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感是语言教学和语言运用中的关键因素。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现状,以英语语感的最新理论研究为基础,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从结合专业巩固语法、扩大语言立体输入、增加语言输出比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四个角度探讨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英语语感的有效策略,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大学英语:语感教学;有效策略;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252-02
英语语感在英语教学和英语运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最高表现,是语言学习的最后成果。[1]语感教育与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2]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结合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语感的教育与培养问题,以期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现状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应试教学的现象严重。[3]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已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但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并不理想。据《北京青年报》(2005/7/11)著名英语教育机构华尔街学院的一项网上问卷显示,中国内地30.6%的大学毕业生觉得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非常差,无法适应工作和社会的需要;据《新京报》(2006/5/16)报道中国考生在雅思口语和写作考试中的成绩几乎是名列全球倒数第一。
中国大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亟待加强。蔡基刚、杨惠中等学者呼吁加大对大学生专业英语和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备直接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以追踪国际前沿的能力,使他们能在实际学术交流中运用英语。蔡基刚(2010)指出,中国大学生不适应听英语讲座讲课、读专业文献困难、不会写学术报告和论文,这些都暴露了他们英语薄弱。[4]杨惠中(2012)的研究发现不少科技人员用英语写的论文中基础语法错误已经不多,而在篇章结构、句式、修辞结构等方面离公开发表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3]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并不理想,缺乏良好的英语语感,影响了英语学习质量与水平的提高。如何让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习得语感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大学英语语感教学的理论基础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语感及语感培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外的研究者对语感给予了较多的关注。Rorty从认知的角度把语感看做知识的源泉,指出“培养语感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5]强调语感培养的重要性。Krashen把语感看做是直觉认识的结果,把语感的培养看做是语言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6]
在我国汉语界,众多学者分别从哲学、语言学、心理学、教学论、美学等不同角度对语感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我国外语界,不少研究者对语感(英语语感)进行了论述。刘绍龙(1996)认为语感是“对语言结构的直觉、感性的认识,是熟练、得体地领悟、运用语言的一种行为能力”。[1]汤富华(1999)认为语感是一种语言的逻辑的感觉,语感能力是言语(parole)→意念(meaning)的逻辑转换(logic transfer)的能力。[7]张景祥(2000)认为语感是“对遵循或背离某一语言既定用法的敏感性,是对语言上有效性或合适性的感觉,是文化背景知识在个人身上的反映”。[8]张征(2003)[9]、王雪梅(2006)[10]等人对语感特征、语感教学、语感产生的心理机制进行了研究。他们指出英语语感具有以下几种特征:直觉性、整体性、创造性、可习得性。语感作为一种敏锐的感悟语言的能力,并非只能在真实语境中无意识地形成,课堂教学有助于学习者增强目的语语感;动态发展性:语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像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一样会随着学习者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增加而增强。
现代神经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的习得与一般知识的学习有着不同的生理、心理机制,语言习得的关键是语感的生成、发展和提高。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语感及语感教学的研究为提高大学生的语感能力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大学英语语感教学的有效策略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求知欲最旺盛、精力最充沛的时期,但大学生喜欢表现自我,情绪外露容易激动,容易受外界影响。大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和自学能力,已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结构和语法知识。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如果沿袭中学的那套方法,即不断地记单词、背语法书、做语法练习题,势必会让人产生畏难和厌恶情绪,使英语学习效果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但如果大学生把自己带入语言所呈现的精彩内容之中,而非语言形式本身,就能让自己在感悟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可采取多种策略来习得虽不能言明却可以内在地指导言语理解和言语生成的语感。
1.结合专业巩固语法
语法对语感习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张景祥(2000)认为语感与语法是“相济相生,两位一体”的关系。[8]刘绍龙(1996)认为语法学习有助于外语语感的形成,有助于直觉认识的升华和完善。[1]
