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火灾趋势及防控对策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16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调研文章从高层建筑的产生背景和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讨论了制约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因素,提出了高层建筑火灾诱因多样化、灾害立体化、伤亡扩大化、控制艰巨化、传播迅速化、舆情焦点化、灾害危机化的发展趋势,进而提出了高层建筑火灾的防控对策。
  关键词:消防;城市化;高层建筑;危机
  
  高层建筑本身既是大量社会功能单元、人口和社会财富的凝聚体,同时也日益成为社会风险的载体。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可以归结为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社会问题。
  
  1 高层建筑产生的社会背景
  
  1.1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是高层建筑产生、发展的现实原因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社会产生一定规模的城市聚群来完成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与分化过程,即城市化进程,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人口城市化。城市化的“人口聚集”能力从消防的角度来看已成为导致火灾多发的潜在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用地紧张的需求和城市地标建设不断形成新的高层建筑。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总体数目约为14万栋,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1154栋,这个数字还在不断被刷新。以济南市为例,从2003年至今,高层建筑的数量从195栋增加到1877栋,增长达963%。
  1.2高层建筑是城市社会经济生活的微观体现
  城市社会学家罗伯特帕克指出,城市决非是简单的物质现象,绝非简单的人的构筑物。它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礼俗和传统构成的整体,是这些礼俗中所包含、并随传统而流传的那些统一思想和感情所构成的整体。同样,高层建筑具有不同的功能、运做方式,高层建筑中的人群也因此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高层建筑因而有了不同的“性格”。夸张的说,每一栋高层建筑就是一个微观社会,要做好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也需要从其社会根源入手进行观察、研究。
  
  2 高层建筑在建设、使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高层建筑的功能日趋复杂,其中进行的各种社会活动也日趋复杂,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2.1高层建筑建设、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建筑工程的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本应按照规范严格执行的条款以性能化设计为由进行规避;边建设、边办理手续的现象依然存在。
  (2) 随意修改原设计或改变使用用途,不及时向公安消防部门申报。一些建筑在建设施工过程中随意性很大,边盖边售,根据销售情况更改图纸以获得最大利润。
  (3) 经费不足,强行上马,层层发包,削弱在配套设施上的投入。
  (4) 一些单位只进行一次性投资,不愿做后续管理维护投资,导致设施维护管理混乱,隐患整改迟缓。尤其是一些开发企业搞完开发后一走了之,接手单位没有管理合同、没有形成管理机制,导致设施在建筑卖出后即告失效。
  (5) 消防设施安装施工质量差。相当一部分施工单位没有形成稳定的从业人员队伍;有的单位转包工程现象严重,中标后将工程转包给不具有资质的单位施工;有的施工单位在工程竞标中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牺牲消防工程的质量。
  (6) 内部装修不规范。由于目前许多高层建筑的商业部分是承租给个人或卖给个人,经营完全由个人负责,由个体业主自行装修,这样一来,不规范装修在主体建筑中形成点多面广,难以控制的局面成为可能。
  (7) 随意扩大建筑面积,更改、占用包括室外公共用地、消防车道、消防登高面。
  (8) 违章施工多。
  2.2高层建筑使用中的问题
  (1) 内部空间设计不科学。有的高层建筑往往是大空间设计,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隔断和分隔,造成建筑物原有的防、排烟设计和疏散设计被破坏。
  (2) 随意改变使用用途。比如有的高层建筑作为商场通过消防验收后增设餐饮场所、娱乐场所、旅馆等场所,这些场所用火用电量大,增加了火灾发生的概率。
  (3) 物权拆分形成多产权建筑。相当一批高层建筑由于功能要求被拆分成了若干产权单位,这些单位彼此相互独立,分别拥有建筑物的部分产权。在没有建立有效的统一管理机制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2.3建筑消防设施存在的问题
  2.3.1从设施本身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设施老化导致误动作或功能丧失。
  (2) 老型号设施无法更新换代导致维修困难。
  (3) 设施施工质量差导致新设施加速老化、功能丧失迅速。
  (4) 使用不合格产品。
  2.3.2从设施的维护管理角度,存在以下问题:
  (1) 不按照规定定期对自动消防设施进行检测维修,导致系统功能丧失。
  (2) 疏于管理导致设施组件人为破坏。
  (3) 多个单位共用消防设施无主要管理责任单位导致设施损坏、停用。
  (4) 管理不严导致设施无法正常使用、擅自停用。
  (5) 主体工程改造、改变使用用途进行施工导致已有设施被破坏、拆除、设置位置不当。
  (6) 没有专项维修资金,不能保证迅速修复设施和正常维护管理。
  (7) 没有经培训合格的操作人员导致设施无法发挥作用。
  (8) 设计、施工标准改变导致设施不再符合要求。
  2.4建筑火灾应对方面的问题
  从高层建筑火灾预防的角度看,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日本将灾害防治、组织动员和预案演练作为一项长期的政策,成为了国民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针对高层建筑开展的多部门联合演习、建筑内部单位的联合演练则少之又少。消防部门开展演练大多也只是单纯从火灾事故出发,很少将火灾发生后的一系列潜在的社会危机的应对纳入其中考虑。
  
