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本文从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入手,浅谈本人在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方面做的努力与尝试。
【关键词】数学课堂;生活化;兴趣;能力;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作为数学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主动探究问题,进而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在教学中尝试构建出生活化数学课堂,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具体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从生活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对于课堂教学也同样适用。事实证明,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引入新课,能使学生觉得数学原来就在自己的身边,不再是有距离感的“高大上”,就会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这样的导入,能激發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教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时,我在课前向体育老师了解了班上的学生跳绳、50米跑等情况。上课的时候,我问学生:“昨天的体育课上,在一分钟跳绳这个项目里,表现最好的是谁啊?”大家都羡慕地看着小红,说:“是小红,她一分钟能跳138下。”“那在50米短跑这个项目中,跑得最快的又是谁啊?”大家又异口同声地说:“是君君,他只用了8秒。”“那同学们能不能猜一猜,1秒钟有多长?”有的说:“眨一下眼睛。”有的说:“就是滴答一声。”有的说:“应该是我走一步的时间。”一下子,同学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我的问题上面了,进入新课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
又比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四边形》时,我对学生说:“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个图形的世界,不同的图形具有不同的特点,构成了不同的美。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看谁说得最多。”小学生的好胜心都很强,都想争第一,加上又与生活中熟知的事物有关,学生的兴趣就这样被激发起来了。“门、窗、书、本子、橡皮、文具盒、黑板、桌子、椅子、地板、照片、窗帘、电视……”整节课的效果甚好。
二、从生活中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强的学科,学生学习起来容易觉得枯燥无味。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把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几分之一》的知识时,我用多媒体制作了小动画,内容是大家熟悉的过生日的场景:笑笑的生日到了,她邀请好朋友们到家里过生日,一起吃生日蛋糕。一共来了7个好朋友,笑笑在切蛋糕时,被难住了。她想,7个好朋友加上自己是8个人,蛋糕要分成8份才行。可是如果分成的每一份的份量大小不同,吃到份量小的蛋糕的好朋友会不开心的,说我区别对待。所以把蛋糕分成8份,每份一样大。可是怎么分才行呢?同学们能帮助笑笑解决难题吗?学生都跃跃欲试,有的皱眉在想,有的在纸上画起来,有的在交头接耳……通过观察、比较,经过不断的尝试,学生终于找到了办法,小手陆陆续续地举起来了。“把蛋糕切成‘米’字形就可以了。”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不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结合生活问题进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上,学习新知识后一般都是通过做课后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学生觉得乏味,巩固效果不够好。但如果教师结合生活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都想一显身手。
比如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七章《条形统计图》的内容后,我把学生上一次测验的成绩投影出来,让学生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90-100分的同学有多少个,80-89分的同学有多少个,70-79分的同学有多少个,60-69分的同学有多少个,60分以下的同学有多少个。针对你做出的条形统计图,说说你的发现。由于这个练习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关,学生就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中去,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课内课外相结合,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以致用,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新时代需要的人才,绝不是“书呆子”,而是具有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人。所以,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将课内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比如学完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以下的作业:松松家的房子长12米,宽6米,准备铺上地板砖。现在有2种规格的地板砖供选择,一种是边长是60厘米的正方形地板砖,一种是长为60厘米、宽为40厘米的长方形地板砖。如果选择边长是60厘米的地板砖,需要多少块?如果选择长60厘米、宽40厘米的长方形地板砖,又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边长是60厘米的正方形地板砖的价格是34元,一块长60厘米、40厘米的长方形地板砖的价格是25元,在质量一样的情况下,松松家选择哪一种规格的地板砖省钱?省多少钱?学生很喜欢这样的作业,有新意,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灵活运用了刚学的面积计算公式,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购物,学会比较,学会精打细算过日子,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总而言之,生活有多宽广,数学就有多宽广。日常生活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教师应该把生活与数学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围绕生活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再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参考文献:
[1]麻倩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133-134.
