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实践过程中正确使用疾病编码对于DRGs的重要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20份病例,分为两组,一组60例。分别采用新的编码程序:I C D - 9 - C M 手术操作编码及旧的编码程序:ICD - 1 0 编码进行重新编码,比较两组编码结果的准确度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满意程度。结果:采用新的编码程序的差错率为2.3%远远低于采用旧的编码程序的差错率11%,与此同时,从相关工作人员的满意程度出发,采用新的编码程序相关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为95%高于采用旧的编码成序的满意度80%。结论:采用疾病编码统一规范管理能更好的减少差错率,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有利于实现 D R G s 合理分组付费。
关键词:疾病编码;DRGs;意义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3-053-01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标准是当前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医疗支付方式,是综合患者病历首页所标注的疾病诊断、相关治疗内容、并发症、患者的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相关信息将疾病分为不同的诊断组,经过医院以及相关医保机构的谈判确定各个诊断组的付费标准[1]。根据这个付费标准,相关医保机构向医院支付费用。手术及操作内容填写以及疾病诊断和编码要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 C D - 1 0)的标准,医生填写的是否准确完整直接影响到医保部门的付费。所以疾病编码是否具有统一规范管理,直接与医院以及医生的收入挂钩并且最终会影响医疗查询统计工作的准确性。本文主要研究不同的疾病编码程序对于DRGs的影响程度,先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120份病例,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采取新旧两组编码程序进行编码,患者年龄为16-80岁,平均年龄为38岁,男女比例为1.5:1。全部具有完整的病历记录。将这12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新的疾病编码程序的一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3岁,男女比例为1.5:1。采用旧的疾病编码程序的一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5岁,男女比例为1.5:1。
1.2方法
对于这两组病例分别采用新旧两种不同的疾病编码程序,确定不同的诊断组最终确定不同的付费标准,收集两组疾病编码程序的差错率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满意程度。
1.3评价标准
差错率标准:如果使用该疾病编码程序对于相关疾病的分组以及管理等程序完全无误 满足医院的工作需求以及与相关医保机构的谈判需要则视为无差错;反之则视为有差错。差错率=有差错/总例数*100%
满意度标准:针对相关工作人员分发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三种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总人数*100%
2.结果
2.1新旧疾病编码程序专业性比较
为了研究疾病和手术编码的一致性对 DRGs 分组的影响,随机抽取120例病例,分别使用新旧两种疾病编码程序做对,即ICD - 10 国际编码和近期公布的国家标准疾病编码库及 ICD - 9 - CM 手术操作编码,所得结果显示见表1
由表一可见,编码不一致个案数中以主要诊断和其他诊断例数较高,编码一致个案数中以主要手术操作和其他手术操作例数较高。
主要诊断的编码不一致的原因是临床医生诊断填写时容易出现失误加之如果患者病情复杂,需要填写的内容较多,临床医生可能会忘记填写主要症状,另外,如果疾病诊断在疾病编码中无对应编码如少见的英文诊断,也会导致失误。
其他诊断的编码不一致的原因是住院期间患者病情较复杂,需要填写的诊断也较多,另外,患者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以及继发症状也需要填写,这就导致临床医生在填写诊断时容易顺序颠倒,错填或漏填等情况。
主要手术操作和其他手术操作编码不一致的原因是手术操作做名称填写错误或填写不完全;手术操作流程改变时未做标注,导致错填或漏填;填写格式错误,手术操作流程过多时全部填写在同一栏里等。
2.2两组疾病诊断差错率比较
采用新的疾病编码程序的差错率为2.3%远远低于采用旧的疾病编码程序的差错率11%。
2.3两组相关工作人员满意度比较
采用新的疾病编码程序的一组相关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为95%,采用旧的疾病编码程序的一组的相关工作人员满意度为80%,详见表2。
3 结论
