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学东,现任教于江苏省如皋中学。如皋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如皋市名教师、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南通市名教师、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编写或主编出版了30多部有关中学语文教学方面的著作,共1000多万字。
近年来受邀在全国各地作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素质教育、语文素养、课题研究、教学论文写作、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作文写作等专题讲座80多场,得到听讲者的高度评价,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009年的18道高考作文题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我们很难用一两句话去做全面的概括,但我们还是从中发现了2009年作文命题的一些总体态势和独特现象。
一、话题作文渐行渐远
从2000年高考作文第一次出现话题作文之后,一直到2003年,连续四年全部是话题作文。2004年开始部分省市单独命题,话题作文仍然占绝对主导地位。2004年除了北京出了一道命题作文(《包容》)外,其余全都是话题作文。到了2005年,出现了四道命题作文(北京的《说“安”》、天津的《留给明天》、重庆的《自嘲》、辽宁的《今年花胜去年红》),三道材料作文(上海的根据一组材料谈当代文化生活对“我”成长的影响、湖北的读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一段文字作文、福建卷的看图作文),话题作文不再一枝独秀了。随着人们对话题作文利弊的反思,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打破,到了2006年,话题作文有七道,命题作文六道、材料作文四道,三种题型已呈三足鼎立之势。2007年共有18道作文题,其中话题作文仅有四道;材料作文由2005年的三道、2006年的四道,上升到五道;命题作文却由2004年的一道、2005年的四道、2006年的六道,上升到九道。到了2008年,话题作文仅剩下两道,那就是四川卷的“坚强”和山东卷的“春来草自青”,命题作文(也有人称之为“标题作文”)八道,新材料作文也是八道。到了2009年,话题作文仅剩一道,即天津的“我说90后”,命题作文为八道,材料作文为九道。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几种命题形式间呈现出“互相渗透”的趋势:部分“命题作文”套用“话题作文”的格局,在前面加上一段引出标题的文字;“新材料作文”则继续沿用“话题作文”的规定,在后面加上“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的“三自”要求。像09广东卷关于“常识”命题,就是介于命题或话题之间。命题专家的意图非常明确: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都只是考查形式不同而已,其考查功能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现在是一个后话题作文时代,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新材料作文,都是准话题作文。
二、“时评”作文横空出世
09高考作文题出现了一种“时评体”作文,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像辽宁卷的“明星代言”,江西卷的“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都曾引起过时评界的广泛评论。作为时评,要紧扣社会热点话题,鼓励公众畅所欲言地表达,体现了对公民知情权与话语权的尊重。观念多元化是这个时代的特点,由于公众价值观、行为方式的不同,或者社会阶层的不同,他们发出的声音也不尽相同。正是每个人都能从自身立场出发,对同一社会事件发出不同的声音,在观点的不断撞击中,社会才能对某一问题形成常识性的认知。宽泛一点说,江苏09的高考题“品味时尚”也是一道时评类的文题,命题者也是要求考生就社会的某一种或某一类时尚作出自己的评判。
把时评的热点话题,拿来作为高考的作文题,就是期望唤起学生对时评这种文体的重视。时评强调的是对社会的批判意识和理性思考,它激浊扬清,它不平则鸣,它展示的是民众对社会进步的愿望。高考作文对时事新闻的关注,正是期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参与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意识和能力。可以想见,一个对社会并不关心的人,很难写出让人叫好的时评文章。它既需要作者有个人独特的思考,也需要作者有对社会事务的强烈参与意识。正因为如此,时评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经典文体,正在成为当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门类。我们语文老师也应该密切关注时评的热点,并且可以经常把一些尚无定论的社会热点话题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进行思辨。
