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讳饰语在奴隶制社会中产生的条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feng_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讳饰语是委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奴隶制社会中产生。形成委婉语的条件无一例外都处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环境是形成一切文化语言的依据,在整个大的环境下语言的形成永远都与时代和环境相关。讳饰修辞的形成在客观上有政治条件的影响,有文化因素的影响,在其他方面还有宗教,民间信仰和社会方面的影响。而主观上主要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还有就是社会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讳饰语;奴隶制社会;产生条件
  作者简介:朱红颖(1994.2-),女,汉,重庆人,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3
  讳饰,指的是说话时遇到有犯忌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别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这种手法又叫避讳,[1]外文名称:cover up。讳饰语是修辞下得一个小分类,又从属于委婉语。“讳”:形声字,从言,韦声。本义:避讳。有顾忌而躲开某些事或不说某些话。如《说文》中对于“讳”的解释就是“讳,忌也。又如《广雅·释诂三》中“讳,避也”。饰:形声,从巾,从人,食声。人佩巾有装饰作用。本义:刷拭。所以,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解释,讳饰就很容易理解它的含义了。讳饰语就是美化和装饰犯忌的事物本来名称来表达的语言。
  一、讳饰语在主要文献中的体现
  讳饰语数量巨大,主要是名讳和事讳。其中最明显,使用得最多的就是死亡类,疾病类,伤残类,性爱类,战乱类等。古人为了把话说文雅,说圆润,使听者感觉自然,平和,所以另造新词对这些原本表意直白的词进行一些代替。
  如死亡类中对于“死”的表达。古汉语中对此的表达就有490多种。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战国策·赵策》)[2]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诗经·唐风·葛生》[3]
  “太妃薨,王弃部,随丧之河南葬。”(韩愈《曹成王碑》)[4]
  “山陵崩”,“百岁之后”,“薨”,“陨”,“殁”,“星落”等等都是古代描述君王,王侯等地位尊贵的人或者杰出人士的死亡的词汇。
  在疾病中,用“出花”来表示痘症,“打摆子”来表示疟疾。比如用“负兹”表示生病。“属负兹舍,不及罪尔。”《公羊传·桓公十六年》
  在性爱中,古人认为性乃不洁之物,所以对于性爱的讳饰也有许多。如“巫山”,“鸾凤”,“高唐梦”,“袭绸”,“交”和“接”等词语和字眼来婉指性交。
  对于一些灾祸的用词,如“走水”就是“失火”的讳饰语。《红楼梦》第39回—“南院马棚里走了水,不相干,已经救下去了。” [5]第112回—贾政道:“还好,咱们动过家的,若开出好的来反担罪名”。“动过家”也就是“抄过家”的意思。[6]
  古代文献有的文章很难理解,需要结合前人的注解来理解才能勉强读懂,在这其中委婉讳饰语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没有真正理解古代的文化那么要读懂古代的文献也是比较困难。
  二、讳饰语形成的客观条件
  古代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共有三种,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原始社会以亲族关系为基础,人口很少,经济上以平均主义为分配方法,无政府权力管辖,无基本准则与法律法规,所以对于讳饰语言的形成还没有基础。到了奴隶制社会,这一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奴隶主占有奴隶和生产资料,奴隶没有自由,为奴隶主进行生产劳动。一般认为,我国从夏朝开始进入奴隶社会,到春秋戰国之交过渡到封建社会,经夏商周三代,约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5年。
  讳饰的形成由各种各样的条件构成,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客观的条件逃不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的束缚,而正是由于这些条件所以才构成了这类语言文字的形成。语言的产生离不开社会,语言是主观形成的,这种主观意识则是由社会条件映射,经由人脑的加工而成。以下几个客观方面是形成讳饰的重要客观条件。
  1.政治环境的制约
  奴隶制社会君主专制,刑法极其残酷。有所谓的奴隶五刑是指我国奴隶时代长期存在的墨、劓、剕、宫、大辟等五种法定刑。[7]君臣之间全凭君主做主,对于侍奉的君王,做臣子的都是提心吊胆。“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醢鬼侯。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于牖里之库百日,而欲令之死。”《战国策·赵策》。古代刑法如此残酷,能将人做成肉酱、肉干,故对于君主的劝诫臣子更是想尽一切办法在不伤君王颜面,又能达到自己目的情况下组织好语言进行上奏,这样便有了委婉语的产生。
  《周忌讽齐王纳谏》,就是要齐王不要听信小人之言,要广开言路。周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委婉的告诉齐王他的过错,使齐王从他的身上看见自己的不足。《触龙说赵太后》也是以自己的经历来劝太后以长安君为质子,以保赵国太平。这些都是臣子“拐弯抹角”的向上位者进行劝诫,由此可见,上古时期的政治因素是形成委婉语的重要原因。
