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应用拔尖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chaogu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它是我国各个层级的教育所必须承担的一项长远而又复杂的任务,对于高职教育也是如此。面对“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时期,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转变,尤其针对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其要求也愈来愈高。高职院校如何凸显自己特色,如何在培养普通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造就出一批“工程应用拔尖型”人才,这是目前广为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在深入剖析其拔尖人才所应具有的特点后,对国内外较为成功或较具特色的拔尖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点进行了综合比较,由此而提出了针对高职院校培养“工程应用拔尖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几大新举措。
  【关键词】 工程应用 拔尖型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型时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简称“两化”融合)不断推进,工业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需求势必出现强劲增长,工业制造将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由此将带来新型化的制造模式:现场总线、多种工业控制网络互联、嵌入式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将不断融合,生产过程工艺优化、设备监控管理以及能耗控制等都将成为各大工业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此,社会将迫切需要培养大量的能直接面向生产、管理、服务、建设等第一线的工控自动化类“技术性、应用型”创新人才。这类人才又称为高素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是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为统一的人才。如何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确立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出工控自动化类“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将成为时代所需。因此,开展以“工程应用拔尖型”人才为培养最终目标,以“工控自动化”专业作为研究专区,进行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将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
  1 工控自动化类“工程应用拔尖型”人才特点及内涵解析
  我国高职教育的主要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但对于所有的高职院校而言,一味地追求这种标准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无法突出其院校的特色,将无法突破高职教育的瓶颈。因此在达到大众化的基础之上,应该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凸显“拔尖”二字。即: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将部分优秀的学生培养成为“工程应用拔尖型”人才。
  所谓“工程应用拔尖型”人才,它的培养既要关注学生系统基础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储备,同时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进入就业市场或进行创业做准备,其次,需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提高,为学生能够适应未来产业发展和技术变革而奠定基础。由此可见,这类“工程应用拔尖型”人才的培养,将糅合了“学术、理论”与“职业、技能”多方面的才能,其人才标准之高,其人才培养的模式也应该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以及国家大工程建设需要、行业需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指导方针、学科专业的发展规划,参考国际一流工程人才培养标准、世界一流大学工程人才培养经验,进行改革创新,着重突出“工程”与“拔尖”两大特色:即通过特定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具备独立的人格和创新精神,在社会的某一个领域利用自身的技术能力进行开发研究,并对社会发展做出创新性贡献的高素质人才[1]。
  2 工控自动化类“工程应用拔尖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1 国内外“工程应用拔尖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分析
  在知识经济占据世界经济发展主导地位的背景下,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逐步由对规模和数量的追求转化为对质量与内涵的需求,由此,世界各国对高等教育也做出了相应的人才机制创新、目标更新。
  就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德国而言,他们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就突出了要适应“三个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满足企业人才需要以及全力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在专业设置上凸显“三位一体”(应用性、适用性和区域性),在课程实施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无论是课程体系还是课程内容安排以及课程评价等)。就美国高校而言,其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一直在进行革新,较为成熟的模式特色也一直被多个国家高职院校借鉴。美国人才培养的特点在于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倡自主学习,通过多元化的培养(课内、课外相结合,政校企相结合等)实现个性化的教育。就澳大利亚而言,全球广为熟知的“TAFE”(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对世界高职教育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TAFE”人才培养模式更为注重的就是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快速与企业对接,澳大利亚政府建立了国家职业资格框架,要求毕业生参加工作之前必须取得TAFE培训相应证书才能参与生产一线工作。他在人才培养方面尤其注重培训人员的资格——强调“双师”素质,同时对于职业技能的评价标准统一由行业主管部门提出技能需求并开发制定相关能力标准、考核指南等材料,在课程设置方面由职业标准引领下进行组合、规范[2][3][4][5]。