譬如最近笔者在《报刊文摘》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报道,题为《重金救治绝症杀人凶犯引争议》,说的是有个叫范旭东的犯人因犯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盗窃罪等被判处无期徒刑。最近,范旭东被诊断为右肺肺癌,且是中晚期,医生预言最长活不过3个月。西安市公安局未央分局局长田鸿礼认为“范旭东首先是个人,其次才是罪犯”,当即拍板要求抓紧治疗。范旭东前前后后的治疗费,总共花去14多万。未央看守所花重金救治杀人凶犯的消息传开后,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当地某网站调查投票,近一半的网民并不支持为杀人凶犯付出过多的经济代价,应该把更多的金钱投放在守法公民身上。但也有一些网友认为,看守所的积极态度和做法让人感动,对社会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西北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刑法学教授冯卫国也认为,未央看守所的做法符合以人为本的法治实践。认真负责、充分保证人犯的合法权益的做法,是政法机关思想作风不断进步的体现。
对于这样的事件,我们不妨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写出时评,我想这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三、半命题作文悄然而至
在09年的高考作文中出现了一个新题型,那就是半命题作文。以前我们一般是在中考命题时选用半命题作文,全国高考作文只出现过一次半命题作文,那就是1996年的看漫画写作文,题为《我更喜欢漫画__________》。今年竟然一下子出现了两道半命题作文,那就是湖北的《站在__________的门口》和福建的《这也是一种__________》。这两道半命题作文是在我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悄然而至的,它们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是一切皆有可能。
半命题作文看似简单,但也是要认真审题的,像湖北卷的《站在__________的门口》
应该说是一个可实可虚的题目。这里的“门口”可以是具象的,即现实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门口,如故宫的门口、北大的门口、母校的门口等等,考生可以从眼前的门口入手,或引发自己对历史的反思,或描述自己对理想的追求,或抒发自己对母校的眷念……同时,“门口”也可以是抽象的,即比喻性的、象征性的门口,如世纪的门口,历史的门口,理想的门口,成功的门口,希望的门口、未知的门口、科学的门口等等,上面的举例实际上已经涉及“门口”的具体外延。但难度可能还在对“站在××的门口”之内涵的理解上,一般说来,“站在××的门口”往往意味着,尚未入“门”,对门内的世界或向往、或羡慕、或恐惧、或感到神秘……站在门口时的心理也有多种,或迫不及待,或观望徘徊,或疑虑重重……
再说福建卷的《这也是一种__________》中的“这”是一个近指代词,它在提示考生写自己比较熟悉的人、事、物等。在构思立意时,应用替换法将近指代词“这”置换为一个具体的名词,一个特定的概念。副词“也”也是审题的关键词之一,对于本题而言,“也”字寓含着“这一种”与“那一类”(或“那一种”)的比较、对照的关系。数量词“一种”限定了选材与立意的空间范围,它在启发写作者宜集中笔力抒写某一特定的体验、思考,而不宜在字数有限的一篇文章中浮光掠影泛泛而谈。写半命题作文,创新的突破点就在补全题目上。宾语空缺处可填入的语词其实是无限丰富的,诸如选择、机遇、尝试、美丽、幸福、快乐、考试、智慧、财富、收获、解放、挑战、成功等等。就所填入的词语的感情色彩讲,可以是褒义词,可以是中性词,也可以是贬义词。词义色彩的不同,也制约了立意的情感、态度的倾向性。
四、平实文题渐占主导
为了降低审题的难度,09年不少省市的作文题用语都很平实,如四川卷的“熟悉”,广东卷的“常识”,山东卷的“见证”,重庆卷的“我与故事”,天津卷的“我说90后”,湖北卷的“站在__________门口”,海南、宁夏卷的“诚实”“善良”等文题或话题都是很常见很平实的词语。
即使是一些有些内涵的文题,命题者也在提示语中作了详尽的解说,如江苏的“品味时尚”和安徽的“弯道超越”。2009年的材料作文也较以往要简单平实得多,全国Ⅰ卷谈的是“扬长避短”的问题,全国Ⅱ卷谈的是怎样在失败中寻找成功的问题,海南宁夏卷谈的诚实善良的问题,上海卷谈的是创新的问题,安徽卷谈的是怎样抓住机遇的问题。这些话题学生不难从材料中作出概括,这些话题学生也不陌生。
其实,文题平实并不意味着文题平淡,更不意味着所写文章可以平淡。
如四川卷的“熟悉”是“知道得清楚”的意思,这个小学生也会写的题目放到高考卷上,就得警惕,因为很容易就会因为写顺了而写得浅淡平庸了。正所谓“熟题难出新”,“题浅反为难”。若写记叙文,可以在熟悉的人或事物中挖掘出“陌生”来。比如,“我”自以为对某个亲人或朋友极为熟悉,于是对他(她)有了成见,可某一件或几件事上,我却感到他(她)是那么的陌生。反之,最陌生的也可能是最熟悉的,那种似曾相识,那种一见如故,蕴含着几多人生情怀和生活哲理。这就有了张力。若写议论文,要尽可能阐述对“熟悉”的独到见解,比如“熟悉有时使我们麻木”,“熟悉可能使我们懈怠”,“熟悉往往是探索新域的陷阱”,“熟悉有时是创新的大敌”,“别让‘熟悉’蒙蔽了双眼”,“熟悉常常是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杀手”,“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熟悉是厌倦的温床”,“善于在熟悉的地方发现风景”等等。
