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明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的现实要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笔者基于2003~2017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的数据,运用熵权法测度得到其生态保护水平得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保护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环境治理情况和自然生态情况是衡量黄河流域上游省(区)生态保护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影响下游生态保护水平的因素是环境污染的排放,影响中游生态保护水平的因素有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
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指标体系
一、引 言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是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笔者选取黄河流域九省(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生态保护效果的因素,对健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机制、实现全流域社会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多数学者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研究框架和发展路径进行了初探。左其亭的研究是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重大科技问题展开;张军扩等基于高效、公平、可持续三个维度构建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还有许多学者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某些研究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杜春丽对我国省级经开区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但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目前比较缺乏,少有文献专门研究生态保护水平的影响因素。
二、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
参考“十三五规划”所确定的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本文从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两个维度,以人均GDP、人均用水量、城区清扫保洁面积、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林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城市园林绿地面积、造林总面积、森林覆盖率、湿地面积15个指标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负向指标,其他为正向指标。各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鑒》《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后续采用熵权法计算生态保护水平综合得分。
三、分析结果
将权重乘以相应评价指标的值,计算出黄河流域九省(区)生态保护水平的综合得分如表1所示。
结果显示,黄河流域九省(区)生态保护水平明显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格局。在黄河的上游地区,青海、内蒙古、四川等省(区)生态保护得分较高。在黄河的下游地区,山东省的生态保护得分较高,并且高于中上游其他省(区)。省(区)与省(区)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生态保护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
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平影响因素研究
将2003~2017年各省(区)每项指标单项得分的平均值作为最终得分,具体如表2所示。
将某些得分较低的指标作为重要影响因子,因为这些指标对该省(区)的生态保护水平贡献度较低,应当增加在这些得分较低方面的投入。从表2中可以看出,影响山西省黄河生态保护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人均用水量、湿地面积、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粉尘排放量。内蒙古得分最低的指标是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工业二氧化硫。影响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水平的重要因素有工业废水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粉尘排放量、固体废物产生量、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影响河南省黄河生态保护水平的重要因素有人均用水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影响四川省黄河生态保护水平的重要因素是工业废水排放量,还有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影响陕西省黄河生态保护水平的重要因素是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和湿地面积。影响甘肃省黄河生态保护水平的重要因素是人均GDP水平。影响青海省黄河生态保护水平的重要因素是城区清扫保洁面积、城市园林绿地面积、森林覆盖率、造林总面积。影响宁夏黄河生态保护水平的重要因素是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林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森林覆盖率和湿地面积。
五、结 论
整体来看,黄河流域九省(区)生态保护水平呈现两边较高、中间较低的态势。影响黄河流域上游生态保护主要因素是环境治理情况和自然生态情况,影响下游的因素是环境污染的排放,影响中游的因素有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因此,应明确经济发展仍然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平提升的基础。黄河流域九省(区)必须形成一种大保护及全方位协调发展的意识,在经济建设中兼顾各个层面,特别是补齐中游省(区)在环境和生态保护上的短板,切实提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平。
参考文献:
[1]左其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框架[J].人民黄河,2019,41(11):1-7.
[2]张军扩,侯永志,刘培林,等.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路径[J].管理世界,2019,35(7): 1-7.
[3]王国庆.气候变化对黄河中游水文水资源影响的关键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2006.
[4]杜春丽,杜子杰.高质量发展视阈下省级经开区评价体系探析[J].学习与实践,2019(07).
(作者系郑州大学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指标体系
一、引 言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是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笔者选取黄河流域九省(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生态保护效果的因素,对健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机制、实现全流域社会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多数学者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研究框架和发展路径进行了初探。左其亭的研究是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重大科技问题展开;张军扩等基于高效、公平、可持续三个维度构建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还有许多学者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某些研究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杜春丽对我国省级经开区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但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目前比较缺乏,少有文献专门研究生态保护水平的影响因素。
二、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
参考“十三五规划”所确定的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本文从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两个维度,以人均GDP、人均用水量、城区清扫保洁面积、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林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城市园林绿地面积、造林总面积、森林覆盖率、湿地面积15个指标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负向指标,其他为正向指标。各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鑒》《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后续采用熵权法计算生态保护水平综合得分。
三、分析结果
将权重乘以相应评价指标的值,计算出黄河流域九省(区)生态保护水平的综合得分如表1所示。
结果显示,黄河流域九省(区)生态保护水平明显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格局。在黄河的上游地区,青海、内蒙古、四川等省(区)生态保护得分较高。在黄河的下游地区,山东省的生态保护得分较高,并且高于中上游其他省(区)。省(区)与省(区)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生态保护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
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平影响因素研究
将2003~2017年各省(区)每项指标单项得分的平均值作为最终得分,具体如表2所示。
将某些得分较低的指标作为重要影响因子,因为这些指标对该省(区)的生态保护水平贡献度较低,应当增加在这些得分较低方面的投入。从表2中可以看出,影响山西省黄河生态保护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人均用水量、湿地面积、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粉尘排放量。内蒙古得分最低的指标是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工业二氧化硫。影响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水平的重要因素有工业废水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粉尘排放量、固体废物产生量、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影响河南省黄河生态保护水平的重要因素有人均用水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影响四川省黄河生态保护水平的重要因素是工业废水排放量,还有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影响陕西省黄河生态保护水平的重要因素是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和湿地面积。影响甘肃省黄河生态保护水平的重要因素是人均GDP水平。影响青海省黄河生态保护水平的重要因素是城区清扫保洁面积、城市园林绿地面积、森林覆盖率、造林总面积。影响宁夏黄河生态保护水平的重要因素是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林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森林覆盖率和湿地面积。
五、结 论
整体来看,黄河流域九省(区)生态保护水平呈现两边较高、中间较低的态势。影响黄河流域上游生态保护主要因素是环境治理情况和自然生态情况,影响下游的因素是环境污染的排放,影响中游的因素有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因此,应明确经济发展仍然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平提升的基础。黄河流域九省(区)必须形成一种大保护及全方位协调发展的意识,在经济建设中兼顾各个层面,特别是补齐中游省(区)在环境和生态保护上的短板,切实提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平。
参考文献:
[1]左其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框架[J].人民黄河,2019,41(11):1-7.
[2]张军扩,侯永志,刘培林,等.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路径[J].管理世界,2019,35(7): 1-7.
[3]王国庆.气候变化对黄河中游水文水资源影响的关键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2006.
[4]杜春丽,杜子杰.高质量发展视阈下省级经开区评价体系探析[J].学习与实践,2019(07).
(作者系郑州大学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