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车辆装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车辆装备在维修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严重制约了车辆装备保障效益的提高。文章借鉴先进成果和成功经验,充分研究了车辆维修特别是部队装备维修的现实情况,并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车辆大中修改革以及部队信息话建设活动,融合作者的设想和观点,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重点对部队车辆维修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设想。
关键词:车辆;维修问题;维修思想。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作为市场经济命脉的交通运输业空前繁荣,车辆保有量数目庞大。但由于运管、维修及检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车辆在维修检测尤其是二级维护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成为影响提高运能运效的瓶颈。如作者所在城市今年车辆上线检测5070台次,其中技术评定3918台次,二级维护1152台次。二级维护车辆一次上线率仅为22.7%,与要求的下面就如何解决现存问题,保障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确保运行安全,保护环境,降低运行消耗,提高运输质量,提高装备保障效率,发挥其战斗力作几点探讨:
一、车辆维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突出问题是:车辆维护超期,维护内容落实不到位,维护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要求,甚至存在着"只签证、不维护"、"只签证、不检测"、"只检测、不维护"和搞假维护的现象。
(一)维修制度落后,影响车辆使用寿命。
目前部队实行的车辆维修制度仍然是1986年制定的新车17万公里大修、修复车14万公里大修标准,这种"一刀切"式的定程式大修、送修技术条件,十分容易造成车辆装备的"误修"和"失修"。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材料、新技术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我军车辆装备的技术水平有了长足发展,如果在继续沿用原有的车辆定程维修制度,势必要造成发动机误修,人为的减少车辆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部队中存在着大量的特种车(专用车),航空兵部队中加油车、管道加(抽)油车、牵引车更占有很高的比例,譬如某场站共有车辆183台,其中牵引车、加油车、指挥车及各种特种车(专用车)共计148台,占所拥有车辆的比例达80%多,而这些车辆长期处在低速高负荷状态,发动机工作环境恶劣,应当大修时按标准却得不到大修,导致车辆失修,长期下去就会造成发动机提前报废。
(二)管修分家,管理薄弱,用保脱节。
由于车辆使用单位、维修单位的职能不同,且分属不同部门管理,一方面造成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得不到及时维护修理,许多情况下,造成车辆严重失修,使得车辆使用寿命减少。另一方面,维修分队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在维修所维修的车辆不能严格按照维修程序进行作业,维修登记、统计制度没有落实好,而且存在维修时间过长、质量不过关等问题。如上面提到的城市有营运车辆近4000辆,但真正具有二级维护能力的汽车维修企业仅28家,具有资质上一定规模的维修企业更是屈指可数,且大部分维修企事业没有正规厂房和检测设备,技术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三)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
一些维修单位不按编制编配维修人员,管理干部超编现象严重。譬如某场站修理所,应编管理干部1人,而实际则达到了5人,但是一些专业技术维修工却不能满编,而且人员的素质也不高,主要表现在新型车辆装备性能先进、技术复杂,而维修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不能适应新装备技术保障的需要。地方维修企业从业人员中初级人员比例较高,还有部分从业人员根本不懂专业知识而盲目上岗,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严重制约着车辆维护质量的提高。