  2.文化因素的影响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載体,深深地根植于社会时代文化之中,要比较深刻的理解一门语言,就必须深入了解这门语言所依付的社会时代文化。讳饰语是人类在与不同人群交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一些特定的文化产生了讳饰,同时讳饰又反映着特定的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字有产生文字的一些传说,艺术有艺术产生的一些学说,语言也有语言产生的一些原因。奴隶制时期的社会状况其实是战乱不断,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中国都是处于战争时期。然而在这时期一直是贵族垄断文化,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学习,而奴隶是没有资格进入学堂的。所以在那时候站在朝堂上的都是士族子弟,各个文学流派的创始人在当时也是有名有姓的人物。而当时的一切文化学说都是为统治者阶级服务,所以文献中的避讳的修辞才会出现。   还有一些部落传统的文化习俗也保留了下来。如楚人信巫,他们相信有一些很神秘的力量使社会好的运转,使国家兴盛,同时他们也相信有一些忌讳的言辞在里面。最典型的就是有关“死”的讳饰,多达几十种。其次就是人的排泄物,都用“前后”、“更衣”等词代表大小便后;再者就是与性爱有关的“内”、“劳”、“御内”等都是指的有关男女之事。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泱泱大国,地域辽阔,远古文化保留下来文化也有异,在后世经由兼并与融合才形成了统一的文化。但是至今为止很多少数民族文化都还没有被完整地发掘出来。“四夷”就是对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称呼。《书大禹谟》:“无怠无荒,四夷来王”,《礼记王制》:“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因此也有“四方之民,言语不通”的说法。各个地区文化差异导致了语言的不同,对于同一件事的表达也就不同,所用的讳饰修辞用语也就不同。
  中国的传统思想观念也是形成讳饰的文化原因。有由于封建迷信所产生的禁忌语,古人喜欢用讳饰来表达。古人对于不文雅,不吉利的事情都不愿意直说,都要用避讳的言辞来表示。有时为了在与人的交流中不尴尬,不使人感到难堪,这也都会用到讳饰。总而言之,不管哪种情况用到讳饰,都是民族的文化因素使然。在文化的形成过程中,由于战争与兼并使各个民族文化交融,这就逐步形成的固定的语言,通过言语动作,用固定的规律,形成言语作品,此时,就形成了修辞语法,不仅是委婉讳饰,还有整个汉民族语言的形成。
  3.其他客观因素的存在
  (1)宗教因素
  宗教因素对于讳饰修辞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原始宗教和民间信仰在当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原始宗教的表现形态大类分为三类有植物崇拜、动物崇拜还有天体崇拜等等的自然崇拜。这些崇拜以各自的图腾为标志,上古先民对自然的力量十分的敬畏,他们认为天地间有一股神秘的力量,也就是神灵在掌握着世间的生老病死,祸福兴衰。而人们一旦惹怒了神灵就会受到神灵的惩罚。而在神灵面前有些话说,有些话又不该说,不该说的话如果要委婉地表达出来那么就需要用避讳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古人信奉的鬼神的习惯从原始社会一直持续到奴隶制时期都是原始宗教信仰还有民间信仰在起作用。如楚人信巫,他们供奉的就是“少司命”也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神”。不能在神灵面前说的话就叫禁忌语,要用其他的语言来代替,这样就有了讳饰语的产生。所以说宗教因素在讳饰产生的条件上还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客观因素之一,在生活中如丧葬,性爱等等方面的禁忌词就与社会因素有关。上古,中古,近古时期中国都是农业社会,而有无土地是农民耕种的重要保障。奴隶制的时代除了统治阶级以外,其他阶级都是没有土地的。土地在当时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在这样重视土地的情况下,人们慢慢地就有了安土重迁的心态,所以丧葬就以土葬为主。不管是什么阶级的人,都是土葬。故就有了“入土”、“入地”等說法。又如古人认为地下有泉水,所以又有“黄泉”这一说法来避讳与“死”相关的词。这就是土地与讳饰的关系。如果土地在古人心中地位不重要的话,那么一切与土地有关的讳饰也就不会产生。
  再如同性爱方面的讳饰。古人认为“性”为粗鄙,不洁的事。在古人看来传宗接代的事是十分重要,故才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从原始社会起,传宗接代就是延续部族的发展,男女交合,做“不洁”的事才能有后代。所以,从那时起古人就为此想出词来替代很多直白的说法,到后世慢慢地就形成了固定的一些词语来代替。在后代的文学作品中也对于“性”的描写就用了讳饰。古代文献中长用“云和雨”、“蜂和鸟”、“房和床”、“交和接”等字眼造詞。比如《聊斋志异·贾儿》:“妇独居,梦与人交。”再比如《<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尝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所以,后来人们就用“云雨”来比喻男女的性爱。
  三、讳饰语形成的主观因素
  1.思想上的因素
  在思想方面一方面是为了礼貌用语,另一方面还有价值观念的影响。在交际上为了回避不文雅,粗俗的事物,古人都会换一种表达方式。古代中国等级森严,人分三六九等,很多委婉词,讳饰词都是特权阶级独用。所以在此情况下才会产生很多委婉词。
