因大便干燥下床运动时,突发动脉瘤破裂,最终抢救无效离世了。
  所以像听神经瘤这样的颅内肿瘤,我们一定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尽管后期也有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治疗的风险和代价都将明显增大。那么如何早期识别听神经瘤呢?   听神经瘤的典型症状:一侧听力进行性减退或突发性耳聋、耳鸣、面部麻木、发作性眩晕、走路不稳、眼球水平震颤。
  听神经瘤的早期耳部症状:肿瘤体积小时,一侧耳鸣(可伴有发作性眩晕或恶心、呕吐)、听力减退、眩晕,少数患者时间稍长后可出现耳聋。
  听神经瘤的中期面部症状:肿瘤继续增大会压迫同侧的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出现面肌抽搐及泪腺分泌减少,或有轻度周围性面瘫。三叉神经损害表现为面部麻木、痛觉或触觉减退、咀嚼肌力差或面肌萎缩等。
  听神经瘤的晚期症状:肿瘤体积过大时,压迫脑干、小脑及后组颅神经,引起交叉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步态不稳、发音困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食呛咳等。发生脑脊液循环梗阻则有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视乳头水肿或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赵主任提醒,如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就医!

2.颅内血管梗塞


  案例:一位60多岁的老人突发急性眩晕,伴有单侧听力下降,去医院的耳鼻喉科检查,发现头晕是耳朵引起的,由于延误了最佳治疗的时机,一侧听力的损伤无法逆转,好在还有另一只耳朵听力正常,也就没有影响正常的生活。过了两三年,老人另一只健康的耳朵也出现了问题,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虽然听力没有完全恢复到正常,但能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基本听力。
  李主任告诉我们,内耳的血管大部由基底动脉的内听动脉所供给,也就是说内耳只受内听动脉的供应和营养,没有其他任何的血管来供应。内听动脉较为细长,属于极细的中末梢动脉,细到几乎肉眼几乎无法分辨,这样的解剖结构决定了容易发生血栓形成以及引起急性的闭塞,并且以目前的医疗手段无法取出如此之细的动脉内的血栓。而神经的坏死无法逆转,如果内听动脉闭塞时间越久,程度越重,那么听神经就越容易缺血坏死,听力的受损也就会愈加严重。
  所以这种疾病要早诊断、早干预治疗,李主任建议,早期发现的时间最好在发病一周之内,最长也不要超过发病2周。



  李主任提醒,如果出现听力障碍伴有眩晕的症状,而且听力障碍发生在单侧,就有可能是全身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早期表现,应予以重视,必要时应就医治疗。

听力损失分级


  对听力的评估是以分贝为单位的,25分贝以内是正常听力;26~40分贝叫轻度耳聋;41~55分贝是中度耳聋;56~71分贝是中重度耳聋;71~90分贝是重度耳聋;90分贝以上是极重度耳聋,几乎是全聋。
  李主任提醒,评估听力时所用的声音分高频和低频,有些老年人对低频声音的听力基本正常,但是以高频声音测试时听力会出现直线下降的情况。高频的声音较为尖细,如果高频音听力下降在生活中会容易出现打岔的情况。



  通过检测,李主任发现还有一些老年人虽然双耳的听力均处于正常水平,但仍有可能存在潜在的危机,这需要另一项检查才能确定。这项检查是耳声发射检查,这项检查的正常值大于等于5,但是部分双耳听力正常人群的其中一只耳朵的检测结果甚至低至0,李主任告诉我们,这就存在潜在的危机。原来,耳声发射检查的是耳蜗的功能,而听力出现问题时首先出现改变的就是耳蜗功能,也就是说,耳蜗功能异常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预警信号,此时我们一定要查明原因,争取在疾病早期进行干预。

听力受损的高危因素


  那么,具有哪些特点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听力受损呢?
  首当其冲的便是高龄,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群即使没有任何基础疾病,听力也会发生一定的生理性退化。
  其次是动脉硬化患者,动脉硬化造成血管的狭窄会出现在全身各处,如果供应耳朵的唯一动脉发生狭窄或堵塞,必然就会影响听力,通常会先发生单侧听力下降,而随着血管病变的加重,不仅另一侧耳朵也存在听力下降的风险,还极有可能引发致命的心肌梗死、脑梗死。
  另外,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和类似长期抽烟的不良生活习惯,都有可能是出现听力下降的原因。
  李主任提醒,一般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应该定期去医院做听力检查,建议每半年做一次。