  3 高层建筑的火灾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发展,高层建筑呈现出了新的火灾特点,主要有:
  3.1诱因多样化
  高层建筑日趋复杂的功能和日趋增多的人流、物流使得建筑固有火灾危险性不断增高,其发生火灾的概率不断增大,同时导致火灾的原因也日趋多样化。
  3.2灾害立体化
  纽约著名的摩天大楼帝国大厦1988年发生火灾,第86层起火,一直烧到102层,形成了大面积的立体燃烧,使得火灾不仅在水平方向上蔓延,同时从垂直方向迅速扩展。相应的,由于建筑高度高,救援人员除了传统的近距离施救和举高作业,还不得不动用直升机等非传统救援力量。
  3.3伤亡扩大化
  1980年11月21日上午7时10分左右,美国米高梅旅馆“戴丽”餐厅发生火灾,蔓延到旅馆部,由于没有报警,客房没有及时发现火灾,共有84人在这起火灾中丧生。
  米高梅旅馆投资一亿美元,该旅馆大楼为26层,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客房2076套,拥有4600平方米的大赌场,有1200个座位的剧场,有可供11000人同时就餐的80个餐厅以及百货商场等。旅馆设施豪华、装饰精致,是一个富丽堂皇的现代化旅馆。类似这样一个功能完备的高级旅馆的任何一个场所发生火灾,都有可能连带造成更大面积的伤亡。
  3.4控制艰巨化
  巴西焦玛大楼1974发生火灾,房间在十多分钟就达到轰燃。消防队到达现场后仅半个小时,大火就烧到25层。虽然消防局出动了大批救险车辆,但消防队员无法到达起火层进行扑救,直到可燃物烧尽之后,火势才开始减弱。2008年乌鲁木齐德汇广场1•2火灾发生后同样无法有效施救,最终大楼在围观群众的注视下焚毁。
  3.5传播迅速化
  2009年2月9日20时20分许,位于北京市东三环的中央电视台新址北配楼突发火灾,21时04分,人民网就有火灾消息发布,21时10分天涯社区有文字直播,21时15分优酷网发布消息,不出半个小时,整个事件的各处细节就迅速成了网络报道的重点。由此可见,高层建筑,尤其是社会重要度高的高层建筑,其火灾信息的传播极其迅速,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能否及时、有效的处理类似火灾事故,关系到能否实践好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理论。
  3.6舆情焦点化
  2007年,《时代》周刊曾评出十大建筑奇迹,央视新大楼和“鸟巢”一同入选。自然而然地,众多目击者对2月9日这个国家电视台所发生的灾难予以了极大的关注。大约有数千市民,通过手机和网络,与新闻记者们一起,参与报道了火情的发生。与此同时,有数十万网民通过网络了解到了这一事件。事件发生三天后,全国主要城市的市民几乎都了解到了这一事件,并通过各种途径对这一事件发表了评论。这充分说明,高层建筑火灾会通过社会关注的放大效应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3.7事故危机化
  有时侯,单纯的火灾事故可能演变成一场社会危机,可能会造成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进而影响到民众信心和地区稳定。如2008年乌鲁木齐德汇广场火灾,直接经济损失达3亿元,受灾达2480户,在新疆这样一个社会环境复杂的地区,如果善后工作不积极稳妥,由此造成的社会动荡将不可预料。
  
