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达加斯加共有8万多华侨华人,为了让他们不要忘记祖(籍)国的文字,我创办了当地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中文报纸《中非日报》。”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0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论坛参会代表、马达加斯加《中非日报》社长许自树近日接受记者采访,讲述在马达加斯加办报的历程。
许自树1974年出生在福建晋江的一个归侨家庭,他2001来到马达加斯加经商并定居,因工作需要去过很多国家,发现各地的华人都拥有自己的华文媒体。
“那时就产生了在马达加斯加办一份中文报纸的想法,希望報道华人圈里发生的事情,传递华人的心声。”许自树说。
2008年许自树向当地政府提交了创办《中非日报》的申请,两年后获得批准。2010年《中非日报》试发行,但效果并不理想。
“那时候报社人很少,大家也没有做媒体的经验,身边的朋友都不相信我能办成这份报纸,劝我尽快放弃。”许自树决定用成果来回应质疑。
经过人员和设备的扩充,2012年《中非日报》正式发行。
回忆起最初那段时间,许自树说:“有时候送报纸的员工请假了,我就自己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去送,晚上我们自己做印刷,经常印到凌晨三四点,印刷机出故障了,也是自己修。”
《中非日报》的发行量最初只有几百份,如今已经超过万份。报纸内容涉及马国要闻、华人生活、华文教育、健康养生等,最近还开辟了用法文介绍中国的版块,让马达加斯加当地读者有了解中国的途径。
报社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人员缺乏、资金匮乏等困难。许自树说,报社现在一共十几个人,大部分都是华人,他们用业余时间采访写稿,不拿任何报酬。“大家都不计较这些,带着一腔办中文报纸的热情就来了。”资金方面,许自树需要用做生意赚的钱来补贴报社的运营费用。
除了传统的纸媒,《中非日报》也在探索新媒体领域,目前已经有一个网站和两个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发展面临着现实问题,马达加斯加网络条件不好,我们曾经三天连不上网络,微信公众号也不得不停更。”许自树说。
尽管困难重重,许自树对《中非日报》的未来仍充满信心。他说,首先要找到专业的传媒人才,目前正在跟当地的大学谈合作,希望有新闻专业的学生来实习;其次准备扩大报社规模,在马达加斯加周边的两个国家建立分社,“我们也在跟马达加斯加当地媒体谈合作,希望通过他们扩大报纸的影响力。”
谈到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许自树说:“作为传媒人,我深知自己还不够专业,所以特别珍惜这次学习机会,通过这次华文传媒论坛,我结识了许多华文媒体同行,向他们学习了办报经验。”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0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论坛参会代表、马达加斯加《中非日报》社长许自树近日接受记者采访,讲述在马达加斯加办报的历程。
许自树1974年出生在福建晋江的一个归侨家庭,他2001来到马达加斯加经商并定居,因工作需要去过很多国家,发现各地的华人都拥有自己的华文媒体。
“那时就产生了在马达加斯加办一份中文报纸的想法,希望報道华人圈里发生的事情,传递华人的心声。”许自树说。
2008年许自树向当地政府提交了创办《中非日报》的申请,两年后获得批准。2010年《中非日报》试发行,但效果并不理想。
“那时候报社人很少,大家也没有做媒体的经验,身边的朋友都不相信我能办成这份报纸,劝我尽快放弃。”许自树决定用成果来回应质疑。
经过人员和设备的扩充,2012年《中非日报》正式发行。
回忆起最初那段时间,许自树说:“有时候送报纸的员工请假了,我就自己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去送,晚上我们自己做印刷,经常印到凌晨三四点,印刷机出故障了,也是自己修。”
《中非日报》的发行量最初只有几百份,如今已经超过万份。报纸内容涉及马国要闻、华人生活、华文教育、健康养生等,最近还开辟了用法文介绍中国的版块,让马达加斯加当地读者有了解中国的途径。
报社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人员缺乏、资金匮乏等困难。许自树说,报社现在一共十几个人,大部分都是华人,他们用业余时间采访写稿,不拿任何报酬。“大家都不计较这些,带着一腔办中文报纸的热情就来了。”资金方面,许自树需要用做生意赚的钱来补贴报社的运营费用。
除了传统的纸媒,《中非日报》也在探索新媒体领域,目前已经有一个网站和两个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发展面临着现实问题,马达加斯加网络条件不好,我们曾经三天连不上网络,微信公众号也不得不停更。”许自树说。
尽管困难重重,许自树对《中非日报》的未来仍充满信心。他说,首先要找到专业的传媒人才,目前正在跟当地的大学谈合作,希望有新闻专业的学生来实习;其次准备扩大报社规模,在马达加斯加周边的两个国家建立分社,“我们也在跟马达加斯加当地媒体谈合作,希望通过他们扩大报纸的影响力。”
谈到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许自树说:“作为传媒人,我深知自己还不够专业,所以特别珍惜这次学习机会,通过这次华文传媒论坛,我结识了许多华文媒体同行,向他们学习了办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