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证明,随着DRGs的推行,采用疾病编码统一规范管理已经势在必行。由于传统的疾病编码程序拥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命名制度缺乏统一性。所以应尽快编写出一套更严谨的疾病编码程序。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术组织加入对疾病编码库的维护和管理的研究,为此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本文中,根据表一得出,编码不一致个案数中以主要诊断和其他诊断例数较高,编码一致个案数中以主要手术操作和其他手术操作例数较高。由此得出在同一疾病编码系统中对于疾病编码的分类管理存在较大的差异,进一步导致诊断分组的不同,最终影响DRGs的实施。
为了切实保障DRGs的实施,除了进一步据规范疾病编码统一管理,还需要编码相关工作人员与临床医生的密切配合,由于双方之间的专业并不密切相关,对于相关疾病诊断分组的判断也可能存在分歧,所以在DRGs實施过程中应该相互沟通,积极配合解决遇到的专业问题,相辅相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差错率,进一步推动DRGs的广泛实施[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相关技术也突飞猛进,新的疾病诊断也会不断涌现。所以现行标准下的疾病编码库中的疾病分类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所以扩充国际编码库势在必行,但却不可随意更改。对于一些少见的疾病种类,疾病编码往往成为一个难题,这就要求编码工作人员与临床医生进行讨论配合,决定疾病的编码,但工作量巨大且频繁。针对此问题,建立具有完全兼容性的临床诊断库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在保证原有疾病分类不被打断且不违背国际疾病分类特点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疾病扩充。其次,临床医生在填写疾病诊断时要尽量遵守疾病编码标准,规范填写,避免错填、漏填以及顺序颠倒,加大工作难度。
我国人口众多,当前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之列,住院人口显著增加,疾病种类也丰富多样,所以制定一套规范疾病编码标准不可或缺。我国也已经开始尝试实施DRGs,使用该标准支付医疗费用,而且取得了较好的反响[3]。
总之,施行疾病编码统一规范管理可以大大降低医疗支付工作过程中的差错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最终实现医疗的合理付费。
参考文献:
[1]张雪飞.疾病编码的规范应用对DRGs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4):178-180.
[2]武鑫媛.疾病编码的规范应用对DRGs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30(06):116-117.
[3]方良欣,邓群娣,邓庆珊.基于DRGs理论谈规范应用疾病编码的必要性[J].现代医院,2014,14(09):137-139.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关键词:疾病编码;DRGs;意义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3-053-01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标准是当前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医疗支付方式,是综合患者病历首页所标注的疾病诊断、相关治疗内容、并发症、患者的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相关信息将疾病分为不同的诊断组,经过医院以及相关医保机构的谈判确定各个诊断组的付费标准[1]。根据这个付费标准,相关医保机构向医院支付费用。手术及操作内容填写以及疾病诊断和编码要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 C D - 1 0)的标准,医生填写的是否准确完整直接影响到医保部门的付费。所以疾病编码是否具有统一规范管理,直接与医院以及医生的收入挂钩并且最终会影响医疗查询统计工作的准确性。本文主要研究不同的疾病编码程序对于DRGs的影响程度,先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120份病例,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采取新旧两组编码程序进行编码,患者年龄为16-80岁,平均年龄为38岁,男女比例为1.5:1。全部具有完整的病历记录。将这12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新的疾病编码程序的一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3岁,男女比例为1.5:1。采用旧的疾病编码程序的一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5岁,男女比例为1.5:1。
1.2方法
对于这两组病例分别采用新旧两种不同的疾病编码程序,确定不同的诊断组最终确定不同的付费标准,收集两组疾病编码程序的差错率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满意程度。
