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2年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层次高、范围广,贴近生产实际。其成功举办对促进石油、地质等工科院校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和对大学生科学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对贯彻实施“学、赛、研”三位一体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通过本次大赛,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自主性、能动性,使他们进一步明确了学好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前沿知识的关系,强化了学习与科研相互促进的理念。
关键词:石油工程设计大赛 科学意识 创新能力 知识结构
2012年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接近尾声,纵观整场赛事,我们领略到一种全新的大赛氛围。一是层次高、范围广。中石油、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北大及全国石油、地质类高校广泛参与,众多学子踊跃参加;二是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大赛设计方案相关的基础资料、数据来自石油企业生产一线,实战色彩浓厚。从开展大学生科学研究实践活动及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角度来讲,第二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具有较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 开展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意义
(一) 有利于高校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和对大学生科学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学技术竞争,最根本的在于人才的竞争,要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世界竞争中具有相应的地位与实力,关键在于尽快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各项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虽然他们中的许多人将来并不专门从事科研工作,但是他们在校期间是否初步养成了一定的科学研究的素质和能力,却会对未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作用与影响。知识经济的深入开展,不仅对高新科技领域的创新人才提出了需求,同时要求社会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都应当具备一大批与知识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建设人才。这些高素质人才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应当具备很强的科学意识,具有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科技创新的能力。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开展,对贯彻实施教育部“学、赛、研”三位一体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为我国石油战线培养和输送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显示出重要的首创和引领作用,进而促进我国各类高校乃至国家科技创新事业的长远发展。
(二) 有利于调动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积极性
本次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是一项充分体现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探索性的活动,它与参赛选手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相适应,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增强和培养选手的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我国传统教育的一个很大弊病,就是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所应当具备的自主意识严重缺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和状态之中。即使是在高等教育中,这一弊端依然表现得十分明显。本次大赛结合生产施工现场实际,设计出了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改善他们的情绪和态度,从而置整个过程于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逻辑之中,使学生在高积极性和高自主性学习中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提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使学生深刻、牢固地掌握现成的理论和原理,而且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提出问题、归纳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发展学生良好的兴趣和思辨习惯,从而使学生逐渐接近于科学研究的状态。开展类似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活动,能够激发对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的主动追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自觉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进而使得这种学习的方式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与此同时,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据了解,参加本次比赛的许多选手,都感受到自身知识水平的现状与科学实践活动对知识需求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地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和追求知识的愿望。那些传统的、被动的、缺乏动力激励的学习方式和状态,常常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满足感或厌倦情绪。而参加类似于本次大赛的活动蕴含着科学研究中的探索性的劳动,会使刚刚涉及于这一活动的青年学生深刻地体验到知识的力量与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对于知识追求的自觉性和紧迫性。而且,教育心理学家们的实验也反复证明,一种带着明确的目的、能动的、自觉的学习活动,比那种被动的、消极的接受知识效果要好很多。显然,由于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所激发的对于相关学科知识的如饥似渴的追求,是一种目的性、能动性很强的学习活动,这种在明确的目的指导下对知识的主动学习、追求的状态,最容易产生对于知识的良好的记忆和感悟。
(三)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创建优良学风
纵观世界上卓有成就和影响的大学,无不以思想活跃和具有激发科学创造性的学术环境为特征。任何人才的成长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作为一个人的外在因素,对人才的成长和作用的发挥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它会凝聚成一种氛围弥漫在校园之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术人的生活;它是一所大学的宝贵财富,也是一种巨大潜能。
