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7-000-02
摘 要 校运会作为各级教育机构和组织重要的活动,本身也是属于学校教育的一项内容,并且超出体育教育的范畴,是社会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发挥原有教育设置所不能达成的作用。在我校的校运会+体育节模式下,增设体育节不仅能够引导大部分学生参与团队活动、组织协调体育节开展,还从体育节项目的设置、多维度团队项目构建、文娱体育知识性内容的综合覆盖到八成以上的学生特长,让大家从积极的准备、组织、参与中获得成就感,体验集体主义精神,实践创新合作,既从个人意志品质、强身健体等传统功能层面,又从责任感、团队精神、管理和领导力、沟通与合作意识等素质教育和软性技能培养上发挥强大的核心作用。
关键词 校运会 体育节 素质教育 团队精神 领导力 沟通 软性技能 核心作用
学校校运会作为学校体育竞赛的主要内容,着重竞技和展现优秀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水平展现,大多数学生属于外围的圈子,参与层次比较浅,造成少数参赛、多数观看的现状,把大多数人拒之于外。
传统的校运会本身重竞技能力、忽略了群体基础参与,核心和尖子生的表现和胜负,多数人员参与度低、项目设置也不易普及。我校对传统校运会的改革,采用校运会+体育节的方式组织和开展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基础平台,这个平台活动从每年的准备、活动项目设置、工作人员选拔培训、组织协调、外部联络等多个方面,让每个基础不同、特长各异的学生在校运会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尽其所能。而在学业繁重、学生活动少的现状下,在其他的活动重视知识学习和培养的背景下,素质教育这个大的课题在学校校运会+体育节这样大型的活动中有了更加明确的锻炼和实践机会,这些年的连续举办已经让它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活动,成为以全面素质教育为轴心的教学活动重要部分。
之所以说,校运会+体育节的模式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其具有以下特征。
一、以学生为主体,平等和广泛参与。校运会+体育节每年举行一次,正式活动时间跨度为一周时间,但不同特长的学生在运动训练、知识项目、娱乐项目、趣味活动、竞技项目、团队活动、慈善募捐等活动中从队员训练和选拔、项目的设置和安排、组织管理、外联协调、知识竞赛、娱乐排练等方面都可以有积极参与的机会,可以以不同方式参与到活动中。内容上丰富,形式上多样,大部分参与人员时间跨度上延展到三个月左右。目前已成了我校重要节目活动。因为融合体育知识宣传、趣味竞答、娱乐表演、健身拓展活动、跳蚤市场、竞技项目、摄影比赛展览等多个领域的活动,已经成为了集知识、趣味、娱乐、拓展、竞争为一体的重要节日。
去除重复参加多项活动或者承担过个职能的情况,可以看到参与度高达90%,参加活动比例远远超出传统单纯校运会的人数。每个人都可以发挥出独特的作用,获得在团队中的存在感,以及运动和竞赛带来的成就感,分享到体育舞蹈、健美操、娱乐表演、趣味竞答等活动的乐趣。
二、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激发。学生以团体形式参与,无论是创思活动项目、组织竞技项目训练、选拔队员、经费筹措、后勤和应急准备,均已班级为单元进行管理,班级有相应的负责人和小组,分别开展上述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会、体育部、兴趣协会、团委进行协助,老师只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初期分工。除此之外,也有各班级、协会组织单项的中小型活动,内容和形式有很强的可选择性和灵活性。最终整个活动综合评定出竞赛的优秀团体,以及特色活动的优异表现,设置了表演奖、参与奖。
三、管理能力和领导力的培养、沟通和协调能力、规划统筹能力、处理矛盾和冲突、外联和后勤能力、应急状况处置等。一方面,整体活动的计划安排,组织和举行,从每年的9月开始,活动能力强的学生参加选拔,培训和指导,无论是组委会、裁委会以及其他人员在整个过程中全程参与校运会整体筹划、项目筹划、场地和安全管理、协调、计划、时间管理、资源管理、风险管理、进程协调和控制等方面。具体班级对班级参与人员的组织管理,包括小团队(班级)的选拔、训练、组织、管理等培养学生的管理协调,沟通合作和处理矛盾冲突等等。活动时间持续数个月,学生作为主体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组织能力、工作能力、责任心、心智的磨炼、主動性等软性技能得到其他校园活动难以达成的锻炼,汲取经验和教训,为未来学生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打下很好的基础。
四、创新能力发掘和养成。活动组织除了传统的竞技项目,其他趣味活动、文娱活动、知识竞赛、单项活动由各班级自行进行项目构思、设定,确认评比方式、奖项等等并进行申报。后续的项目串联、与传统活动的安排穿插、场地后勤等均为学生们自己发出并进行管理,无论是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都有好的展现。创新项目既体现知识内容,有体现一定的比赛内容,结合表演等等,发挥学生的主动思考、实践和执行。比如近两年学生们提出的******项目,知识方面结合生物、语文古诗词猜运动项目身体部位,运动项目猜谜等等,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很高涨。
五、强身健体、意志品质培养,竞争精神和毅力、受挫能力的锻炼、身心健康的锤炼。传统的体育竞赛项目,对身体机能、身心健康、心理强健、耐力毅力等有很好的作用。学生通过结合自己特长,参与知识性、娱乐性、表演性、竞技性项目,或者参与到活动组织中来,这种实际的体验对个人成就感、竞争精神的提升作用是很多其他单一活动无法替代的。
