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 长恨歌

来源 :电视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33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抢夺优秀学员的过程中,四位导师的表演功夫绝对都是实力派的老戏骨。他们根据各自的特色充分表现出了自己的“求贤若渴”。舞台上是小情歌;导师们是长恨歌。这种反差一改以往选秀节目导师高高在上的面孔,所有的权威都被颠覆和消融。
  2012年,《中国好声音》在一片争议中落帷幕。有人对吴莫愁的唱法吐槽,也有人抱怨广告太多不如取名“中国好生意”,还有人对赛制和透明度不满意,当然,更多人的不满是针对评选结果——热闹了一个夏天,冠军竟然是之前一直被大众忽略的一匹黑马,黑到绝大多数观众不得不怀疑评选结果是否隐含黑幕。好多人预言2013年“好声音”难续辉煌。事实却恰好相反。面对第一季高开低走的争议,第二季却照旧如火如荼,不得不说人家节目组确实有两把刷子。
  2005年的“超女”之后,中国的电视节目翻来覆去都在“选秀”,从皮到瓤,都大同小异,尽管形势大好,观众却不买账。似乎05年的夏天已经透支了选秀业未来五六年的热情。一直到2012年夏天的《中国好声音》,选秀才开始咸鱼翻身。区别于以往选秀声势浩大的海选和不厌其烦的复赛,《中国好声音》一上来就是精品。选手往往一张口,没唱两句,场下的观众便爆发出掌声,四个背身而对的评委也眉飞色舞地交流想法,电视机前的观众面对天籁之音,更是瞪大眼睛,露出白日撞鬼的惊诧相。这使得节目在几乎没有宣传的情况下,一夜之间红透大江南北。它不像“超女”,目标观众群是单一的低龄少女,“好声音”打通了年龄界限和城区差异。在“转椅阶段”,我身边几个公认的品位最挑剔的毒舌都在微博上眼泪汪汪地大赞该节目,而且平日最喜欢在微博上吐槽的公知也一反常态,自觉为“好声音”鼓而呼。连一向把选秀视为洪水猛兽的广电总局也为《中国好声音》亮出了绿灯,且在《新闻联播》里拎出来当做模范生来重点表扬。
  口碑之所以坚挺,自然是靠硬碰硬的真功夫。绝大多数选手上台时,都是素颜搭配休闲装,有些甚至带有一点点草率和邋遢,然而就是这些外表平平的人一张口便石破天惊——“惊”一方面是因为声音太好了,惊为天人;另一方面是因为人和声的落差,“人”先是让你看轻了,“声”一出则雷霆万钧,震惊四座。典型如选手郑虹,穿一件从大卖场淘来的格子衬衣,其貌不扬,但一张口便把庾澄庆给唱哭了,全场在集体静默片刻之后,也爆发了巨大的欢呼。
  抛开争议,仅从“正能量”的角度而言,《中国好声音》确实创造了许多敢为人先的游戏规则,比如玩转导师。庾澄庆成为隐形的主持人在推进节目的发展。那英是团队中冲动感性的动态元素,不断插科打诨,打破台上台下的距离感。比哈林还小三岁的刘欢一改往日严肃高端的形象,非常松弛地扮演成熟稳健的老大哥。导师中最大的赢家“杨32郎”则是标准的二逼青年,杨坤反复用32场演唱会来表现自己执着的进取。作为一个影响力比其他三位稍弱的导师,据说杨坤经纪人的手机被打爆了,“32”已然被颠覆了。
  2013年,导师的队伍里又添新丁张惠妹和汪峰,代替过去的刘欢和杨坤。好多人担心四人能否搭台唱戏,事实上四位导师在第一期的亮相就仿佛熟稔很久。庾澄庆继续扮演隐形主持人的角色;稳重老成的汪峰接棒刘欢的位置,在三位争论得最激烈的时候,能够给出一两句客观公允不偏不倚的点评;阿妹坐镇“杨32郎”的位置,持续不灭的热情和面对心爱学员时的狂喜,经常能和同样生猛且爱徒心切的那英产生激战。众所周知,“重复”是一种百试不爽的喜剧手段,当年杨坤靠不断重复“32场演唱会”夺人耳目;阿妹的“快加入我的family”则经常被身旁的汪峰调侃,“笑果”有增无减。
  第二季,节目组在塑造导师时,除了延续上一季的娱乐手法,更增添了四位导师互动的粘着性和火药味。阿妹大方让那英拿瘦身话题开玩笑,还以“胖有什么关系”鼓励对身材没自信的选手;那英以“去年我带出个冠军”为由拉拢选手,汪峰则笑着揭底,“你总该知道老那旁边的军师是谁吧?” 庾澄庆和汪峰经常拌嘴,但遇到“门当户对”的选手,汪峰也敢于大纳言。四位导师这种亦敌亦友的关系十分微妙,比较像中国传统游戏项目:搓麻。为了大满贯,只好盯上家,卡下家,摸对家。各自为战,互相拆台。如果有一位导师敢大纳言,你知道这是因为他并没有转身。
  特别值得表扬的一点就是除了娱乐之外,导师还承担着传播音乐正能量的使命。记得去年有一个唱电游的女选手,身穿古装,蒙着面纱,没张嘴我就判断她肯定不成功。因为她的这身造型和节目的风格完全不协调。之所以会“突兀”地出现在舞台上,也算节目组亮出自己的态度:不洒狗血,不搞幺蛾子。另一名选手哈尼小王子在舞台上壮志未酬地说“一定要好好唱,让之前看不起我的人刮目”之类的“山寨励志演讲”被那英无情地打断,那英告诉他要开心玩音乐,别带太多戾气和包袱。看似非常小的细节,其实最能传达一个节目的价值观。