那么如何发挥语法教学对语感习得的促进作用呢?在大学阶段,要结合学科特点和专业特点,学习本专业相关词汇,学习一些特定表达,进一步巩固语法知识和技能。同一个词在专业英语领域和日常生活中意思不同。比如,在计算机领域,bus是“总线“的意思,bit是“位”的意思。同一个词在不同的专业中有不同的意思。比如,cell一词在生物学中是“细胞”的意思,如“血细胞”是“blood cells”,在化学中有“电池”的意思,在计算机领域是“单元格”的意思。词汇语法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英语句子理解,而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它。此外,在非目标语环境下学习外语,语法的学习能防止语言过早地出现僵化现象,获得较高水平的外语知识。 2.扩大语言立体输入
输入对语感习得至关重要,可以说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根据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如果要使学习者习得语言规则,应该让语言输入稍高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大学生要扩大语言的立体输入,多听多读英语,通过对刺激材料的不断接触来习得语感。
大学生要培养听的能力。在听不懂时,要善于利用教师的手势、表情、眼神等肢体语言进行猜测,领会老师说的关键词,逐步培养听的能力。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接触原汁原味的听力材料,了解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课下听英文歌曲、看英文电影等,多方面感受英语,长此以往就能在潜移默化增强语音感和习得语感。
在阅读中也能习得语感,将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精读能迅速掌握语言规律,提高语言的实践能力。每一课的单词、句型和课文都要反复朗读,朗读时要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等。对其中的精彩片段要熟读直至背诵。其次是泛读,课外阅读一些内容丰富的外语杂志和报刊,阅读本专业的文献,培养快速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增强语言直觉的感知和判断,进而增强自己的语感。
3.增加语言输出比例
不仅输入对语感习得有重要作用,输出也能促进英语语感的习得。根据Swain(1985)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设”,输出有五项功能:注意、假设验证、元语言功能、促使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促进目标语表达自动化。[11]输出有助于语感的表现和成型,由内在潜能转化为外在行为,从而使语感得到全面发展。
一方面,大学生要养成开口说英语的好习惯。要敢于开口说英语,不怕犯错误,循序渐进地开展口语训练,可从背诵、复述开始。对听力课上听到的文章、阅读课上读到的文章都可以复述,从而培养从理解到运用的能力。要积极参加小组讨论、辩论、角色扮演、情景剧等活动,使自己在语言运用中增强语感。
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养成动笔写英语的好习惯。写作是一项综合技能,王初明(2000)指出:“当学习者用英文表达意思时,不得不主动地调用已学过的英语知识,斟酌语法规则的运用,琢磨词语的搭配,掂量词句使用的确切性和得体性。通过写作,英语知识不断得到巩固并内在化,为英语技能的全面发展铺路。”[12]写作要做从点滴做起。最初可以是机械性地写,比如默写和听写,从单词到句型直到段落。学习课文中常见的英语表达,学习本专业相关的英语特定表达。接着是创造性地写,从仿写到自由写作,提高写学术报告和学术论文的能力。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英语课课时少、班级大、人数多,仅依靠课堂教学习得语感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在上好英语课的同时,要积极参加课外英语活动,开展自主学习,如参加英语歌曲比赛、演讲比赛、配音大赛、话剧表演等,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让自己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习得英语语感。
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主修专业。在中国现有条件下,大部分学生在多数情况下主要是通过阅读英语文献来获取各种信息;一大部分学生毕业走上社会后很少有机会运用英语,很快会忘记英语单词和语法,但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是永远不会失去的。一旦有机会用到英语,如学习深造、出国或考职称时,他们曾经拥有的英语学习的技能就会发挥出来。这样,大学生就具备了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结语
语感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语感虽具有一定的不可捉摸性,但它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为人们所掌握。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探索良好的教学方法,学生自身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语言实践中习得英语语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灵活运用,最终成为专业、实用、服务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绍龙.外语语感与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1996,(2).
[2]国家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杨惠中.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
[4]蔡基刚.全英语教学可行性研究——“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案例分析[J].中国外语,2010,(6).
[5]Rorty,R.Intuition[A].Th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Z].New York:Macmillan,1973.
[6]Krashen,S.Writing Research,Theory and Applications [M].Oxford:Pergamon Institute of English,1984.
[7]汤富华.On language sense training in CET practice[J].中国英语教学,1999,(1).
[8]张景祥.英语语感漫谈[J].外语教学,2000,(1).
[9]张征.对语感本质的再认识——与张景祥先生商榷[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
[10]王雪梅.英语语感的认知阐释——内涵、心理机制及应用[J].外语教学,2006,(1).
[11]Swain,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S.Gass & C.Madden,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Rowley,MA:Newbury House1985.
