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2014年两会的召开,农村发展问题再一次被党和国家政府“画上一个重点圈”,近几年的城镇化政策效果日趋明显,取得很乐观的效果。但是我国地大物博,农村条件参差不齐,所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工作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对建设规划的工作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改革,本文对谈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新农村;规划建设;对策
一、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新农村的建设不仅包括对农村土地的新开发利用,也并不是只有农民和土地关系的发展升级,还有农村体系的整体改革,也就是说,对农村的建设,不是局限在土地方面的,还有政策、民生、文化等方面的新建设,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建设有特色有个性的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这样一条标语“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条标语很全面很准确的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新”农村重在新,结合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也可以说是缩小城乡差距,将农村“现代化”。
二、根据村庄的特点进行规划和建设
因地制宜:村庄整治需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和完善。立足已有条件开展村庄整治,凡是能用的或者经改造后能用的房屋和设施,都要加以充分利用。农民急需的是配套道路、供水、排水等设施,改善村容村貌。
量力而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政府财政有限,尽管中央已经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增加财政向“三农”的投入,但短期内不可能增加大量投入,新农村建设只能立足已有的基础,解决农村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突出特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要把是否能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突出农村特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农村若是失去其特色,只会变成一个个微型城市,很难吸引到适合的投资与寻求差异化的城市游客。
三、规划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合理布局产业规划
产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新农村建设更应合理利用土地,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以农民持续增收为中心,所以,新农村规划建设必须与产业规划相协调。编制新农村规划,应根据村庄自身及周边条件不同,选择不同的产业支柱,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宜农产业。
2、保护生态空间和环境
对于新农村规划设计而言,应极力保持农村原有的田园风光、植被风貌,在细节设计上最大限度保留和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使规划的建筑映在田园式的风光中,使二者有机的合为一体。具体就是要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维护河流和海岸的自然形态,保护和利用农田作为村庄的有机组成部分,保护建立多样化的生物环境系统,恢复乡村原有的风貌格局等。
3、合理规划公共设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既要达到改善条件目的,又要节省投资,减轻农民负担。农村公共设施的类型、规模、经营模式的规划,要适应农村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公共设施的选址和布局要科学,宜集中布置形成中心。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重点。
4、利用自然人文资源,突出地方特色
新农村建设应根据村庄整体风格特色、农民生活习惯、传统文化、地形与外部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具体的布局形式,建筑风格和组合形式。利用能反映地域特色的地方材料,保护并维护好村庄中具有一定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的传统构筑物。新建建筑空间形态与建筑风格应充分与环境相协调,规划成具有特色且适宜农民生活方式的村庄。
5、发展经济,促进农村规划建设
农村应该结合自身的经济特点,广泛吸引外来资金,解决本地农民就近就业的问题。大胆对土地产业结构进行改革,把外出务工人员闲置的土地分给种田能手。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开展旅游业。这些措施既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又能促进新农村规划的建设。
6、规划长远、村企互动
搞好農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沼气综合利用、科技培训、农业信息化、农村经济规范化管理以及农业执法等工程,发展现代农业。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按照“四化四改”的总体要求,全面提升村庄环境的综合整治水平。做好养殖区、种植区、生产区、生活区、教学区以及文化活动区的长远规划。探讨实施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新模式。开展广泛宣传,必须以农民为主体,只有党的政策宣传到村到户,才能激发农民群众的热情,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只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这一目标。只有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富裕,新农村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和活力。
7、要解决好村庄规划严重滞后问题
