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纵观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总有一批在政治上具有卓远见地,在实践上清廉勤勉的政治家与思想家,他们不仅提出廉政务实的思想,而且用自身的行动践行着传统廉政文化的指引和方向。
【关键词】传统廉政文化;廉政务实的思想;道德自律;廉政制度
2013年4月19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主要内涵是从政的思想和道德、从政的社会文化氛围、从政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纵观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总有一批在政治上具有卓远见地,在实践上清廉勤勉的政治家与思想家,他们不仅提出廉政务实的思想,而且用自身的行动践行着传统廉政文化的指引和方向。《周礼》就曾经提出,对官员的考核有六廉,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政、廉法、廉辨,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个方面均以“廉”为冠,不仅仅要求个人品德上的清廉,还包括许多方面的执政能力。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民本思想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曾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也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唐朝“安史之乱”后,思想家陆贽曾说:理或生乱,乱或资理,有以无难而失守,有以多难而兴邦。后又说:得众而得国,失众而失国。
(二) 尚贤思想
其思想内涵有三点:一是反对任人唯亲,提倡重视才能。战国时期的商鞅曾说:虽贵无所劳华。孟子也说: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二是统治者要能做到求贤若渴。“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三是让民众来评价实际考察,先试而后用。孔子云: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乡人皆好之,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三) 德才并重,以德为先
孔子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宋代司马光也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的内涵和德的培养有着丰富的内涵,节俭、爱民、正身都是德的重要内容。“俭,德之共也”。“去甚,去奢,去泰”,就是去掉身上那些过分的欲望和要求。孔子说:慎用民力,使民以时。董仲舒說:不与民争利。重德的思想还表现为把德与选官制度相结合起来,强调德才并重,以德为先,这是一条基本的用人经验。
(四) 公私分明
公私不分,化公为私,是腐败者的常用手段。公私分明,是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区别。战国时期的商鞅曾说:公私不分的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危亡的大问题。思想家们同时还提出:任公而不任私,不以私爱而公义。“国耳忘家,公耳忘私”。秦汉以后的思想家们往往在“廉”这个字的前面加上一个“公”字,叫公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公私分明,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家喻户晓的廉吏。在他临死之前,他向皇上陈述:我在成都有八百棵桑树,有薄田十五顷,衣食都是官给的,除此之外我没有别的财产,这恐怕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份官员财产申报书。
(五) 正身律己
注重统治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孔子就多次说过政与正的关系。孔子云: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政者应当经常的自省,见贤思齐。君子之德风,“上之所好,下必甚之”,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曹操崇尚节俭,百官不敢穿新衣服。
(六) 家国同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伦理教育来培养官吏的廉政行为,是廉政培养的一条具体途径。《尚书》云: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孟子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吕氏春秋》云: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节俭与孝是家庭伦理、个人伦理,忠和廉是政治伦理,我国古代廉政文化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促进和保障廉政行为,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七) 循名责实
不仅要有能力,还要有制度保证。用循名责实的方式严格考核,反对图慕虚名。齐桓公对管子说,官少而要官的人多,我很是头疼。管子说:因能而授禄,录功而与官,则莫敢索官,君何患焉。我国历代的考科制度都是根据循名责实发展演变而来的。明代官箴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公生明,廉生威等。
关于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许多经典表述,已经构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至今仍然是激励人们树立高尚情操的一个思想基础。他们对廉政、勤政方式的思考,理论思考和探索,对腐败所造成国破家亡的危害性的深刻分析,仍然对我们今天有着深刻的借鉴和警示意义。从廉政社会文化看,人民群众对于清官、勤政者的颂扬,和对贪官、碌碌无为者的鄙视,至今也还是我们社会大众所认可的评价廉政与否的基本文化价值观之一。
【关键词】传统廉政文化;廉政务实的思想;道德自律;廉政制度
2013年4月19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主要内涵是从政的思想和道德、从政的社会文化氛围、从政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纵观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总有一批在政治上具有卓远见地,在实践上清廉勤勉的政治家与思想家,他们不仅提出廉政务实的思想,而且用自身的行动践行着传统廉政文化的指引和方向。《周礼》就曾经提出,对官员的考核有六廉,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政、廉法、廉辨,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个方面均以“廉”为冠,不仅仅要求个人品德上的清廉,还包括许多方面的执政能力。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民本思想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曾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也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唐朝“安史之乱”后,思想家陆贽曾说:理或生乱,乱或资理,有以无难而失守,有以多难而兴邦。后又说:得众而得国,失众而失国。
(二) 尚贤思想
其思想内涵有三点:一是反对任人唯亲,提倡重视才能。战国时期的商鞅曾说:虽贵无所劳华。孟子也说: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二是统治者要能做到求贤若渴。“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三是让民众来评价实际考察,先试而后用。孔子云: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乡人皆好之,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三) 德才并重,以德为先
孔子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宋代司马光也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的内涵和德的培养有着丰富的内涵,节俭、爱民、正身都是德的重要内容。“俭,德之共也”。“去甚,去奢,去泰”,就是去掉身上那些过分的欲望和要求。孔子说:慎用民力,使民以时。董仲舒說:不与民争利。重德的思想还表现为把德与选官制度相结合起来,强调德才并重,以德为先,这是一条基本的用人经验。
(四) 公私分明
公私不分,化公为私,是腐败者的常用手段。公私分明,是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区别。战国时期的商鞅曾说:公私不分的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危亡的大问题。思想家们同时还提出:任公而不任私,不以私爱而公义。“国耳忘家,公耳忘私”。秦汉以后的思想家们往往在“廉”这个字的前面加上一个“公”字,叫公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公私分明,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家喻户晓的廉吏。在他临死之前,他向皇上陈述:我在成都有八百棵桑树,有薄田十五顷,衣食都是官给的,除此之外我没有别的财产,这恐怕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份官员财产申报书。
(五) 正身律己
注重统治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孔子就多次说过政与正的关系。孔子云: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政者应当经常的自省,见贤思齐。君子之德风,“上之所好,下必甚之”,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曹操崇尚节俭,百官不敢穿新衣服。
(六) 家国同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伦理教育来培养官吏的廉政行为,是廉政培养的一条具体途径。《尚书》云: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孟子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吕氏春秋》云: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节俭与孝是家庭伦理、个人伦理,忠和廉是政治伦理,我国古代廉政文化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促进和保障廉政行为,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七) 循名责实
不仅要有能力,还要有制度保证。用循名责实的方式严格考核,反对图慕虚名。齐桓公对管子说,官少而要官的人多,我很是头疼。管子说:因能而授禄,录功而与官,则莫敢索官,君何患焉。我国历代的考科制度都是根据循名责实发展演变而来的。明代官箴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公生明,廉生威等。
关于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许多经典表述,已经构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至今仍然是激励人们树立高尚情操的一个思想基础。他们对廉政、勤政方式的思考,理论思考和探索,对腐败所造成国破家亡的危害性的深刻分析,仍然对我们今天有着深刻的借鉴和警示意义。从廉政社会文化看,人民群众对于清官、勤政者的颂扬,和对贪官、碌碌无为者的鄙视,至今也还是我们社会大众所认可的评价廉政与否的基本文化价值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