[12]王初明.以写促学—— 一项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试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注:宋岳礼为本文通讯作者。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关键词:大学英语:语感教学;有效策略;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252-02
英语语感在英语教学和英语运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最高表现,是语言学习的最后成果。[1]语感教育与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2]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结合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语感的教育与培养问题,以期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现状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应试教学的现象严重。[3]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已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但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并不理想。据《北京青年报》(2005/7/11)著名英语教育机构华尔街学院的一项网上问卷显示,中国内地30.6%的大学毕业生觉得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非常差,无法适应工作和社会的需要;据《新京报》(2006/5/16)报道中国考生在雅思口语和写作考试中的成绩几乎是名列全球倒数第一。
中国大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亟待加强。蔡基刚、杨惠中等学者呼吁加大对大学生专业英语和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备直接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以追踪国际前沿的能力,使他们能在实际学术交流中运用英语。蔡基刚(2010)指出,中国大学生不适应听英语讲座讲课、读专业文献困难、不会写学术报告和论文,这些都暴露了他们英语薄弱。[4]杨惠中(2012)的研究发现不少科技人员用英语写的论文中基础语法错误已经不多,而在篇章结构、句式、修辞结构等方面离公开发表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3]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并不理想,缺乏良好的英语语感,影响了英语学习质量与水平的提高。如何让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习得语感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大学英语语感教学的理论基础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语感及语感培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外的研究者对语感给予了较多的关注。Rorty从认知的角度把语感看做知识的源泉,指出“培养语感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5]强调语感培养的重要性。Krashen把语感看做是直觉认识的结果,把语感的培养看做是语言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6]
在我国汉语界,众多学者分别从哲学、语言学、心理学、教学论、美学等不同角度对语感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我国外语界,不少研究者对语感(英语语感)进行了论述。刘绍龙(1996)认为语感是“对语言结构的直觉、感性的认识,是熟练、得体地领悟、运用语言的一种行为能力”。[1]汤富华(1999)认为语感是一种语言的逻辑的感觉,语感能力是言语(parole)→意念(meaning)的逻辑转换(logic transfer)的能力。[7]张景祥(2000)认为语感是“对遵循或背离某一语言既定用法的敏感性,是对语言上有效性或合适性的感觉,是文化背景知识在个人身上的反映”。[8]张征(2003)[9]、王雪梅(2006)[10]等人对语感特征、语感教学、语感产生的心理机制进行了研究。他们指出英语语感具有以下几种特征:直觉性、整体性、创造性、可习得性。语感作为一种敏锐的感悟语言的能力,并非只能在真实语境中无意识地形成,课堂教学有助于学习者增强目的语语感;动态发展性:语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像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一样会随着学习者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增加而增强。
现代神经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的习得与一般知识的学习有着不同的生理、心理机制,语言习得的关键是语感的生成、发展和提高。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语感及语感教学的研究为提高大学生的语感能力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大学英语语感教学的有效策略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求知欲最旺盛、精力最充沛的时期,但大学生喜欢表现自我,情绪外露容易激动,容易受外界影响。大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和自学能力,已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结构和语法知识。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如果沿袭中学的那套方法,即不断地记单词、背语法书、做语法练习题,势必会让人产生畏难和厌恶情绪,使英语学习效果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但如果大学生把自己带入语言所呈现的精彩内容之中,而非语言形式本身,就能让自己在感悟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可采取多种策略来习得虽不能言明却可以内在地指导言语理解和言语生成的语感。
1.结合专业巩固语法
语法对语感习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张景祥(2000)认为语感与语法是“相济相生,两位一体”的关系。[8]刘绍龙(1996)认为语法学习有助于外语语感的形成,有助于直觉认识的升华和完善。[1]
那么如何发挥语法教学对语感习得的促进作用呢?在大学阶段,要结合学科特点和专业特点,学习本专业相关词汇,学习一些特定表达,进一步巩固语法知识和技能。同一个词在专业英语领域和日常生活中意思不同。比如,在计算机领域,bus是“总线“的意思,bit是“位”的意思。同一个词在不同的专业中有不同的意思。比如,cell一词在生物学中是“细胞”的意思,如“血细胞”是“blood cells”,在化学中有“电池”的意思,在计算机领域是“单元格”的意思。词汇语法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英语句子理解,而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它。此外,在非目标语环境下学习外语,语法的学习能防止语言过早地出现僵化现象,获得较高水平的外语知识。 2.扩大语言立体输入