  4 高层建筑火灾的防控对策
  
  4.1加强建筑安全性审查
  这主要包括建筑设计的把关审查和建筑施工管理两个方面。
  4.1.1建筑设计把关
  这里主要讨论建筑整体进行分割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对高层建筑物的功能布置应当进行审查,避免建筑局部出现问题导致整体受到影响,同时避免不同使用性质的场所出现问题相互影响。
  (2)对于建筑物可能出现的分割和用途变化应当进行预见,对于明显的使用用途倾向性变化应当在提出设计意见时对改变用途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说明和相应要求。
  (3)对于附设在高层建筑中的场所进行局部审核、验收时,一定要确保局部审、验的场所具备消防安全条件,各类消防设施功能齐备,同时建筑主体的原消防设施功能不应因为局部场所消防设施的设计、施工而发生变化。
  (4)除对建筑本身需加强审查外,对于建筑外围的状况也必须进行核查。一是勘察建筑物的位置和周边间距,验证是否与图纸设计相同;二是勘察消防水源、电源,验证其可行性和设计的一致性;三是勘察和调查涉及消防相关问题的现场,例如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消防登高操作面等,必须予以保证,同时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道路交通拥堵和交通疏导途径应当予以充分考虑。
  (5)要建立重要项目的集体会审制。对于重要的高层建筑项目,相关主管部门应当组织集体会审,通过会审,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有助于提高设计和审核质量,这样,就能更有效地避免问题出现。
  4.1.2建筑施工把关
  (1)工程监理单位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进行监理。监理单位应当要求设计单位进行技术交底,说明设计意图,并且认真读图,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督促施工单位完善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在工程施工中,对系统质量控制关键点进行严格把关。
  (2)严把消防产品质量关。由于国内生产消防产品的厂家繁多,各种各样的消防产品其技术性能,产品标准都不相同,有时一个工程中同时使用几种消防产品,系统不配套现象时有发生。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生产厂家产品质量低劣,功能不全,有些建筑火灾因消防工程中消防产品不配套,质量低劣,使系统长期不能正常联动,最终造成无可换回的重大损失。因此,必须加强对消防产品环节的监督。公安消防机构还应对消防产品在施工安装前进行抽查,必要时还可对主要的、大批量的消防产品进行抽样检验。
  (3)消防机构要对建筑是否按图施工进行质量跟踪,对于发现建设单位擅自变更设计图纸施工的行为必须认真进行纠正。
  4.2加强建筑消防设施管理
  建筑消防设施应当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包括维护、测试、管理、经费保障、组织保障等内容。
  4.3建立多产权场所管理制度
  为了解决多产权高层建筑消防设施“三不管”的问题,可以参考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做法,规定建筑产权单位每年留出专项保障经费(可视情况规定具体金额),以确保消防设施及时维修。对于多产权单位,可组织单位签定协议,从每个单位抽取资金建立维修基金,聘请物业管理单位统一管理。
  4.4开展高层建筑火灾危险评价
  开展高层建筑火灾危险评价是为了对高层建筑火灾发展及其后果进行科学的预测,找出影响建筑消防安全的关键因素和薄弱环节,是有效避免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产生一系列社会风险的有效手段。
  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刘爱华、施式亮、吴超等针对高层建筑火灾危险的特点,通过对火灾场景的设定,从消防对策的角度对火灾进行了阶段划分,并针对每个阶段运用了事故树和事件树的方法进行了事故分析,找出了影响火灾发展和蔓延的相关因素,建立了多层次的高层建筑火灾危险评价的指标体系。
  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评价不仅限于火灾控制,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对区域安全的影响才是评价的核心价值所在。对于高层建筑集中的地方,还可以让一定范围内的所有高层建筑都参加评价,以此得到该区域的整体火灾危险性,将单体建筑评估上升到区域评价乃至城市整体消防安全评价的高度。
  4.5建立危机应对机制
  通过前边关于高层建筑火灾趋势的分析可以得出高层建筑火灾不能独立于社会生活的结论。因此,应当积极建立高层建筑可能引发的各种社会危机的预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积极的预见,这对于新疆这样的特殊地区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对消防机构来说,应当建立内部协调机制、外部协调机制、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三项机制开展危机应对;从政府角度看,应由政府协调组织,各相关部门和机构参与,从灾害事件的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四个阶段形成完整的危机应对策略。
  城市化进程方兴未艾,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应当从地区发展的角度出发,审视消防工作与社会、经济变革的密切联系,找出规律,抓住重点,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树,吕昭河,唐朝纲等.城市化进程对火灾的影响关系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6,25卷第3期:396
  [2]刘博敏.城市发展中的潜在危机[J].规划师,2006,18卷第2期:18
  [3]沈晖.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论我国物业管理立法[J].建筑经济,2004,第3期:37-40
  [4]吴立志,董希琳,董法军等.基于统计数据的城市火灾风险聚类方法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6,14卷增刊:316-319
  [5]罗庆华,赵卫东. 城市消防体系管理现状与完善对策[J].安防科技,2006,第2期:12-14
  [6]寇丽平.人员密集场所风险评估理论与标准化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4-5,16-20
  [7]柳季.火灾经济分析与消防对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6年.14-23
  [8]张明媛. 城市承灾能力及灾害综合风险评价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21,110-114
  [9]张文辉.转型期城市区域重大火灾风险认知、评估和防范的宏观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年.63-67,74-105