  通过以上几个典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方法等方面的总结比较,再来回看国内相继出现的人才培养创新发现:国内多所高校在拔尖型人才培养方面也相继获得了许多成果,比如说采用“实验班”的模式或者采用“三三制”教育机制或者采用“特殊的第二课堂”结合常规教学等[6],但是经过多年来的调查研究发现,近几年冒不出“杰出人才”其原因之所在:(1)知识体系架构不合理;(2)“三无”人才培养模式。现在大学的拔尖人才培养大多采用学校培养+推荐就业+不管成长的“无跟踪反馈”、“无继续教育”和“无支持帮扶”的“三无”培养模式。(3)培养目标不清楚,评价标准模糊。(4)教育环境单一,政府、企业扶持力度不够,校企合作不紧密,人才培养偏向功利性。
  2.2 以工控自动化类专业为试点,高职院校培养“工程应用拔尖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举措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高职教育要培养一批工程应用拔尖型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具备精湛专业技能、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就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下功夫,突出个性化的培养,积极开展教学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让学生有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主的学习,参加科学研究的项目训练,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从而使他们的志向更加远大,心态平和。
  由于智能工厂、数字化工厂等工业自动化的终极形态相继开始出现,因此目前社会对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较大,尤其针对“自动化工程师”、“电气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等。因此,这里采用“工控自动化”类专业为试点,重点阐述其“工程应用拔尖型”人才培养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2.1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7]
  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自动化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一些固化的现象:(1)课程设置忽视了体系性的建设,交叉学科内容偏少;(2)实验实践性课程安排不足,整体规划有所欠缺;(3)课程体系固有的三阶模式(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一直沿用,缺乏与时俱进的理念。为了加大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创新能力,在自动化类课程体系上要进行深入改革,串入多元化的实践训练平台,融合多样化的学科(材料、机械、计算机等)交叉知识,选用项目化的教学内容,从而建立学科知识行动体系与连贯体系。其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如图1所示。
  图1 电气自动化类“工程应用拔尖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结构
  电气自动化类“工程应用拔尖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结构分为5大模块,其中人文素质模块始终贯穿在人才培养各个阶段,专业基础在专业拓展与工程训练模块中不断渗透与融合,在专业拓展与工程训练的过程中注重创新训练机制的引入。
  其5大模块所包含的课程分别如图2、3、4、5、6所示。从图2~图6可以看出,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始终贯彻了“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注重了“工程”应用和“拔尖”人才的多元化载体与多模式的人才培养特色训练。
  2.2.2 多样化的工程应用能力及实践创新平台创新
  优化创建了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后,要重点打造培育实践能力的工程实践基地,创立训练研发能力的科研训练基地,建立校企协同创新的科教创新基地,采用产学研紧密合作方式将学生的实践教学融合于企业工程实际当中,构筑立体化的多元化的综合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工程应用能力。
  (1) 实验教学深入化。
  在专业基础和专业拓展教学过程中,嵌入“堆积木”式多层次实验教学新模式,即:基本元件的性能测试实验、功能模块实验、综合及研究性实验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综合及研究性”实验阶段,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好这个阶段的实践训练,以功能电路为基本模块,采取“堆积木”的方式,组装成具有一定应用背景的实用电路,从而让他们经历自选题目,自行设计、焊接、调试等各个过程,学会自主学习、自行实践。
  比如,对于工业自动化的学生而言,在模数电课程学习过程中,初始阶段主要局限于相关器件性能指标的验证试验,在综合及研究性阶段,则可以通过综合所学知识,让学生试做“功率放大器”、“四路抢答器”、“多位计数器”、“温度检测及报警装置”等。
  图2 人文素质模块所包含的课程架构 图3 工程训练模块所包含的课程架构
  图4 专业基础模块所包含的课程架构
  图5 创新训练模块所包含的课程架构
  图6 专业拓展模块所包含的课程架构
  (2) 借助大学生科技创新机制拉动拔尖人才培养。
  在高职院校借助每年一度的科技创新训练大赛,制定学习促进和人才选拔双重功能的科技创新机制,在低年级开展以验证型科技创新项目为主、在高年级开展以创新竞技型的科创项目为主的大赛,以“学业导师”与“社团活动”相结合的推动模式,进行拔尖人才的培养。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的理解。目前,对于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技术学院而言,就采取了这样一种大学生科技创新机制,不仅一年一度举办创新设计大赛,同时还成立了由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牵头的创新社团,在这样的机制促进下,每年学生都会出一些新的开发性成果,成效较为明显。