  从统治阶级上来看,在当时的奴隶制社会中,最大的统治阶级是奴隶主,也就是当时的皇室成员,以及各个分封的诸侯王。在奴隶制社会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下,刑法残暴,统治阶级思想大多属于一种唯我独尊的情况,在自己本身犯错的情况下很少有统治者愿意接受下臣直白的劝告,所以他们在对向自己进言的臣子中偏好用委婉词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能人辩士在春秋战国时期能受君王重视,如孟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在孟子与梁王的交流中,我们不难发现,孟子总能用很有哲学道理的言词让梁王信服,并且甘心受教。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以缘木求鱼,以及举例邹人与楚人战来劝谏梁王施行仁政,梁王就很诚恳地说:“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在这里梁王就是很有君子风度,知书达理,尊重人才,并且不故步自封,是个虚心求教的人,这样的君王少见,但是也是有的。当然在这其中,如果孟子没有举例,或者直接上谏,直说梁王的不是,那么结局也许居不同了。而晋灵公,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不行君道。赵盾,是有名的敢于直谏,忠于国事的人。《左传·宣公二年》:“(赵盾)又曰:‘哀职有阙,惟中山辅之。能补过者,君能补过,哀不废矣。’”赵盾都直白地说到黄袍,皇位上了。之后又多次进言,所以晋灵公才使鉏麑来杀死他。在楚国,屈原就没有用委婉的语言让楚怀王听他的劝谏,以至于屈原后来自投于汨罗江,引发后人的一声声哀婉的叹息。很多忌讳的言词在人听来就比较刺耳,所以对于君主,古代的臣子还是大多选用委婉的话来含蓄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被统治者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人最主要的方面就是为了保命。在民间,平民百姓没有考虑太多,一般也不会太在意对亲人间的对话。而委婉讳饰的使用上也多用于上位者。因为直谏而被害命的臣子不在少数,所以有了前车之鉴大家都对此抱着一种恭敬的态度,委婉而含蓄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后来的《触龙说赵太后》,《庄辛说楚襄王》,以及《周忌讽齐王纳谏》等等名篇都是说的下臣上谏的事。
  2.行为方面的因素
  文字的产生离不开人,文字是人发明与创造的。在语言产生之前,一直流传许多说法,什么仓颉造字,结绳记事,八卦说,图书说,契刻符号说等等传说。语言促进了文字的产生,文字的产生反过来又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人们知道对老人要尊敬,对幼童要爱护,对原始部落的巫师或者族长要敬重,所以就会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磕头下跪,朝拜等等行为就能表现出来。而遇到避讳的事物,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地绕开,从此便在行为上表现为闭口不谈或者用其他言辞代替为之。所以,慢慢地讳委婉饰语便丰富起来。许多的文学作品中的讳饰修辞就会从古人对统治者的言行举止中来发掘。所以行为上的表现与讳饰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
  讳饰还具备时代性,民族性等特征。不同的时代讳饰不同,不同的民族讳饰也不同,就像我国少数民族白族忌讳吃猪肉,我们人民不吃日本人所谓的“金豆”。语言上的忌讳也是有不同的。
  四、讳饰对当今时代的影响
  讳饰修辞从中古时期发展至今也有了五千年左右的历史。讳饰语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还发展得更加的丰富。讳饰对于当今时代的影响巨大。它在书面语和口语中都影响着我们。
  1.讳饰修辞对当今文学作品的影响
  现代文学著作类型多种多样,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些简单的文学类型。时尚杂志,生态文学,短信文学等各种类型文学层出不穷。文学慢慢变成的一个文化产业以迎合大众各方面的精神需求。
  一般说来,讳饰的使用在文学作品中十分的常见。尤其是小说类文学作品,它在讳饰词语的选用上,更多会用到方言中的讳饰词语。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小说,穿越类,玄幻类,还是言情类用到的讳饰都有不同。除了科普文献或者通知性文件等以外,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内容也无非是生活中的大小事件,生老病死、爱情、亲情、友情等等各种情感。本来讳饰来源于生活,它用于生活,在文学作品的体现也是必须如此的。
  2.諱饰修辞对当今的人际交流的影响
  讳饰在口语中的运用应该来说远远大于书面语。尤其在老人家的口中说出来的词汇更加贴近于生活。虽然新中国已经成立,但是有些封建的思想還是会残留在那个时代出生的年龄的人的脑海里。这些语言对于我们现在说来有好有坏。好的方面,在于对办丧事的人家来说,亲朋好友的讳饰言辞很少会使逝者的心情的更加忧伤。在一定的程度上也许还会带来一定的安慰。总之使人听来耳顺便是好的。在人际交往的更多方面,比如说公共的场合,比如在生日宴会上打碎了杯子,那一般都会说“岁岁平安”来掩盖这不吉利的事件。坏的方面就是总还有一些封建残留的思想根深蒂固的留在人们的脑海里。比如说鲁迅的《药》里面的人血馒头,在时代的人认为是治疗疾病的药。虽然在一些古老的村落还有很多封建思想,但是为了保留民族文化,还是会让其自由发展。毕竟现在文化的主流还是现代思想。
  五、结论
  讳饰修辞是很有趣的一种修辞方式,对于它的研究一定要回归到历史中去,讳饰是委婉语下的一个分类,它比委婉更贴近于生活,更能深入到生活中去挖掘它形成的历史。总之,讳饰修辞的形成条件是源于生活,后来的发展也高于生活,自此,语言文字在缓慢地发展中,对于以后的形成,还因由后世来评说。
  注释:
  [1]百度文库·谈讳饰[DB/OL].