(四)抢修方案老套。
沿用老抢修方案,对保障人员、保障装备、保障工具及保障程序预想简单,缺少与装备保障任务、保障手段和战场环境相配套的抢修方案,没有针对战时可能发生的战损情况展开抢修演练,维修单位的抢修能力无法实现大的提高、突破,与战时抢修需求存在差距。譬如某场站,抢修预案设想过于简单,甚至在人员编组方面出现了常识性错误,车辆应急抢修先遣队竟然和后续保障部队出现了两对相同的名字,在保障方法上也过于笼统、没有明确具体措施,战时抢修将会出现严重问题。
(五)装备车辆种类型号复杂,维修保障困难。
以某场站为例,既编有中、高档指挥车、特种车、专用车,也有装备时间较长的解放、东风车车型总共达60余种,而且一些装备通用性差,特别是一些特种车、专用车的器材筹措困难,车辆维修保障难度很大。另外,一些车辆设计时就存在缺陷,维修时必须应用专用工具及设备,而且必须使用本车专用的零部件,维修时作业量很大、耗时特别长,给部队训练战备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六)维修机具设备落后,车辆维修不及时,内容不落实、质量不高。
新型车辆的装备及发展,要求维修单位必须配备与之相适应的机具设备才能确保维修任务的完成,而事实情况是一些场站修理所配备的机具设备很多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产品,大部分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但是由于维修定额经费标准低、经费短缺,许多机具设备得不到更新,甚至缺编严重,保障任务按时、保质完成难度很大。加之汽车零配件市场秩序混乱,供求比例、销售结构、市场行为严重失调,假冒伪劣产品盛行。这些假冒伪劣产品质量差,使用寿命短使修理频率大幅增加,事故隐患增多,对社会构成极大危害。
二、搞好车辆维修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一)确立"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
其主要特点是在确定维修工作时,对车辆可能产生的故障和后果进行分析,按照零部件的功能、功能故障、故障原因及其后果来确定应进行的维修工作和选择维修方式,实质上是以装备的可靠性为依据充分发挥状态监控技术对装备进行连续、系统的监控,用原位检测代替大量的离位检测,利用概率论和统计分析等数学工具,对车辆使用中的故障规律进行分析,确定维修内容和时机,将单一的定时定程维修转变为按需维修的方法,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必要的维修工作。
(二)完善车辆维修制度
现行"定程(期)维修与视情维修相结合"的维修制度,从根本上讲是以"预防为主"的传统维修思想的延伸,分析当前车辆维修现状,由于缺少先进的不解体诊断检测手段,使视情维修这种能以较少维修费用和较少的人力资源获得最佳维修效果的维修方式没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从而使"定程(期)维修与视情维修相结合"的维修制度实际上没有得到落实,而现行定程(期)维修制度又存在严重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对现行维修制度进行改革。
1、修改或改变原有定程(期)维修标准
现行的维修体制是以行驶里程(行驶时间)界定的,对于一些部队车辆低速、高负荷的现状,一方面考虑用发动机工作时间来界定定程(期)维修标准,相对来说会有利于场战车辆的维修保养。另一方面,部队今后车辆的发展会进一步通用化、标准化,使我们有可能采取分类制定标准的办法,针对不同车辆及其使用状况制定出更为科学的标准。
2、强化视情维修的作用
视情维修方式是指对产品或不见有功能故障征兆,然后根据状况的标准进行维修或更换。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检测仪器和设备配备标准,积极发展车辆状态监控技术,对装备进行连续性监控,通过统计分析确定装备不能再继续使用而必须进行维修的时机、内容以及所需的技术参数。其次,随着先进检测设备的装备,维修人员要充分发挥检测装备的战斗力,在不解体的情况下,及时查明故障隐患的部位 及发生原因,判定车辆的技术状况,从而确定最佳维修时机,延长车辆使用寿命。
3、密切协同、理顺关系、强化管理、确保质量
以提高车辆装备完好率为目的进一步理顺修理所和使用分队之间的关系,建立车辆供、管、修一体化体制,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确保维修保障任务优质、高效的完成。
4、狠抓人才训练,提高综合素质
