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归一词现在很流行,很时兴。它是指到海外留过学的归国人员。是中性词,没有褒贬的含义,专指人,而非物。这个词不是历来就有的,不是从祖上承传下来的,也不是引进的外国词,它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针对海外归来族群而兴起的一个形容词,其实就是海龟的谐音。海龟产卵下仔儿是一个地方,仔儿当母亲生产下一代时还会回到这个地方。这个词受到热捧,却不那么单纯了。你以为谁都能留洋?你以为谁都能在海外混个人模人样?那是镀过金又回来的人材!本人说我是海归时有我骄傲的意思,别人看海归时也有为他骄傲、对他羡慕甚至嫉妒的意思。那是喝过洋墨水、开过眼、见过大世面、在外闯荡过的族群。但我们现在说的不是人,而是物,而是瓷。算是借用吧!是说流到海外又流回来的瓷。
物离不开人,说海归瓷必说让瓷回归的人,或说是让留洋出去的瓷回归到祖国的人。
杨华这个人
本文的主角是杨华。有点让我出乎意料,杨华这个人太年轻。
好友刘清华总是说起他,在他的眼里,杨华就是古玩界的一颗新星,他象征着成功,象征着新兴的古玩市场,新兴的古玩时尚潮流。淘宝,他不在国内淘,到国外去淘;不淘老外们的洋玩意儿,专淘流到国外去的中国玩意儿,淘咱老祖宗的玩意儿;不淘珍珠玛瑙金石玉翠,专淘瓷器;不淘现代瓷当代瓷,专淘古瓷,至少也是近代瓷。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事儿,资金雄厚,学识渊博,眼力独到。他做得风生水起,风风火火。在我想来,为轻易不会崇拜什么人,差不多已到恃才傲物境界的刘清华推崇的这个人,应当是把风雨深刻在前额和两鬓、双眸满是阅尽人间春色深邃光芒的那么一个人。好不容易有机会拜谒了,却是一个地道的毛头小伙子。
不是在他开设在北京古玩城C座的“归真雅集”工作室见到他,而是在我家门口见到他的。他开车来接,去看他的那些宝贝。挺谦和挺朴实淳厚的一个小伙子,没有丝毫的轻狂,甚至有点儿腼腆,稳重踏实,让人有信任感。他的工作室是典雅豪华级的,在古玩城C座这样的大厦里想不豪华都不成。两面墙的玻璃柜,向楼道的那道墙是橱窗展示柜,都分层分格摆着瓷器,所有橱窗柜窗都上着锁。
我很想知道他的故事。
1976年出生的杨华2004年结的婚,结婚时丈母娘送了他们一民国的大盘子,大盘子是粉彩的,青绿山水的图案,还送了一古糖罐,也是民国时的。这叫嫁妆瓷,有平平安安的祝福之意。没问杨华他丈母娘家是干什么的,但以老祖宗嫁妆瓷作为女儿陪嫁品的家庭,不是曾经的文玩行中人,就是受过此类文化熏陶而喜好的。杨华很看中媳妇娘家给的这份儿新婚贺礼,反复地欣赏,也产生了很多好奇,这是什么年代的瓷器?干什么用的?有什么故事?当然也包括值多少钱。从那时起,他对旧瓷和古瓷发生了兴趣。
他常去逛潘家园旧货市场了。他向我们讲了一个入门以后回想起来就忍俊不禁的故事。在潘家园的地摊上,他看到了一个年岁挺大的老先生,趴跪在地上,用放大镜仔仔细细认认真真观看一件瓷瓶,他敬服得不得了。他当时的感觉是,这是一个老专家,特别地敬业,眼里不揉沙子,真古董假古董一定辨个仔细,绝不让假古懂蒙混过关,放大镜就是他的照妖镜。待入了行他才咱白,老先生就是个棒棰,什么也不懂,看了也白看。行中有句话,叫“瓷看四米,玉看眼前。”瓷器,4米以外断真假,两三秒内下定夺,目光停了十几秒还不敢下手抄货,这瓷就不能要了。这叫“望气”!凡真的旧瓷、古瓷,都有一种气息在里头,仿旧、做旧再逼真,那种气息是出不来的,总有缺陷在里头。眼力,比机器检测还可靠,机器检测为真,未必是真,好多是机器检测不出来的。凭眼力,叫目鉴,它是有科学根据科学道理的。龙窑烧的,窑很长,火力不一样,同一窑的瓷,窑头窑中窑尾,差别就很大,用一个标准钻孔取胎土化验成分,怎么断定真假?碳14,做旧到位,假的也能断为真的。而眼却不会欺骗你,只要你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无法做到万无一失的做旧赝品上的伪迹就能看出来,它欺骗不了你。还有一层原因是,你是专家还是商家?商家买真买假是要自已负责,自己承担后果的,它不允许犯错,一点错都不能犯,交学费的成本太高了,交不起。专家不对自已负责,说错说对无碍大局。做学问的专家没有藏品。专家和商家,就跟过去的先生和学生似的,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先生当了状元,就不当老师了。引用古玩行最时兴的一句话:“专家讲的是故事,古玩商出事是事故。”
杨华说,想成行中人,想入门,头三年,只看只听不买。在从2004年到2007年的三年中,杨华只买过一件,那是2006年底,在潘家园地摊儿上买的,花了60元,是同冶粉彩翠莲托八宝,佛前供花罐,卖的不懂,他买得有点冒失。好在花钱不多。找人看了,是真的,他买对了,捡了个漏儿,这对自己的眼力也算是个认可。2007年,他开始出击,从国外竞拍网上参与网上竞拍,买国外货主的货。2012年6月,去法国参加春季欧洲拍卖会,去了14天。几年间,他已从国外买回了海归瓷上千件。特别有意义的,自己留着,收藏,其余的,全顺利地出手了。出手就意味着国内行家对他眼力的认可。
他是古玩生意行中的海外中国古瓷玩家。
鸦片战争是中国瓷器惹的祸?
