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善于设疑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ffy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释疑的过程。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在思相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巧妙质疑,灵活释疑,于无疑处布疑,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新意识。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社会热点进行创造性的质疑问难,促使学生无疑处生疑,撞击思维火花,激发创新思维的波澜,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无疑处设疑
  正如教育家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方是进矣。”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教师教学就要课前精心设计疑问,课堂巧妙提出疑问。如在讲八年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一节,我在分析“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时,学生对权利和义务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相互相承、互相促进的,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一致性是没有疑问了。为了深化思维,我又从无疑中设疑:在分析“权利和义务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对学生说:“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或只履行义务。不享有权利,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是不允许的,这也就是说权利和义务都是不能放弃的,这种说法对不对?”我的话音刚落,大部分同学举手表示赞成。针对这钟情况,我又进一步设疑:“既然权利和义务都是不能放弃的,为什么在民主实践中,特别是通过某项决议的时候,还有弃权这种选择呢?”这时学生有的低头沉思,有的眨着眼苦想,有的嘴唇在轻轻蠕动。在学生“口欲言而未能,心求通而未得”时,我点拨说:“弃权等于不享有权利吗?假如你不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表决某项决议的时候,你有权投弃权票吗?享有权利是行使权利的资格,属于权利的内涵;弃权是实现权利的具体方式,属于权利的外延,二者不能混为一谈。这样,学生就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了解了权利和义务的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一致性、公平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敞开大门。
  二、问题处设疑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法”的核心是“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学生学习新课,获取新知识的时候,能适时、适当地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探索问题的热情。如在讲八年级“维护消费者权”时,我列举了某大商场为了招来顾客,赢得生意,提高价格再打折,欺骗消费者,并通过虚假宣传、名人广告效应,招来许多不明真相的顾客,从而引发其他各大商场效仿。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新奇性和激励性,从而使学生产生了认识冲突,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并认真思考,同时展开激烈的争论,很多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把大家的看法归纳起来形成了统一的认识:某大商场促销手法是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这种行为违背了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原则。经营者企图不通过自己在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价格方面获得优势,而是通过虚假手段或者不正当手段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吸引顾客,用不正当的行为排挤竞争对手占领市场,这种行为是不正当的,为法律所禁止的。通过这样设疑、质疑、释疑,活跃学生思维引发学生积极争论。这样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就比较容易,且比较牢固。
  三、在重点、难点、热点处设疑
  学贵有疑,则是古今之常理,那么,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意存疑,让学生有“可疑”之处,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我启发学生联系社会的热点,思想上的疑点同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在解决重点、难点上,才算把力量用在刀刃上,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巧妙设疑是一种帮助学生抓住重点、难点的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如讲九年级“走共同富裕道路”,讲到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实现宏伟目标的战略布置分三步走。第三步是本世纪头20年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小康水平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也是社会热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了解什么是小康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说它是难点、热点,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大会确定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学生会产生疑问:上世纪末,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已经实现了小康。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应该向第三步即实现现代化迈进才对,为什么十八大却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是因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总体小康,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和其他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四、要害处设疑
  首先,要注意在关节点上的设疑,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一些知识的交叉点、关节点和枢纽点往往会变成理解和深化知识的挡路虎,若能在此处精心设疑,能引发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问题。