针对维修人员素质偏低、技术滞后的现状,采取多种措施,重点加强新型车辆装备特别是柴油车维修技能的培训、学习,确保维修保障任务的完成。一是要"超前"培养人才。二是要做好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三是要改革训练手段。四是要要抓好在职训练。五是要完善训练考核办法,制定训练考核标准。六是要完善奖励机制。
5、超前预想,制定周密预案
车辆抢修保障的质量,有赖于制定周密的保障方案、预案。因此,在制定保障方案、预案时要有超前意识,立足"打赢"、从最困难、最复杂、最恶劣的情况出发,制定科学周密、切实可行的计划。
6、坚持可维修性设计,整合车辆车型
坚持以可靠性维修思想为基点,加强新型车辆装备的可维修性设计,应从设计之初就考虑车辆的可维修性,把可维修性指标纳入新型车辆研制过程中,作为研制的有机组成部分还要实施测试性分析、设计及验证,通过优化设计使车辆故障的检测更加简便、迅速、准确。针对目前部队车辆装备多、乱、杂的局面,调整装备车型,提高系列化程度,研制和装备车辆时应贯彻"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原则,坚持走"精干体系精品装备,按通用型派生发展"的车辆装备建设路子,使系列的各车型车辆的大部分配件可以通用,提高器材保障能力。
7、更新维修机具设备
新型车辆装备发生故障会直接影响到飞行战备任务的完成,而新型车辆发生故障,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专用工具,才能准确判断装备的故障情况并迅速的维修。因此,首先要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性能可靠、灵活快速、用途广泛和使用方便的智能化车辆维修设备。其次要瞄准部队装备的新型专用车辆,研制开发适应性强的维修修机具设备,在制订维修机具更新计划时,要根据新型装备的实际情况,及时配发与之配套的先进检测、维修设备。
8、积极推进维修保障手段的改革
充分利用雄厚的地方保障力量进行车辆维修保障,是我军通用车辆装备保障发展的趋势,以军队汽车维修机构为主,地方维修机构为辅,突破封闭型维修车辆维修体制格局,构建"三军一体、军民一体、平战一体"的区域化车辆维修体系。我们实现车辆装备维修社会化保障,并非完全取消部队维修单位,把车辆装备维修全部社会化,地方化,而是要以军队维修力量为骨干,以地方保障为辅助,加强军地结合。
参考文献
[1]周宗祥、韩保兵:部队车辆装备维修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军用汽车管理》,2004,3:42页。
[2]李坤荣、郭慧兵:加强新型车辆装备维修保障工作的思考.《汽车运用》,2005,1:22页。
[3]陆秀明:空军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建设刍议.《空军装备》,2004,12:5~6页。
[4]刑振昌蛛著:《21世纪初期军事后勤人才培养》,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版。
关键词:车辆;维修问题;维修思想。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作为市场经济命脉的交通运输业空前繁荣,车辆保有量数目庞大。但由于运管、维修及检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车辆在维修检测尤其是二级维护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成为影响提高运能运效的瓶颈。如作者所在城市今年车辆上线检测5070台次,其中技术评定3918台次,二级维护1152台次。二级维护车辆一次上线率仅为22.7%,与要求的下面就如何解决现存问题,保障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确保运行安全,保护环境,降低运行消耗,提高运输质量,提高装备保障效率,发挥其战斗力作几点探讨:
一、车辆维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突出问题是:车辆维护超期,维护内容落实不到位,维护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要求,甚至存在着"只签证、不维护"、"只签证、不检测"、"只检测、不维护"和搞假维护的现象。
(一)维修制度落后,影响车辆使用寿命。
目前部队实行的车辆维修制度仍然是1986年制定的新车17万公里大修、修复车14万公里大修标准,这种"一刀切"式的定程式大修、送修技术条件,十分容易造成车辆装备的"误修"和"失修"。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材料、新技术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我军车辆装备的技术水平有了长足发展,如果在继续沿用原有的车辆定程维修制度,势必要造成发动机误修,人为的减少车辆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部队中存在着大量的特种车(专用车),航空兵部队中加油车、管道加(抽)油车、牵引车更占有很高的比例,譬如某场站共有车辆183台,其中牵引车、加油车、指挥车及各种特种车(专用车)共计148台,占所拥有车辆的比例达80%多,而这些车辆长期处在低速高负荷状态,发动机工作环境恶劣,应当大修时按标准却得不到大修,导致车辆失修,长期下去就会造成发动机提前报废。
