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姓氏起源
1 出自曹姓,是颛顼帝的后裔,以国名为氏。
2 出自舜时大臣朱虎的后裔。据《元和姓篡》、《姓氏急救篇·颜师古注》等资料所载,舜时有大臣朱虎,其后人亦为朱姓。
3 出自子姓,为春秋时宋微子的后裔,因避难改为朱氏。
4 出自上古传说中的古天子朱襄氏所简改。据《路史·后纪》及《续汉书·郡国志》等有关资料所载,另支朱氏出自上古传说中的古天子朱襄氏,后简改为朱氏。
5 出自祁姓,为尧帝儿子朱丹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尚书》及《元和姓纂》等资料所载,朱姓出自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尧的儿子丹朱之后,以祖名为姓,称为朱氏。
6 出自他姓改姓而来。据《朱氏宗谱》等资料所载,朱姓有由他姓改姓而来,包括“冒姓”与赐姓者。
7 出自外族改姓和少数民族。据《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北魏孝文帝南迂洛阳后,鲜卑族复姓浊浑氏、朱可浑氏皆改姓朱氏。其他少数民族中亦有朱氏。
迁徙分布
朱姓发源于今河南、安徽问地及江苏省境。西汉朱质有二子:朱禹、朱卓。朱禹在东汉后期的党锢之祸中被杀,子孙避难逃到丹阳(今属安徽)。朱卓的后裔由于任官的原因,主要是在今陕西、河南、湖北等省境内发展繁衍。魏晋以前,朱姓已繁衍到北方河南、山东、安徽等主要地区。唐末有朱葆光迁居湖南。东晋时有朱玮自河南南阳徙居南康(今属江西),其后朱熹侨寓建阳(今属福建)。朱熹之孙朱铨回迁庐陵(今江西吉安),朱铨的五世孙朱章甫于南宋末年避乱徙居吉安府安福县(今属江西),后又迂至广东兴宁宁中乡竹丝湖立业,成为朱氏兴宁竹丝派一世祖。朱章甫的三儿子朱泗于元代徒居罗浮(今广西东兴各族自治县东)徐田,此后,子孙繁衍,分布于今广西、广东的许多地方。居住在闽、粤等沿海地区的朱氏,从明代开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朱姓在台湾是个较有影响的姓氏。早在明永历十八年(公元1420年)朱元璋的后裔朱术桂随郑经来台开垦。下淡水;港、北投、竹南、竹北、彭佳屿、恒春等地,均有朱氏拓垦的足迹。现今台湾的新竹、台南、基隆等地,是朱姓人氏较多的县。
郡望堂号
郡望
吴郡一东汉时置郡,治所在吴县。此支朱氏,为沛郡世祖朱诩之后。
沛郡:汉高帝时改泗水郡置郡。此支朱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大司马朱诩。
凤阳郡情时置郡。此支朱氏,为沛郡一世祖朱诩之后。
河南郡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此支朱氏,主要为北魏时期浊浑氏、朱可浑氏所改的朱氏后代。
堂号
“白鹿堂”:宋朝时大理学家朱熹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所以称为“白鹿堂”。
“居敬堂”-朱熹讲学时主张“循序渐进、居敬持志”八个字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在教学方法上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居敬持志的意思是教师不但教书,还要育人;不但言教,还要身教,做学生的榜样,所以叫“居敬堂”。
“折槛堂”:汉代时有槐里令朱云。当时奸臣张禹欺君害民,作恶多端。但因为皇帝信任他,谁也不敢惹他。朱云上朝奏本,请杀张禹,这一下触怒了皇帝,立即叫刽子手拉朱云到午朝门外去斩首。朱云却面不改色,侃侃地向皇帝摆出张禹的罪恶事实,大讲诛奸臣才能保住衬稷的道理。刽子手来拉他去执刑,朱云双手攀着金殿的门槛,道理讲个不停。刽子手用力拉朱云,朱云就是不放门槛,结果把殿槛行书掰断了,刽子手和朱云都倒在地上,皇帝被朱云的忠心和不怕强权的精神所打动,释放并奖励了朱云,把张禹交大理寺查办。过后大臣要派工人修理殿槛,皇帝意味深长地说:“别修了!留着他可以使我时刻检讨自己,也勉励大家都要像朱云一样敢于向我提意见。”
历代名人
朱温:五代十国后梁建立者。
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人。著名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朱耷:明朝宗室,明末清初代著名画家,自号八大山人,多画山水花竹,寄托对明朝的覆亡之痛。
朱起凤,(公元1874~1948年),著名清朝训诂学家。著《辞通》二十四卷,依平水韵编次,共300万言。又著有《字类辩证》,辨析形音义容易混淆的字。
朱自清:(公元1898~1948年),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著名现代文学家、学者。
