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质量;现状;对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高校扩招,中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步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分析和研究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对口率较低。据相关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的专业对口率比较低,能够实现完全专业对口的比例不超过全体毕业生的20%,跨专业就业的人数超过一半。很多大学生在初次就业时所选择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岗位是与自己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很多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不能按照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工作,“先就业,再择业”的现象比较严重。
2.缺乏职业发展规划。很多大学生就业之后,缺乏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规划,没有积极拓展个人发展空间。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比较保守,认为目前从事的工作能够达到个人的最低期望,就努力工作,不再拓展个人发展空间。另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比较迷茫,缺少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规划,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空间也没有长远的思考。还有一些大学生,受到“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影响,不安于目前的就业岗位,短时间内多次更换工作,到了新岗位也不能安心工作。上述几种情况从不同的方面展示了目前大学生在就业中缺乏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规划。
3.大学生创业比例较低。相关文献资料显示,西方国家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在德国,大学应届毕业生中创业人数的比例接近30%,美国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比例也接近30%,而在我国,大学应届毕业生创业的比例不足3%,且创业的层次和水平也比较落后。
4.就业满意度降低。近些年,高校毕业生因为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专业不对口、起薪低、岗位缺乏发展前景等问题,在就业期望与就业实际之间出现了一些偏差,导致大学生在初次就业中对就业的满意度并不高。
二、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1.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国家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层面出现的问题积极开展工作,出台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第一,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第二,优化大学生的就业平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求职技能,帮助大学生减少求职过程中的阻力。第三,通过增加岗前培训,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帮助毕业生顺利向劳动者过渡。
2.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高校的就业指导不能只针对毕业生进行,要贯穿大学学习的全过程,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市场中专注、勤奋、创新、创业的观念和服务基层的就业思想。
3.以创业带动就业。社会各方面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所需的条件,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大学生以创业来提高就业的质量。第一,政府层面,要积极调研和分析,提出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在启动资金、税收优惠、创业技能、企业管理等方面提供特殊的支持。第二,全社会要转变对大学生创业的认识,正确看待创业的大学生,不要认为大学生只有进入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才是成功就业,社会媒体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尽可能创造条件鼓励大学生创业。第三,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有意识地向创业类课程倾斜,增加创业类课程的比重。努力培养专兼职的创业教师和创业导师,通过聘请成功创业人士作为兼职创业导师,增强高校与企业的联系,提升大学生创业指导的质量和水平。第四,大学生要积极树立创业意识,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增强创业信心,准确选择创业方向,充分估计创业风险,积极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创业能力。
4.全方位做好就业准备。第一,大学生要对自己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明确自己的就业预期、职业技能和性格特点,制订长期的职业规划。第二,大学生要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准确的判断和把握,并结合自身所学专业,根据社会需求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第三,大学生要对当前就业市场的竞争有充分的准备。这种准备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更是就业心理方面的,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对自我充分了解和认识的情况下,合理评估自身能力,找准个人定位,提升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欢,刘春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2(12).
[2]徐进.高校就业质量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研究,2013(11).
[3]黄敬宝.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2009-2011年)[J].经济研究参考,2012(3).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质量;现状;对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高校扩招,中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步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分析和研究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对口率较低。据相关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的专业对口率比较低,能够实现完全专业对口的比例不超过全体毕业生的20%,跨专业就业的人数超过一半。很多大学生在初次就业时所选择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岗位是与自己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很多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不能按照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工作,“先就业,再择业”的现象比较严重。
2.缺乏职业发展规划。很多大学生就业之后,缺乏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规划,没有积极拓展个人发展空间。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比较保守,认为目前从事的工作能够达到个人的最低期望,就努力工作,不再拓展个人发展空间。另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比较迷茫,缺少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规划,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空间也没有长远的思考。还有一些大学生,受到“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影响,不安于目前的就业岗位,短时间内多次更换工作,到了新岗位也不能安心工作。上述几种情况从不同的方面展示了目前大学生在就业中缺乏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规划。
3.大学生创业比例较低。相关文献资料显示,西方国家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在德国,大学应届毕业生中创业人数的比例接近30%,美国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比例也接近30%,而在我国,大学应届毕业生创业的比例不足3%,且创业的层次和水平也比较落后。
4.就业满意度降低。近些年,高校毕业生因为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专业不对口、起薪低、岗位缺乏发展前景等问题,在就业期望与就业实际之间出现了一些偏差,导致大学生在初次就业中对就业的满意度并不高。
二、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1.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国家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层面出现的问题积极开展工作,出台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第一,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第二,优化大学生的就业平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求职技能,帮助大学生减少求职过程中的阻力。第三,通过增加岗前培训,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帮助毕业生顺利向劳动者过渡。
2.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高校的就业指导不能只针对毕业生进行,要贯穿大学学习的全过程,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市场中专注、勤奋、创新、创业的观念和服务基层的就业思想。
3.以创业带动就业。社会各方面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所需的条件,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大学生以创业来提高就业的质量。第一,政府层面,要积极调研和分析,提出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在启动资金、税收优惠、创业技能、企业管理等方面提供特殊的支持。第二,全社会要转变对大学生创业的认识,正确看待创业的大学生,不要认为大学生只有进入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才是成功就业,社会媒体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尽可能创造条件鼓励大学生创业。第三,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有意识地向创业类课程倾斜,增加创业类课程的比重。努力培养专兼职的创业教师和创业导师,通过聘请成功创业人士作为兼职创业导师,增强高校与企业的联系,提升大学生创业指导的质量和水平。第四,大学生要积极树立创业意识,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增强创业信心,准确选择创业方向,充分估计创业风险,积极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创业能力。
4.全方位做好就业准备。第一,大学生要对自己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明确自己的就业预期、职业技能和性格特点,制订长期的职业规划。第二,大学生要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准确的判断和把握,并结合自身所学专业,根据社会需求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第三,大学生要对当前就业市场的竞争有充分的准备。这种准备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更是就业心理方面的,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对自我充分了解和认识的情况下,合理评估自身能力,找准个人定位,提升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欢,刘春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2(12).
[2]徐进.高校就业质量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研究,2013(11).
[3]黄敬宝.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2009-2011年)[J].经济研究参考,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