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家坐落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父母都是一辈子没走出大山的庄稼人。母亲对男人的期望值很高,希望心目中的丈夫能顶天立地,为家庭带来荣耀,偏偏父亲是一个能力有限、憨厚老实的人,只求温饱。母亲对自己的婚姻感到了一种失望,但又不甘心命运,结果对父亲更加不满,自己更加痛苦,性格逐渐变得暴躁怪异,对我们的关爱也越来越少。在父母的互相指责、抱怨和喋喋不休的争吵中,我们姐妹几个的性格都歪曲了。特别是成年后的婚姻,也从父母那里“遗传”下了颗颗苦果。
高中毕业的大姐为了逃离贫穷的家乡,和母亲一样用婚姻做赌注,对男方没有多少了解,就把自己远嫁到了新疆的一个农场。但事与愿违,生活并不像预想的那么好,最后带着两个儿子,回了老家。
没有多少感情基础,二姐也把自己嫁给了一个厂子里的业务员。二姐夫刚愎武断,且嗜赌成性。由于他们两人文化差异很大,一直陷入无休止的争吵里,婚姻生活一团糟。
我中专毕业后,分到县里的一个机械厂。进厂不到半年,在对男女感情懵懵懂懂的情况下,就仓促地谈了一个对象。他小我一岁,没有多少文化,但家境比较好,他说一定给我幸福。只交往了四五个月,我便匆匆把自己打发了。婚后,我才发现他是一个品行平庸、性情野蛮的男人。由于性格、文化差异很大,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从没有统一过,常为一件小事不停地争吵。儿子的出世也没有使争吵中止。最无法容忍的是,他还是一个家庭暴力的施行者,善用拳头争得威信,言语不和就对我不分轻重地拳脚相加。我渴望逃离这无爱的婚姻,但又怕被别人当笑料,为了儿子,为了维持一个看似完整的家,只能暗自流泪,忍受这一切。
我和姐姐一样,再次“复制”了父母不幸的婚姻。这到底是为什么?
江苏玉梅
心路心语
一对夫妻的婚姻模式,往往能从其父母的婚姻生活模式那里找到渊源。研究发现,凡是婚姻关系稳定的夫妇,他们的父母大多没有离婚史;而父母关系不稳定的子女,离婚率则高达50%。父母婚姻模式对子女婚姻模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方面的心理机制发生作用的。
一方面,父母关系会影响子女的人格,进而影响子女的婚姻。家庭生活,特别是父母关系状况,对子女的心理与行为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幼年时,从家庭生活特别是父母那里获得充分的安全感,体验到被关爱的感受,长大后对生活会有基本的安全感,对别人有信赖感,对生活有把握能力,适应能力比较好。这样的人,婚姻生活往往也会经营得比较好。相反,如果一个人幼年时父母关系不好,家庭气氛不和谐,长大后就容易没有安全感,缺少信赖感,对生活不能很好地把握,适应能力不好,婚姻生活往往也会出现问题。
另一方面,父母关系为子女提供了夫妻关系范式,或多或少地直接影响了子女的婚姻生活模式。父母在婚姻中如何相处,父母关系的诸多表现,在孩子幼小心灵中留下最初的烙印,进而成为日后处理夫妻关系效仿的范式。比如,夫妻之间如何相互适应,如何相互期待,如何相互沟通,如何相互表达,如何相互安慰,等等,这些夫妻相处的行为方式,常常都是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学来的。
玉梅和姐姐们,就是在这样两个心理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子女的婚姻“复制”了父母的婚姻生活模式。首先是母亲期望通过婚姻改变命运的婚姻动机,影响了女儿的婚姻动机,忽略了择偶时对内在条件的考虑;其次是母亲对婚姻、对父亲的期望过高,影响了女儿对婚姻、对丈夫的期望失当;三是母亲对父亲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影响了女儿对丈夫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不难理解,三个女儿的夫妻关系不好,与没有从父母那里学会夫妻和睦相处的方式,存在很大的关系。
心理处方
一是不要把自己婚姻的不幸完全诿过于父母。不要消极被动地复制父母的婚姻模式,而要接受来自父母婚姻模式的积极影响,使自己的婚姻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是在婚姻关系中担当起主动者的角色。婚姻的双方没有完全的被动者。作为妻子,应该担负起自己对婚姻的责任,主动进行自我反思,拿出自我改变的行动。
三是换个角度重新审视、对待丈夫。扔掉对丈夫的消极评价和否定态度,尝试换个角度重新审视丈夫,就会发现丈夫身上的积极因素,促进婚姻关系的积极转变。
