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反思更有意义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gang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每次上完一堂课,我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因此平时我非常注重教学反思。在我看来,教学反思是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进行教学反思也是立足于教学之外批判性地考查自己教学能力的一种方式。
  我在进行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这堂课的教学时,利用电子白板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来突破重难点:一是练习活动,让学生们在与电子白板的交互操作中,观察和理解进位加的算法;二是重难点探究,让学生们在沟通交流中对进位加竖式的写法进行探讨。在课堂教学之后,我利用课程信息采集系统录制了教学过程,并制作成DST作为教学反思的依据。
  一、制做DST的过程
  课堂教学DST的录制要在具备电子白板和课堂信息录播系统的教室中进行。在录制DST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我抓住其中几个关键环节进行录制,用来作为反思的重点。
  DST课堂教学实录一:我提问:28 4怎么算?学生思考后,有三名学生走上讲台,在电子白板上选择不同的学具进行算法的展示。学生甲选择小棒,拖曳小棒演示算法;学生乙选择方块,拖曳方块演示算法;学生丙选择计数器,拨动珠子展示算法。最后,我总结回顾三种方法,归纳相同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参与三项操作活动,形象感知28+4产生了一个新的十,为进位加法竖式写法奠定基础。
  DST课堂教学实录二:在重点探究进位加法竖式写法时,我提问:如果没有学具的帮助,你知道还可以怎样算28+4?学生们先独立思考,再单个回答想法。最后,我总结引出进位加法竖式的写法。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让学生说出各种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引出竖式。让学生上台运用白板书写功能展示各种算法。等全部学生写完的时候,我回放白板上面学生的书写过程,引导学生们进行观察。使用白板的书写、回放功能,可以很好地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节约时间,直观有效。
  二、DST与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
  通过实践,我发现录制DST进行课后反思,能够很好地将教师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很好地促进教师发掘并感悟自身的实践性知识,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1.DST促进自我知识的发现
  DST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多媒体叙事形式,不仅增强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而且加深教师对隐性知识的领悟,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反思水平。在DST制作过程中,教师增加了一个高质量的学习机会,使教师体验到耕耘的收获。之前,电子白板的很多功能我用得不是很熟练。在此次DST录制中,我特意运用了电子白板的拖曳功能和回放功能,前者很好地展示了学生的想法,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完全呈现在全班面前,而回放功能不但可以帮助操作的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同时还帮助了部分开小差的学生,提供给他们再次模仿学习的机会,从而照顾到了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正是经过本次DST的录制后,我对电子白板对教学支持的功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DST提升批判性反思
  录制DST不仅提升了我对电子白板运用的技能,同时DST这个反思载体也大大提升了我的批判性反思。在多次录制DST进行反思的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这节看似效果很好的教学,其实还有一个很大的教学缺憾:在认识竖式的写法时,如果把学生三个操作活动在同一个页面进行展示,再结合起来写竖式,这样设计会更有说服力,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到具象再到抽象,表达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这种令人欣喜的反思正是通过DST获得的。
  3.DST增强策略知识的发掘
  DST录制之后还可以为后续教学提供策略性支持。我在第二个教学班讲授这堂课之前,对教学设计又进行了深度思考:教学环节还需要哪些调整?操作活动还需要哪些改进和实施?还需要改进哪些教学方法和技术?我在反复观看DST中顿悟:为何不和学生一起分享DST呢?
