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2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4)及对照组(n=54),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加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为14.81%,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6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
引言
在老年人内分泌疾病中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该病病程较长且迁延不愈。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会伴有心脑血管和肾脏等器官的并发症,并且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如未及时发现,会导致患者脑功能紊乱,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1]。因此,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以及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10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两组相应进行常规护理和加行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发生率的临床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4)及对照组(n=54),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加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对照组患者中,男46例,女8例,年龄61~82岁,平均65.7±3.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47例,女7例,年龄63~81岁,平均 66.2±3.9岁。比较两组人员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均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加行针对夜间低血糖症状所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2.1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疾病久治不愈的状态下,容易产生沮丧、不安等情绪,并对疾病的治疗缺乏信心,在低血糖症状出现时没能及时认识到其危害的严重性,影响了疾病的治疗[2]。因此在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热心主动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充分掌握和了解。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向其讲解夜间低血糖的危害性,帮助患者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来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把治疗和护理的关键内容向患者进行说明,减轻患者的紧张和焦虑,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1. 2. 2 健康教育
糖尿病患者血糖调节的过程较长,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程式化的健康教育。首先针对糖尿病的病因、病程以及预后等基础疾病知识进行讲解,帮助患者形成充分详细的认识;其次对治疗疾病的方法、服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等进行说明,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用药;再次要将夜间低血糖症状的相关注意事项和应急措施向患者进行告知,提高患者低血糖反应自我认知和应急救治的能力。
1.2.3饮食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生夜间低血糖症状,在患者能够进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饮用浓糖水等方法来缓解症状;如果患者处于无法进食的状态,需要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使其能够均衡摄入营养物质,同时养成定时、定量进餐的饮食习惯。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学系统,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观察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为14.81%,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为61.11%,χ2=24.5723,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中老年患者居多。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夜间低血糖是非常容易伴发的不良反应之一,并且老年患者自身机能和警惕性下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较高,不易察觉[3]。低血糖是指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低于或等于3.9mmol/L,患者在注射胰岛素期间常会发生夜间低血糖症状,具体临床表现为饥饿、发抖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苍白以及恶心呕吐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夜间低血糖,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容易对心、脑等重要器官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低血糖症状的原因主要有:不合理使用降血糖药物,用药的随意性较大;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性较差,不能按照医嘱进行治疗;老年患者机体各器官组织功能下降,影响降糖药物在体内的有效代谢分解[5]。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在充分掌握患者病程、病史等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次临床实践过程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和加强监测等护理方式,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14.81%和61.11%,差异显著。说明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泽英.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护理干预[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
(2):255.
[2]李冬.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226-227.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4)及对照组(n=54),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加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为14.81%,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6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
引言
在老年人内分泌疾病中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该病病程较长且迁延不愈。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会伴有心脑血管和肾脏等器官的并发症,并且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如未及时发现,会导致患者脑功能紊乱,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1]。因此,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以及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10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两组相应进行常规护理和加行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发生率的临床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4)及对照组(n=54),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加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对照组患者中,男46例,女8例,年龄61~82岁,平均65.7±3.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47例,女7例,年龄63~81岁,平均 66.2±3.9岁。比较两组人员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均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加行针对夜间低血糖症状所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2.1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疾病久治不愈的状态下,容易产生沮丧、不安等情绪,并对疾病的治疗缺乏信心,在低血糖症状出现时没能及时认识到其危害的严重性,影响了疾病的治疗[2]。因此在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热心主动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充分掌握和了解。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向其讲解夜间低血糖的危害性,帮助患者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来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把治疗和护理的关键内容向患者进行说明,减轻患者的紧张和焦虑,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1. 2. 2 健康教育
糖尿病患者血糖调节的过程较长,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程式化的健康教育。首先针对糖尿病的病因、病程以及预后等基础疾病知识进行讲解,帮助患者形成充分详细的认识;其次对治疗疾病的方法、服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等进行说明,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用药;再次要将夜间低血糖症状的相关注意事项和应急措施向患者进行告知,提高患者低血糖反应自我认知和应急救治的能力。
1.2.3饮食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生夜间低血糖症状,在患者能够进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饮用浓糖水等方法来缓解症状;如果患者处于无法进食的状态,需要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使其能够均衡摄入营养物质,同时养成定时、定量进餐的饮食习惯。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学系统,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观察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为14.81%,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为61.11%,χ2=24.5723,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中老年患者居多。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夜间低血糖是非常容易伴发的不良反应之一,并且老年患者自身机能和警惕性下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较高,不易察觉[3]。低血糖是指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低于或等于3.9mmol/L,患者在注射胰岛素期间常会发生夜间低血糖症状,具体临床表现为饥饿、发抖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苍白以及恶心呕吐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夜间低血糖,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容易对心、脑等重要器官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低血糖症状的原因主要有:不合理使用降血糖药物,用药的随意性较大;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性较差,不能按照医嘱进行治疗;老年患者机体各器官组织功能下降,影响降糖药物在体内的有效代谢分解[5]。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在充分掌握患者病程、病史等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次临床实践过程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和加强监测等护理方式,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14.81%和61.11%,差异显著。说明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泽英.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护理干预[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
(2):255.
[2]李冬.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