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城市更新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50余年,其发展历程曲折漫长,直到90年代后才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展开。城市整体经济实力的飞速增长和房地产市场的推动,改变了城市更新的投资方式,由“投入型”转向“产业型”,房地产的效益为城市更新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推动城市更新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问题一:形象工程
许多城市大量存在大量形象工程,由于急功近利,不顾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严重脱离实际而上马,多因建设资金不足而造成长期大量拖欠工程款,为以后发展造成严重障碍和沉重负担,导致当地城市由强变弱,居民由富变贫,企业由盛变衰,甚至破产;大量拖欠农民工工资,向弱势群体转嫁负担,造成全国性的严重社会问题。
问题二:扭曲社会关系和利益结构,催生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在城市更新的博弈中,存在着政府、房地产商和居民三方对弈者。居民的要求是保护他们的租金收益或对损失租金收益给予补偿,开发商的追求是利润最大化,至少获得行业平均收益,而政府希望避免财政压力,实现社会稳定和政绩。
现实中,城市更新意味着物质空间和人文空间的巨大变动和重新构建,尤其是强制性搬迁,往往造成社会基础和城市文化的撕裂和损坏,社会各方面成果的完全灭失,以及因采取手段不适当引起的社会矛盾激化,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一场以功能区规划、大规模城市清理重建及城市高速公路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更新运动,然而,更新运动始终伴随着激烈的反抗。更新方案,将是这三方利益平衡的合约安排。
问题三:城市文脉断裂,城市特色消失
厚重的文化底蕴是一个城市独有的特色,也是城市竞争优势关键因素之一。它体现了城市的特色和个性,是城市的底蕴和魅力所在。没有了故宫和四合院的北京,将很难与保存完好的罗马、巴黎并称为人类文化古城;没有了泉的喷涌、没有了水的韵致,济南引为自豪的泉城就会在人们的认知中被抹去。
有的城市将古建筑拆除后,建起了仿古建筑,要知道,建筑是不可复制的,再精美的复制品也是赝品,而且这种行为割断了城市的文脉,破坏了城市的意象,使城市在所谓现代化的同时,失掉了沉淀数百年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资源和物质财富,失去了城市独有的特色。
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在城市更新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有一些思考:
1.延续城市文脉,继承工业遗产
在我国,作为20世纪数量最大的建筑遗产——工业遗产却因为既非古建又非文保对象,而且往往由于形象太“寒碜”,与飞快“长大、长高”的城市建筑显得格格不入,从而成了旧城改造的重点对象——往往是用推土机推平了事,这种处理方法和态度无疑是简单而粗暴的,毕竟,城市的发展不应以割断历史为代价。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工业遗产作为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必将日益显示出其历史文化价值与精神审美意义,更能满足文化产业在各方面的巨大需求。
如城市更新中最令政府难以处理的工业遗产,正好满足了文化产业对于办公、创作场所等空间需求。设计、艺术以及出版影视等产品展示和推介需要的场所需求。再如,工业遗产的特点是大尺度,这对满足市民的公共活动需求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地方在工业遗产处理中并没有大拆大建,而是结合一些工业元素整体包装成为公共活动场所,如城市公园、主题公园、电影院等,对满足市民的公共活动需求具有积极意义。此外,可以结合工业遗产的部分空间,以艺术创作为基础,开一些酒吧、餐厅等商业和日常生活及娱乐设施,进行到底城市与空间科学设计的商业化运作。
历史是一笔巨大的资源,但又不能仅仅成为资本。在创意城市的过程中创作城市,在创新城市的过程中创造城市,把文化创意产业与推进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结合起来,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与旧城改造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结合起来,而且应当把每一栋建筑、每一条街道作为艺术品加以创作,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件文化产品来对待,让每一栋建筑、每一条街道乃至整个城市都能成为一件艺术品,一件文化产品。
2.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城市竞争力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技术日新月异的结果,也是新技术、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因此,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看,文化创意产业体现了产业融合的产业发展新趋势。文化创意产业最大的投入是以人的创造力为标志的知识产权、并依托现代的互联网、大数据和电脑技术作为工具,因此,它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体现了现代产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同时它是一种典型的节能产业,因而可以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目前我国各类产业升级的空间还比较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助推创意经济升温。以典型的制造业为例,中国制造正面临非常大的资源压力和环境压力,煤炭资源、各种矿产资源压力巨大。与此同时,我国现有制造业文化含量低,品牌、创意、设计水平低的劣势已经显露无遗。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资源培养起来的制造业,依然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只能成为世界工厂,产品的核心技术依旧掌握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企业的手中。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以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方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附加值,可以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增值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能够加快现代城市服务业发展,改变目前传统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唱“主角”的局面,迅速推动第三产业的优化与升级。