本次大赛为参赛者搭建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学术交流与学习实践平台。竞争所带来的普遍积极效应有助于克服自满,鞭策进取,锐意改革和创新,精益求精。通过竞争,可以实现优胜劣汰,增强队伍的活力。本次比赛公正公开,后勤保障到位,很好的鼓励了竞争与冒尖,增强了有真才实学的同学们的积极性。
同时,本次大赛大力提倡团结与合作。团结与合作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实现,参赛队伍成员间的日常沟通与交流就是团结与合作的一个基本形式。这种如讨论、辩论等的非正式的交流,一方面包含了情感和心理上的交流,有利于调整群体人际关系,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另一方面促使有关的初步设想、不成熟的假说,甚至是偶尔的直觉念头、一时的思想火花等,就在平常的交谈、讨论中诞生,并发展为新思想、新发现,从而增强了群体的科学创造力。这种和谐的人际氛围和频繁的智力互动,必将促进学习、探索、研究上的繁荣。这次大赛就为广大石油学子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平台,为大家开展合作与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次大赛激发了广大石油学子的学习兴趣,提供了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和途径,促进了学生的共同进步与提高,对于开展学生工作,营造良好学风具有积极意义。学风是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风貌的综合体现。一个学校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办出什么样的特色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就是看学风。本次大赛使不少选手对于自身素质有了新的定位,使学生有了更加明确的学习目的,勤奋科学的学习态度,严谨的学习纪律。在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氛围的熏陶下,许多学生油然感到一种压力和紧迫感,促使自己加油鼓劲不断进取。总之,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精神力量,对于促进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意志与情感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在此过程中,大学生所养成的严谨治学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无疑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从这个层面上讲,本次大赛具有一定的首创性,意义深远。
二、 通过本次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形成的几点认识
(一) 学习与科研要相互促进
1、 必须坚持学生以学为主
应当明确指出,大学本科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处理学习与科研的关系上必须坚持以学为主的方针。马克思说:“一切发现,一切发明,这种劳动部分地以今人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地又以对前人劳动的利用为条件。”在开展创造性教育,加强大学生科学素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全面的知识学习,因为一切创造性的实践活动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我们反对片面的知识教育倾向,是因为这种教育倾向把知识教育推向了极致,使之变成了教育的唯一内容和根本目的;但如果我们因此而忽视知识教育,那么就会犯同样的思想方法的错误。所以,在大学生的科学实践中,要始终重视各门专业课、基础课和公共课的学习,从本次大赛也可以看出,要想做出出彩的方案必须具备油藏工程、测井解释、油层物理等扎实的专业知识。
2、 坚持学习与科研相互促进
要树立学习与科研相互作用的理念。要在坚持全面的大学生学习理念和以学为主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学习与科研的关系,努力促进学习与科学研究实践活动之间的互动发展和良性循环。国内有关学者在谈到大学生学习问题时指出,从今天的大学学习到明天的知识创新,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可见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日后开展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科学研究工作,是人们在不同阶段所从事的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两项活动。这需要在思想上明确两点。第一,学习本身需要创造,我们通常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体现的就是这样的理念。其实质是要把科学研究活动引入学习的过程,使日常的学习真正成为一种研究性的学习,这就为我们实现学习和科研相互促进寻找到了最本质上的契合。本次大赛就是在创造性学习的背景下,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知识创新的过程和形式,这种学习的过程不仅体现出了科学研究的本质属性和规律,同时还会产生出科学研究所期待的成果(为现场提供可行性方案),或者是为最终的科研成果的产出奠定基础,创造条件。第二,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学习,它既是学习的内涵,也是学习的动力。事实上,一个潜心投入科学研究的人是会更加珍惜在校期间的学习机会的,只是在校大学生由于认识和方法上的偏差才有可能出现学习和科研活动之间的相互矛盾和冲突。只要我们具备一种科学的态度与作风,就可以做到在校期间学习和科学研究活动的双赢。
(二) 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
1、 扎实宽广的基础知识
本次大赛虽然是在石油工程专业领域开展的,但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参赛者要想拿出好的应用性、开发性研究作品,必须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目前部分学生存在着轻视基础课程的倾向,这种不良倾向对大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和知识创新都是不利的。美国教育家巴格莱曾经指出,普通知识是通往专业知识的道路。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更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周期在不断地缩短,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加强调学生知识结构的宽口径,因此基础课程教学将进一步得到加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2、 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由科学研究的特点和规律性所决定,任何一项科学研究活动除了需要大量的基础知识理论支撑以外,还需要广泛运用特定的专业或学科知识,以增强科研成果的科学性、理论性和说服力。本次石油工程设计大赛需要在既定参数、数据等基础上实现超越与创新,这就决定了参赛者必须把团队的开发方案建立在对石油工程及相关领域内现有知识理论的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课学习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它需要我们在专业课程的学习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因为从科学研究的需要看,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方面,仅仅满足于现有知识理论的认识与把握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为能够在相关学科领域里发现问题、提出见解而进行更深入、广泛的专业知识积累。同时,石油类高校的学生参加类似大赛这样围绕自己所学专业进行的活动、这样的研究方向,对于促进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都是有益的。因此,无论是为了自身的学业需要还是从科研与实践的目的出发,大学生在校期间首先需要认真学好学校开设的专业课。
3、 不断更新的前沿知识