五、诗意文题依然活跃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诗歌传统的国度,作为高考语文重头戏的作文是最可能体现诗意的地方,在对2007年的高考作文题进行评说时,我曾说2007年平实和诗意成为作文命题的两大走向,其中诗意较浓的有湖南的“诗意地生活”,安徽的“提篮春光看妈妈”,江苏的“怀想天空”,江西的“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山东的“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浙江的“行走在消逝中”,还有北京卷由“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唐人诗句引出的材料作文的命题。到了2008年,诗意化的文题相对少得多,能算得上富有诗意的文题应该是山东的“春来草自青”和湖南的由唐人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引出的文题。
2009年仍然不乏诗意文题,如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浙江卷的“绿叶对根的情意”和安徽卷的“弯道超越”都是带有一定的诗意或一定的隐喻意的文题。
对于诗意化的文题,我们要善于由此及彼,化朦胧为明朗,化含蓄为清晰。比如09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是一个比喻性的题目,“翅膀”是喻体,它能够助人“飞翔”,即帮助人获得成功、实现理想之类。“隐形”是对“翅膀”的修饰或限制。隐形者,看不见、摸不着也。因此,“翅膀”不宜指向物质层面(比如优越的家庭经济条件),应该指向精神品格层面。诸如信念、理想、激情、理智、想象力、亲和力、博爱之心、乐观的精神、坚韧的意志、顽强的毅力、持久的耐力、足够的情商等,都可以算作“隐形的翅膀”。这里我要提醒的是这几年每年都有诗意型的命题,今后我们的命题者们仍可能在作文题上继续显示我们诗国的风味,因此,我们在准备2010年高考作文时也要尽可能注意诗意型作文的训练。
2009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对于2009年的高考作文题的热议可能还会继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2009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专家们在努力,在创新,正因为有了这种努力和创新,才出现了09高考作文题异彩纷呈,各领风骚的可喜局面,而这种努力与创新也一定会给备考2010年的老师和同学以诸多的启示。
近年来受邀在全国各地作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素质教育、语文素养、课题研究、教学论文写作、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作文写作等专题讲座80多场,得到听讲者的高度评价,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009年的18道高考作文题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我们很难用一两句话去做全面的概括,但我们还是从中发现了2009年作文命题的一些总体态势和独特现象。
一、话题作文渐行渐远
从2000年高考作文第一次出现话题作文之后,一直到2003年,连续四年全部是话题作文。2004年开始部分省市单独命题,话题作文仍然占绝对主导地位。2004年除了北京出了一道命题作文(《包容》)外,其余全都是话题作文。到了2005年,出现了四道命题作文(北京的《说“安”》、天津的《留给明天》、重庆的《自嘲》、辽宁的《今年花胜去年红》),三道材料作文(上海的根据一组材料谈当代文化生活对“我”成长的影响、湖北的读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一段文字作文、福建卷的看图作文),话题作文不再一枝独秀了。随着人们对话题作文利弊的反思,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打破,到了2006年,话题作文有七道,命题作文六道、材料作文四道,三种题型已呈三足鼎立之势。2007年共有18道作文题,其中话题作文仅有四道;材料作文由2005年的三道、2006年的四道,上升到五道;命题作文却由2004年的一道、2005年的四道、2006年的六道,上升到九道。到了2008年,话题作文仅剩下两道,那就是四川卷的“坚强”和山东卷的“春来草自青”,命题作文(也有人称之为“标题作文”)八道,新材料作文也是八道。到了2009年,话题作文仅剩一道,即天津的“我说90后”,命题作文为八道,材料作文为九道。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几种命题形式间呈现出“互相渗透”的趋势:部分“命题作文”套用“话题作文”的格局,在前面加上一段引出标题的文字;“新材料作文”则继续沿用“话题作文”的规定,在后面加上“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的“三自”要求。像09广东卷关于“常识”命题,就是介于命题或话题之间。命题专家的意图非常明确: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都只是考查形式不同而已,其考查功能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现在是一个后话题作文时代,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新材料作文,都是准话题作文。