[2]应铭.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6):48.
【关键词】数学课堂;生活化;兴趣;能力;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作为数学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主动探究问题,进而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在教学中尝试构建出生活化数学课堂,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具体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从生活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对于课堂教学也同样适用。事实证明,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引入新课,能使学生觉得数学原来就在自己的身边,不再是有距离感的“高大上”,就会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这样的导入,能激發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教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时,我在课前向体育老师了解了班上的学生跳绳、50米跑等情况。上课的时候,我问学生:“昨天的体育课上,在一分钟跳绳这个项目里,表现最好的是谁啊?”大家都羡慕地看着小红,说:“是小红,她一分钟能跳138下。”“那在50米短跑这个项目中,跑得最快的又是谁啊?”大家又异口同声地说:“是君君,他只用了8秒。”“那同学们能不能猜一猜,1秒钟有多长?”有的说:“眨一下眼睛。”有的说:“就是滴答一声。”有的说:“应该是我走一步的时间。”一下子,同学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我的问题上面了,进入新课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
又比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四边形》时,我对学生说:“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个图形的世界,不同的图形具有不同的特点,构成了不同的美。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看谁说得最多。”小学生的好胜心都很强,都想争第一,加上又与生活中熟知的事物有关,学生的兴趣就这样被激发起来了。“门、窗、书、本子、橡皮、文具盒、黑板、桌子、椅子、地板、照片、窗帘、电视……”整节课的效果甚好。
二、从生活中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强的学科,学生学习起来容易觉得枯燥无味。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把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几分之一》的知识时,我用多媒体制作了小动画,内容是大家熟悉的过生日的场景:笑笑的生日到了,她邀请好朋友们到家里过生日,一起吃生日蛋糕。一共来了7个好朋友,笑笑在切蛋糕时,被难住了。她想,7个好朋友加上自己是8个人,蛋糕要分成8份才行。可是如果分成的每一份的份量大小不同,吃到份量小的蛋糕的好朋友会不开心的,说我区别对待。所以把蛋糕分成8份,每份一样大。可是怎么分才行呢?同学们能帮助笑笑解决难题吗?学生都跃跃欲试,有的皱眉在想,有的在纸上画起来,有的在交头接耳……通过观察、比较,经过不断的尝试,学生终于找到了办法,小手陆陆续续地举起来了。“把蛋糕切成‘米’字形就可以了。”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不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结合生活问题进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上,学习新知识后一般都是通过做课后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学生觉得乏味,巩固效果不够好。但如果教师结合生活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都想一显身手。
比如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七章《条形统计图》的内容后,我把学生上一次测验的成绩投影出来,让学生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90-100分的同学有多少个,80-89分的同学有多少个,70-79分的同学有多少个,60-69分的同学有多少个,60分以下的同学有多少个。针对你做出的条形统计图,说说你的发现。由于这个练习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关,学生就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中去,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课内课外相结合,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以致用,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新时代需要的人才,绝不是“书呆子”,而是具有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人。所以,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将课内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比如学完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以下的作业:松松家的房子长12米,宽6米,准备铺上地板砖。现在有2种规格的地板砖供选择,一种是边长是60厘米的正方形地板砖,一种是长为60厘米、宽为40厘米的长方形地板砖。如果选择边长是60厘米的地板砖,需要多少块?如果选择长60厘米、宽40厘米的长方形地板砖,又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边长是60厘米的正方形地板砖的价格是34元,一块长60厘米、40厘米的长方形地板砖的价格是25元,在质量一样的情况下,松松家选择哪一种规格的地板砖省钱?省多少钱?学生很喜欢这样的作业,有新意,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灵活运用了刚学的面积计算公式,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购物,学会比较,学会精打细算过日子,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总而言之,生活有多宽广,数学就有多宽广。日常生活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教师应该把生活与数学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围绕生活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再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参考文献:
[1]麻倩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133-134.
[2]应铭.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