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沪剧院经常走进大学、中学,普及沪剧艺术,使得更多年轻人喜爱上这一传统艺术,“当演出时,看到台下观众不再只是‘白头发’、有很多‘黑头发’时,我们深深地感到,这样做是很有价值的。”茅善玉说。
一袭中装,一顶帽子,一副眼镜,透出的是一分干练、果断与自信。她就是本届文代会代表,新任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的青年昆剧表演艺术家谷好好。
在大家的印象里,谷好好总是很忙,在主管昆剧团的这几年里,她抓创作,从《景阳钟》频频获奖到《临川四梦》世界巡演,上海昆剧成了一张城市文化的新名片,这里面既有古老民族文化的传承,也看得到当代戏曲人的责任心。同时,作为一个戏曲人,她不忘初心,重视培养人才,优化组合,不仅很好地运用起老一辈艺术家丰厚的艺术资源,更在培养昆三班、昆四班,扶持帮助昆五班等几代昆剧表演艺术人才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传承发扬,继承创新,无愧时代,无愧人民。
如今,担负起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的重责,谷好好更觉任重道远。作为年轻的文代会代表,在聆听了总书记振奋人心的讲话之后,谷好好有着切身的体会与感悟:“戏曲艺术是综合艺术,成功之路环环紧扣,红花虽艳也需绿叶相扶。培养德艺双馨的综合人才,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当务之急。能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是情感之作、灵魂之作、美好之作,这就要求创作者必须具备艺德。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是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这对我触动很大,作为一个原先的戏曲演员、现在的艺术管理工作者,我要加强学习,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带好团队,与上海的地方戏曲工作者一起,为传统文化发展尽绵薄之力。”
传承戏曲不是要把它们送进博物馆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成立于2011年12月,是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领导下的戏曲院团集群,是以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统戏曲艺术,推动上海戏曲事业健康发展为己任的公益服务性事业单位。目前,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旗下,有六家戏曲艺术院团,分别是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沪剧艺术传习所(上海沪剧院)、上海越剧艺术传习所(上海越剧院)、上海淮剧艺术传习所(上海淮剧团)、上海评弹艺术传习所(上海评弹团),另外还有两家剧场,即宛平剧场和长江剧场,总共有八家单位。
到今年年底,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成立就有五年了。五年中,中心抓住剧目建设和人才培养两个关键点,以“出戏出人出影响”为目标,深入探索符合戏曲艺术发展规律和上海戏曲院团特点的发展道路,有效推动院团资源整合,创新体制机制,立足基础管理,加强传承保护,狠抓劇目创排,重视人才培养,提升运营能力,打造自主品牌,为旗下戏曲院团搭设全方位的良好平台,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发展的前提,离不开文脉的传承。目前,戏曲艺术中心旗下的院团涉及京剧、昆剧、沪剧、越剧、淮剧、评弹六个剧种,都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六个剧种,都曾出现过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师,也有被奉为经典的剧目。作为这些国宝级传统艺术的主管单位,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传承好老祖宗留下的这笔丰富遗产。”谷好好介绍道,中心自成立起,就设立了上海戏曲艺术发展基金,用于发展和扶持上海戏曲艺术事业,隶属于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旨在传承和保护民族优秀文化,资助优秀剧目的创作、改编和传统剧目的挖掘整理,支持重大文艺活动和重要文化交流项目。
在谷好好看来,传承戏曲艺术,不是要把它们送进博物馆,而是要让这些传统艺术精华,实际参与到今天的世界中。所以,在进行艺术传承的过程中,如何扩大戏曲在年轻人群中的影响力,探索传统戏曲与现代高科技的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这几年来,上海的戏曲人群策群力,努力开拓,完成了昆曲《景阳钟》、越剧《西厢记》、京剧《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多部戏曲经典的3D电影的拍摄。同时,传承传统艺术,除了重视经典剧目、重视骨干艺术家、重视观众,也十分重视各剧种老艺术家们的传帮带作用,通过推经典剧目的“青春版”、“名家传戏”、“收徒传艺”等各种方式努力,将老艺术家们的精华留传给青年一代。
2015年,上昆试点了“学馆制”,将健全戏曲院团传承机制推向了高潮。“昆曲学馆”以“活态传承”为理念,以“宗脉延传、承戏育人”为目标,将通过3年系统学习实现传承100出经典折子戏、6台传统大戏的教学目标。今年,“昆曲学馆”已完成第一年的教学计划,并在天蟾逸夫舞台举行了一场经典大戏《长生殿》、两场传统折子戏专场演出,充分展现了“昆曲学馆”一年来的教学成果。这批90后昆曲人朝气蓬勃、青春靓丽,吸引了各个阶层的戏曲观众走进剧场,让人感到昆曲事业后继有人。
此外,上海昆剧团还携“临川四梦”完整四台戏《牡丹亭》《紫钗记》《南柯梦记》《邯郸记》进行世界巡演,从北京、广州,一直唱响布拉格,影响深远。可以说,目前在中国,上昆是唯一一个能演全“临川四梦”的剧团,而且上昆五班三代都参加了演出,特别是70后、80后、90后演员在老艺术家的悉心指导下接力登台,观众能同时看到老艺术家、中生代艺术家、青年戏曲演员大展风采。仅就广州巡演一轮而言,1700座的广州大剧院,接连四天的四场大戏,场均出票率达到了90%以上,这在戏曲界是很罕见的。演出期间,广州的各大广电媒体、平面媒体都争相报道演出盛况,很多报纸用“轰动羊城、盛况空前”来形容,成为今年全国极具影响力的“戏曲事件”。