(二)管修分家,管理薄弱,用保脱节。
由于车辆使用单位、维修单位的职能不同,且分属不同部门管理,一方面造成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得不到及时维护修理,许多情况下,造成车辆严重失修,使得车辆使用寿命减少。另一方面,维修分队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在维修所维修的车辆不能严格按照维修程序进行作业,维修登记、统计制度没有落实好,而且存在维修时间过长、质量不过关等问题。如上面提到的城市有营运车辆近4000辆,但真正具有二级维护能力的汽车维修企业仅28家,具有资质上一定规模的维修企业更是屈指可数,且大部分维修企事业没有正规厂房和检测设备,技术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三)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
一些维修单位不按编制编配维修人员,管理干部超编现象严重。譬如某场站修理所,应编管理干部1人,而实际则达到了5人,但是一些专业技术维修工却不能满编,而且人员的素质也不高,主要表现在新型车辆装备性能先进、技术复杂,而维修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不能适应新装备技术保障的需要。地方维修企业从业人员中初级人员比例较高,还有部分从业人员根本不懂专业知识而盲目上岗,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严重制约着车辆维护质量的提高。
(四)抢修方案老套。
沿用老抢修方案,对保障人员、保障装备、保障工具及保障程序预想简单,缺少与装备保障任务、保障手段和战场环境相配套的抢修方案,没有针对战时可能发生的战损情况展开抢修演练,维修单位的抢修能力无法实现大的提高、突破,与战时抢修需求存在差距。譬如某场站,抢修预案设想过于简单,甚至在人员编组方面出现了常识性错误,车辆应急抢修先遣队竟然和后续保障部队出现了两对相同的名字,在保障方法上也过于笼统、没有明确具体措施,战时抢修将会出现严重问题。
(五)装备车辆种类型号复杂,维修保障困难。
以某场站为例,既编有中、高档指挥车、特种车、专用车,也有装备时间较长的解放、东风车车型总共达60余种,而且一些装备通用性差,特别是一些特种车、专用车的器材筹措困难,车辆维修保障难度很大。另外,一些车辆设计时就存在缺陷,维修时必须应用专用工具及设备,而且必须使用本车专用的零部件,维修时作业量很大、耗时特别长,给部队训练战备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六)维修机具设备落后,车辆维修不及时,内容不落实、质量不高。
新型车辆的装备及发展,要求维修单位必须配备与之相适应的机具设备才能确保维修任务的完成,而事实情况是一些场站修理所配备的机具设备很多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产品,大部分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但是由于维修定额经费标准低、经费短缺,许多机具设备得不到更新,甚至缺编严重,保障任务按时、保质完成难度很大。加之汽车零配件市场秩序混乱,供求比例、销售结构、市场行为严重失调,假冒伪劣产品盛行。这些假冒伪劣产品质量差,使用寿命短使修理频率大幅增加,事故隐患增多,对社会构成极大危害。
二、搞好车辆维修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一)确立"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
其主要特点是在确定维修工作时,对车辆可能产生的故障和后果进行分析,按照零部件的功能、功能故障、故障原因及其后果来确定应进行的维修工作和选择维修方式,实质上是以装备的可靠性为依据充分发挥状态监控技术对装备进行连续、系统的监控,用原位检测代替大量的离位检测,利用概率论和统计分析等数学工具,对车辆使用中的故障规律进行分析,确定维修内容和时机,将单一的定时定程维修转变为按需维修的方法,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必要的维修工作。
(二)完善车辆维修制度