朱德: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 出自曹姓,是颛顼帝的后裔,以国名为氏。
2 出自舜时大臣朱虎的后裔。据《元和姓篡》、《姓氏急救篇·颜师古注》等资料所载,舜时有大臣朱虎,其后人亦为朱姓。
3 出自子姓,为春秋时宋微子的后裔,因避难改为朱氏。
4 出自上古传说中的古天子朱襄氏所简改。据《路史·后纪》及《续汉书·郡国志》等有关资料所载,另支朱氏出自上古传说中的古天子朱襄氏,后简改为朱氏。
5 出自祁姓,为尧帝儿子朱丹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尚书》及《元和姓纂》等资料所载,朱姓出自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尧的儿子丹朱之后,以祖名为姓,称为朱氏。
6 出自他姓改姓而来。据《朱氏宗谱》等资料所载,朱姓有由他姓改姓而来,包括“冒姓”与赐姓者。
7 出自外族改姓和少数民族。据《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北魏孝文帝南迂洛阳后,鲜卑族复姓浊浑氏、朱可浑氏皆改姓朱氏。其他少数民族中亦有朱氏。
迁徙分布
朱姓发源于今河南、安徽问地及江苏省境。西汉朱质有二子:朱禹、朱卓。朱禹在东汉后期的党锢之祸中被杀,子孙避难逃到丹阳(今属安徽)。朱卓的后裔由于任官的原因,主要是在今陕西、河南、湖北等省境内发展繁衍。魏晋以前,朱姓已繁衍到北方河南、山东、安徽等主要地区。唐末有朱葆光迁居湖南。东晋时有朱玮自河南南阳徙居南康(今属江西),其后朱熹侨寓建阳(今属福建)。朱熹之孙朱铨回迁庐陵(今江西吉安),朱铨的五世孙朱章甫于南宋末年避乱徙居吉安府安福县(今属江西),后又迂至广东兴宁宁中乡竹丝湖立业,成为朱氏兴宁竹丝派一世祖。朱章甫的三儿子朱泗于元代徒居罗浮(今广西东兴各族自治县东)徐田,此后,子孙繁衍,分布于今广西、广东的许多地方。居住在闽、粤等沿海地区的朱氏,从明代开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朱姓在台湾是个较有影响的姓氏。早在明永历十八年(公元1420年)朱元璋的后裔朱术桂随郑经来台开垦。下淡水;港、北投、竹南、竹北、彭佳屿、恒春等地,均有朱氏拓垦的足迹。现今台湾的新竹、台南、基隆等地,是朱姓人氏较多的县。
郡望堂号
郡望
吴郡一东汉时置郡,治所在吴县。此支朱氏,为沛郡世祖朱诩之后。
沛郡:汉高帝时改泗水郡置郡。此支朱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大司马朱诩。
凤阳郡情时置郡。此支朱氏,为沛郡一世祖朱诩之后。
河南郡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此支朱氏,主要为北魏时期浊浑氏、朱可浑氏所改的朱氏后代。
堂号
“白鹿堂”:宋朝时大理学家朱熹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所以称为“白鹿堂”。
“居敬堂”-朱熹讲学时主张“循序渐进、居敬持志”八个字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在教学方法上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居敬持志的意思是教师不但教书,还要育人;不但言教,还要身教,做学生的榜样,所以叫“居敬堂”。
“折槛堂”:汉代时有槐里令朱云。当时奸臣张禹欺君害民,作恶多端。但因为皇帝信任他,谁也不敢惹他。朱云上朝奏本,请杀张禹,这一下触怒了皇帝,立即叫刽子手拉朱云到午朝门外去斩首。朱云却面不改色,侃侃地向皇帝摆出张禹的罪恶事实,大讲诛奸臣才能保住衬稷的道理。刽子手来拉他去执刑,朱云双手攀着金殿的门槛,道理讲个不停。刽子手用力拉朱云,朱云就是不放门槛,结果把殿槛行书掰断了,刽子手和朱云都倒在地上,皇帝被朱云的忠心和不怕强权的精神所打动,释放并奖励了朱云,把张禹交大理寺查办。过后大臣要派工人修理殿槛,皇帝意味深长地说:“别修了!留着他可以使我时刻检讨自己,也勉励大家都要像朱云一样敢于向我提意见。”
历代名人
朱温:五代十国后梁建立者。
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人。著名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朱耷:明朝宗室,明末清初代著名画家,自号八大山人,多画山水花竹,寄托对明朝的覆亡之痛。
朱起凤,(公元1874~1948年),著名清朝训诂学家。著《辞通》二十四卷,依平水韵编次,共300万言。又著有《字类辩证》,辨析形音义容易混淆的字。
朱自清:(公元1898~1948年),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著名现代文学家、学者。
朱德: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