校运会+体育节的模式,无论是内容、形式、参与方式都考虑到了目前国内学校的现状,提供给了不同性格特点和特长的学生全面参与、历练、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机会,能够激发个人形成好的习惯,已成为了我校学生展现自己风采的重要舞台。
校运会+体育节的模式,符合现阶段学生自我完善、身心发展的需要,也迎合学生们在这个阶段自我展现、自我提升的需求,在未来如何发挥校运会+体育节的长效牵引作用,让学生平时就进行体育锻炼,参与团队活动,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能够发挥核心作用,而且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载体。
参考文献:
[1] 杜海乐.足球运动对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J].青海教育.2012(Z2):56.
[2] 王程.试论足球运动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25(3):70-71.
[3] 周惠娟,张吾龙.素质教育中学校田径校运会改革初探[J].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2004.
[4] 陈志.实施素质教育后学校校运会的改革——小学校运会改革初探[J].教育.2016(12):35.
[5] 张彬,孙永.中学生足球训练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12):39.
[6] 周伟.周静.谈足球运动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4(1):129-130.
[7] 陈文君.浅谈舞蹈对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4(17):230-231.
[8] 柴新.小型足球运动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平原大学学报.2005.22(2):119-121.
[9] 彭玉华.浅析体育社团对提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J].体育时空.2014(24).
[10] 孙麦先.探析创新素质教育对中学生发展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14.
[11] 邓永.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探析[J].华章.2014(26).
[12] 顾鸣.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析[J].科技视界.2014(31):260.
[13] 陆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383-384.
摘 要 校运会作为各级教育机构和组织重要的活动,本身也是属于学校教育的一项内容,并且超出体育教育的范畴,是社会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发挥原有教育设置所不能达成的作用。在我校的校运会+体育节模式下,增设体育节不仅能够引导大部分学生参与团队活动、组织协调体育节开展,还从体育节项目的设置、多维度团队项目构建、文娱体育知识性内容的综合覆盖到八成以上的学生特长,让大家从积极的准备、组织、参与中获得成就感,体验集体主义精神,实践创新合作,既从个人意志品质、强身健体等传统功能层面,又从责任感、团队精神、管理和领导力、沟通与合作意识等素质教育和软性技能培养上发挥强大的核心作用。
关键词 校运会 体育节 素质教育 团队精神 领导力 沟通 软性技能 核心作用
学校校运会作为学校体育竞赛的主要内容,着重竞技和展现优秀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水平展现,大多数学生属于外围的圈子,参与层次比较浅,造成少数参赛、多数观看的现状,把大多数人拒之于外。
传统的校运会本身重竞技能力、忽略了群体基础参与,核心和尖子生的表现和胜负,多数人员参与度低、项目设置也不易普及。我校对传统校运会的改革,采用校运会+体育节的方式组织和开展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基础平台,这个平台活动从每年的准备、活动项目设置、工作人员选拔培训、组织协调、外部联络等多个方面,让每个基础不同、特长各异的学生在校运会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尽其所能。而在学业繁重、学生活动少的现状下,在其他的活动重视知识学习和培养的背景下,素质教育这个大的课题在学校校运会+体育节这样大型的活动中有了更加明确的锻炼和实践机会,这些年的连续举办已经让它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活动,成为以全面素质教育为轴心的教学活动重要部分。
之所以说,校运会+体育节的模式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其具有以下特征。
一、以学生为主体,平等和广泛参与。校运会+体育节每年举行一次,正式活动时间跨度为一周时间,但不同特长的学生在运动训练、知识项目、娱乐项目、趣味活动、竞技项目、团队活动、慈善募捐等活动中从队员训练和选拔、项目的设置和安排、组织管理、外联协调、知识竞赛、娱乐排练等方面都可以有积极参与的机会,可以以不同方式参与到活动中。内容上丰富,形式上多样,大部分参与人员时间跨度上延展到三个月左右。目前已成了我校重要节目活动。因为融合体育知识宣传、趣味竞答、娱乐表演、健身拓展活动、跳蚤市场、竞技项目、摄影比赛展览等多个领域的活动,已经成为了集知识、趣味、娱乐、拓展、竞争为一体的重要节日。
去除重复参加多项活动或者承担过个职能的情况,可以看到参与度高达90%,参加活动比例远远超出传统单纯校运会的人数。每个人都可以发挥出独特的作用,获得在团队中的存在感,以及运动和竞赛带来的成就感,分享到体育舞蹈、健美操、娱乐表演、趣味竞答等活动的乐趣。