中国瓷是怎样流到海外去的?杨华说,大体是这样几条渠道:一,正常贸易,陆路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瓷器走向世界的重要通道。二,郑和下西洋。关于郑和下西洋,英国人加文·孟席斯写了一本《1421中国发现世界》的书,以详实的考证,证明了中国人是早于哥伦布70多年发现新大陆的人,中国庞大的舰队到过东非、北美、澳大利亚、南极和北极。他在引言中说“还有大量的实物方面的证据,包括中国瓷器、丝绸、贡品、纺织品、茶叶、石雕——中国船长留下的用于纪念他们成就的纪念碑。”而当时,欧洲人都不知道经纬度的经度怎么计算,古国古老地图上的海岛和火山是怎么来的,都是哪里。加文·孟席斯说,没有中国人指路,欧洲人是不可能发现新世界的,是中国人而不是欧洲人发现了并在发现的新世界定居了。宝船船队有人留居在马来西亚、印度、非洲、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一些岛屿上,他们有准确绘制的世界地图。中国的一个闭关锁国政策把自已远远领先于世界的文明和伟大成就深掩在历史尘封中。外交活动中的礼品赠予,也是瓷器流出的重要渠道。再有,就是侵华战争中的掳夺,和盗墓贼的盗卖。从流出渠道上说,中国瓷器在国外可分为外销瓷、礼品瓷、掠夺瓷、走私瓷这几类。 中国瓷在国外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中国和瓷器在国外是同一个概念。价格昂贵的中国瓷在商贸往来中可以抵银币,一般人是买不起的。杨华说:波兰奥古斯都二世为了得到康熙罐,用龙骑兵换。欧洲人大量吸纳中国瓷器,单从有记录的数字中就可得知,从最初的200年间,就从中国进口了1.37亿到1.44亿件,这是西方学者统计的。17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不仅收藏中国瓷器,还把中国瓷器装饰的元素化入了宫廷建筑设计中.在凡尔赛宫,他为情妇蒙特斯潘,即曼特农夫人修建了特里亚农瓷宫,也叫中国瓷宫,装饰设计上大量采用中国青花瓷的白地蓝花风格。其他国家的宫廷也纷纷效仿。不过他们用的瓷都是自己生产的仿中国瓷,真中国瓷是用不起的。仿瓷产品不是硬瓷,而是软陶瓷,他们不知道配方,不知用什么土做胎土,人工合成土出不了天然土的质量和效果。仿制中国瓷在欧洲的很多国家形成了一种风潮。和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一样,荷兰人也加入了这股风潮,他们在马六甲海峡俘获了一条葡萄牙货船,船上满载着中国青花瓷、漆器和丝绸,荷兰人把中国瓷器运回国去拍卖了,反响很大。荷兰的一个小镇窑厂仿造这种中国瓷,掀起仿制热浪,小镇也因此而成为影响力颇大的名镇。
杨华海归收藏品,非只存放一处,“归真雅集”工作室中的只是他藏品中的一部分。这里的藏品,看上去并非琳琅满目,件数算不上很多,但品种多样,大中小件都有。我的目光,一下子被两样物件吸引住了,一样是一看就是哥窑瓷的,器型很别致;一样是薄胎瓷。薄胎瓷有两组,分别由碗和盘组成,各成对儿,图案一组是人物,一组是寿桃。在灯光照射下,这两组薄胎碗特别抓人,细润而透明,那柔和如脂的光,温润在心坎里,化魂的舒爽。杨华说,薄胎瓷是景德镇生产的,碗叫过墙九桃捧寿粉彩碗,为民国仿乾隆款。9个桃是乾隆时期的,8个桃是雍正时期的。这种碗是给皇上祝寿用的。为什么叫过墙?桃从外向里画,过了碗沿了,这就叫过墙。过墙也叫过枝。为什么断定它是民国仿制品而不是乾隆本朝品,这里还有学问。人物的薄胎碗,杨华说图案是《金瓶梅》中的潘金莲毒杀武大郎场景:正中女人是潘金莲,躲在桌子底下的是王婆,正仰面倒地的是武大郎,三人均在动态中,瓷器为雍正粉彩。杨华从国外买回了三套,两套现存首都博物馆。哥窑釉瓷,是仿的青铜器型,器名叫花口盅。特大件的,杨华没有热心介绍,说价值一般,中型的,但在瓶子里算大号的那个瓶子,双耳,是个嫁妆瓶,为同治粉彩五百件开光人物瓶。虽是晚清的,却是货真价实的近代文物了,而且是从海外拍回来的。