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及技术结构不断调整与优化,人才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很多大中企业逐渐向一人多岗或多人多岗的组合式生产方式转化,只精通一个岗位的技能型人员已不能适合未来产业结构和人员结构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的培养目标向“一高多能”或“一专多证”转化。
目前,不少中职学校已经提出了“一高多能”的教学模式,而高职院校则更多地提出“一专多证”的培养模式,其做法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高职院校的“一专”是指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相应的专业技能,要达到适应企业的要求,没有明确提出要达到高技工的水平;而“多证”指对应个人职业(专业)岗位群的多项技能和适应能力更强的,包括外语和计算机等基本要求的证书,为将来的知识型劳动者打好基础,两类学校的教学模式也有颇多的相近之处。
一、按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组织教学
高级技工学校的学生在进校时大多数已获得了中级技术等级证书,因此应以比中级技能要求更高、更宽的职业(专业)岗位群的适应能力为目标来组织教学活动。根据职业岗位群分析的各项工作能力的实际需要安排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特点是打破了传统的专业体系,按职业岗位要求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相关岗位的知识与技能;以模块的模式进行教学,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不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许多相近或同类课程被综合成为新型课程。例如,机械加工专业中机床维修与制图结合为维修技术新课程,这样既加强了课程的实际应用性,又避免了内容重复的问题。
二、理论知识的深度及广度要求
高级技工学校要求毕业生的专业理论接近专科水平。在教材编写及授课过程中,理论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将理论推导部分作一般要求,在应用知识方面则要尽可能拓宽。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学生的许多能力又是通过技能来体现的,传授理论知识,不仅让学生注意解释,更注意理论的运用,教会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和实习,训练学生在企业实习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加大课堂容量,花较少时间接受更多的知识信息,教学中应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模拟设备、电教手段及双向方法进行教学,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加强技能训练提高综合技艺能力
高级技工学校的技能训练要求学生在某一专业工种达到高级技能水平,不仅指某一项技能达到达到高级工考核标准,而是在所要求的专业工种内各项技能都达到高级工水平。例如,在机械加工行业中,学生必须具备使用多种加工设备和工具的基本功,学会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包括精密测量工具的使用;必须熟悉多种加工方法,多种加工工艺及精度要求,还要根据图样上的要求和工厂具体要求设计出经济、合理的加工工艺。要满足这些要求,学校教学必须联系实际,尽可能在实践中开展教学,让学生在使用设备和仪器的过程中提高实际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四、拓宽技能面,增强适应能力
学校除要求学生有一向专长外,还应有相关专业(工种)的2~4个初级工知识与技能水平。我国多数地区高科技与传统的加工方式同时并存,使学生集几个工种的技能于一身,不仅为他们成为高级技能人才做准备,并且可以使他们在就业率不高的地区以及职业变化频率增高的未来,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因此,“一高多能”的教育模式首要目的在于能就业、能适应岗位的变化和为日后长远的发展打基础。“一高多能”的教育模式培养的技能人才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某个地区当前对技术工人的需求状况,符合国有企业与乡镇企业共存的用人标准。江苏盐城地区高级技工学校一位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分配到纺织机械厂当车工,一年后厂里新置办了一台加工中心,通过培养他只用半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全部操作技能,后来还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因此,“一高多能”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既有“一高”——专项高级能适应工业以及个人发展需要;又有“多能”——有较宽的技能面,更能适应中小型国有企业及乡镇企业的发展需要,从而大大增强了学生对职业岗位的择业竞争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
目前,不少中职学校已经提出了“一高多能”的教学模式,而高职院校则更多地提出“一专多证”的培养模式,其做法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高职院校的“一专”是指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相应的专业技能,要达到适应企业的要求,没有明确提出要达到高技工的水平;而“多证”指对应个人职业(专业)岗位群的多项技能和适应能力更强的,包括外语和计算机等基本要求的证书,为将来的知识型劳动者打好基础,两类学校的教学模式也有颇多的相近之处。
一、按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组织教学
高级技工学校的学生在进校时大多数已获得了中级技术等级证书,因此应以比中级技能要求更高、更宽的职业(专业)岗位群的适应能力为目标来组织教学活动。根据职业岗位群分析的各项工作能力的实际需要安排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特点是打破了传统的专业体系,按职业岗位要求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相关岗位的知识与技能;以模块的模式进行教学,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不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许多相近或同类课程被综合成为新型课程。例如,机械加工专业中机床维修与制图结合为维修技术新课程,这样既加强了课程的实际应用性,又避免了内容重复的问题。
二、理论知识的深度及广度要求
高级技工学校要求毕业生的专业理论接近专科水平。在教材编写及授课过程中,理论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将理论推导部分作一般要求,在应用知识方面则要尽可能拓宽。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学生的许多能力又是通过技能来体现的,传授理论知识,不仅让学生注意解释,更注意理论的运用,教会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和实习,训练学生在企业实习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加大课堂容量,花较少时间接受更多的知识信息,教学中应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模拟设备、电教手段及双向方法进行教学,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加强技能训练提高综合技艺能力
高级技工学校的技能训练要求学生在某一专业工种达到高级技能水平,不仅指某一项技能达到达到高级工考核标准,而是在所要求的专业工种内各项技能都达到高级工水平。例如,在机械加工行业中,学生必须具备使用多种加工设备和工具的基本功,学会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包括精密测量工具的使用;必须熟悉多种加工方法,多种加工工艺及精度要求,还要根据图样上的要求和工厂具体要求设计出经济、合理的加工工艺。要满足这些要求,学校教学必须联系实际,尽可能在实践中开展教学,让学生在使用设备和仪器的过程中提高实际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四、拓宽技能面,增强适应能力
学校除要求学生有一向专长外,还应有相关专业(工种)的2~4个初级工知识与技能水平。我国多数地区高科技与传统的加工方式同时并存,使学生集几个工种的技能于一身,不仅为他们成为高级技能人才做准备,并且可以使他们在就业率不高的地区以及职业变化频率增高的未来,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因此,“一高多能”的教育模式首要目的在于能就业、能适应岗位的变化和为日后长远的发展打基础。“一高多能”的教育模式培养的技能人才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某个地区当前对技术工人的需求状况,符合国有企业与乡镇企业共存的用人标准。江苏盐城地区高级技工学校一位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分配到纺织机械厂当车工,一年后厂里新置办了一台加工中心,通过培养他只用半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全部操作技能,后来还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因此,“一高多能”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既有“一高”——专项高级能适应工业以及个人发展需要;又有“多能”——有较宽的技能面,更能适应中小型国有企业及乡镇企业的发展需要,从而大大增强了学生对职业岗位的择业竞争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