“规划是龙头”,村庄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全国许多行政村都曾编制过村庄规划,但是这些规划基本上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编制的,有的甚至是上世纪80年代末编制的。而村庄总体规划的年限一般在10至15年,村庄建设规划的年限为5年。且当时编制规划时由于受到经费、编制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村庄规划的水准普遍不高,大多停留在村庄建设规划上,对电力通讯、给排水等都没有作出专项规划,有的甚至只是一张示意图,而且图纸的精确度很低,不具有实际操作性。这些村庄规划已明显滞后,适应不了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亟待编制新一轮村庄规划。在新编规划时要注意六个方面问题:一是起点要高。村庄的现状图、总体规划图、建设规划图、给排水规划图、电力通讯规划图、道路规划图和说明书等都必须齐全,同时规划要有超前意识,至少10年不落后。二是要因村制宜。要充分考虑各村经济发展、地理条件、区位优势、资源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潜力,坚持“一村一策”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编制规划。三是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农民群众对本村的情况最了解,在编制规划过程中要认真听农民群众的意见,为了方便群众看懂规划图纸,规划图纸的标示要简单明了,图例要明确,并用中文标示。
8、要解决好“空心村”问题
“空心村”常被一些群众这样形容:“外面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空心村”是指在农村村庄建设中,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宅基地管理不严等原因,导致村民新建住房沿村界向外扩张,形成村外新房林立、村内破烂闲置的现象。“空心村”不仅浪费土地资源,影响村庄景观,也阻碍了村庄规划的实施。“空心村”是各种因素共同促成的。一是部分村民举家外出务工,家中房屋多年无人居住。二是无规划乱建。有的农民没有报请土地规划部门同意,只是和村干部私下协商得到默许,便占用耕地私搭乱建,造成既成事实。三是一户多宅。一些农民在规划区建新房,而老宅却不拆,原因是年轻人住新房,旧房给老年人居住,或是用来放置生产工具和粮食等。如何改造“空心村”,笔者认为,一是要把村庄规划摆在首位,对农民建房坚持先规划,后批地,确保建设有序进行。二是要严格推行“一户一宅”制,鼓励农民拆旧建新,农民新建房屋时,必须签订合同,保证搬进新房后及时拆除旧房;对于“一户一宅”难落实、孤寡老人难安置、贫困户难建房情况,要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如收购旧房预留建房空地、兴建类似敬老院的老人安置房、帮助信贷和适当补偿等。三是在改造“空心村”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政府重在引导,拆房、安置、规划、公用设施、补偿标准、经费筹措等事项,由村民讨论定下制度,大家共同遵守。
四、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强规划管理,杜绝违规建设。只有进行合理的农村建设规划,才能较好的控制农村的规模和发展方向,保证农村整洁、文明,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果农村不进行合理科学的建设规划,会导致重复建设、违规建设,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所以,政府必须把规划问题放在战略的高度,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广大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符合当地特点的详细、科学的建设规划。
参考文献:
[1]周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探讨[J].科技风.2010(16)
[2]任维琴,任克.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规划建设[J].小城镇建设.2012(10)
[3]安国辉,村庄规划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 新农村;规划建设;对策
一、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新农村的建设不仅包括对农村土地的新开发利用,也并不是只有农民和土地关系的发展升级,还有农村体系的整体改革,也就是说,对农村的建设,不是局限在土地方面的,还有政策、民生、文化等方面的新建设,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建设有特色有个性的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这样一条标语“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条标语很全面很准确的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新”农村重在新,结合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也可以说是缩小城乡差距,将农村“现代化”。
二、根据村庄的特点进行规划和建设
因地制宜:村庄整治需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和完善。立足已有条件开展村庄整治,凡是能用的或者经改造后能用的房屋和设施,都要加以充分利用。农民急需的是配套道路、供水、排水等设施,改善村容村貌。
量力而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政府财政有限,尽管中央已经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增加财政向“三农”的投入,但短期内不可能增加大量投入,新农村建设只能立足已有的基础,解决农村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突出特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要把是否能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突出农村特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农村若是失去其特色,只会变成一个个微型城市,很难吸引到适合的投资与寻求差异化的城市游客。
三、规划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合理布局产业规划
产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新农村建设更应合理利用土地,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以农民持续增收为中心,所以,新农村规划建设必须与产业规划相协调。编制新农村规划,应根据村庄自身及周边条件不同,选择不同的产业支柱,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宜农产业。
2、保护生态空间和环境
对于新农村规划设计而言,应极力保持农村原有的田园风光、植被风貌,在细节设计上最大限度保留和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使规划的建筑映在田园式的风光中,使二者有机的合为一体。具体就是要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维护河流和海岸的自然形态,保护和利用农田作为村庄的有机组成部分,保护建立多样化的生物环境系统,恢复乡村原有的风貌格局等。