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是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它是康熙晚期在五彩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粉彩瓷有“一粉彩器顶三青花”之说,尤其是康、雍、乾清三代粉彩,升值潜力大,当属陈设品。说到嫁妆瓷称谓,几百件不是指数量,而是指尺寸,如三百件,60厘米左右,五百件,90厘米高下,一千件,1.2米上下。不会是准确值,差也就差上一二厘米。开光,也叫轧道技法,轧道工艺,是在瓷器的色地儿上用一种像绣针似的工具拨划出凤尾状纹,它细如毫艺,宛若锦纹。粉彩轧道,也叫扒花,也叫雕地,是粉彩和轧道的珠联璧合,可谓粉彩瓷器之上锦上添花。一个瓶里学问太多,也就听着大体懂那么个意思。杨华这个瓶上的人物,我看出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上面并非只一组人物画,上中下全有,应都与婚姻恋爱有关。
看杨华的海归瓷收藏品,我长了点知识。中国瓷分官窑、民窑、公司窑,分布地区不一样,广东也有窑,他有一组青花就是广东窑出产的,而其图案,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的特点和民俗文化内涵。以龙的图案来说,元代,是三爪龙、张嘴龙;明代早期是长脸龙,嘴闭上了,眼睛圆圆的,身子粗壮,是依据朱元璋的相貌特点设计出来的,他下巴长,脸就被拉得长,那时龙爪依然有三爪的,系元代遗风;明晚期龙纹没有了怒发冲冠的劲头,变得比较温和了。明代万历年间的龙是五爪龙,其爪为风车爪,所以传说有大臣在老家建园林,用龙装饰了曲墙,很长,有人向皇上告密,有人给他通了气,皇上派钦差来查时,他已把五爪龙全部改成了四爪,僭越之罪也就不存在了。龙不在像不像,而在爪。到了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的龙又威猛起来,不但威猛,还充满霸气,鼻子内凹,爪子更有力量,很强悍,是真龙天子风范的形象代表,象征着皇权。到晚清,龙鼻子高起来宽起来,头也更加圆润,身子却不粗壮了,跟条带鱼一样。鼻子高是因为参照了洋人的特征,就是不知中国龙跟洋人有什么关系。受宫廷画师郎世宁的影响?
杨华的海归瓷藏品中有好几件有龙纹图案。从龙纹断代,理论上听着都明白,对照实物,又能看懂几个?
在“归真雅集”工作室,橱窗里袖珍型的一堆海临瓷乍一看都不起眼,细细凑近观赏,惊诧不已。那竟是一个微型的大千世界。数十件,基本都是青花瓷,从功能类型上说也就是鸟食罐和鼻烟壶两种,但每种类型都让你感叹它的丰富多彩,特别是图案。有个画着踏雪寻梅图的袖珍鼻烟壶,用青釉里红表现雪景,中国画的写意风格,文人气味浓郁,景色的表现上富有创意感。青花釉里红的另一鼻烟壶“狩猎”图,画的是人披鹿皮,引鹿出山,猎人非只一人,不仅用透视法展现了一组猎人,还有山有树的用衬景衬着,在握不盈手的小小鼻烟壶上给了想象一个宏大的场面和空间。青花鼻烟壶群马图比不了徐悲鸿的绘马之功,但也颇富神韵了。鸟食小罐的雄鸡报晓有鸡有日有花草的,图名却叫“位列三公(三只公鸡)”,也叫“冠上加冠”,寓意吉祥。“司马光砸缸”是谁都能看懂的故事。童子放风筝的图,反映的是明末清初时因战乱人口锐减,鼓励祈祝多生子的意思。
杨华去国外淘流到国外的中国之宝,也不仅仅是盯着中国瓷,看到其他好的历史真迹也是该出手就出手的。他拿给我们看的马面裙就是一件,它一看就是宫廷用的,是慈禧时代的晚清服装,上面有龙有凤,凤在上龙在下,龙是圆头,这都符合那个时代的特点。海水江崖,寓意一统江山,非福晋以上不敢用。叫马面裙是因前面的两片像马的前脸,整裙铺开来有20多米长。
它是从法国回归的。
从杨华那我看到了一个既熟悉又新奇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