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月捧读一世情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i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与《党史纵览》之缘
  金秋十月,桂花飘香,正是硕果累累一派丰收美景的季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大庆之年,记载党的光辉足迹与辉煌成就,承担资政育人、以史鉴今之重任的《党史纵览》,迎来了其40华诞。古人云:四十而不惑。经过40年艰辛开拓、千锤百炼,《党史纵览》自然拥有了40岁的稳健风华,伟岸坚毅地立于全国党史文史类刊物之林,其业丰质美,令人刮目相看。
  作为一名与该刊有数十年情缘的读者、作者,自结识以来,笔者深感此刊的与时俱进、独树一帜,其长期以来的不断探索创新,堪称全国党史期刊界的佼佼者。
  第一次有幸读到这份刊物,大概是在2002年。当时笔者去山西省图书馆查阅资料,在报刊阅览室令人眼花缭乱的报刊“花海”中,被《党史纵览》这朵淡雅清新之花所吸引,在信手翻阅之后便如食甘饴,对她“一见钟情”起来。后来,我更得知该刊因编辑到位、雅俗共赏而成为省图书馆里为数不多的常年订购的党史期刊之一。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发表在《党史纵览》上的文章题目叫作《毛泽东与邮票》,刊登在该刊2003年第11期。随后,我写文的热情高涨,一发不可收拾,又陆续发表了《邓小平与义务植树》(2004年第5期)、《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题词二三事》(2004年第12期)、《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来龙去脉》(2007年第10期)、《共和国新政府组建始末》(2009年第12期)、《中美关系三份公报出台实录——〈中美上海公报〉出台背后的曲折故事》(2012年第2至第4期连载)、《宋庆龄入党记》《宋庆龄与她的“掌上明珠”》等,并由此成为该刊的老作者,常常收到量身定制文章的邀约,发表了关于各类党史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纪念文章,如2006年的《革命前辈“诗教”趣话》、2008年的《万里送儿下乡记》《滕代远的教子之道》以及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纪念文章《朱德抗战文物背后的故事》《邓小平刘伯承抗战文物背后的故事》《左权抗战文物背后的故事》《聂荣臻抗战文物背后的故事》等。这一篇篇呈献给读者的精神食粮,无不经过《党史纵览》总编辑、副总编辑及各位编辑老师的妙手“烹制”,自己品读起来也受益匪浅……每每与编辑老师们交流,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们的真诚与敬业,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让我满怀激情,由此认定《党史纵览》必是我终生的良师益友!
  守党史之正,创期刊之新
  长期以来,《党史纵览》坚守主阵地,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和遵行“纵览世纪风云、透视内幕珍闻、昭示人间正道、领悟岁月真情”的办刊原则与方向,辛勤深耕党史宣传这块珍贵的传统土壤,同时守正创新,让红色基因成为激荡广大读者奋发图强、推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力量,为安徽乃至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和党史工作的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从内容上看,《党史纵览》所刊发的文章,力保正面挖掘与宣传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丰厚积淀故事,严把政治关与史实关,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选稿侧重政治性与思想性及可读性,提升其中的教育意义与感染力。在此基础上坚持自己的特色与独创,也让人倍感其党史研究的厚重之处与独特价值所在。例如,陈独秀是一位在全国乃至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皖籍风云人物,为此,该刊特别设立了《论说陈独秀》这一特色栏目,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连续发表相关研究文章近200篇,如《陈独秀在1927年》《陈独秀:铁骨铮铮一放翁》《毛泽东论陈独秀》《从陈独秀的五次入狱看其思想变化轨迹》《论陈独秀五四时期的总司令地位——兼评“两总司令”说》《陈独秀缺席中共一大之谜》《揭秘:陈独秀刻骨铭心的苏联之行》《陈独秀在建军问题上的态度与立场》等,从各个角度披露了这位从安徽大地走出來的中共创始人的曲折经历、丰富思想以及重大贡献,成为陈独秀研究的重要窗口。
  在栏目设计方面,《党史纵览》创新理念,除了常设栏目外,还适时新增与调整栏目,譬如新设《金戈铁马》《百战经典》《巾帼英雄》《红门家风》《先辈家书》《先辈风范》《江淮英烈》等,从而使刊物内容更为丰富、新颖,信息量以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地方性特色大为增强。