输入对语感习得至关重要,可以说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根据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如果要使学习者习得语言规则,应该让语言输入稍高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大学生要扩大语言的立体输入,多听多读英语,通过对刺激材料的不断接触来习得语感。
大学生要培养听的能力。在听不懂时,要善于利用教师的手势、表情、眼神等肢体语言进行猜测,领会老师说的关键词,逐步培养听的能力。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接触原汁原味的听力材料,了解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课下听英文歌曲、看英文电影等,多方面感受英语,长此以往就能在潜移默化增强语音感和习得语感。
在阅读中也能习得语感,将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精读能迅速掌握语言规律,提高语言的实践能力。每一课的单词、句型和课文都要反复朗读,朗读时要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等。对其中的精彩片段要熟读直至背诵。其次是泛读,课外阅读一些内容丰富的外语杂志和报刊,阅读本专业的文献,培养快速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增强语言直觉的感知和判断,进而增强自己的语感。
3.增加语言输出比例
不仅输入对语感习得有重要作用,输出也能促进英语语感的习得。根据Swain(1985)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设”,输出有五项功能:注意、假设验证、元语言功能、促使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促进目标语表达自动化。[11]输出有助于语感的表现和成型,由内在潜能转化为外在行为,从而使语感得到全面发展。
一方面,大学生要养成开口说英语的好习惯。要敢于开口说英语,不怕犯错误,循序渐进地开展口语训练,可从背诵、复述开始。对听力课上听到的文章、阅读课上读到的文章都可以复述,从而培养从理解到运用的能力。要积极参加小组讨论、辩论、角色扮演、情景剧等活动,使自己在语言运用中增强语感。
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养成动笔写英语的好习惯。写作是一项综合技能,王初明(2000)指出:“当学习者用英文表达意思时,不得不主动地调用已学过的英语知识,斟酌语法规则的运用,琢磨词语的搭配,掂量词句使用的确切性和得体性。通过写作,英语知识不断得到巩固并内在化,为英语技能的全面发展铺路。”[12]写作要做从点滴做起。最初可以是机械性地写,比如默写和听写,从单词到句型直到段落。学习课文中常见的英语表达,学习本专业相关的英语特定表达。接着是创造性地写,从仿写到自由写作,提高写学术报告和学术论文的能力。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英语课课时少、班级大、人数多,仅依靠课堂教学习得语感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在上好英语课的同时,要积极参加课外英语活动,开展自主学习,如参加英语歌曲比赛、演讲比赛、配音大赛、话剧表演等,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让自己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习得英语语感。
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主修专业。在中国现有条件下,大部分学生在多数情况下主要是通过阅读英语文献来获取各种信息;一大部分学生毕业走上社会后很少有机会运用英语,很快会忘记英语单词和语法,但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是永远不会失去的。一旦有机会用到英语,如学习深造、出国或考职称时,他们曾经拥有的英语学习的技能就会发挥出来。这样,大学生就具备了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结语
语感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语感虽具有一定的不可捉摸性,但它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为人们所掌握。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探索良好的教学方法,学生自身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语言实践中习得英语语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灵活运用,最终成为专业、实用、服务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绍龙.外语语感与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1996,(2).
[2]国家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杨惠中.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
[4]蔡基刚.全英语教学可行性研究——“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案例分析[J].中国外语,2010,(6).
[5]Rorty,R.Intuition[A].Th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Z].New York:Macmillan,1973.
[6]Krashen,S.Writing Research,Theory and Applications [M].Oxford:Pergamon Institute of English,1984.
[7]汤富华.On language sense training in CET practice[J].中国英语教学,1999,(1).
[8]张景祥.英语语感漫谈[J].外语教学,2000,(1).
[9]张征.对语感本质的再认识——与张景祥先生商榷[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
[10]王雪梅.英语语感的认知阐释——内涵、心理机制及应用[J].外语教学,2006,(1).
[11]Swain,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S.Gass & C.Madden,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Rowley,MA:Newbury House1985.
[12]王初明.以写促学—— 一项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试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注:宋岳礼为本文通讯作者。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