科学研究的价值在于创新。对于学科前沿知识的关注与追求,是科学研究工作者的一种必备的品质和学习态度。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培养关注相关学科科学研究的前沿信息与动态,才会使我们的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才有可能不断地激发自己进行科学研究的动机、愿望与要求。本次大赛的原始资料来源于生产施工现场,符合现阶段工程实际开发水平,因此有利于参赛者发现和寻找到新的科学研究的课题,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大学生对于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的学习,同样应该与自身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对那些不够成熟的新的思想和理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一定的分析和鉴别能力,切忌盲目信服和接受。
三、 本次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所引发的感想
第二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充分展示了石油学子的风采,提高了石油学子科研水平、分析思考及逻辑辩证能力,增进了我国石油类高校的联系与友谊,对未来大赛的组织和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这一科学实践的过程中,参赛者可以充分体验和认识到科学及科学研究事业的意义与真谛,也可以尽情享受创造性劳动给人们带来的兴奋、喜悦和无穷的乐趣;因而有利于培养选手的科学理性和科学热情,使其更为自觉、更加乐于投身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之中。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认识过程,我们可以增加智慧、积累经验,学习到许多科学研究的技巧和方法,其中或许有许多甚至是别人从来就不曾有过的体验。“实践出真知”,参赛者需要前人的经验和做法,但亲身实践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大学生要勇于积极投身于学校组织的各种科学实践之中,也许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将来不一定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但是大学期间宝贵的科学实践活动所培养起来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将会使他们受益终身。本次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是一种探索性的劳动,因而其研究的成果具有或然性。成功会给我们带来收获和喜悦,我们自然应该格外珍惜。但是,千万不要拒绝科学研究活动中的挫折和失败,在校大学生更应该如此,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已经失败了的科学实践活动看作是一次学习;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在总结经验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同样有了许多收获,而且这些收获同样是十分宝贵的。
【参考文献】
[1] 徐涛.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 张艳辉.课程与教学视野中的大学教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王怀宇.教授群体与研究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4]陈中文/袁小鹏.大学生科研导论.科学出版社,2008.
[5]洪文明.大学生知识创新基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6]徐涌金.高校班主任工作新论.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张毅,男,1989年出生,汉族,山东滨州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石油工程。
关键词:石油工程设计大赛 科学意识 创新能力 知识结构
2012年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接近尾声,纵观整场赛事,我们领略到一种全新的大赛氛围。一是层次高、范围广。中石油、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北大及全国石油、地质类高校广泛参与,众多学子踊跃参加;二是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大赛设计方案相关的基础资料、数据来自石油企业生产一线,实战色彩浓厚。从开展大学生科学研究实践活动及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角度来讲,第二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具有较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 开展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意义
(一) 有利于高校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和对大学生科学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学技术竞争,最根本的在于人才的竞争,要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世界竞争中具有相应的地位与实力,关键在于尽快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各项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虽然他们中的许多人将来并不专门从事科研工作,但是他们在校期间是否初步养成了一定的科学研究的素质和能力,却会对未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作用与影响。知识经济的深入开展,不仅对高新科技领域的创新人才提出了需求,同时要求社会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都应当具备一大批与知识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建设人才。这些高素质人才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应当具备很强的科学意识,具有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科技创新的能力。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开展,对贯彻实施教育部“学、赛、研”三位一体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为我国石油战线培养和输送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显示出重要的首创和引领作用,进而促进我国各类高校乃至国家科技创新事业的长远发展。
(二) 有利于调动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积极性
本次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是一项充分体现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探索性的活动,它与参赛选手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相适应,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增强和培养选手的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我国传统教育的一个很大弊病,就是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所应当具备的自主意识严重缺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和状态之中。即使是在高等教育中,这一弊端依然表现得十分明显。本次大赛结合生产施工现场实际,设计出了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改善他们的情绪和态度,从而置整个过程于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逻辑之中,使学生在高积极性和高自主性学习中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提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使学生深刻、牢固地掌握现成的理论和原理,而且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提出问题、归纳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发展学生良好的兴趣和思辨习惯,从而使学生逐渐接近于科学研究的状态。