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谨慎与大胆的平衡中追求成功

来源 :科技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P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于正刚,45岁,1981年山东大学化学院毕业,并留校参加工作,1996年创办“济南明顺光电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万,2000年创办“山东明顺光电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并进入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企业,2004年新增资金260万,从创业服务中心毕业。
  同于正刚聊天,反复轮回着一个创业企业在谨慎与大胆的发展中的平衡问题。对于总而言,1996年能从山东大学那样一个优裕的环境中毅然决定下海,肯定是需要很大勇气的。而对于一个既懂技术、又不辞劳苦且学习能力很强的标准科技创业者来说,下海创业8年了,到2003年产值600万元左右,企业两个月前从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毕业。于总自己觉得相对于自己和同伴的努力及掌握的优势资源,似乎是慢了点。而真去认真的对比快慢、谨慎与大胆较真般探讨时,于总对自己企业的发展观有些刚正不阿的倔犟劲。我把我们聊出的三个结论以标题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这个创业故事,不知对创业的朋友们,能不能起到些许作用。
  
  稳定发展在创业初期压倒一切
  
  于总形容自己的稳定发展措词是“滚动发展”。这位至今也没有借贷过一笔钱的创业者的“滚动发展”观由此可见一斑。再看看,明顺光电的注册资金变化,更能说明问题。先是30万元,4年后才变成100万元,又过了4年,才增资到现在的260万元。
  于总对此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致力于应用激光、光学设备、光通讯、医疗技术和军工等领域部分实用光电产品的生产、加工、开发和销售的明顺公司,其绝大多数产品的市场在国外,在最发达的美国等发达国家。正由如此,下海创业十分顺利的于正刚在2000年经历了一次意想不到的生死劫,就是美国纳斯达克的突然一路狂泻。回忆那一段经历,于总对自己的“滚动发展”观流露出言不由衷的自豪。当时,众多的风险投资商看好明顺,上千万的资金主动上门洽谈参股合作,公司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于正刚几乎熟知整个国内同行状况,十几家同自己一样幸运的厂家公司,几乎都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上千万的改造和扩张。于正刚没有,倒不是他有什么先见之明,而是他的“滚动发展”观帮了大忙,当一些熟知的企业摆进去千万的设备还没等开工就不得不停产倒闭时,于总有足够的储备资金来度过美国经济滑坡带来的市场寒冬。
  也就在这时,“听别人讲济南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很不错”的于正刚,把明顺搬进了创业中心这个名符其实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他是孵化器很特殊的客人,似乎已过了初孵期,几十号人浩浩荡荡,只是遇上了冰天雪地的市场环境,同样需要休整孵化,尤其需要一个被关爱保护的良好环境。而这,正是孵化器能够胜任给予的。因此,谈到创业中心,于总这位创业中心的毕业生仍然双眼溢满情感,“毕业不毕业无所谓,创业中心永远是我想要感激的人和单位,回不了创业中心,我到高新区,只要是有一个企业发展的好环境。”
  由此看来,至少在明顺,创业初期的稳定发展的确十分重要。虽然运气好的公司会遇上高速发展的机会,但高速发展速度,诸如资金、团队分离、市场滑坡等很难预知的灾难降临时,便会失去抵御能力而无法应对,从容过关。几乎每位失败者的理由都情真意切真实客观存在,但丝毫改变不了失败的结果,只能成为弱者疗伤的廉价药方。
  
  发展机遇必须耐心等待发现
  
  几乎所有的科技创业者都拥有一项新技术或新产品、新想法。因为新,所以有着无穷的机会和空间,能激发人的潜力和创造欲。同样因为新,所以一定要给自己留出足够的市场培育期,酝酿期。急待发展是每个人的共同欲望,问题是,如果因为欲望忽略了规律,结果就会事与愿违。
  于总一方面逐渐地认为自己发展的速度慢了点,另一方面却绝无自卑之意。相反,由他道出的小标题原意,很能给人以启迪。机遇确实很多,耐心一定要有,等待也一定要有。发现更是重中之重,很多人在自以为是的机遇里迷失翻船,是因为他缺乏发现的眼光。
  对现在明顺而言,新的更好的机遇已经纷至沓来。世界经济的整体复苏,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网络行业的新一轮成长,于总觉得现在的繁荣景象很健康。同时,明顺通过8年的发展,不论团队、意识、服务、技术等都已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新高度,有能力也作好了迎接下一轮发展的机遇。正由如此,于总近来一直在关注行业状况,在和自己产品的上下游之间积极洽谈,从他风风火火的行为言谈中,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激情,感知到他对新的机遇的把握和渴望,虽然他仍然很冷静。
  