二、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激发。学生以团体形式参与,无论是创思活动项目、组织竞技项目训练、选拔队员、经费筹措、后勤和应急准备,均已班级为单元进行管理,班级有相应的负责人和小组,分别开展上述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会、体育部、兴趣协会、团委进行协助,老师只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初期分工。除此之外,也有各班级、协会组织单项的中小型活动,内容和形式有很强的可选择性和灵活性。最终整个活动综合评定出竞赛的优秀团体,以及特色活动的优异表现,设置了表演奖、参与奖。
三、管理能力和领导力的培养、沟通和协调能力、规划统筹能力、处理矛盾和冲突、外联和后勤能力、应急状况处置等。一方面,整体活动的计划安排,组织和举行,从每年的9月开始,活动能力强的学生参加选拔,培训和指导,无论是组委会、裁委会以及其他人员在整个过程中全程参与校运会整体筹划、项目筹划、场地和安全管理、协调、计划、时间管理、资源管理、风险管理、进程协调和控制等方面。具体班级对班级参与人员的组织管理,包括小团队(班级)的选拔、训练、组织、管理等培养学生的管理协调,沟通合作和处理矛盾冲突等等。活动时间持续数个月,学生作为主体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组织能力、工作能力、责任心、心智的磨炼、主動性等软性技能得到其他校园活动难以达成的锻炼,汲取经验和教训,为未来学生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打下很好的基础。
四、创新能力发掘和养成。活动组织除了传统的竞技项目,其他趣味活动、文娱活动、知识竞赛、单项活动由各班级自行进行项目构思、设定,确认评比方式、奖项等等并进行申报。后续的项目串联、与传统活动的安排穿插、场地后勤等均为学生们自己发出并进行管理,无论是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都有好的展现。创新项目既体现知识内容,有体现一定的比赛内容,结合表演等等,发挥学生的主动思考、实践和执行。比如近两年学生们提出的******项目,知识方面结合生物、语文古诗词猜运动项目身体部位,运动项目猜谜等等,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很高涨。
五、强身健体、意志品质培养,竞争精神和毅力、受挫能力的锻炼、身心健康的锤炼。传统的体育竞赛项目,对身体机能、身心健康、心理强健、耐力毅力等有很好的作用。学生通过结合自己特长,参与知识性、娱乐性、表演性、竞技性项目,或者参与到活动组织中来,这种实际的体验对个人成就感、竞争精神的提升作用是很多其他单一活动无法替代的。
校运会+体育节的模式,无论是内容、形式、参与方式都考虑到了目前国内学校的现状,提供给了不同性格特点和特长的学生全面参与、历练、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机会,能够激发个人形成好的习惯,已成为了我校学生展现自己风采的重要舞台。
校运会+体育节的模式,符合现阶段学生自我完善、身心发展的需要,也迎合学生们在这个阶段自我展现、自我提升的需求,在未来如何发挥校运会+体育节的长效牵引作用,让学生平时就进行体育锻炼,参与团队活动,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能够发挥核心作用,而且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载体。
参考文献:
[1] 杜海乐.足球运动对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J].青海教育.2012(Z2):56.
[2] 王程.试论足球运动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25(3):70-71.
[3] 周惠娟,张吾龙.素质教育中学校田径校运会改革初探[J].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2004.
[4] 陈志.实施素质教育后学校校运会的改革——小学校运会改革初探[J].教育.2016(12):35.
[5] 张彬,孙永.中学生足球训练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12):39.
[6] 周伟.周静.谈足球运动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4(1):129-130.
[7] 陈文君.浅谈舞蹈对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4(17):230-231.
[8] 柴新.小型足球运动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平原大学学报.2005.22(2):119-121.
[9] 彭玉华.浅析体育社团对提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J].体育时空.2014(24).
[10] 孙麦先.探析创新素质教育对中学生发展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14.
[11] 邓永.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探析[J].华章.2014(26).
[12] 顾鸣.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析[J].科技视界.2014(31):260.
[13] 陆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383-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