二、“时评”作文横空出世
09高考作文题出现了一种“时评体”作文,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像辽宁卷的“明星代言”,江西卷的“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都曾引起过时评界的广泛评论。作为时评,要紧扣社会热点话题,鼓励公众畅所欲言地表达,体现了对公民知情权与话语权的尊重。观念多元化是这个时代的特点,由于公众价值观、行为方式的不同,或者社会阶层的不同,他们发出的声音也不尽相同。正是每个人都能从自身立场出发,对同一社会事件发出不同的声音,在观点的不断撞击中,社会才能对某一问题形成常识性的认知。宽泛一点说,江苏09的高考题“品味时尚”也是一道时评类的文题,命题者也是要求考生就社会的某一种或某一类时尚作出自己的评判。
把时评的热点话题,拿来作为高考的作文题,就是期望唤起学生对时评这种文体的重视。时评强调的是对社会的批判意识和理性思考,它激浊扬清,它不平则鸣,它展示的是民众对社会进步的愿望。高考作文对时事新闻的关注,正是期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参与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意识和能力。可以想见,一个对社会并不关心的人,很难写出让人叫好的时评文章。它既需要作者有个人独特的思考,也需要作者有对社会事务的强烈参与意识。正因为如此,时评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经典文体,正在成为当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门类。我们语文老师也应该密切关注时评的热点,并且可以经常把一些尚无定论的社会热点话题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进行思辨。
譬如最近笔者在《报刊文摘》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报道,题为《重金救治绝症杀人凶犯引争议》,说的是有个叫范旭东的犯人因犯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盗窃罪等被判处无期徒刑。最近,范旭东被诊断为右肺肺癌,且是中晚期,医生预言最长活不过3个月。西安市公安局未央分局局长田鸿礼认为“范旭东首先是个人,其次才是罪犯”,当即拍板要求抓紧治疗。范旭东前前后后的治疗费,总共花去14多万。未央看守所花重金救治杀人凶犯的消息传开后,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当地某网站调查投票,近一半的网民并不支持为杀人凶犯付出过多的经济代价,应该把更多的金钱投放在守法公民身上。但也有一些网友认为,看守所的积极态度和做法让人感动,对社会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西北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刑法学教授冯卫国也认为,未央看守所的做法符合以人为本的法治实践。认真负责、充分保证人犯的合法权益的做法,是政法机关思想作风不断进步的体现。
对于这样的事件,我们不妨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写出时评,我想这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三、半命题作文悄然而至
在09年的高考作文中出现了一个新题型,那就是半命题作文。以前我们一般是在中考命题时选用半命题作文,全国高考作文只出现过一次半命题作文,那就是1996年的看漫画写作文,题为《我更喜欢漫画__________》。今年竟然一下子出现了两道半命题作文,那就是湖北的《站在__________的门口》和福建的《这也是一种__________》。这两道半命题作文是在我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悄然而至的,它们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是一切皆有可能。
半命题作文看似简单,但也是要认真审题的,像湖北卷的《站在__________的门口》
应该说是一个可实可虚的题目。这里的“门口”可以是具象的,即现实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门口,如故宫的门口、北大的门口、母校的门口等等,考生可以从眼前的门口入手,或引发自己对历史的反思,或描述自己对理想的追求,或抒发自己对母校的眷念……同时,“门口”也可以是抽象的,即比喻性的、象征性的门口,如世纪的门口,历史的门口,理想的门口,成功的门口,希望的门口、未知的门口、科学的门口等等,上面的举例实际上已经涉及“门口”的具体外延。但难度可能还在对“站在××的门口”之内涵的理解上,一般说来,“站在××的门口”往往意味着,尚未入“门”,对门内的世界或向往、或羡慕、或恐惧、或感到神秘……站在门口时的心理也有多种,或迫不及待,或观望徘徊,或疑虑重重……