听力损失的治疗方法


  治疗需要对症下药,所以针对不同的听力损失自然需要有不同的治疗方法。轻度的听力损失如果对生活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可以不佩戴助听器,但是如果体力的下降已经开始对日常生活或工作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那么就应该佩戴助听器了,中度和中重度的听力损失患者也是一样需要佩戴助听器的。



  助听器有不同的型号,为有不同需求的患者提供帮助。最小的是耳道式助听器,可以放在耳道里,外面看不见。还有开放式助听器,适合两侧都有听力障碍;遥控式助听器则可以调节频率高低及声音大小。
  老年人特别是重度听力障碍的人群,人工耳蜗是非常好的选择,因为助听器对重度的听力损失几乎是没有效果的,选择植入人工耳蜗基本可以使患者的听力恢复到年轻人的水平。



  助聽器的使用寿命约为10年,耳蜗的使用寿命长达70~90年,可终身佩戴,但植入人工耳蜗有些医疗检查会受限,比如磁共振会受到影响,但是X线检查和CT扫描都不受影响,因此,在检查前应说明情况再做检查。
  (编辑    杨小龙)
其他文献
受访专家阮士怡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心血管领域大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2014年被授予中国第二届“国医大师”称号,从事心脏内科和心血管疾病研究70余载。张伯礼  中医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2017年被授予“全国名中医”称号;2019年获得全国中医药杰出
期刊
受访专家郎韧  主任医师、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中华肝胆外科杂志》通讯编委,《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通讯编委,《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审稿人,北京医学会肠内外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肝胆胰腺外科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胆管癌、肝癌、胰腺癌的手术及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尤其对本专业疑难病症的诊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在微创外科领域有较深的造诣,擅长于
期刊
受访专家郭蓉娟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第二届首都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会副会长,中国卒中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药协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心身医学组组长,中国中医药
期刊
最近因为有领导和同事要调离巴西,连续两周我都陪着去逛天下闻名的贫民窟。第一次去的时候,我甚至准备了遗书,把银行卡之类的都留在家里。去了后我才知道,穷人的住所只是穷而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我们首先来到一座四层高的楼房,因为认识主人,我们被允许到顶楼的阳台看看。我沿着阳台往下望去,惊奇地发现各家的屋顶上除了skyTv的接收装置外,居然没有其他东西,更看不到晾晒的衣物,相当干净整洁。虽然巴西穷人没能
期刊
早在20世纪90年代,高大海医生在医院出诊时,接诊了一位20多岁瘦瘦的小伙子,他腰及膝关节疼痛,步行困难,西医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虽经多方治疗,但疗效甚微。看到这位患者痛苦万分的样子,作为医务工作者的高大海也是感同身受。他先后采用了针灸、艾灸、核桃灸、热敷、沙埋等方法对小伙子进行治疗,这些方法虽然能减轻一些病痛,疗效却不尽如人意,并且在使用上也存在着各自的不足。  在高大海医生看来,针灸需要专业?
期刊
受访专家雷秀珍  主任医师,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有独到之处。擅长治疗中风病、脑萎缩、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冠心病、心肌炎、高血压病、失眠症、湿疹、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更年期综合症、内分泌失调、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炎。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二、周三下午,周五、周日全天  心脏是人体最核心的发动机,它承载着生命一刻不停地
期刊
受访专家王玉英  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拥有40余年的临床和教学经验,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药品审评委员会审评专家等职。  临床治疗男女不孕不育,月经不调,停育、习惯性流产,痛经,盆腔炎、宫颈炎,子宫肌瘤,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乳腺炎、乳汁不通等妇科病;失眠、心悸、头痛、抑郁症、焦慮症等精神类病
期刊
受访专家马潞林  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會常委兼肾脏移植学组组长、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微创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防治规范化培训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腔镜内镜专家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外科专科医师分会理事。  擅长于腹腔镜辅助和
期刊
丛明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综合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北京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常务委员。专攻中晚期肿瘤综合支持治疗及肿瘤营养,擅长癌症相关营养不良的临床诊治和癌症康复期膳食指导。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  刘金英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副主任营养师。中国营养学会社区营养
期刊
“返老还童”大都出现在小说中,习武之人随着对功法、仙术的修炼精进,自身状态变得越来越年轻,年近百岁却拥有青年一般的容貌,人们将这种美好幻想寄托于文学作品中,表达了对健康长寿的渴望。然而,生活中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面临身体机能减退、更多疾病风险,以及最后的生命衰竭。但若通过科学的干预、保健和预防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延缓衰老,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甚至在特定的组织和脏器上实现“返老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