我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需求巨大。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深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朝阳产业越来越受重视,香港、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南京等城市都在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697.7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826.3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12%提高至2014年的13.2%,成为全市经济的支柱之一。2015年北京动漫游戏产值达455亿元,产值占全国三分之一,比2014年的372亿元增长22.3%,比“十二五”初期2011年的130亿元增长250%;出口额达58.7亿元,居全国首位。电视产业最清晰地体现了供需失衡,我国该产业每年有约600万小时的节目缺口。以青少年节目为例,我国18岁以下人口达3.67亿,但青少年节目多依赖进口卡通,而且经常定位不当。青少年产业的内核是文化创意,缺少文化创意的支撑,青少年产业只是成人消费在儿童消费中的延续,注定是没有生命力和持久性的。此外,我国网游市场潜力不可小觑,有资料显示,2015年中国手机游戏用户将超过6亿,市场规模达到450亿,而强实时性成为重度游戏的特点,相当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总和。 国际经验表明,英国等西方国家大多数大城市在实现工业化后,都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催化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因为文化创意产业在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作用巨大。正如经济学家罗默所说,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文化创意产业已不仅是一个发展的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实。据欧洲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工业品外观设计上投入1美元,将能得到1500美元的回报。可见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在于创意,前景在于产业。只有促进创意成果转化为经营资源,通过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进行深度开发,才能充分获取创意产业的效益。
因此,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实施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的战略,集中优势兵力聚焦若干重点行业(主要是工业与建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时尚消费等),强化品牌战略,包括做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品牌、创意企业品牌和创意产品的品牌,从而极大地促进产业升级和增强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3.促进社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
文化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的行业,其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从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看,还远不适应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据报道,纽约创意产业人才占工作总人数12%,伦敦为14%,东京则达15%,而我国创意产业发展较好的北京、上海都不足1%。不仅因为缺少高端创意人才和策划人才,导致原创作品少,创新模式少,而且也缺少擅长将创意作品“市场化”的经营人才和营销人才,即所谓的“新媒介人”阶层(如艺术经纪人、传媒中介人、制作人、文化公司经理等)。以动漫为例,国内市场上90%为欧美日韩的作品,国内市场对国产片的需求远大于供给,而我国的上海从事动漫设计制作的人员不足2000人,而韩国有3万多人。此外,由于缺乏优秀的“新媒介人”,对创意产品的推广、衍生产业的发展、品牌的塑造、价值的挖掘都还很不理想。在英国伦敦,学生可以在150多个本科学位及400多个研究生学位创意艺术与设计专业中进行选择。因此创意产业要起飞,必须集聚大批优秀的创意产业人才。为此,一方面要通过高等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训培养一批应用人才;另一方面要创造宽松宽容的文化氛围,构建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提供一定的激励政策,从而为更多的人才提供就业机会。(本文作者系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上海大学智库产业中心主任)
问题一:形象工程
许多城市大量存在大量形象工程,由于急功近利,不顾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严重脱离实际而上马,多因建设资金不足而造成长期大量拖欠工程款,为以后发展造成严重障碍和沉重负担,导致当地城市由强变弱,居民由富变贫,企业由盛变衰,甚至破产;大量拖欠农民工工资,向弱势群体转嫁负担,造成全国性的严重社会问题。
问题二:扭曲社会关系和利益结构,催生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在城市更新的博弈中,存在着政府、房地产商和居民三方对弈者。居民的要求是保护他们的租金收益或对损失租金收益给予补偿,开发商的追求是利润最大化,至少获得行业平均收益,而政府希望避免财政压力,实现社会稳定和政绩。
现实中,城市更新意味着物质空间和人文空间的巨大变动和重新构建,尤其是强制性搬迁,往往造成社会基础和城市文化的撕裂和损坏,社会各方面成果的完全灭失,以及因采取手段不适当引起的社会矛盾激化,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一场以功能区规划、大规模城市清理重建及城市高速公路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更新运动,然而,更新运动始终伴随着激烈的反抗。更新方案,将是这三方利益平衡的合约安排。
问题三:城市文脉断裂,城市特色消失
厚重的文化底蕴是一个城市独有的特色,也是城市竞争优势关键因素之一。它体现了城市的特色和个性,是城市的底蕴和魅力所在。没有了故宫和四合院的北京,将很难与保存完好的罗马、巴黎并称为人类文化古城;没有了泉的喷涌、没有了水的韵致,济南引为自豪的泉城就会在人们的认知中被抹去。
有的城市将古建筑拆除后,建起了仿古建筑,要知道,建筑是不可复制的,再精美的复制品也是赝品,而且这种行为割断了城市的文脉,破坏了城市的意象,使城市在所谓现代化的同时,失掉了沉淀数百年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资源和物质财富,失去了城市独有的特色。
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在城市更新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有一些思考:
1.延续城市文脉,继承工业遗产
在我国,作为20世纪数量最大的建筑遗产——工业遗产却因为既非古建又非文保对象,而且往往由于形象太“寒碜”,与飞快“长大、长高”的城市建筑显得格格不入,从而成了旧城改造的重点对象——往往是用推土机推平了事,这种处理方法和态度无疑是简单而粗暴的,毕竟,城市的发展不应以割断历史为代价。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工业遗产作为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必将日益显示出其历史文化价值与精神审美意义,更能满足文化产业在各方面的巨大需求。
如城市更新中最令政府难以处理的工业遗产,正好满足了文化产业对于办公、创作场所等空间需求。设计、艺术以及出版影视等产品展示和推介需要的场所需求。再如,工业遗产的特点是大尺度,这对满足市民的公共活动需求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地方在工业遗产处理中并没有大拆大建,而是结合一些工业元素整体包装成为公共活动场所,如城市公园、主题公园、电影院等,对满足市民的公共活动需求具有积极意义。此外,可以结合工业遗产的部分空间,以艺术创作为基础,开一些酒吧、餐厅等商业和日常生活及娱乐设施,进行到底城市与空间科学设计的商业化运作。
历史是一笔巨大的资源,但又不能仅仅成为资本。在创意城市的过程中创作城市,在创新城市的过程中创造城市,把文化创意产业与推进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结合起来,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与旧城改造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结合起来,而且应当把每一栋建筑、每一条街道作为艺术品加以创作,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件文化产品来对待,让每一栋建筑、每一条街道乃至整个城市都能成为一件艺术品,一件文化产品。