  选手们唱小情歌
  导师们是长恨歌
  如果,成功仅止步于此,导师的看点也不过尔尔。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好声音”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看选手花落谁家。在抢夺优秀学员的过程中,四位导师的表演功夫绝对都是实力派的老戏骨。他们根据各自的特色充分表现出了自己的“求贤若渴”。选手们唱小情歌;导师们是长恨歌。这种反差一改以往选秀节目导师高高在上的面孔,所有的权威都被颠覆和消融。
  这种“解构导师”的做派让在电视前有代入效应的观众们感受到这种选手与导师生杀大权换位的快感——这简直就是“屌丝逆袭”的最佳live版。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每个人都面临着被权威挑拣的威胁。具象一点的说法,比如我们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大四的求职环节,相信总会对身边的“面霸”们羡慕嫉妒恨,因为他们手里拿着一堆offer,可以在一堆好公司中挑挑拣拣,而你却在为获得自己的第一个offer而不断努力。而如今,看《中国好声音》,在欣赏好声音的同时,你就可以通过代入感,享受一下这种“面霸”的快感。
  可惜的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转椅”之后,当各组学员开始捉对厮杀时,争议和吐槽便层出不穷,且一浪高过一浪。原来之前所谓的屌丝的逆袭根本不过是一个幻象——那些看似平易近人的导师依然高高在上,依然掌握着生杀大权——而且是比以往选秀节目更大的权力——在选出每组四强的环节上,唯一具有话语权的就是导师。当选手刚刚享受了那种“选导师”的快感之后,就被残酷地告知接下来你的死活,只是导师一个人说了算,你必须而且也只需要符合导师一个人的胃口,才能活到最后,否则即使有再多人无论是其他导师还是观众喜欢也没用——这是多么大的落差!导师一言定去留的赛制,与超女的短信投票相比,民主性相差太远。因为在四强角逐中,观众与导师的审美产生了巨大的不可调和的分歧,许多深受观众喜爱同时商演价格亦是最高的选手们纷纷落马,比如第一季的李代沫和郑虹;比如第二季的肯斯塔。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导师在“转椅之前”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可爱度一夜之间骤降,并且会带给观众一种不详的暗示——原来他们不是求贤若渴,原来他们只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弹药库。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环节选出的歌手至少是导师们的心头好。所以即使是我听不懂的小众歌手吴莫愁被哈林一意孤行留到四强我也还能接受,因为我相信哈林的专业性和职业操守。但是到了后来的“99位”媒体投票环节,我认为评选到此,已经彻底失去公信力。这99位举牌媒体究竟代表谁?代表他们供职的媒体?代表他们媒体的观众?还是只能代表他们自己?作为观众,我为什么要接受这99人的选择结果?我能想到的最道德的交易就是——这是节目组对相关媒体报道的一次答谢、一次广告置换。
  我并不怀疑节目有黑幕,因为明面上的评选制度本身就漏洞百出。节目组的说项是:一切按照原版的流程操作。然而据我所知,多国的“好收视”都终止在“转椅”之前,到了窝里斗,均呈现出疲态。中国版在第一季的大结局收视虽然不俗,但是高开低走的口碑和不具说服力的赛制流程依然是它的一个软肋,至于是否致命,我们只好拭目以待了。
其他文献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城镇中一大批新兴的现代化学校拔地而起,随之而来的是大量青年教师正在成为此类学校教师队伍的主体,青年教师的水平将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前景。笔者所在学校 2014 年建成招生,现有教师 243 名,平均年龄 30 岁,正是这样一所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学校。  查看翻阅各种研究材料,再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我发现青年教师在许多方面的整体表现还是令人满意的,他们多数都有一定的事