一袭中装,一顶帽子,一副眼镜,透出的是一分干练、果断与自信。她就是本届文代会代表,新任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的青年昆剧表演艺术家谷好好。
在大家的印象里,谷好好总是很忙,在主管昆剧团的这几年里,她抓创作,从《景阳钟》频频获奖到《临川四梦》世界巡演,上海昆剧成了一张城市文化的新名片,这里面既有古老民族文化的传承,也看得到当代戏曲人的责任心。同时,作为一个戏曲人,她不忘初心,重视培养人才,优化组合,不仅很好地运用起老一辈艺术家丰厚的艺术资源,更在培养昆三班、昆四班,扶持帮助昆五班等几代昆剧表演艺术人才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传承发扬,继承创新,无愧时代,无愧人民。
如今,担负起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的重责,谷好好更觉任重道远。作为年轻的文代会代表,在聆听了总书记振奋人心的讲话之后,谷好好有着切身的体会与感悟:“戏曲艺术是综合艺术,成功之路环环紧扣,红花虽艳也需绿叶相扶。培养德艺双馨的综合人才,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当务之急。能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是情感之作、灵魂之作、美好之作,这就要求创作者必须具备艺德。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是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这对我触动很大,作为一个原先的戏曲演员、现在的艺术管理工作者,我要加强学习,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带好团队,与上海的地方戏曲工作者一起,为传统文化发展尽绵薄之力。”
传承戏曲不是要把它们送进博物馆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成立于2011年12月,是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领导下的戏曲院团集群,是以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统戏曲艺术,推动上海戏曲事业健康发展为己任的公益服务性事业单位。目前,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旗下,有六家戏曲艺术院团,分别是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沪剧艺术传习所(上海沪剧院)、上海越剧艺术传习所(上海越剧院)、上海淮剧艺术传习所(上海淮剧团)、上海评弹艺术传习所(上海评弹团),另外还有两家剧场,即宛平剧场和长江剧场,总共有八家单位。
到今年年底,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成立就有五年了。五年中,中心抓住剧目建设和人才培养两个关键点,以“出戏出人出影响”为目标,深入探索符合戏曲艺术发展规律和上海戏曲院团特点的发展道路,有效推动院团资源整合,创新体制机制,立足基础管理,加强传承保护,狠抓劇目创排,重视人才培养,提升运营能力,打造自主品牌,为旗下戏曲院团搭设全方位的良好平台,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发展的前提,离不开文脉的传承。目前,戏曲艺术中心旗下的院团涉及京剧、昆剧、沪剧、越剧、淮剧、评弹六个剧种,都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六个剧种,都曾出现过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师,也有被奉为经典的剧目。作为这些国宝级传统艺术的主管单位,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传承好老祖宗留下的这笔丰富遗产。”谷好好介绍道,中心自成立起,就设立了上海戏曲艺术发展基金,用于发展和扶持上海戏曲艺术事业,隶属于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旨在传承和保护民族优秀文化,资助优秀剧目的创作、改编和传统剧目的挖掘整理,支持重大文艺活动和重要文化交流项目。
在谷好好看来,传承戏曲艺术,不是要把它们送进博物馆,而是要让这些传统艺术精华,实际参与到今天的世界中。所以,在进行艺术传承的过程中,如何扩大戏曲在年轻人群中的影响力,探索传统戏曲与现代高科技的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这几年来,上海的戏曲人群策群力,努力开拓,完成了昆曲《景阳钟》、越剧《西厢记》、京剧《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多部戏曲经典的3D电影的拍摄。同时,传承传统艺术,除了重视经典剧目、重视骨干艺术家、重视观众,也十分重视各剧种老艺术家们的传帮带作用,通过推经典剧目的“青春版”、“名家传戏”、“收徒传艺”等各种方式努力,将老艺术家们的精华留传给青年一代。
2015年,上昆试点了“学馆制”,将健全戏曲院团传承机制推向了高潮。“昆曲学馆”以“活态传承”为理念,以“宗脉延传、承戏育人”为目标,将通过3年系统学习实现传承100出经典折子戏、6台传统大戏的教学目标。今年,“昆曲学馆”已完成第一年的教学计划,并在天蟾逸夫舞台举行了一场经典大戏《长生殿》、两场传统折子戏专场演出,充分展现了“昆曲学馆”一年来的教学成果。这批90后昆曲人朝气蓬勃、青春靓丽,吸引了各个阶层的戏曲观众走进剧场,让人感到昆曲事业后继有人。
此外,上海昆剧团还携“临川四梦”完整四台戏《牡丹亭》《紫钗记》《南柯梦记》《邯郸记》进行世界巡演,从北京、广州,一直唱响布拉格,影响深远。可以说,目前在中国,上昆是唯一一个能演全“临川四梦”的剧团,而且上昆五班三代都参加了演出,特别是70后、80后、90后演员在老艺术家的悉心指导下接力登台,观众能同时看到老艺术家、中生代艺术家、青年戏曲演员大展风采。仅就广州巡演一轮而言,1700座的广州大剧院,接连四天的四场大戏,场均出票率达到了90%以上,这在戏曲界是很罕见的。演出期间,广州的各大广电媒体、平面媒体都争相报道演出盛况,很多报纸用“轰动羊城、盛况空前”来形容,成为今年全国极具影响力的“戏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