  (3)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近几年来,省级、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正如火如荼地在各大高职院校开展,在其竞赛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技能进行考核,同时还要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考核,比如职业道德、职业素养(5S标准等)。因此,职业技能大赛是促进学生将学科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的催化剂,它能激发学生学习新技术、提升新技能的热情,同时还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岗位竞争能力。为此,在“工程应用拔尖型”人才培养时,要充分应用好“职业技能大赛”这个载体,以技能大赛培训为契机,综合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以及改革创新的能力等)进行培养。
  对于工业自动化类专业学生而言,每年的职业技能大赛有两大相关赛项:“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以及“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这两大赛项涉及的专业知识综合点较多,不仅训练技能,同时更多地会提升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其专业综合灵活应用的要求较高(比如涉及到PLC编程技术、变频器应用技术、伺服电机驱动、传感器、机电设备安装等)。因此,通过学生遴选、教学配备、培训模式精选后,能够全面地对学生的工程应用素养进行培养与提高。
  (4)开展校企合作,以横向课题研究为背景,进行工程应用型突出人才培养。
  “工程应用型”人才突出的特点在于学生必须与企业能够快速对接,很快融入工程中。为此,有效地开展校企合作,是培养尖端人才的途径之一。在校期间,学生如何接受到先进的企业文化,如何感受工程氛围,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在掌握了专业系统理论知识后,在大三学期可以快速切入教师的部分横向科研项目中,通过参与技术应用的研究项目,来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拓宽知识面,丰富社会经验。同时,在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中,应该通过建有工程情景模拟的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培训、工作,增强学生对工程实践的体验。   2.2.3 人才培养机制革新
  工程应用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社会工程,因此,在确定了明确的人才培养方案后,除了进行配套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实践平台多样化、多元化的创新外,更多地需要从人才培养机制上作出革新:(1)制定较为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2)制定并完善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相适应的制约机制;(3)构建协同高校教师参与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组织体系和制度管理体系,完善人才之间的竞争机制;(4)创新工学结合模式,构建工学结合的保障机制;(5)完善双师型队伍建设激励机制。
  总之,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高新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要适应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要积极寻求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高新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新模式,要创造一个自由的环境、充满学术和文化氛围的校园,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地寻找发现与企业工程“零距离”的教学案例,不断地挖掘教师的科研技能,在现代学徒制思想引领下打造一批精湛的教师队伍,从而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平台,汲取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一定能开辟人才培养的新局面。当然,在特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还不容忽略政府政策的倾斜、对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的营造,加强相关法制建设等相关的辅助推动与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邵波.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内涵及其培养体系研究[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10:P88-91.
  [2]苏二正,张辉.美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7):P68-69.
  [3]叶冠群,陈利权.澳大利亚TAFE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与体会[J].课程教育研究,2014,7:P44-45.
  [4]卢亚莲.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职教论坛,2014,13:P84-88.
  [5]龚海峰,许洪斌,陈松等.融合德国元素的机械工程类实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探索[J].中国职工教育,2014,10:P55.
  [6]李丹,衡翠,移峥峰.江苏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现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1,17:P16.
  [7]张志刚,瞿曌,殷科生等.大工程观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34(8): P44-46.