四是增进积极的双向沟通。沟通不是抱怨,不是吵架,不是赌气,不是彼此的责难、怪罪、攻击,而是先要彼此拉开一段心理距离,静下心来各自看看生活的前前后后,看看面临的问题。然后再平心静气地谈谈各自生活中酸甜苦辣诸多感受。沟通的时候,一定要以“我感觉怎样……”的表达方式,避免用“你怎样……”的责难方式。当然,还可以谈谈对婚姻积极建设性的想法。沟通的结果,便是彼此多了几分接纳和宽容。如此,婚姻就会走向阳光。
高中毕业的大姐为了逃离贫穷的家乡,和母亲一样用婚姻做赌注,对男方没有多少了解,就把自己远嫁到了新疆的一个农场。但事与愿违,生活并不像预想的那么好,最后带着两个儿子,回了老家。
没有多少感情基础,二姐也把自己嫁给了一个厂子里的业务员。二姐夫刚愎武断,且嗜赌成性。由于他们两人文化差异很大,一直陷入无休止的争吵里,婚姻生活一团糟。
我中专毕业后,分到县里的一个机械厂。进厂不到半年,在对男女感情懵懵懂懂的情况下,就仓促地谈了一个对象。他小我一岁,没有多少文化,但家境比较好,他说一定给我幸福。只交往了四五个月,我便匆匆把自己打发了。婚后,我才发现他是一个品行平庸、性情野蛮的男人。由于性格、文化差异很大,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从没有统一过,常为一件小事不停地争吵。儿子的出世也没有使争吵中止。最无法容忍的是,他还是一个家庭暴力的施行者,善用拳头争得威信,言语不和就对我不分轻重地拳脚相加。我渴望逃离这无爱的婚姻,但又怕被别人当笑料,为了儿子,为了维持一个看似完整的家,只能暗自流泪,忍受这一切。
我和姐姐一样,再次“复制”了父母不幸的婚姻。这到底是为什么?
江苏玉梅
心路心语
一对夫妻的婚姻模式,往往能从其父母的婚姻生活模式那里找到渊源。研究发现,凡是婚姻关系稳定的夫妇,他们的父母大多没有离婚史;而父母关系不稳定的子女,离婚率则高达50%。父母婚姻模式对子女婚姻模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方面的心理机制发生作用的。
一方面,父母关系会影响子女的人格,进而影响子女的婚姻。家庭生活,特别是父母关系状况,对子女的心理与行为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幼年时,从家庭生活特别是父母那里获得充分的安全感,体验到被关爱的感受,长大后对生活会有基本的安全感,对别人有信赖感,对生活有把握能力,适应能力比较好。这样的人,婚姻生活往往也会经营得比较好。相反,如果一个人幼年时父母关系不好,家庭气氛不和谐,长大后就容易没有安全感,缺少信赖感,对生活不能很好地把握,适应能力不好,婚姻生活往往也会出现问题。
另一方面,父母关系为子女提供了夫妻关系范式,或多或少地直接影响了子女的婚姻生活模式。父母在婚姻中如何相处,父母关系的诸多表现,在孩子幼小心灵中留下最初的烙印,进而成为日后处理夫妻关系效仿的范式。比如,夫妻之间如何相互适应,如何相互期待,如何相互沟通,如何相互表达,如何相互安慰,等等,这些夫妻相处的行为方式,常常都是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学来的。
玉梅和姐姐们,就是在这样两个心理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子女的婚姻“复制”了父母的婚姻生活模式。首先是母亲期望通过婚姻改变命运的婚姻动机,影响了女儿的婚姻动机,忽略了择偶时对内在条件的考虑;其次是母亲对婚姻、对父亲的期望过高,影响了女儿对婚姻、对丈夫的期望失当;三是母亲对父亲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影响了女儿对丈夫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不难理解,三个女儿的夫妻关系不好,与没有从父母那里学会夫妻和睦相处的方式,存在很大的关系。
心理处方
一是不要把自己婚姻的不幸完全诿过于父母。不要消极被动地复制父母的婚姻模式,而要接受来自父母婚姻模式的积极影响,使自己的婚姻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是在婚姻关系中担当起主动者的角色。婚姻的双方没有完全的被动者。作为妻子,应该担负起自己对婚姻的责任,主动进行自我反思,拿出自我改变的行动。
三是换个角度重新审视、对待丈夫。扔掉对丈夫的消极评价和否定态度,尝试换个角度重新审视丈夫,就会发现丈夫身上的积极因素,促进婚姻关系的积极转变。
四是增进积极的双向沟通。沟通不是抱怨,不是吵架,不是赌气,不是彼此的责难、怪罪、攻击,而是先要彼此拉开一段心理距离,静下心来各自看看生活的前前后后,看看面临的问题。然后再平心静气地谈谈各自生活中酸甜苦辣诸多感受。沟通的时候,一定要以“我感觉怎样……”的表达方式,避免用“你怎样……”的责难方式。当然,还可以谈谈对婚姻积极建设性的想法。沟通的结果,便是彼此多了几分接纳和宽容。如此,婚姻就会走向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