  此外,《党史纵览》适时地以重大党史事件纪念活动为契机,策划颇接地气,令广大读者极有参与感、暖人心扉的征文活动,譬如,2018年适值改革开放40周年,《党史纵览》不仅常规性地在首要位置开辟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这种组约专家学者撰写的一系列大稿,而且还用心创设了“我看改革开放40年”征文等,让广大读者也能借助杂志这一平台讲述自己的亲闻亲历,抒发自己的深切体会,从而产生非同一般的共勉共鸣的互动效果,有效发挥了宣传教育作用。
  从装帧上看,《党史纵览》从不以“豪华、鲜艳、时尚”的华丽外表争宠,每期封面坚守一贯风格——素雅大气背景之下具有历史感的重要党史人物特写,个性凸显,视觉冲击力极强,让读者受到深深震撼,过目不忘,从而吸引读者去翻阅相关内容。尤其是近年来该刊在内文版式设计及用纸上的一步步改进,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清新之感,加深了对主题的具体印象,更加新颖别致,令人爱不释手。
  定位精准,主题鲜明
  《党史纵览》是一本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党史普及性刊物,有着准确不凡的定位。该刊通过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歌颂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英雄模范人物,从而服务于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该刊面向基层读者,雅俗共赏,红色文化的特质渗透于每个栏目策划、篇章结构与字里行间,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同志借鉴党的历史经验提供资料,为各级党团、工会、妇联等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教材,成为各级党委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同志的参谋和助手,成为广大党团员、干部、离退休老同志、青少年学生的知心朋友。
  《党史纵览》一以贯之,牢牢遵循“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办刊宗旨和方针,力求用纪实体或纪传体的手法反映党史上的重要人物、重大题材,或者撷取一些情节曲折、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和教育意义的细节加以拓展,努力将篇篇来稿加工打磨成史料翔实、角度新颖、情节生动、可读性强的精品力作。她长期以来注重发挥党史期刊的优势所在,不断提升刊物的资料性、思想性、趣味性等,在立足于宣传重大党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推介党史研究重大成果和总结历史经验等方面作出了很大成绩;长期以来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实际问题的思考和新形势下的实践与发展,紧贴现实,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党的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推动了党史宣传工作的不断深入……   重点突出、栏目多样是该刊的优势。栏目经典,风格永恒,内容常新,诸如《伟人风采》《将帅传奇》《岁月风云》《珍闻轶事》《红色恋情》《史海钩沉》《隐蔽战线》《皖人皖事》《人物长廊》等,风味独特,温暖人心,每期都做到了内容非常充实,立足安徽的同时又不忘面向全国,宣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讴歌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主题鲜明突出,集思想性、政治性、可读性等于一体,读之使人心灵受到涤荡,回味无穷,对众多革命先辈肃然起敬并陷入无限追思之中,教育启发的作用由此得到了充分体现。
  贴紧服务时代,可读娓娓道来
  《党史纵览》创刊40年来,具有极高的政治站位,始终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发挥党史主阵地作用,及时跟进并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以党的两个《历史决议》为审稿办刊的准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广受好评。
