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是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问题一直是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紫阳要想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要任务就是5年内实现近1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这需要紫阳人拿出脱贫、治贫真功夫。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中央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脱贫攻坚决战阶段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近期,陕西省各地也相继召开了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各地新一阶段的脱贫攻坚任务。脱贫攻坚虽是紫阳加快赶越的重大机遇,但脱贫摘帽、全面小康,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县委、县政府相继与市委、市政府签定了“责任状”,立下了“军令状”——未来5年要让建档立卡的3.1万户9.52万贫困人口越线、147个贫困村脱贫、全县脱贫摘帽。
紫阳县把脱贫摘帽作为“十三五”规划第一目标,围绕脱贫攻坚任务完善十三五规划,科学编制脱贫攻坚规划和各专项扶贫规划。根据总体安排,2016年30个贫困村1.29万人脱贫;2017年30个贫困村1.29万人脱贫;2018年40个贫困村1.24万人脱贫;2019年47个贫困村1.9脱贫;2020年脱贫3.8万人。
那么,未来几年怎么干?
紫阳2015年底召开的全县脱贫攻坚会议已经给出了答案:下大力气在“八大脱贫工程”上寻求突破,确保全县5.72万贫困人口通过移民搬迁脱贫,5.64万人通过产业、就业、生态补偿脱贫,1.24万人通过医疗救助脱贫,1.51万人通过教育扶贫脱贫,5.06万人通过低保兜底,彻底拔掉穷根。
在改善人居环境上下功夫。“ 十三五”期间,全县还有5.72万贫困群众需要易地搬迁,计划于2016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地灾户、洪灾户”搬迁任务,2019年年底前全面完成贫困户搬迁安置任务。同时,采取企业带动、产业支撑、景区辐射、技能提升、资金互助等有效模式,落实好“一区一策、一户一法”增收办法,不断加大搬迁群众后续发展扶持力度,努力使搬迁群众就业有岗位、创业有门路、增收有渠道,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
在促进增收上下功夫。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紫阳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县、电商扶贫试点县建设,实施“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产业推进行动,采取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互动、景区园区牵动、能人大户联动、综合帮扶驱动的办法,重点壮大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五大特色种植业和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种养、传统手工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村小型加工业、富硒美食、民歌茶艺、电子商务等二三产业发展。
在促进就业创业上下功夫。实施技能培训工程,全县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实行定点培训、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对接机制,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建立创业对接贫困村机制,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设立创业基金,鼓励引导群众回乡创业就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帮助更多贫困户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和增收。
在生态补偿上下功夫。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县里大力支持和鼓励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山林经济、乡村旅游,把一批山林经济园区打造成为种植、加工、旅游一二三产融合的循环产业体系。充分利用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和天然林管护专项资金,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生态保护人员。调整农村护林员、保洁员等政府出资岗位,优先安排贫困户上岗,就地解决收入问题。
在斩断穷根上下功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对全县贫困家庭学生从一年级到高中阶段教育学费实行全免;对贫困家庭的中高职在校生,除国家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帮扶外,再给予3000元扶贫助学补助;对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实行政府资助、助学贷款、助学金帮扶全覆盖。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为乡村学校定向培养留得下、稳得住的一专多能教师。合理布局农村中小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全县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8%以上。
在落实救助政策上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县医疗救助机制,扩大健康扶贫工程的救助范围,农村合疗门诊统筹率先覆盖所有贫困对象,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对贫困人口大病实行分类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结算制度。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公共卫生项目。实行县、镇医疗机构医生与因病致贫贫困户对口帮扶机制,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上下功夫。紫阳将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加大贫困地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从根本上解决群众行路难、运输难和农业灌溉、群众饮水安全等问题,倾斜支持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健全村委会活动室、文化活动场所、村级卫生室及环境保洁等公益设施,为贫困村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在落实政策兜底上下功夫。实施社会保障工程,加快完善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引导贫困人口积极参保续保。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低保标准,实现“两线合一”,实行暂退低保帮扶措施,对当年超过低保标准但收入尚不稳定的农村家庭,延续12个月低保政策。建立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信息管理系统,与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对接。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中央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脱贫攻坚决战阶段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近期,陕西省各地也相继召开了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各地新一阶段的脱贫攻坚任务。脱贫攻坚虽是紫阳加快赶越的重大机遇,但脱贫摘帽、全面小康,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县委、县政府相继与市委、市政府签定了“责任状”,立下了“军令状”——未来5年要让建档立卡的3.1万户9.52万贫困人口越线、147个贫困村脱贫、全县脱贫摘帽。
紫阳县把脱贫摘帽作为“十三五”规划第一目标,围绕脱贫攻坚任务完善十三五规划,科学编制脱贫攻坚规划和各专项扶贫规划。根据总体安排,2016年30个贫困村1.29万人脱贫;2017年30个贫困村1.29万人脱贫;2018年40个贫困村1.24万人脱贫;2019年47个贫困村1.9脱贫;2020年脱贫3.8万人。
那么,未来几年怎么干?