1.3评价标准
差错率标准:如果使用该疾病编码程序对于相关疾病的分组以及管理等程序完全无误 满足医院的工作需求以及与相关医保机构的谈判需要则视为无差错;反之则视为有差错。差错率=有差错/总例数*100%
满意度标准:针对相关工作人员分发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三种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总人数*100%
2.结果
2.1新旧疾病编码程序专业性比较
为了研究疾病和手术编码的一致性对 DRGs 分组的影响,随机抽取120例病例,分别使用新旧两种疾病编码程序做对,即ICD - 10 国际编码和近期公布的国家标准疾病编码库及 ICD - 9 - CM 手术操作编码,所得结果显示见表1
由表一可见,编码不一致个案数中以主要诊断和其他诊断例数较高,编码一致个案数中以主要手术操作和其他手术操作例数较高。
主要诊断的编码不一致的原因是临床医生诊断填写时容易出现失误加之如果患者病情复杂,需要填写的内容较多,临床医生可能会忘记填写主要症状,另外,如果疾病诊断在疾病编码中无对应编码如少见的英文诊断,也会导致失误。
其他诊断的编码不一致的原因是住院期间患者病情较复杂,需要填写的诊断也较多,另外,患者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以及继发症状也需要填写,这就导致临床医生在填写诊断时容易顺序颠倒,错填或漏填等情况。
主要手术操作和其他手术操作编码不一致的原因是手术操作做名称填写错误或填写不完全;手术操作流程改变时未做标注,导致错填或漏填;填写格式错误,手术操作流程过多时全部填写在同一栏里等。
2.2两组疾病诊断差错率比较
采用新的疾病编码程序的差错率为2.3%远远低于采用旧的疾病编码程序的差错率11%。
2.3两组相关工作人员满意度比较
采用新的疾病编码程序的一组相关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为95%,采用旧的疾病编码程序的一组的相关工作人员满意度为80%,详见表2。
3 结论
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证明,随着DRGs的推行,采用疾病编码统一规范管理已经势在必行。由于传统的疾病编码程序拥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命名制度缺乏统一性。所以应尽快编写出一套更严谨的疾病编码程序。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术组织加入对疾病编码库的维护和管理的研究,为此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本文中,根据表一得出,编码不一致个案数中以主要诊断和其他诊断例数较高,编码一致个案数中以主要手术操作和其他手术操作例数较高。由此得出在同一疾病编码系统中对于疾病编码的分类管理存在较大的差异,进一步导致诊断分组的不同,最终影响DRGs的实施。
为了切实保障DRGs的实施,除了进一步据规范疾病编码统一管理,还需要编码相关工作人员与临床医生的密切配合,由于双方之间的专业并不密切相关,对于相关疾病诊断分组的判断也可能存在分歧,所以在DRGs實施过程中应该相互沟通,积极配合解决遇到的专业问题,相辅相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差错率,进一步推动DRGs的广泛实施[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相关技术也突飞猛进,新的疾病诊断也会不断涌现。所以现行标准下的疾病编码库中的疾病分类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所以扩充国际编码库势在必行,但却不可随意更改。对于一些少见的疾病种类,疾病编码往往成为一个难题,这就要求编码工作人员与临床医生进行讨论配合,决定疾病的编码,但工作量巨大且频繁。针对此问题,建立具有完全兼容性的临床诊断库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在保证原有疾病分类不被打断且不违背国际疾病分类特点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疾病扩充。其次,临床医生在填写疾病诊断时要尽量遵守疾病编码标准,规范填写,避免错填、漏填以及顺序颠倒,加大工作难度。
我国人口众多,当前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之列,住院人口显著增加,疾病种类也丰富多样,所以制定一套规范疾病编码标准不可或缺。我国也已经开始尝试实施DRGs,使用该标准支付医疗费用,而且取得了较好的反响[3]。
总之,施行疾病编码统一规范管理可以大大降低医疗支付工作过程中的差错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最终实现医疗的合理付费。
参考文献:
[1]张雪飞.疾病编码的规范应用对DRGs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4):178-180.
[2]武鑫媛.疾病编码的规范应用对DRGs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30(06):116-117.
[3]方良欣,邓群娣,邓庆珊.基于DRGs理论谈规范应用疾病编码的必要性[J].现代医院,2014,14(09):137-139.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