  2016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党史纵览》在头版头条显著位置,精心设立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板块,不仅匠心独运地制作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图说安徽党史》的4个整版内容,选取了一组历史长河中形象典型的历史图片,集中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安徽人民走过艰难而辉煌95年这一主题,而且该专栏还搭配充实了另外两篇主题分明、历史厚重感强的优秀文章:《我为什么入党:四位先辈的信仰选择》和《小甸集特支成立及其在我党早期革命史的地位》,多形式多侧面丰富了纪念主题。再比如,从2020年第五期开始至今,为了充分挖掘安徽省众多革命遗址与纪念场馆中所承载的红色文化及其蕴含的革命精神,使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青少年受到直观的革命传统教育与深入的文化熏陶,凸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等的要求,《党史纵览》专门开设了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社会大众所需的专栏《红皖印记》,每期精心设计两个版面,图文并茂地详尽刊登《安徽省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基地巡礼》,将最近十年由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同省委党史研究院(室)分4批评选出的48个“全省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基地”,连续一一呈现给广大读者,以利于紧密配合服务于各个部门及广大党员干部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以及2021年庆祝建党100周年全年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推进,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贡献力量。《党史纵览》现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各种政治学习、党课演讲的首选资料与教材。
  更值得一提的是,《党史纵览》一以贯之侧重讲故事、以细节来打动人的定位与风格,为此,编辑部以这一标尺来严格衡量来稿,力求每篇刊登的文章都能以翔实可靠的史料、活泼生动的笔触、别致丰富的情节、行云流水的叙述,浓墨重彩,揭示党史上的风雨历程,介绍党史中的风云人物,从而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党史学习教育,完成了心灵的洗礼,增强了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与奋斗劲头。比如,2016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专栏中的《我为什么入党:四位先辈的信仰选择》一文,既选题角度新颖,又以小切口折射大思想,紧扣主题,选取了刘伯承、习仲勋、徐海东、华罗庚等4位有代表性的共产党员,叙述了他们处于人生十字路口抉择而最终义无反顾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在朴实细致的字里行间,突出了初心不忘、信仰坚定的主题思想性。行文流畅,情节细腻,字字珠玑,娓娓道来,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而非板起面孔枯燥乏味的说教,深深打动读者的心。
  注重精心策划,不打无准备之仗
  《党史纵览》常年来一直坚持以中共党史上重大题材、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活动为主要内容,以记叙類、纪实类为主要体裁(论说陈独秀专栏除外),进一步增加组、约稿的数量,做好专栏专刊的策划工作。
  身为《党史纵览》多年来的热心读者同时也是重点作者之一,我在每年年底都会收到像贺年卡一样翩然而至的《约稿函》,其中紧贴时势、用心独创的一个个栏目策划,总是那么重点突出、自成系列,让人耳目一新。她有备而来,我也就有备而写,惺惺相惜,相得益彰,为联手打造精品力作而奉献才智。
  回顾与《党史纵览》交往这数十载,春风化雨、似水流年,不禁感慨《党史纵览》自始至终闪耀着主旋律、正能量的光芒,承载着广大读者浓浓的至情钟爱、满满的期待希望,不愧为百花园里的一枚鲜艳之花,令人赏心悦目、正气清扬!
  党史期刊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党的大宣传格局的重要载体。《党史纵览》的编辑老师们真正用心学习遵循、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做到了锤炼“脚力”,勤于深入一线,做好调查研究;增强“眼力”,明辨是非曲直,优化选题质量;强化“脑力”坚持守正创新,服务读者群体;提升“笔力”,发扬工匠精神,成就精品力作。
  适值《党史纵览》创刊40周年这一可喜可贺的日子,谨写此文向《党史纵览》40年来坚守在编刊岗位辛勤付出心血、劳动与汗水的编辑老师们,表示衷心的祝贺,致以崇高的敬意!恭祝《党史纵览》越办越好。
  (责任编辑:吴玫)
其他文献
八﹒一南昌起义,又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1927年3月,蒋介石在南京另立中央,国民党在武汉的汪精卫集团和南京的蒋介石集团的矛盾公开化,即所谓“宁汉分裂”。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从4月起南京等地的国民党开始大量逮捕和处决共产党人,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武汉的
期刊
1  我有两个舅老爷。一个是刘氏舅老爷,此老爷子,我有过多次相见,且同桌共櫈吃过饭。他是赣县区的储潭人。终生以农业为主业,以裁缝为副业。如果他是个百岁老寿星的话,今年也该是一百一十五岁了。  刘氏舅老爷,他人长得瘦高个子,(约有近一米八〇)。他最大的特点有二:其一是瘦高,喉结很突显,就是三叔的那个样子。其二是慈善,连说话都轻声细语。从来都没有发现过他的另外的一面。当然,每当刘氏舅老爷到我家来,他又