在拍摄现场里,有一句话叫做“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牲口使”,这句话透露出影视剧拍摄阶段的艰辛。而在拍摄之前的剧本阶段,编剧们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和遭遇,却鲜有人知。电视剧剧本创作是一剧之本,因此而诞生的编剧这一行业,也越来越受到行业内的重视。我们采访到年轻编剧南景,她跟我们聊起剧本创作时说,一个剧本从创意到定稿,中间要经历无数次的推翻与重建,这些都是必然的过程。“吃得咸鱼就要抵得了渴”。和南景聊了四个
他叫刘牧,刘邦的刘,牧马的牧。《大风歌》的副导演找到刘牧时,他已经接了另一部戏,合约也签了,定金也拿了,为了信守承诺,他忍痛割爱推掉了《大风歌》的邀请。第二天,黄叔亲自打电话给他,“这是一次很重要的机会,你先看看剧本,再做出慎重的考虑。”刘牧在话筒这边“哦哦哦”地点头捣蒜,一边在内心挣扎着,一边思忖着如何以不伤和气的方式推掉黄叔的邀请。黄叔似乎看穿他那点小九九,于是换了一副语重心长的男中音,“我觉
第一流的科幻作家,总能提出一个完整的宇宙观,并用小说把它演绎到令人信服。刘慈欣在《三体》系列中提出的黑暗森林理论,和霍金对外星生命的担忧完全一致。  近些年小说读得越来越少,而且,在读过的小说中,科幻小说占了很大比例。在文学爱好者的眼里,科幻小说是很难被归为文学的吧,在大雅之堂里恐怕也没有它的位置。几乎可以肯定,诺贝尔文学奖在近期内不会颁给位科幻作家。不过,假如列文字没有那么挑剔,为了获得想象力的
郭晓冬在上北电之前,应该很少人想到他会进入演艺圈,在他那个年代,农村长大的孩子考上北大、清华不奇怪,但是想要考北电、学表演就太奇怪了,因为他们从小的生活跟艺术距离太遥远。郭晓冬因为家里穷,高中就辍学去城里打工,清洁工、建筑工、雕刻工、邮递员、服务员、跑龙套,当过主持、唱过火锅城、走过穴……这是考上大学之前郭晓冬经历的动荡N部曲。在北电表演班里,他年纪比别人大,又是农村来的,所以他一直很自卑,不过也
只要和这个字沾上边的词语,似乎都有一些羞于启齿的感觉:裸体、裸奔、裸戏,还有如今的流行词“裸婚”,唯一给裸争回点面子的只有今年时尚界大热的“裸色”了。裸有一丝不挂之意,所以保守的国人将其视为不齿之事,裸婚当然不是指一丝不挂的婚礼,但是没车、没房、没钞票的婚姻,在现在的许多年轻人看来比不穿衣服更可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物质保障的婚姻是不是真的走不下去,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贫贱夫妻暴富之后离婚收
纵观电视荧屏,2012年的上半场最火的要数电视剧《甄嬛传》,下半场最火的非选秀类节目《中国好声音》莫属。  “好声音”的走红可不像鸟叔的神曲那样莫名其妙,它的成功可是一步一个脚印——当然这个脚印也是从国外copy的——可不能再乱用“山寨”这个词了,节目组可是花了天价购买的荷兰版权。这天价辣到什么程度?据说当年连财大气粗的东方卫视都望而却步。不过,好在物有所值,该节目的宣传总监陆伟说,“荷兰版权方专
今年,电视迎来全新的格局,各卫视纷纷积极研发新类型栏目,填补版面空缺。除了之前的婚恋交友类、情感故事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等类型节目之外,职场类、励志类、公益类节目应运而生,收视“分众化”时代已经悄悄到来。    口味挑剔的观众还是在分众化时代尝到些许“雷同”的味道,有网友说:“同类节目太多,是否会产生收视疲劳?”更多观众则呼吁:“ 动不动就五个卫视在播《壹周立波秀》,八个卫视在相亲。各个电视
“新公司都是在慢慢熬着,能维持下来,让大家在这儿找到一些做电影的乐趣,能网罗一批人才,让这些人才更专业化、更简洁、更顺利地完成一部作品是我的心愿。”虽然进军文化产业不久,但袁熙伯一直对这个行业有着一腔热血,而难得的是,他有热情却不冲动,在浮躁的整体环境下,保持着冷静。“我们还是希望稳扎稳打,一年做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现在内地影视行业的现状是,不专业的人进入到这个行业做不专业的事,这是一个优胜劣汰
鸟叔是谁?  2012年之前,即使关注韩国乐坛的中国朋友恐怕也没几个人知道鸟叔。生于1977年的鸟叔,是韩国比较小众的Hip Hop艺人。他在美国从波士顿大学和伯克利音乐学院就读。2001年正式的出道,不但歌唱的很好舞蹈实力也相当的被认可,加上他独特的台风和幽默讽刺的歌词,这一切都使得他与众不同,但并没有因此脱颖而出。与音乐相比,似乎韩国歌迷对花样美男更有兴趣,因此鸟叔也曾被唱片公司的高层多次力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