2.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城市竞争力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技术日新月异的结果,也是新技术、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因此,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看,文化创意产业体现了产业融合的产业发展新趋势。文化创意产业最大的投入是以人的创造力为标志的知识产权、并依托现代的互联网、大数据和电脑技术作为工具,因此,它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体现了现代产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同时它是一种典型的节能产业,因而可以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目前我国各类产业升级的空间还比较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助推创意经济升温。以典型的制造业为例,中国制造正面临非常大的资源压力和环境压力,煤炭资源、各种矿产资源压力巨大。与此同时,我国现有制造业文化含量低,品牌、创意、设计水平低的劣势已经显露无遗。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资源培养起来的制造业,依然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只能成为世界工厂,产品的核心技术依旧掌握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企业的手中。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以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方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附加值,可以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增值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能够加快现代城市服务业发展,改变目前传统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唱“主角”的局面,迅速推动第三产业的优化与升级。
我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需求巨大。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深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朝阳产业越来越受重视,香港、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南京等城市都在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697.7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826.3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12%提高至2014年的13.2%,成为全市经济的支柱之一。2015年北京动漫游戏产值达455亿元,产值占全国三分之一,比2014年的372亿元增长22.3%,比“十二五”初期2011年的130亿元增长250%;出口额达58.7亿元,居全国首位。电视产业最清晰地体现了供需失衡,我国该产业每年有约600万小时的节目缺口。以青少年节目为例,我国18岁以下人口达3.67亿,但青少年节目多依赖进口卡通,而且经常定位不当。青少年产业的内核是文化创意,缺少文化创意的支撑,青少年产业只是成人消费在儿童消费中的延续,注定是没有生命力和持久性的。此外,我国网游市场潜力不可小觑,有资料显示,2015年中国手机游戏用户将超过6亿,市场规模达到450亿,而强实时性成为重度游戏的特点,相当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总和。 国际经验表明,英国等西方国家大多数大城市在实现工业化后,都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催化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因为文化创意产业在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作用巨大。正如经济学家罗默所说,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文化创意产业已不仅是一个发展的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实。据欧洲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工业品外观设计上投入1美元,将能得到1500美元的回报。可见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在于创意,前景在于产业。只有促进创意成果转化为经营资源,通过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进行深度开发,才能充分获取创意产业的效益。
因此,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实施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的战略,集中优势兵力聚焦若干重点行业(主要是工业与建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时尚消费等),强化品牌战略,包括做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品牌、创意企业品牌和创意产品的品牌,从而极大地促进产业升级和增强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3.促进社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
文化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的行业,其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从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看,还远不适应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据报道,纽约创意产业人才占工作总人数12%,伦敦为14%,东京则达15%,而我国创意产业发展较好的北京、上海都不足1%。不仅因为缺少高端创意人才和策划人才,导致原创作品少,创新模式少,而且也缺少擅长将创意作品“市场化”的经营人才和营销人才,即所谓的“新媒介人”阶层(如艺术经纪人、传媒中介人、制作人、文化公司经理等)。以动漫为例,国内市场上90%为欧美日韩的作品,国内市场对国产片的需求远大于供给,而我国的上海从事动漫设计制作的人员不足2000人,而韩国有3万多人。此外,由于缺乏优秀的“新媒介人”,对创意产品的推广、衍生产业的发展、品牌的塑造、价值的挖掘都还很不理想。在英国伦敦,学生可以在150多个本科学位及400多个研究生学位创意艺术与设计专业中进行选择。因此创意产业要起飞,必须集聚大批优秀的创意产业人才。为此,一方面要通过高等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训培养一批应用人才;另一方面要创造宽松宽容的文化氛围,构建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提供一定的激励政策,从而为更多的人才提供就业机会。(本文作者系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上海大学智库产业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