  [10]周天. 城市火灾风险和防火能力研究[D]. 上海:同济大学,2007年.66-76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统计数据出发,深入分析和总结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四川省普通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  关键词:改革开放;师资建设;普通高校;四川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四川省高等学校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科教兴川”战略,以人才强校为治校理念,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期刊
摘 要: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我国各级各类高等院校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的有益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本文探讨了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和问题,分析了大学生创业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而提出了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有利因素;不利因素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十七大报告明确提
期刊
摘 要:《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以来,我国的信息公开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本文具体阐述了政府信息公开的现实意义和我国目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践情况,继而从加大教育和宣传的投入、加强新闻舆论的监督、树立信息公开的义务意识三个方面提出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政府;信息;信息公开    2007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政府信息制度从此走上了
期刊
摘 要: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历程,认真思考其实践及影响,总结其经验与教训,对于我们在新时期条件下,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更大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具有紧迫而重大意义。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三十年;经验总结    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与我国劳动力市场发挥积极作用是分不开的。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要解决如此庞大的劳动人
期刊
为贯彻落实“青海大学2010管理年活动工作方案”的要求,紧紧围绕“显著提高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工作重点,院科研项目部按照“质量立校、科研强校、人才兴校”战略,抓住我省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主线,把突破制约青海农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作为主攻目标,把产、学、研结合作为主要途径,坚持以人为本,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学院的科技创新能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发挥科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对网络高等教育的日益重视,如何培养适合中国国情发展需要的网络高等教育学生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同时,针对目前网络高等教育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的实际情况,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对网络高等教育学生现实状况的调查和分析,以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为指导,结合网络高等课程辅导中所运用的一些方式方法及切身体会,试图探索出一套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可行性方法,以期增强学生学习效
期刊
摘 要:职务犯罪侦查协作是检察机关充分发挥侦查一体化机制,打击跨区域性职务犯罪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由于工作经验不足、有关侦查协作的规定数量较少等原因,目前协查工作中存在有关规定可操作性不强、侦查员不重视、协查要求不明确等不足之处。为了将进一步提高侦查协作的效率,需要采取完善相关规定、加强培训、明确协查的具体要求等措施。  关键词:侦查协作;职务犯罪;请求方;协作方    随着职务犯罪分子反侦查意识和
期刊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重要手段,是检察机关结合执法办案,建议有关单位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制约和监督,实现社会管理创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京山县人民检察院对检察建议高度重视,切实在提高检察建议的质量和效果上下功夫,着力增强检察建议的规范性、针对性、说理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检察建议的重要作用。2008年以来,共发送检察建议39份,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期刊
G. Klein等人从1985年起发展了著名的再认启动决策理论(recognition-primed decision, RPD),并成为自然主义决策研究范式中最具有代表性、影响力最大的理论模型之一。由于发现许多领域的专家级决策者并不是传统模型所描述的那样通过在不同决策选项之间进行比较和权衡而做出决策的,因此他们放弃了传统的决策研究路径,决心重新考察现实中具有经验的决策者是如何做出决定的。为此,K
期刊
教研室是教学研究室的简称,是按学科、专业或课程设置的教学研究组织,是高校教研活动和教学管理的最基层单位。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高校教研室在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基本建设和学科建设、加强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以及实验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研室工作的状态和水平,可直接反映高校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好坏,是高校十重要的教学基础组织工作。但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