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00MVA脉冲发电机组双闭环矢量控制建模及仿真

来源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o5211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300MVA脉冲发电机组的机械结构和电气特性的分析,利用现有的试验数据和铭牌数据对整个机组的运行参数进行了等效计算,建立了基于Simulink的大功率异步电机双闭环矢量控制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调节转速环和电流环的比例积分(PI)参数改善电流、转矩波形质量.仿真结果表明,该调速系统具有较好的动、静态性能,能够很好地满足机组的启动及运行要求.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中国核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纵场磁体线圈馈线系统内馈线的结构,它由外盒体、万向节、超导母线与冷却管路以及内部支撑架等子部件组成.在纵场磁体线圈内馈线工况下,对其进行了结构设计,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得了内馈线工作状态下的应力和位移分布云图.结果表明,最大应力与最大位移变形均满足设计使用要求.
基于等离子体流体理论,建立了大气压脉冲调制射频氩气放电的一维流体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放电参数(放电电极间距、射频频率)对氩等离子体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电压固定时,随着电极间距的增加,等离子体区逐渐增大,最大电子密度也增加,在0.20cm达到最大值后略有降低;放电电流密度与输入功率密度随着电极间距的增加而增加;鞘层区电子温度随着电极间距的增加而降低;在脉冲开启前期,等离子体区电子温度随着电极间距的增加而增加,但当脉冲开启后期,电极间距对等离子体区电子温度影响较小.不同射频频率下最大电子密度
在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2T-3R-C电学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其模型关断电压出现与实测波形不符的振荡问题,建立了一种IGCT改进电学模型,并提出一套可用于改进电学模型的参数提取方法,给出改进电学模型电路结构和器件参数.将模型的动态特性仿真结果与4kA/4.5kV型号IGCT的4kA/4.5kV等级实验结果、3.5kA/4.5kV等级实验结果以及现有2T-3R-C模型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改进电学模型的准确性、适用性、优越性.
介绍了HL-2M装置磁探针的研制,包括有效面积和极向布局的设计、骨架加工和探针绕制、有效面积和频率响应的标定以及定位安装.通过提高加工精度、有效面积的标定精度和定位安装精度,保证了磁探针系统的测量精度.目前,已经在HL-2M装置上完成了两组极向阵列的安装.
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对氚增殖剂球床内部的氦气流动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球床流通长度和流通截面对提氚气体压降的影响,获得了不同入口流速下规则堆积球床和随机堆积球床的压降和阻力系数.
提出了深孔钻直冷方案用于优化ITER极向场PF6磁体支撑冷却系统设计.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从换热效率、流体压降、结构强度等方面对流道数量和孔径进行了最优化设计.结果表明,9条直径10mm的冷却流道可以达到最佳的冷却效果.同时,在服役环境下支撑部件的机械强度和温度分布、流体的运行参数均能满足ITER磁体支撑的设计要求.目前所有PF6磁体支撑已完成了制造和检验,并顺利交付ITER组织.
根据CFETR对NBI系统参数的需求,开展了CFETR NBI束源的概念设计,给出了束源的设计参数指标和总体设计方案.完成了大面积等离子体发生器和负离子加速器两部分的设计工作.
为简化实验物理和工业控制系统(EPICS)在HL-2M装置的部署和使用,基于Web技术设计了一个用于聚变装置全域监控集成的通用软件框架.软件框架的主体包含以EPICS的控制反转(IOC)为核心的底层基础设施,基于EPICS Archiver Appliance的归档存储服务器以及Web应用程序三个部分.利用此框架,在聚变装置各子系统上快速部署全域监控集成的基础设施,并通过Web网页进行统一的配置和管理.软件框架已经在HL-2A装置的若干子系统上成功进行了测试,能够满足目前监控集成的基本需求.
基于Web技术,采用三层模型的系统架构,分别使用AJAX、SQLite、Openlava和Python解决了数据异步传输、作业结果重用、多用户作业管理和可视化显示等关键技术,成功开发出面向集成模拟平台的远程协作系统——SICOS.通过Web浏览器即可多人同时运行高性能计算集群上IMAS框架下的等离子体程序,实现了程序的集成运行及运行结果的远程分析、数据共享和可视化显示等功能.通过率先集成EFIT可以获得HL-2A装置实验的平衡位形重建结果和HL-2M装置期望的平衡位形结果,为后续其它程序的集成奠定了技术基
针对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外中平面氦冷固态增殖包层模块,开展了包层热、流、氚的多物理场耦合模拟分析,获得包层模块的氚分布、氚滞留量及氚渗透量.分析结果显示,在包层球床区无因吹洗气体流动滞缓而造成的氚滞留现象,其吹洗气体流道设计合理.同时,开展了入口吹洗气体掺氢量的参数敏感性分析.分析显示吹洗气体掺氢可以降低材料表面氚浓度,从而降低结构材料中的氚浓度梯度,抑制氚渗透;入口氢气浓度从1ppm增加到1000ppm时,氚渗透量降低为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