再说福建卷的《这也是一种__________》中的“这”是一个近指代词,它在提示考生写自己比较熟悉的人、事、物等。在构思立意时,应用替换法将近指代词“这”置换为一个具体的名词,一个特定的概念。副词“也”也是审题的关键词之一,对于本题而言,“也”字寓含着“这一种”与“那一类”(或“那一种”)的比较、对照的关系。数量词“一种”限定了选材与立意的空间范围,它在启发写作者宜集中笔力抒写某一特定的体验、思考,而不宜在字数有限的一篇文章中浮光掠影泛泛而谈。写半命题作文,创新的突破点就在补全题目上。宾语空缺处可填入的语词其实是无限丰富的,诸如选择、机遇、尝试、美丽、幸福、快乐、考试、智慧、财富、收获、解放、挑战、成功等等。就所填入的词语的感情色彩讲,可以是褒义词,可以是中性词,也可以是贬义词。词义色彩的不同,也制约了立意的情感、态度的倾向性。
四、平实文题渐占主导
为了降低审题的难度,09年不少省市的作文题用语都很平实,如四川卷的“熟悉”,广东卷的“常识”,山东卷的“见证”,重庆卷的“我与故事”,天津卷的“我说90后”,湖北卷的“站在__________门口”,海南、宁夏卷的“诚实”“善良”等文题或话题都是很常见很平实的词语。
即使是一些有些内涵的文题,命题者也在提示语中作了详尽的解说,如江苏的“品味时尚”和安徽的“弯道超越”。2009年的材料作文也较以往要简单平实得多,全国Ⅰ卷谈的是“扬长避短”的问题,全国Ⅱ卷谈的是怎样在失败中寻找成功的问题,海南宁夏卷谈的诚实善良的问题,上海卷谈的是创新的问题,安徽卷谈的是怎样抓住机遇的问题。这些话题学生不难从材料中作出概括,这些话题学生也不陌生。
其实,文题平实并不意味着文题平淡,更不意味着所写文章可以平淡。
如四川卷的“熟悉”是“知道得清楚”的意思,这个小学生也会写的题目放到高考卷上,就得警惕,因为很容易就会因为写顺了而写得浅淡平庸了。正所谓“熟题难出新”,“题浅反为难”。若写记叙文,可以在熟悉的人或事物中挖掘出“陌生”来。比如,“我”自以为对某个亲人或朋友极为熟悉,于是对他(她)有了成见,可某一件或几件事上,我却感到他(她)是那么的陌生。反之,最陌生的也可能是最熟悉的,那种似曾相识,那种一见如故,蕴含着几多人生情怀和生活哲理。这就有了张力。若写议论文,要尽可能阐述对“熟悉”的独到见解,比如“熟悉有时使我们麻木”,“熟悉可能使我们懈怠”,“熟悉往往是探索新域的陷阱”,“熟悉有时是创新的大敌”,“别让‘熟悉’蒙蔽了双眼”,“熟悉常常是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杀手”,“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熟悉是厌倦的温床”,“善于在熟悉的地方发现风景”等等。
五、诗意文题依然活跃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诗歌传统的国度,作为高考语文重头戏的作文是最可能体现诗意的地方,在对2007年的高考作文题进行评说时,我曾说2007年平实和诗意成为作文命题的两大走向,其中诗意较浓的有湖南的“诗意地生活”,安徽的“提篮春光看妈妈”,江苏的“怀想天空”,江西的“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山东的“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浙江的“行走在消逝中”,还有北京卷由“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唐人诗句引出的材料作文的命题。到了2008年,诗意化的文题相对少得多,能算得上富有诗意的文题应该是山东的“春来草自青”和湖南的由唐人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引出的文题。
2009年仍然不乏诗意文题,如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浙江卷的“绿叶对根的情意”和安徽卷的“弯道超越”都是带有一定的诗意或一定的隐喻意的文题。
对于诗意化的文题,我们要善于由此及彼,化朦胧为明朗,化含蓄为清晰。比如09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是一个比喻性的题目,“翅膀”是喻体,它能够助人“飞翔”,即帮助人获得成功、实现理想之类。“隐形”是对“翅膀”的修饰或限制。隐形者,看不见、摸不着也。因此,“翅膀”不宜指向物质层面(比如优越的家庭经济条件),应该指向精神品格层面。诸如信念、理想、激情、理智、想象力、亲和力、博爱之心、乐观的精神、坚韧的意志、顽强的毅力、持久的耐力、足够的情商等,都可以算作“隐形的翅膀”。这里我要提醒的是这几年每年都有诗意型的命题,今后我们的命题者们仍可能在作文题上继续显示我们诗国的风味,因此,我们在准备2010年高考作文时也要尽可能注意诗意型作文的训练。
2009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对于2009年的高考作文题的热议可能还会继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2009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专家们在努力,在创新,正因为有了这种努力和创新,才出现了09高考作文题异彩纷呈,各领风骚的可喜局面,而这种努力与创新也一定会给备考2010年的老师和同学以诸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