  一旦机遇来临要不顾一切把握
  
  在聊机遇的把握问题上,我们的话题仍在谨慎与大胆的平衡中拉锯。于正刚总是受到这样的挑战,在大胆面前,谨慎是很卑微的。现代经济特征呈现快鱼吃慢鱼的现象,谁都承认这点,明顺所做的事情并非独此一家。好的产品很多,比如国外,只是因为价格高成本高,给明顺这样的企业留下了市场空间。国内的同行也不少,有比明顺价格更低的,而且竞争战已打得很火热。
  所以,于总和明顺如何抓住现今当下这一次的发展机遇,已到了非大胆不可的程度。对此,于总当然胸有成竹。
  当笔者把话锋转到对还在创业中心孵化创业的创业者和企业建设话题上来时,于总从自身8年的经历经验,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
  一是一定要不顾一切把握机遇,患得患失、谨慎犹豫的人,一定是与创业成功无缘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失败是绝对的,成功是相对的,那些自称没有失败过的人,肯定不知成功是什么模样。
  二是人无完人,创业者必须时刻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谈到这点,于总感受很深,从山大出来的他应该说是诸多条件都很完备的人,可他还是说,开始创业后发现,要学的东西真是太多太多,一言难尽。因此,创业者从某个角度说,还必须是学习者。
  三是对创业团队的理解。创业团队对创业成功的重要性已显而易见,问题是,在团队的设计中,的确有许多我们无法真正逾越的鸿沟。其实,团队是永恒的。团队组成人员是相对的,这是个永远需要感悟体会调整的问题。
其他文献
《科技创业》:分众的成功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想请嵇总谈谈分众创立的经过。  嵇海荣:分众的成立来源于我们的老总江南春的一个创意,也就是现在外面盛传的那个故事。  江总大学毕业以后从事了十余年的广告经营,对广告传播行业积累了极丰富的经验,也有着很深刻的思考。他一直在琢磨如何打造一个新媒体,以迎接日益细分化的市场和不可避免的“分众”时代。  正是基于对这个行业的透彻理解,江南春从等电梯时见到的电梯
期刊
基地简介    上海市黄浦区科技创业中心孵化基地经过四年多的建设与发展,己先后吸收了5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驻或注册,吸引注册资金超亿元,吸纳了一批创新人才,培育了一批高科技项目。其创业环境逐步优化,产业特点日渐突出,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初步形成了一个环境适宜、功能齐全、政策配套、服务良好的都市型科技孵化器。2003年中心获得“上海市火炬计划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还获得了“黄浦区文明单位”称号。
期刊
一个只有20余人的小企业——山东精彩香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02年成立建厂,当年实现产值1 600万元,2003年实现2 400万元,2004年实现2 700万元。一组耐人寻味的数字,不但起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而且步履稳健。这个故事应该十分精彩,一定有着外人不知的缘由或独到之处。前去采访时,接待我们的公司副总綦振浩,用浓重的山东口音,慢条斯理地给我们讲述了这里面的情节过程。    强强联手
期刊
熟悉江南春的人在介绍他时,总是喜欢强调他10多年前的身份——诗人和文学青年。那时他曾是华东师范大学"夏雨诗社"的社长,颇多有影响力的诗歌在校园里传诵,后来这些文字还凑成了他的一部个人诗集《抒情时代》。  江南春自己也说,如果他坚持保留学生时代那份纯真的话,今天会是一个很好的诗人。江出生在一个极有文学素养的家庭,"江南春"这个名字就是酷爱中国古典文学的父亲取自于宋词的词牌名,而且深深地影响着他的思维
期刊
时间:2005年7月20日地点:金门大酒店9楼丁香厅  与 会 人 员  姚福根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协会秘书长  吴寿仁上海市成果转化中心副主任  尹志尧中微(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执行长  胡晓勤美国美亚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  范伟军《科技创业》杂志执行主编  几乎所有成长动力不足的企业,归根结底,原因都在员工身上。  企业成长的最大瓶颈是人;人的概念一是领导人,二是团队员工;二者不可或缺。  
期刊
创业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创业者不是问题的问题。说“缺钱”是创业永远的主题或许有点夸张,但无法逃避的是,如何寻找创业所需的资金是几乎每个创业者都为之焦头烂额的“骨鲠”。  找银行贷款——难!银行喜欢的是有钱人,缺钱的创业者在它们眼里只是发善心时布施的对象;上市融资——更难!证券市场对上市企业有着诸多创业企业无法逾越的紧箍咒;找人借贷——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或许,寻求风险资本的融资,才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可
期刊
在西方,具有创新能力的发明人被认为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天使”。然而,“天使之路”——专利发明却充满了艰辛,不惟是发明本身的艰辛,更有发明人生活的困顿。我们身边的不少“天使”行走在社会边缘,凄凉的生活境遇令常人难以想象。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激情四射、才华横溢的“天使”无法展开智慧的翅膀呢?  专利发明人普遍的困顿生活现状,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的性格缺陷和观念滞后。不可否认,许多专利发明人对发明十分
期刊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世界的瞩目,而中国广大的市场也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特别是2008年北京将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和上海2010年的世博会,这些活动不仅会为中国本身赢得许多的产业开发和广大的市场,也使得国外众多知名公司想参与到其中来,共同分享市场这个大蛋糕。  一向以全球技术创新源泉著称的以色列当然也不愿意放弃这个大好的机会。在6月22日,以以色列国第一副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为首的代表团率领以色列
期刊
“营造区域创业氛围”系列沙龙4——  参与人员:  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 白楠生  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业服务中心主任 戴海根  温州佳易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邱迦易  温州华信仪表有限公司总经理 董克新  浙江方泰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河  《科技创业》杂志记者 范伟军 章张  时间:2004年6月16日  地点: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业服务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原本偏居
期刊
过去在中国创业领域非常活跃的风险投资企业大多是海外风险投资企业在中国的分支机构,或者是规模有限的国内产业投资基金。与传统的风险投资机构不同的是,维众投资机构致力于打造中国人自己的风险投资品牌,这个机构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创立、自己管理的风险投资企业,目前已经吸收了超过7000万美金的海外基金,而且只投资于中国大陆这个区域。  今天的中国,不但成为了全球产业投资的热土,也正在成为风险投资企业逐步关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