  DST还可以是一个再生教学资源,并非简单录制完后就结束使命,而是可以发布到网络空间上,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教学资源和其他人分享。实践证明,当DST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们被这个视频深深吸引了,画面中都是熟悉的教师和同学,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随着视频的播放,学生们全神贯注地回顾旧知,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又让学生在观看对照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正是DST的又一魅力所在——它丰富了我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
  4.DST提高人际知识的发展
  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具有一种特殊的个人品质: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是以一种个人的方式体现自己所传授的知识。我在和参与录制的学生交流中发现,他们非常喜欢这种再学习形式,觉得是一举两得,既尽情沉浸于电子白板的学习环境,又巩固了所学新知。要使DST更加凸显故事趣味性,吸引观众眼球,录制过程就更加要求参与人员的真情投入。DST通过语音叙事,增进了师生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慢慢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对DST这种新技术、新事物的渴求感染了学生,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师用心传递的信息。后来我每次谈到DST,参与的学生都会心一笑——那是师生心灵在对话。
  使用DST进行课后教学反思,促使我重新审视教学过程,捕捉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分析课堂的教学实效,思考教学策略运用是否恰当,总结和归纳自己实践性知识的收获与缺失,从而发展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提升教学设计的水平。
  
  本研究由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师网络教育活动的设计理论与实践”(课题编号:DCA080138)资助完成
其他文献
“基于脑的教育,基于网的教育,基于‘小班’的教育”是南京提出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想,简称“新三基”。“新三基”的提出,是对南京教育突破自我的一种反思,是对南京教育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一种发展定位,是对教育重新回归本质的一种创新落实。  探究“新三基”思想的本质,就是突出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新三基”其实是“以学生为本”的立足点,是对种种课程改革或教育改革思想的创新与深化落实。  
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旗帜下,如何利用技术手段破解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难题?电子书包、电子白板等新兴技术手段的异军突起给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怎样的波澜?数字校园平台的建成是否意味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指日可待?  6月28日~29日,“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与数字化校园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两百余名校长和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着数字化进程中的中小学教育创新与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第一部教育论著《学记》中即有“约而达,微而减”、“能博喻然后能为师”的论述。从中可以看出,“由繁到简,由博到约”的教育思想自古就是教育的至理。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的课堂也在进行着静悄悄的革命。曾经的喧嚣与繁华落尽,我们呼唤更为朴实的课堂。它虽然没有表面的热热闹闹,但是激发了思维的碰撞,掀起了头脑风暴,彰显了团队合作精神。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工具,有助于迅
2015年12月11日,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联合主办,雅森国际承办的 “2015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与教育创新论坛”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届论坛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深度应用示范校联盟系列活动之一。
基本理念  “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创新”是整体现代化的学校信息化运作模式的基本理念。这种模式有两层涵义:一是整体性,即强调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时注重全方位的、整体的建设,试图在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二是超前性,即强调信息化建设的先进性,探索新工具在教育中的应用。建设此类信息化模式的学校是以先进的学校发展理念为指导,自上而下地进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从而形成全面铺开的信息化运作机制。
《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了能够对此更加深入全面地认知,促进教育工作者更好落实《规划纲要》相关内容,我们采访了相关教育专家和区域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期望能够从宏观层面对新技术和新理念推动下的教育创新,进行纵深解读与分析。    采访对象  北京吉利大学教育研究所蒋国华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沙红  北京教育和网络信息中心 潘克明  山东淄博市电教馆
从“学媒之争”的现实中来,又不能局限于“学媒之争”的困惑,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跨越“学媒之争”,来优化和提升多媒体教学效果。    学媒之争  “学媒之争”是20世纪80年代在教育技术领域中出现的关于多媒体作用与效果的争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克拉克(Clark, Richard E)的学媒无关论与考兹玛(Kozma,Robert B)的学媒相关论。以克拉克为代表的学媒无关论认为,真正影响学习
背景资料  为充分利用南方科技大学创新的资源优势,进一步促进深圳南山教育高位均衡发展,2014年3月12日,南山区教育局与南方科技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办学战略框架协议,成立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并于2014年9月1日正式开学。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以“创新”为关键词,以信息化引领学校现代化和国际化为切入点,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构建适应未来发展的创新型学校。  我们正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技
2013年7月24日,全国各地数十位专家领导以及重点学校的校长、教师齐聚千岛湖,共同参与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管理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办、苹果(中国)有限公司及北京博雅新创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的方式变革高峰研讨会”。  其间,包括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预评处周一副处长、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许林社长、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陈美玲秘书长、北京师
自2009年启动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以来,北京市教委紧紧围绕“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中的深层次应用;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总体发展目标,积极推进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工作,并取得了全面进步,数字校园发展水平总体上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发挥着引领作用。  在取得成果的同时,北京市数字校园实验工作也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战略转折的挑战,需要所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