其他文献
【摘要】《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经历了流传过程当中群众整理到后代作家定稿这样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时代不同,阶层不同,作品当中融入作者罗贯中的思想就不同,塑造了刘备、曹操、孙权三位帝王的形象,寄予罗贯中寻找理想帝王的梦想。  【关键词】《三国演义》思想 理想的帝王 刘备 孙权 曹操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群雄争霸,三国鼎立的史实为依据,采取高超的艺术手法,为我们生动地再现了一幅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历
期刊
【摘要】近年来,由于大学生群体中部分同学以消极的情绪面对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我们会听闻到各种各样的大学生自杀甚至杀人事件。这一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浙江师范大学作为一个以人为本的大学,较早地开设了大学生心理调试课程。通过问卷调查、采访相关人士等方式,就《大学生心理调适与发展》课程对大学新生的影响以及相关人员对此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探讨开设该课程的价值以及必要性。  【关键词
期刊
众所周知,追求教育高品质、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基础教育界的共识。这首先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作为教师的培训机构之一,是我国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对全县中小学校研究、培训、管理和服务的职能,今天的进修学校也已从学历补偿教育为主走向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主的目标。所以,新时期要充分发挥好教师进修学校的职能作用,就必须加强自身
期刊
【摘要】朱自清写景不但逼真,而且形神兼备,富有灵性。本文分析了朱自清写景抒情的艺术魅力和动人之处,动静结合,感觉借移,主宾互衬等。善于处理情与景的关系,讲究情中景,景中情的契合。用叠字,叠词,叠句增强语言的描绘力。  【关键词】朱自清写景 抒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1898年11月,卒于1948年8月。原籍浙江绍兴,因自幼在扬州生活过一段时间,故自称为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爱国
期刊
开放式办公室作为办公建筑的重要类型,其内部人员调控行为影响因素众多且影响机理复杂,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夏热冬冷地区——南京为例,分别选取了三个开放式办公空间作为研究对象。虽然建筑室内可调节设备众多,但窗户和空调是影响室内通风环境和建筑能耗的两个重要部分,因此本文仅对开放式办公室内的人员窗户调控行为和空调调控行为进行研究。
  本文先采用问卷调研和现场实测的方法对三个测试对象进行了原始数据收集。在确定了其影响因素之后,分别采用两种数据统计方法:一种是基于窗户/空调状态的方法,另一种是基于窗户/空调开关
【摘要】全球化与政党现代化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也是当前政治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本文就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全球化对中国共产党的冲击和影响。本着对政党现代化内容的理解,主要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社会基础、政党功能和政党活动方式等几个层面进行分析,本文旨在描述全球化对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冲击和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而较为简要的提出自己的一点想法。  【关键词】全球化 政党现代化 中国
期刊
【摘要】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投入的情感深一些,给予的关爱多一些,学生便会对教师的理解多一些,亲近多一些,同时对学习的兴趣就会浓一些。后进生尤为如此,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爱,才能融化坚冰,达到教育效果。所以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关键词】班主任 后进生 班级教育  我迄今为止已担任了14年的班主任,带过了4届初三毕业班了。回顾以往的工作,几多困惑,几多收获。从宏观上说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
期刊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份,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是一门专业研究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和控制的学科,也是现代管理的核心,企业理财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兴衰成败。企业财务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企业的资金运动和它所体现的经济关系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是企业所要组织、控制和协调的客体,从而也构成了企业财务管理对象的本质规定。企业的资金运动是通过资金筹集
期刊
建筑通风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建筑物理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筑的自然通风可以使室内外空气进行交换,调节室内的热环境并节约建筑能耗,是实现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手段。办公建筑作为人们工作的主要场所,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拥有良好通风性能的办公建筑至关重要。本文以南京办公建筑为例,对办公建筑的通风性能进行研究,了解其影响因素,为办公建筑的通风设计与实践提供指导。
  文章首先梳理了通风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现有的自然通风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了整理,发现现有评价指标的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摘要】“青春期的孩子最闹人。”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正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仅身体发育较快,心理上也会产生急剧性变化。在这一阶段,如果他们得到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就会为心理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缺失积极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他们则会很容易产生诸多不健康因素。由于种种因素的复合交叠,如生长环境、父母文化水平较低、精力投入有限等,农村学生青春期教育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学校及其任课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