紫阳2015年底召开的全县脱贫攻坚会议已经给出了答案:下大力气在“八大脱贫工程”上寻求突破,确保全县5.72万贫困人口通过移民搬迁脱贫,5.64万人通过产业、就业、生态补偿脱贫,1.24万人通过医疗救助脱贫,1.51万人通过教育扶贫脱贫,5.06万人通过低保兜底,彻底拔掉穷根。
在改善人居环境上下功夫。“ 十三五”期间,全县还有5.72万贫困群众需要易地搬迁,计划于2016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地灾户、洪灾户”搬迁任务,2019年年底前全面完成贫困户搬迁安置任务。同时,采取企业带动、产业支撑、景区辐射、技能提升、资金互助等有效模式,落实好“一区一策、一户一法”增收办法,不断加大搬迁群众后续发展扶持力度,努力使搬迁群众就业有岗位、创业有门路、增收有渠道,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
在促进增收上下功夫。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紫阳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县、电商扶贫试点县建设,实施“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产业推进行动,采取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互动、景区园区牵动、能人大户联动、综合帮扶驱动的办法,重点壮大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五大特色种植业和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种养、传统手工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村小型加工业、富硒美食、民歌茶艺、电子商务等二三产业发展。
在促进就业创业上下功夫。实施技能培训工程,全县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实行定点培训、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对接机制,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建立创业对接贫困村机制,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设立创业基金,鼓励引导群众回乡创业就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帮助更多贫困户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和增收。
在生态补偿上下功夫。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县里大力支持和鼓励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山林经济、乡村旅游,把一批山林经济园区打造成为种植、加工、旅游一二三产融合的循环产业体系。充分利用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和天然林管护专项资金,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生态保护人员。调整农村护林员、保洁员等政府出资岗位,优先安排贫困户上岗,就地解决收入问题。
在斩断穷根上下功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对全县贫困家庭学生从一年级到高中阶段教育学费实行全免;对贫困家庭的中高职在校生,除国家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帮扶外,再给予3000元扶贫助学补助;对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实行政府资助、助学贷款、助学金帮扶全覆盖。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为乡村学校定向培养留得下、稳得住的一专多能教师。合理布局农村中小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全县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8%以上。
在落实救助政策上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县医疗救助机制,扩大健康扶贫工程的救助范围,农村合疗门诊统筹率先覆盖所有贫困对象,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对贫困人口大病实行分类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结算制度。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公共卫生项目。实行县、镇医疗机构医生与因病致贫贫困户对口帮扶机制,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上下功夫。紫阳将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加大贫困地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从根本上解决群众行路难、运输难和农业灌溉、群众饮水安全等问题,倾斜支持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健全村委会活动室、文化活动场所、村级卫生室及环境保洁等公益设施,为贫困村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在落实政策兜底上下功夫。实施社会保障工程,加快完善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引导贫困人口积极参保续保。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低保标准,实现“两线合一”,实行暂退低保帮扶措施,对当年超过低保标准但收入尚不稳定的农村家庭,延续12个月低保政策。建立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信息管理系统,与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对接。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