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于正刚,45岁,1981年山东大学化学院毕业,并留校参加工作,1996年创办“济南明顺光电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万,2000年创办“山东明顺光电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并进入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企业,2004年新增资金260万,从创业服务中心毕业。
同于正刚聊天,反复轮回着一个创业企业在谨慎与大胆的发展中的平衡问题。对于总而言,1996年能从山东大学那样一个优裕的环境中毅然决定下海,肯定是需要很大勇气的。而对于一个既懂技术、又不辞劳苦且学习能力很强的标准科技创业者来说,下海创业8年了,到2003年产值600万元左右,企业两个月前从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毕业。于总自己觉得相对于自己和同伴的努力及掌握的优势资源,似乎是慢了点。而真去认真的对比快慢、谨慎与大胆较真般探讨时,于总对自己企业的发展观有些刚正不阿的倔犟劲。我把我们聊出的三个结论以标题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这个创业故事,不知对创业的朋友们,能不能起到些许作用。
稳定发展在创业初期压倒一切
于总形容自己的稳定发展措词是“滚动发展”。这位至今也没有借贷过一笔钱的创业者的“滚动发展”观由此可见一斑。再看看,明顺光电的注册资金变化,更能说明问题。先是30万元,4年后才变成100万元,又过了4年,才增资到现在的260万元。
于总对此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致力于应用激光、光学设备、光通讯、医疗技术和军工等领域部分实用光电产品的生产、加工、开发和销售的明顺公司,其绝大多数产品的市场在国外,在最发达的美国等发达国家。正由如此,下海创业十分顺利的于正刚在2000年经历了一次意想不到的生死劫,就是美国纳斯达克的突然一路狂泻。回忆那一段经历,于总对自己的“滚动发展”观流露出言不由衷的自豪。当时,众多的风险投资商看好明顺,上千万的资金主动上门洽谈参股合作,公司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于正刚几乎熟知整个国内同行状况,十几家同自己一样幸运的厂家公司,几乎都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上千万的改造和扩张。于正刚没有,倒不是他有什么先见之明,而是他的“滚动发展”观帮了大忙,当一些熟知的企业摆进去千万的设备还没等开工就不得不停产倒闭时,于总有足够的储备资金来度过美国经济滑坡带来的市场寒冬。
也就在这时,“听别人讲济南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很不错”的于正刚,把明顺搬进了创业中心这个名符其实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他是孵化器很特殊的客人,似乎已过了初孵期,几十号人浩浩荡荡,只是遇上了冰天雪地的市场环境,同样需要休整孵化,尤其需要一个被关爱保护的良好环境。而这,正是孵化器能够胜任给予的。因此,谈到创业中心,于总这位创业中心的毕业生仍然双眼溢满情感,“毕业不毕业无所谓,创业中心永远是我想要感激的人和单位,回不了创业中心,我到高新区,只要是有一个企业发展的好环境。”
由此看来,至少在明顺,创业初期的稳定发展的确十分重要。虽然运气好的公司会遇上高速发展的机会,但高速发展速度,诸如资金、团队分离、市场滑坡等很难预知的灾难降临时,便会失去抵御能力而无法应对,从容过关。几乎每位失败者的理由都情真意切真实客观存在,但丝毫改变不了失败的结果,只能成为弱者疗伤的廉价药方。
发展机遇必须耐心等待发现
几乎所有的科技创业者都拥有一项新技术或新产品、新想法。因为新,所以有着无穷的机会和空间,能激发人的潜力和创造欲。同样因为新,所以一定要给自己留出足够的市场培育期,酝酿期。急待发展是每个人的共同欲望,问题是,如果因为欲望忽略了规律,结果就会事与愿违。
于总一方面逐渐地认为自己发展的速度慢了点,另一方面却绝无自卑之意。相反,由他道出的小标题原意,很能给人以启迪。机遇确实很多,耐心一定要有,等待也一定要有。发现更是重中之重,很多人在自以为是的机遇里迷失翻船,是因为他缺乏发现的眼光。