  其次,要在学习处于信息矛盾时设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经常产生一些认识上的矛盾,帮助学生消除这些矛盾,便会使学生获得认识上的飞跃。这就要在矛盾处设疑,使其疑中有疑,最终使问题迎刃而解,达到“药到病除”之效。如讲七年级《严守法律》这一节中的未成年人保护对象,即在我国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一些学生产生认识上的矛盾,认为他们未满18周岁,犯罪不用负刑事责任,即“小孩犯错,法律不管”,我就此要害设疑:青少年犯罪是否负刑事责任?为释疑,我用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一条围巾撕裂6个家庭。杭州萧山区发生一起令人震惊的女高中生被害分尸案。令所有人惊异的是:他们竟是死者的同学。案件大致经过:被害者阿红,17岁,就读于萧山某高中。因一小矛盾,阿红与同学阿洁发生吵架。2月17日那天,怀恨在心的阿洁,纠集其他4人,将阿红骗至阿华家中,用围巾将阿红勒死,并支解,随后弃尸野外。如何判,从刑事责任年龄入手分析,我国法律规定不满14岁的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相对负刑事责任;因为这个年龄对重大是非已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年满16周岁到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完全负有刑事责任。杀人者已17岁,对她们的故意杀人罪应负刑事责任,所以应判刑。阿红等五位同学犯罪时还不满18周岁,仍属于未成年人,根据我国刑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司法保护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应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依法酌情从轻处罚,对未满18周岁不适用死刑,所以阿红等五位同学不能处死。
  这种“疑中设疑”加深了学生对法律有更深的了解,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更牢固、警醒那些怀着“小孩犯罪,法律不管”侥幸心理与“法”玩游戏的青少年们,悬崖勒马,切不可玩火,以身试法。这种在要害处设疑更能使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思想认识问题。
其他文献
一、创造想象能力的概念  创造想象能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创造想象能力是我们人类能比其他物种优秀的根本原因。因为有创造想象能力,我们才能创造发明,发现新的事物定理。如果没有创造想象能力,我们人类将不会有任何发展与进步。而随着教育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人们已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 要培养能适应时代要求、具备创造性素质的人才, 必须从幼教工作开始抓起。  然而,在当前幼儿教
期刊
随着新的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起了很大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更贴近生活;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我们也看到学生练习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一堂新授课下来,练习时间不超过10分钟,有的甚至还来不及练习。而相反教师提问或变相提问的时间越来越多,为了体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教学理念,教师不断的重复着同一个
期刊
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方法包括讽刺、助产、归纳和定义等步骤。“苏格拉底方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一、“产婆术”是当前中学政治课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中学政治课程从课程本身而言,历来都行走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边缘,并且中学政治课的内容和功能上
期刊
2-3岁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对于幼儿今后的运动能力、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当前的环境下,由于家长对幼儿的溺爱和家庭教育中的一些误区,造成目前2-3岁散居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现在,对于2-3岁大小的婴幼儿,其受教育的重视程度变得更加深刻。对于早期教育的重视,是一个社会的文明在不断向前进的重要标志。  
期刊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校从2002年一年级就开始进行英语课程教学。实验至今,我的心得就是在情感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从激发儿童情趣入手,以情趣教学为主进行了英语教育,我的做法是如下。  一、对情趣教育的理解情趣包含性情、感情、兴趣、志趣等内容  儿童的情趣既有天性的童趣,又有后天习得性的社会情感和各种学习兴趣及理想、志趣。我所理解的情趣教育是指教师用自己的教育和爱心来培养和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学科
期刊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古人的心声,一样可以打动今天的学子。如果我们能把诗文和孩子们的生活、情感联系起来,使他们于诵读中享受诗文的节奏美、韵律美、人性美,兴趣和共鸣不仅会于他们心间油然而生,背诵也会成为一种自觉的生命需求。”于是,我在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运用的研究中侧重于让小学生又快又牢地背诵古诗词,吟出其中的神韵,品出其中的意蕴,并学着在实践中巧妙地运用。  如何在每
期刊
初中政教工作主要就是学校的德育工作,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素质教育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农村中学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我曾担任班主任的多年,政教主任十一年,有过成功的喜悦,有过桃李芬芳、吐香遍野的快慰,也有过煞费苦心、无能为力的慷慨。但我却深深体会到:选择了教师职业,当上了政教主任,意味着全校师生对我信念,承担重任,在中层领导的岗位上无私奉献我的青春
期刊
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现实性,并且比较抽象,知识点繁多。在高中政治学习中,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政治知识,又要学会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想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之“爱学”“会学”“学会”,而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但多媒体技术在农村高中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急需引起广大农村高中
期刊
《教师月刊》2012年第11期 “吴正宪的课堂哲学”给了笔者太多的启发,这位美丽的名师教会了笔者如何读懂英语,读懂课堂,读懂学生。这两年半来,笔者一直在学习运用她的观点,不断探索着、实践着符合英语学科特点并显示自己个人风格的课堂教学。2013年9月份开始,笔者学校开始的“问题导学” (Problem-based Learning)课改实验更是让笔者对“问题”和“导学”有了不同的思考和体验。有时课堂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优势与幸福的一门心理学学科。它着眼于建立:积极情绪、积极个人优势、积极组织。本次研究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支撑,意图将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引入到我校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中来。本次研究的重点在于以积极心理学的取向赋予心理健康活动课新的内容和更高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更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关注人的积极的认知加工、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社会行为,培养积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