3、合理规划公共设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既要达到改善条件目的,又要节省投资,减轻农民负担。农村公共设施的类型、规模、经营模式的规划,要适应农村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公共设施的选址和布局要科学,宜集中布置形成中心。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重点。
4、利用自然人文资源,突出地方特色
新农村建设应根据村庄整体风格特色、农民生活习惯、传统文化、地形与外部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具体的布局形式,建筑风格和组合形式。利用能反映地域特色的地方材料,保护并维护好村庄中具有一定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的传统构筑物。新建建筑空间形态与建筑风格应充分与环境相协调,规划成具有特色且适宜农民生活方式的村庄。
5、发展经济,促进农村规划建设
农村应该结合自身的经济特点,广泛吸引外来资金,解决本地农民就近就业的问题。大胆对土地产业结构进行改革,把外出务工人员闲置的土地分给种田能手。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开展旅游业。这些措施既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又能促进新农村规划的建设。
6、规划长远、村企互动
搞好農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沼气综合利用、科技培训、农业信息化、农村经济规范化管理以及农业执法等工程,发展现代农业。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按照“四化四改”的总体要求,全面提升村庄环境的综合整治水平。做好养殖区、种植区、生产区、生活区、教学区以及文化活动区的长远规划。探讨实施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新模式。开展广泛宣传,必须以农民为主体,只有党的政策宣传到村到户,才能激发农民群众的热情,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只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这一目标。只有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富裕,新农村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和活力。
7、要解决好村庄规划严重滞后问题
“规划是龙头”,村庄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全国许多行政村都曾编制过村庄规划,但是这些规划基本上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编制的,有的甚至是上世纪80年代末编制的。而村庄总体规划的年限一般在10至15年,村庄建设规划的年限为5年。且当时编制规划时由于受到经费、编制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村庄规划的水准普遍不高,大多停留在村庄建设规划上,对电力通讯、给排水等都没有作出专项规划,有的甚至只是一张示意图,而且图纸的精确度很低,不具有实际操作性。这些村庄规划已明显滞后,适应不了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亟待编制新一轮村庄规划。在新编规划时要注意六个方面问题:一是起点要高。村庄的现状图、总体规划图、建设规划图、给排水规划图、电力通讯规划图、道路规划图和说明书等都必须齐全,同时规划要有超前意识,至少10年不落后。二是要因村制宜。要充分考虑各村经济发展、地理条件、区位优势、资源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潜力,坚持“一村一策”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编制规划。三是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农民群众对本村的情况最了解,在编制规划过程中要认真听农民群众的意见,为了方便群众看懂规划图纸,规划图纸的标示要简单明了,图例要明确,并用中文标示。
8、要解决好“空心村”问题
“空心村”常被一些群众这样形容:“外面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空心村”是指在农村村庄建设中,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宅基地管理不严等原因,导致村民新建住房沿村界向外扩张,形成村外新房林立、村内破烂闲置的现象。“空心村”不仅浪费土地资源,影响村庄景观,也阻碍了村庄规划的实施。“空心村”是各种因素共同促成的。一是部分村民举家外出务工,家中房屋多年无人居住。二是无规划乱建。有的农民没有报请土地规划部门同意,只是和村干部私下协商得到默许,便占用耕地私搭乱建,造成既成事实。三是一户多宅。一些农民在规划区建新房,而老宅却不拆,原因是年轻人住新房,旧房给老年人居住,或是用来放置生产工具和粮食等。如何改造“空心村”,笔者认为,一是要把村庄规划摆在首位,对农民建房坚持先规划,后批地,确保建设有序进行。二是要严格推行“一户一宅”制,鼓励农民拆旧建新,农民新建房屋时,必须签订合同,保证搬进新房后及时拆除旧房;对于“一户一宅”难落实、孤寡老人难安置、贫困户难建房情况,要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如收购旧房预留建房空地、兴建类似敬老院的老人安置房、帮助信贷和适当补偿等。三是在改造“空心村”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政府重在引导,拆房、安置、规划、公用设施、补偿标准、经费筹措等事项,由村民讨论定下制度,大家共同遵守。
四、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强规划管理,杜绝违规建设。只有进行合理的农村建设规划,才能较好的控制农村的规模和发展方向,保证农村整洁、文明,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果农村不进行合理科学的建设规划,会导致重复建设、违规建设,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所以,政府必须把规划问题放在战略的高度,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广大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符合当地特点的详细、科学的建设规划。
参考文献:
[1]周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探讨[J].科技风.2010(16)
[2]任维琴,任克.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规划建设[J].小城镇建设.2012(10)
[3]安国辉,村庄规划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