对现在明顺而言,新的更好的机遇已经纷至沓来。世界经济的整体复苏,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网络行业的新一轮成长,于总觉得现在的繁荣景象很健康。同时,明顺通过8年的发展,不论团队、意识、服务、技术等都已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新高度,有能力也作好了迎接下一轮发展的机遇。正由如此,于总近来一直在关注行业状况,在和自己产品的上下游之间积极洽谈,从他风风火火的行为言谈中,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激情,感知到他对新的机遇的把握和渴望,虽然他仍然很冷静。
一旦机遇来临要不顾一切把握
在聊机遇的把握问题上,我们的话题仍在谨慎与大胆的平衡中拉锯。于正刚总是受到这样的挑战,在大胆面前,谨慎是很卑微的。现代经济特征呈现快鱼吃慢鱼的现象,谁都承认这点,明顺所做的事情并非独此一家。好的产品很多,比如国外,只是因为价格高成本高,给明顺这样的企业留下了市场空间。国内的同行也不少,有比明顺价格更低的,而且竞争战已打得很火热。
所以,于总和明顺如何抓住现今当下这一次的发展机遇,已到了非大胆不可的程度。对此,于总当然胸有成竹。
当笔者把话锋转到对还在创业中心孵化创业的创业者和企业建设话题上来时,于总从自身8年的经历经验,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
一是一定要不顾一切把握机遇,患得患失、谨慎犹豫的人,一定是与创业成功无缘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失败是绝对的,成功是相对的,那些自称没有失败过的人,肯定不知成功是什么模样。
二是人无完人,创业者必须时刻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谈到这点,于总感受很深,从山大出来的他应该说是诸多条件都很完备的人,可他还是说,开始创业后发现,要学的东西真是太多太多,一言难尽。因此,创业者从某个角度说,还必须是学习者。
三是对创业团队的理解。创业团队对创业成功的重要性已显而易见,问题是,在团队的设计中,的确有许多我们无法真正逾越的鸿沟。其实,团队是永恒的。团队组成人员是相对的,这是个永远需要感悟体会调整的问题。
于正刚,45岁,1981年山东大学化学院毕业,并留校参加工作,1996年创办“济南明顺光电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万,2000年创办“山东明顺光电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并进入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企业,2004年新增资金260万,从创业服务中心毕业。
同于正刚聊天,反复轮回着一个创业企业在谨慎与大胆的发展中的平衡问题。对于总而言,1996年能从山东大学那样一个优裕的环境中毅然决定下海,肯定是需要很大勇气的。而对于一个既懂技术、又不辞劳苦且学习能力很强的标准科技创业者来说,下海创业8年了,到2003年产值600万元左右,企业两个月前从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毕业。于总自己觉得相对于自己和同伴的努力及掌握的优势资源,似乎是慢了点。而真去认真的对比快慢、谨慎与大胆较真般探讨时,于总对自己企业的发展观有些刚正不阿的倔犟劲。我把我们聊出的三个结论以标题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这个创业故事,不知对创业的朋友们,能不能起到些许作用。
稳定发展在创业初期压倒一切
于总形容自己的稳定发展措词是“滚动发展”。这位至今也没有借贷过一笔钱的创业者的“滚动发展”观由此可见一斑。再看看,明顺光电的注册资金变化,更能说明问题。先是30万元,4年后才变成100万元,又过了4年,才增资到现在的260万元。
于总对此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致力于应用激光、光学设备、光通讯、医疗技术和军工等领域部分实用光电产品的生产、加工、开发和销售的明顺公司,其绝大多数产品的市场在国外,在最发达的美国等发达国家。正由如此,下海创业十分顺利的于正刚在2000年经历了一次意想不到的生死劫,就是美国纳斯达克的突然一路狂泻。回忆那一段经历,于总对自己的“滚动发展”观流露出言不由衷的自豪。当时,众多的风险投资商看好明顺,上千万的资金主动上门洽谈参股合作,公司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于正刚几乎熟知整个国内同行状况,十几家同自己一样幸运的厂家公司,几乎都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上千万的改造和扩张。于正刚没有,倒不是他有什么先见之明,而是他的“滚动发展”观帮了大忙,当一些熟知的企业摆进去千万的设备还没等开工就不得不停产倒闭时,于总有足够的储备资金来度过美国经济滑坡带来的市场寒冬。