现行"定程(期)维修与视情维修相结合"的维修制度,从根本上讲是以"预防为主"的传统维修思想的延伸,分析当前车辆维修现状,由于缺少先进的不解体诊断检测手段,使视情维修这种能以较少维修费用和较少的人力资源获得最佳维修效果的维修方式没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从而使"定程(期)维修与视情维修相结合"的维修制度实际上没有得到落实,而现行定程(期)维修制度又存在严重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对现行维修制度进行改革。
1、修改或改变原有定程(期)维修标准
现行的维修体制是以行驶里程(行驶时间)界定的,对于一些部队车辆低速、高负荷的现状,一方面考虑用发动机工作时间来界定定程(期)维修标准,相对来说会有利于场战车辆的维修保养。另一方面,部队今后车辆的发展会进一步通用化、标准化,使我们有可能采取分类制定标准的办法,针对不同车辆及其使用状况制定出更为科学的标准。
2、强化视情维修的作用
视情维修方式是指对产品或不见有功能故障征兆,然后根据状况的标准进行维修或更换。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检测仪器和设备配备标准,积极发展车辆状态监控技术,对装备进行连续性监控,通过统计分析确定装备不能再继续使用而必须进行维修的时机、内容以及所需的技术参数。其次,随着先进检测设备的装备,维修人员要充分发挥检测装备的战斗力,在不解体的情况下,及时查明故障隐患的部位 及发生原因,判定车辆的技术状况,从而确定最佳维修时机,延长车辆使用寿命。
3、密切协同、理顺关系、强化管理、确保质量
以提高车辆装备完好率为目的进一步理顺修理所和使用分队之间的关系,建立车辆供、管、修一体化体制,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确保维修保障任务优质、高效的完成。
4、狠抓人才训练,提高综合素质
针对维修人员素质偏低、技术滞后的现状,采取多种措施,重点加强新型车辆装备特别是柴油车维修技能的培训、学习,确保维修保障任务的完成。一是要"超前"培养人才。二是要做好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三是要改革训练手段。四是要要抓好在职训练。五是要完善训练考核办法,制定训练考核标准。六是要完善奖励机制。
5、超前预想,制定周密预案
车辆抢修保障的质量,有赖于制定周密的保障方案、预案。因此,在制定保障方案、预案时要有超前意识,立足"打赢"、从最困难、最复杂、最恶劣的情况出发,制定科学周密、切实可行的计划。
6、坚持可维修性设计,整合车辆车型
坚持以可靠性维修思想为基点,加强新型车辆装备的可维修性设计,应从设计之初就考虑车辆的可维修性,把可维修性指标纳入新型车辆研制过程中,作为研制的有机组成部分还要实施测试性分析、设计及验证,通过优化设计使车辆故障的检测更加简便、迅速、准确。针对目前部队车辆装备多、乱、杂的局面,调整装备车型,提高系列化程度,研制和装备车辆时应贯彻"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原则,坚持走"精干体系精品装备,按通用型派生发展"的车辆装备建设路子,使系列的各车型车辆的大部分配件可以通用,提高器材保障能力。
7、更新维修机具设备
新型车辆装备发生故障会直接影响到飞行战备任务的完成,而新型车辆发生故障,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专用工具,才能准确判断装备的故障情况并迅速的维修。因此,首先要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性能可靠、灵活快速、用途广泛和使用方便的智能化车辆维修设备。其次要瞄准部队装备的新型专用车辆,研制开发适应性强的维修修机具设备,在制订维修机具更新计划时,要根据新型装备的实际情况,及时配发与之配套的先进检测、维修设备。
8、积极推进维修保障手段的改革
充分利用雄厚的地方保障力量进行车辆维修保障,是我军通用车辆装备保障发展的趋势,以军队汽车维修机构为主,地方维修机构为辅,突破封闭型维修车辆维修体制格局,构建"三军一体、军民一体、平战一体"的区域化车辆维修体系。我们实现车辆装备维修社会化保障,并非完全取消部队维修单位,把车辆装备维修全部社会化,地方化,而是要以军队维修力量为骨干,以地方保障为辅助,加强军地结合。
参考文献
[1]周宗祥、韩保兵:部队车辆装备维修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军用汽车管理》,2004,3:42页。
[2]李坤荣、郭慧兵:加强新型车辆装备维修保障工作的思考.《汽车运用》,2005,1:22页。
[3]陆秀明:空军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建设刍议.《空军装备》,2004,12:5~6页。
[4]刑振昌蛛著:《21世纪初期军事后勤人才培养》,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