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96-01
  《语文课标标准》指出: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读是阅读教学重要环节之一。我认为,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言语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文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注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培养,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一、激發学生的朗读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只有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喜欢朗读时,他们才会学会朗读。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必须先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当教师的朗读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在课堂以生动、优美的语言为学生范读,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1.做好朗读示范。小学生模仿的能力特别强,他们都喜欢模仿,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教师准确的朗读示范,优美流畅的语言,丰富的感情必将吸引学生,使他们去模仿,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在上《匆匆》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去讲时间是过得如何飞快的,我首先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范读了两遍课文,学生听得入了迷。在这样的氛围中,就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他们就努力的来模仿我,这样学生的朗读水平就大大提高了,同时也悟出了时间过得飞快。因此,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我们教师必须从自己做起,应常走进学生中,与学生一起朗读,用优美的朗读感染着学生。
  2.朗读形式多样化。单调呆板的朗读形式,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甚至对朗读产生抵触情绪。作为教师就要注意朗读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在变化中体味朗读的快乐,从而激起他们朗读的兴趣。朗读的形式有个别读、分组读、齐读、指名读、自由读、分角色读、比赛读、轻声读等,老师要根据作品的体裁,风格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朗读形式。一般来说,语言优美,抒情性强的课文适合自由朗读或个别读,如《炎黄飞天梦》、《这片土地是圣神的》等;如故事性较强的课文,适合个人朗读,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对话多,人物性格对比鲜明的课文宜分角色读,如《晏子使楚》等;当学生中出现疲劳,分散精神的现象时,应采用比赛读来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无论是男女生比赛读、分组比赛读、个别比赛读,都能调动起学生的好胜心理,学生们显得精神抖擞,读的积极性高涨,效果好。例如:我在讲《清平乐.村居》时,我就让每一个小组表演朗诵:“一对老夫妻恩爱的交谈;大儿锄豆;二儿编织鸡笼;最讨人喜欢的是三儿子在溪头卧剥莲蓬。”每个小组都把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风貌和环境气氛表现得栩栩如生。学生读得有声有色达到了熟读成诵的效果。
  二、抓好课堂中朗读训练
  课堂是朗读训练的重要阵地,教师必须抓好课堂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1.充分保证课堂上读书的时间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提高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提高无不要求教师以教材为根本,以课文为依托。只有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与文本打交道,从中获取信息,才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能力。语文课上,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然而,很多教师的语文课变成了一问一答的问答课。有的语文课上,教师一会儿让学生听录音,一会儿又让学生看影视,一会儿让学生去表演,学生朗读的时间少得可怜。还有的教师生怕学生对文本不理解,文章讲不透,不厌其烦地讲解,把学生朗读的时间变成了教师的演讲。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则自晓其义也。有效的朗读胜过教师透彻的讲解,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课堂上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朗读。
  2.精心设计朗读的目标和要求
  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文质兼美,可读性强,人文性强?。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章体裁、内容的不同,设计朗读的目标和要求不同?说明文、科普小品文一般适用于介绍性的语气读,不宜进行朗读训练。而叙事写人的作品,言辞优美,故事情节曲折,感情变化跌宕;描景抒情的文章语言华丽,感情色彩浓厚;古诗文和现代诗歌节奏感强,含义深远。这些题材的文章都适合进行朗读训练。一般说来,体现文章中心的段落和语句,最能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教师把这些内容作为朗读训练的重点,更能准确地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每段内容进行朗读训练的目标也要有所不同,例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月光曲》最后三个自然段时,是为了启发想象,体会意境;指导朗读《燕子》一文的第二段时,是为了领会写作技巧及表达方法.随着深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象场景,要求读得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3.对学生朗读及时作出评价
  学生的朗读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也是对教学的一种反馈。对到位的朗读,及时的肯定,由衷的赞赏,会令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更精益求精。因此,对学生的朗读,应要及时作出评价,指明好在哪里,对朗读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也会令学生及时更正,不断进步,“事后诸葛亮”只会令学生生厌。在指出朗读的不足时,应以委婉、鼓励为主,如“下次再大声点,那就更好了。”“虽然你还没有读出敌人的凶恶,但你能勇敢地站起来大声读,值得表扬。”。同时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从字音、音量、通顺、感情等方面进行评价。也要求学生的评价要具体明确:哪里好,怎么好;哪里不好,为什么不好,该怎么读……这样的评议,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这更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三、抓好课外的朗读训练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成功在于持之以恒的训练。课堂朗读训练毕竟有限,为使朗读训练经常化,也为了巩固朗读训练的效果,我们应把朗读训练延伸到课外去。语文教师应每天都布置适当的朗读任务,并请家长签字证明孩子完成朗读任务的情况。布置课外的朗读任务时,有具体明确的任务。
  总之,朗读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是一项技能技巧,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朗读能力的形成,朗读技巧的掌握和运用,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不断地反复训练才能提升。因此,语文教师要有耐心、恒心,采取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途径,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有感情地朗读训练,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其他文献
日前.广东番禺区环境监察大队会同区监测站和有关镇环保所对全区所有电镀企业进行了专项执法大检查。这次检查共出动279人次,检查47家电镀企业.对44家排污企业进行废水采样监测
【摘 要】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应用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它的不足之处,要注意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同时结合传统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主导地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221-01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逐步摆脱了传统的“
某近海围堤工程需穿越已建引桥的桩基,由于地基承载力低、沉降大,引桥桩基将产生较大负摩擦力,有可能使桩基遭到破坏。在引桥桩基附近的围堤施工中,提出利用轻质EPS材料作为
传统的块石护坡不但受料源、施工工期和环境因素的制约,而且块石质量及施工质量很难满足设计要求。河南鸭河口水库大坝上游护坡经多方案比选和模型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栅
【摘 要】 由于高职学生的特性,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高职学院现在大多仍以相同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方法、评价标准,期望每位学生达到相同的学习目标。这样的情况下,没有考虑高职学生的差异性,不能满足学习能力强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需求。学生的差异类型包含智力、性别、学习风格等差异。本文对高职学生多元学习风格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教学实施时教学内容差异化、教学过程差异化、教学评价差异化的措施来提
【摘 要】 地理是一门实践操作性质很强的学科,其大部分知识是人类长期实践的结果。地理实验探究是新课标指导下地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地理实验教学势在必行。本文探讨了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有利于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出来地理实验的流程:明确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的实施与落实,实验的评价。  【关键
近日获悉,《交联型氟树脂涂料》和《热熔型氟树脂(PVDF)涂料》两项行业标准即将出台。
针对我国目前资源节约标准覆盖范围狭窄、内容陈旧等现状,一些标准化研究专家建议,我国应尽快制定详细的资源节约标准,以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
装备维修技术的发展及表面工程技术的应用;类石墨碳膜的制备及其与类金刚石碳膜的区分;阴极电泳涂装用锌镍锰三元磷化液的研究;电刷镀Cu/Ni纳米多层膜镀液的研究;稀土镧对热浸渗铝
教师教学行动研究是由教师发起,并最终要使教师自己的教学发生变化的一种反思型的研究活动。教师行动研究包含一系列的教学科研实践活动,教师通过观察课堂教学行为,反思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