期刊
怀念父亲之一  我再过几天,就是父亲去逝二十年纪念日。  父亲徐始盟,小号井狗仔。老上辈们都喜欢用″叫欠来更好带"的思维逻辑,去给自己的孩子取号。直至沿袭之今,也不忽多忽少叫″狗"叫什么的。当然,当今中国大地,逐渐淡忘了老一辈用来疼爱自己孩子的方式方法了。而是用于疼爱自己的宠物叫儿子,叫孙子。从这一点上来看,很显然,上下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不搭调,有较多的偏移。所以,当代的代沟也就自然而然显现了
期刊
董必武与林伯渠是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枵腹从公的功勋人物。他们怀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聚首红旗下,自是志向相通,惺惺相惜;二老又都学识渊博、深谙国学,聚在一起免不了诗词唱和以抒发胸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们的诗词可谓见证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本文从抗战时期二老部分诗词唱和出发,记述两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真挚的革命情谊。     延安送别故友,
期刊
该文在研究资产重组的理论、模式、程序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资产重组的绩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沪市1999年发生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在重组前后与同期30指数成分股进行了业绩对比,从而观察重组的绩效.分析了不同模式的资产重组在其绩效上的差异及原因,在案例分析中阐述了实际工作中的初步的实践.并且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提出了搞好资产重组的建议.
当今世界,坏人确实不少:有的阴险狡诈,凶狠歹毒;有的口蜜腹剑,两面三刀;有的虚与委蛇,诪张为幻;有的包藏祸心,落井下石;有的妒贤嫉能,暗箭伤人;有的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也许是命运不济,抑或性格使然,若干年来,或中圈套,或遭陷害,或被出卖,或受蒙骗,或给利用,或落彀中……  试举二例——  天意复仇  说起来,这已经是五十年前的事了。  1968年春天,我在上海的一所中学上学。说是上学,其实当
期刊
“敌人的指挥员在想什么”     打下去的条件是存在的,恢复阵地的条件是有的,因为敌人两个师已有半数以上的死伤,按美军18000人、伪军12000人算合计3万人,现在能够参战的不到1万人。敌人为争夺我们两个连阵地,使用两个师的兵力,以两万人的死伤而阵地依然夺不去,我想敌人是不愿这样与我们拼消耗的。  ——摘自秦基伟1952年10月26日日记  上甘岭战役期间的一天,15军宣传部部长钱抵千送来部队思
期刊
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团结一致向前进,之所以能夠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就在于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高瞻远瞩、见微知著,既解决现实问题,又解决战略问题,准确判断和把握形势,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任务、政策策略。  ——2021年9月13日至14日在陕西榆林考察时的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到地方考察,都要瞻仰对我们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
期刊
宋任穷,湖南浏阳人,人民军队著名将领。红军岁月,他从连政治指导员成长为团政治委员;抗战时期,从第一二九师政治部副主任成长为冀南军区司令员;在解放战场上,他从晋冀鲁豫野战军纵队政治委员成长为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在和平建设年代,从云南省军区政治委员成长为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9月,他被授予上将军衔。  在宋任穷成长为人民军队高级将领的历程中,红
期刊
随着1912年南北交通干线津浦铁路的开通运营,位于千里淮河南岸的蚌埠渐成水陆交通枢纽,伴随而来的是一些近代工业企业的相继开办,以铁路工人为代表的产业工人的力量得以成长壮大,为蚌埠工人运动的兴起打下了阶级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在蚌埠城乡得到广泛而持久的声援,马克思主义在蚌埠得以普遍传播,为蚌埠党组织的创建奠定了理论基础。1926年1月,蚌埠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蚌埠特别支部宣告成立。  铁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