也就在这时,“听别人讲济南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很不错”的于正刚,把明顺搬进了创业中心这个名符其实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他是孵化器很特殊的客人,似乎已过了初孵期,几十号人浩浩荡荡,只是遇上了冰天雪地的市场环境,同样需要休整孵化,尤其需要一个被关爱保护的良好环境。而这,正是孵化器能够胜任给予的。因此,谈到创业中心,于总这位创业中心的毕业生仍然双眼溢满情感,“毕业不毕业无所谓,创业中心永远是我想要感激的人和单位,回不了创业中心,我到高新区,只要是有一个企业发展的好环境。”
由此看来,至少在明顺,创业初期的稳定发展的确十分重要。虽然运气好的公司会遇上高速发展的机会,但高速发展速度,诸如资金、团队分离、市场滑坡等很难预知的灾难降临时,便会失去抵御能力而无法应对,从容过关。几乎每位失败者的理由都情真意切真实客观存在,但丝毫改变不了失败的结果,只能成为弱者疗伤的廉价药方。
发展机遇必须耐心等待发现
几乎所有的科技创业者都拥有一项新技术或新产品、新想法。因为新,所以有着无穷的机会和空间,能激发人的潜力和创造欲。同样因为新,所以一定要给自己留出足够的市场培育期,酝酿期。急待发展是每个人的共同欲望,问题是,如果因为欲望忽略了规律,结果就会事与愿违。
于总一方面逐渐地认为自己发展的速度慢了点,另一方面却绝无自卑之意。相反,由他道出的小标题原意,很能给人以启迪。机遇确实很多,耐心一定要有,等待也一定要有。发现更是重中之重,很多人在自以为是的机遇里迷失翻船,是因为他缺乏发现的眼光。
对现在明顺而言,新的更好的机遇已经纷至沓来。世界经济的整体复苏,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网络行业的新一轮成长,于总觉得现在的繁荣景象很健康。同时,明顺通过8年的发展,不论团队、意识、服务、技术等都已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新高度,有能力也作好了迎接下一轮发展的机遇。正由如此,于总近来一直在关注行业状况,在和自己产品的上下游之间积极洽谈,从他风风火火的行为言谈中,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激情,感知到他对新的机遇的把握和渴望,虽然他仍然很冷静。
一旦机遇来临要不顾一切把握
在聊机遇的把握问题上,我们的话题仍在谨慎与大胆的平衡中拉锯。于正刚总是受到这样的挑战,在大胆面前,谨慎是很卑微的。现代经济特征呈现快鱼吃慢鱼的现象,谁都承认这点,明顺所做的事情并非独此一家。好的产品很多,比如国外,只是因为价格高成本高,给明顺这样的企业留下了市场空间。国内的同行也不少,有比明顺价格更低的,而且竞争战已打得很火热。
所以,于总和明顺如何抓住现今当下这一次的发展机遇,已到了非大胆不可的程度。对此,于总当然胸有成竹。
当笔者把话锋转到对还在创业中心孵化创业的创业者和企业建设话题上来时,于总从自身8年的经历经验,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
一是一定要不顾一切把握机遇,患得患失、谨慎犹豫的人,一定是与创业成功无缘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失败是绝对的,成功是相对的,那些自称没有失败过的人,肯定不知成功是什么模样。
二是人无完人,创业者必须时刻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谈到这点,于总感受很深,从山大出来的他应该说是诸多条件都很完备的人,可他还是说,开始创业后发现,要学的东西真是太多太多,一言难尽。因此,创业者从某个角度说,还必须是学习者。
三是对创业团队的理解。创业团队对创业成功的重要性已显而易见,问题是,在团队的设计中,的确有许多我们无法真正逾越的鸿沟。其实,团队是永恒的。团队组成人员是相对的,这是个永远需要感悟体会调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