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练习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也是巩固和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并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讲究科学性、合理性,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练习,让学生在课内练习时,主动积极,勇于探索,着重培养学生探索解题途径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深入,我国数学教学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法。练习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巩固和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并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练习,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才能“温故知新”“熟能成巧”。要实现这一目标,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练习,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一、 设计练习的目的要明确,要求应适当
无论是布置习题或是设计练习,都要明确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对今后的学习起什么作用,务必使每一道题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如解答复杂的分数乘法、除法应用题所需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分数的意义;分数乘法、除法意义;单位“1”以及“对应”思想等,其中判定哪个是单位“1”的数量,找准量、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的关键。可设计如下练习:
1.理解分数意义的练习。如“一根铁丝,它的 ■是■米”,题目中的两个分数的意义一样吗?为什么?
2.找量、率对应关系的练习。如:有一块地,它的■种玉米,■种黄豆,其余的2公亩种花生。(1)把( )看做单位“1”;(2)■对应的是( )的亩数;(3)2公亩对应的分率是( );(4)玉米和黄豆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通過以上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判定单位“1”,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找准量、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加深对基本数量关系的认识,为列式解答有关应用题奠定基础。
练习的要求要注意适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如20以内的加减法开始练习时,只要掌握计算方法,以后再逐步提高速度,并要求听到算式就很快说出得数。对此,教师要心中有数。
二、 设计习题要注意层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 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因此,练习要循序渐进,给学生有层次地“铺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弄懂、学会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一个教学环节,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一般分为:模仿、熟练、应用和创造四个阶段。其任务依次为:一是理解知识,掌握概念;二是巩固知识初步形成技能;三是应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是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例2这节课时,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如下练习。
1.基础性练习。如:在同一个圆里,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 )倍或是半径的( )倍,所以C=( )D或C=( )Y。
2.巩固性练习。如:修建一栋房屋需要2米,直径2公分的圆木一根,如让你去贮木场选材,你将用哪几种方法选?
3.综合性练习。如:在一张长4.8分米,宽4分米的铝片上剪一张最大的圆片,求这张圆片的周长。
4.思考性练习。如:一辆自行车轮台的外直径约是71厘米,如果平均每分钟100圈,通过一座1099米长的大桥,大约需要多少分钟?
三、设计练习要有科学性,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课堂练习不仅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手段,而且要通过练习,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要不同程度地学到获得知识的方法。
如在学习了圆锥体积后,为帮助学生进一步弄清等底等高锥体积和圆柱体积的关系,并在弄清关系的基础上寻找出解答各种题目的方法,可让学生练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如已知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底高,
1.圆柱体积是12立方厘米,圆锥体积是多少?
2.圆锥体积是12立方厘米,圆柱体积是多少?
3.圆锥体积是12立方厘米,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和是多少?
4.圆锥体积是12立方厘米,圆柱比圆锥体积多多少?
5.圆锥体是12立方厘米,圆柱和圆锥体积的积是多少?
6.圆柱体积是12立方厘米,圆柱体积比圆锥体积多多少?
7.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和是12立方厘米,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各是多少?
8.圆柱体积比圆锥体积多12厘米,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各是多少?
这些题目都是要根据等底等高,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的3倍这个关系来解答的,题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让学生逐一找出解答的方法,掌握解题规律。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解题途径的能力。从而达到了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责任编辑 一 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深入,我国数学教学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法。练习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巩固和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并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练习,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才能“温故知新”“熟能成巧”。要实现这一目标,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练习,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一、 设计练习的目的要明确,要求应适当
无论是布置习题或是设计练习,都要明确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对今后的学习起什么作用,务必使每一道题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如解答复杂的分数乘法、除法应用题所需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分数的意义;分数乘法、除法意义;单位“1”以及“对应”思想等,其中判定哪个是单位“1”的数量,找准量、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的关键。可设计如下练习:
1.理解分数意义的练习。如“一根铁丝,它的 ■是■米”,题目中的两个分数的意义一样吗?为什么?
2.找量、率对应关系的练习。如:有一块地,它的■种玉米,■种黄豆,其余的2公亩种花生。(1)把( )看做单位“1”;(2)■对应的是( )的亩数;(3)2公亩对应的分率是( );(4)玉米和黄豆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通過以上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判定单位“1”,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找准量、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加深对基本数量关系的认识,为列式解答有关应用题奠定基础。
练习的要求要注意适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如20以内的加减法开始练习时,只要掌握计算方法,以后再逐步提高速度,并要求听到算式就很快说出得数。对此,教师要心中有数。
二、 设计习题要注意层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 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因此,练习要循序渐进,给学生有层次地“铺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弄懂、学会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一个教学环节,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一般分为:模仿、熟练、应用和创造四个阶段。其任务依次为:一是理解知识,掌握概念;二是巩固知识初步形成技能;三是应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是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例2这节课时,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如下练习。
1.基础性练习。如:在同一个圆里,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 )倍或是半径的( )倍,所以C=( )D或C=( )Y。
2.巩固性练习。如:修建一栋房屋需要2米,直径2公分的圆木一根,如让你去贮木场选材,你将用哪几种方法选?
3.综合性练习。如:在一张长4.8分米,宽4分米的铝片上剪一张最大的圆片,求这张圆片的周长。
4.思考性练习。如:一辆自行车轮台的外直径约是71厘米,如果平均每分钟100圈,通过一座1099米长的大桥,大约需要多少分钟?
三、设计练习要有科学性,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课堂练习不仅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手段,而且要通过练习,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要不同程度地学到获得知识的方法。
如在学习了圆锥体积后,为帮助学生进一步弄清等底等高锥体积和圆柱体积的关系,并在弄清关系的基础上寻找出解答各种题目的方法,可让学生练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如已知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底高,
1.圆柱体积是12立方厘米,圆锥体积是多少?
2.圆锥体积是12立方厘米,圆柱体积是多少?
3.圆锥体积是12立方厘米,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和是多少?
4.圆锥体积是12立方厘米,圆柱比圆锥体积多多少?
5.圆锥体是12立方厘米,圆柱和圆锥体积的积是多少?
6.圆柱体积是12立方厘米,圆柱体积比圆锥体积多多少?
7.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和是12立方厘米,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各是多少?
8.圆柱体积比圆锥体积多12厘米,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各是多少?
这些题目都是要根据等底等高,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的3倍这个关系来解答的,题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让学生逐一找出解答的方法,掌握解题规律。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解题途径的能力。从而达到了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责任编辑 一 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