  [2]史冬青.时间介词的历史演变[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153.
  [3]姚义斌.诗经中的山和早期生命认知[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2,(9),81.
  [4]庞兆勋.古汉语中关于“死”的委婉语的类型及文化意蕴[J].韶关学院学报,2008,(2),92.
  [5]周探科.委婉说略[J].阅读与写作,2003,(1),28.
  [6]范志新.红楼梦避讳谭―兼论清初避讳[J].苏州大学学报,2008,(2),78.
  [7]陈佳维.略论中国古代的五刑制度[J].社会科学论坛,2014,(7),242.
  参考文献:
  [1]白淑然.从汉字结构演变透视汉字的发展[J].现代语文,2010,(5):145.
  [2]王钰.古汉语委婉语的等级色彩[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1995,(1):40.
  [3]吴礼权.论委婉修辞的表现形态与表达效应[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3):94.
  [4]吴礼权.论委婉修辞生成与发展的历史文化缘由[J].河北大学学报,1997,(1):57.
  [5]艾瑛.析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讳饰修辞[J].语文学刊,2013,(15):14.
  [6]张荣.礼仪文书的讳饰[J].写作旬刊,2007,(19):29.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不再仅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隐喻和转喻思维的影响。本文将先从理论上分析比较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异同,再通过它们在词汇中的应用比较两者的差异。  关键词:概念隐喻;概念转喻;詞汇  作者简介:袁路佳(1994-),女,汉族,河南省南阳市人,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
背景和目的 胎盘滋养细胞的浸润是细胞-细胞、细胞-基质间相互作用的机能变化。这一过程发生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的变化,受到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粘附分
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形态成熟和普及,社会信息发生爆炸式增长,公众意见在虚拟公共空间累积聚合,形成网络舆论场,并衍生出新的舆论传播模式。广播评论如何通过
目的:研究能谱CT MARs(Multi-Artifact Reduction System)技术、单能谱成像(MONO成像)及普通CT骨算法在消减脊柱内固定术后伪影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1)收集本院44例脊柱椎
提出在VFP的grid控件中交替使用文本框和组合框组成动态组合框的方法,用户可根据药品代码和药品名称关键词实现组合框中条目过滤显示,从而在化学药品管理系统中实现化学药品
在当今信息爆炸时代,媒介竞争日益激烈,品牌化成为各家媒体突出重围占得一席之地的重要手段,报纸副刊也是如此。本文通过分析《杭州日报·西湖副刊》的品牌栏目《倾听·人生
摘 要:近些年来,二语词汇习得一直是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隐喻也在二语习得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隐喻机制对二语词汇习得和教学的作用却少有人深入。本文在总结二语词汇习得普遍途径的基础上,从隐喻视角出发,探讨其对二语词汇习得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二语词汇习得;隐喻机制;二语教学  作者简介:张向向(1992-),女,汉族,河南洛阳人,现为郑州大学外语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目的:  目前,随着小儿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越来越普及,人们对小儿无痛胃肠镜检查过程的舒适性及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无痛胃肠镜检查时间短、周转时间快以及检查过程中容易引起患
【目的】  总结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提高诊治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143例[1]确诊为气管、支气管异
摘要:这些年频频发生的赛场暴力事件给体育新闻报道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选取发生于2010年10月12日的中国、巴西男篮斗殴事件作为切入点,选取《体坛周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整理搜集获得《体坛周报》关于此次斗殴事件的全部报道,并对这些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总结出报纸对于这类事件的报道现状。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媒体对于该类事件的报道策略。  关键词:赛场暴力事件;报道现状;报道策略  中图分类号: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