开展类似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活动,能够激发对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的主动追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自觉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进而使得这种学习的方式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与此同时,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据了解,参加本次比赛的许多选手,都感受到自身知识水平的现状与科学实践活动对知识需求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地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和追求知识的愿望。那些传统的、被动的、缺乏动力激励的学习方式和状态,常常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满足感或厌倦情绪。而参加类似于本次大赛的活动蕴含着科学研究中的探索性的劳动,会使刚刚涉及于这一活动的青年学生深刻地体验到知识的力量与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对于知识追求的自觉性和紧迫性。而且,教育心理学家们的实验也反复证明,一种带着明确的目的、能动的、自觉的学习活动,比那种被动的、消极的接受知识效果要好很多。显然,由于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所激发的对于相关学科知识的如饥似渴的追求,是一种目的性、能动性很强的学习活动,这种在明确的目的指导下对知识的主动学习、追求的状态,最容易产生对于知识的良好的记忆和感悟。
(三)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创建优良学风
纵观世界上卓有成就和影响的大学,无不以思想活跃和具有激发科学创造性的学术环境为特征。任何人才的成长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作为一个人的外在因素,对人才的成长和作用的发挥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它会凝聚成一种氛围弥漫在校园之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术人的生活;它是一所大学的宝贵财富,也是一种巨大潜能。
本次大赛为参赛者搭建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学术交流与学习实践平台。竞争所带来的普遍积极效应有助于克服自满,鞭策进取,锐意改革和创新,精益求精。通过竞争,可以实现优胜劣汰,增强队伍的活力。本次比赛公正公开,后勤保障到位,很好的鼓励了竞争与冒尖,增强了有真才实学的同学们的积极性。
同时,本次大赛大力提倡团结与合作。团结与合作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实现,参赛队伍成员间的日常沟通与交流就是团结与合作的一个基本形式。这种如讨论、辩论等的非正式的交流,一方面包含了情感和心理上的交流,有利于调整群体人际关系,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另一方面促使有关的初步设想、不成熟的假说,甚至是偶尔的直觉念头、一时的思想火花等,就在平常的交谈、讨论中诞生,并发展为新思想、新发现,从而增强了群体的科学创造力。这种和谐的人际氛围和频繁的智力互动,必将促进学习、探索、研究上的繁荣。这次大赛就为广大石油学子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平台,为大家开展合作与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次大赛激发了广大石油学子的学习兴趣,提供了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和途径,促进了学生的共同进步与提高,对于开展学生工作,营造良好学风具有积极意义。学风是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风貌的综合体现。一个学校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办出什么样的特色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就是看学风。本次大赛使不少选手对于自身素质有了新的定位,使学生有了更加明确的学习目的,勤奋科学的学习态度,严谨的学习纪律。在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氛围的熏陶下,许多学生油然感到一种压力和紧迫感,促使自己加油鼓劲不断进取。总之,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精神力量,对于促进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意志与情感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在此过程中,大学生所养成的严谨治学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无疑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从这个层面上讲,本次大赛具有一定的首创性,意义深远。
二、 通过本次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形成的几点认识
(一) 学习与科研要相互促进
1、 必须坚持学生以学为主
应当明确指出,大学本科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处理学习与科研的关系上必须坚持以学为主的方针。马克思说:“一切发现,一切发明,这种劳动部分地以今人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地又以对前人劳动的利用为条件。”在开展创造性教育,加强大学生科学素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全面的知识学习,因为一切创造性的实践活动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我们反对片面的知识教育倾向,是因为这种教育倾向把知识教育推向了极致,使之变成了教育的唯一内容和根本目的;但如果我们因此而忽视知识教育,那么就会犯同样的思想方法的错误。所以,在大学生的科学实践中,要始终重视各门专业课、基础课和公共课的学习,从本次大赛也可以看出,要想做出出彩的方案必须具备油藏工程、测井解释、油层物理等扎实的专业知识。
2、 坚持学习与科研相互促进
要树立学习与科研相互作用的理念。要在坚持全面的大学生学习理念和以学为主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学习与科研的关系,努力促进学习与科学研究实践活动之间的互动发展和良性循环。国内有关学者在谈到大学生学习问题时指出,从今天的大学学习到明天的知识创新,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可见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日后开展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科学研究工作,是人们在不同阶段所从事的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两项活动。这需要在思想上明确两点。第一,学习本身需要创造,我们通常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体现的就是这样的理念。其实质是要把科学研究活动引入学习的过程,使日常的学习真正成为一种研究性的学习,这就为我们实现学习和科研相互促进寻找到了最本质上的契合。本次大赛就是在创造性学习的背景下,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知识创新的过程和形式,这种学习的过程不仅体现出了科学研究的本质属性和规律,同时还会产生出科学研究所期待的成果(为现场提供可行性方案),或者是为最终的科研成果的产出奠定基础,创造条件。第二,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学习,它既是学习的内涵,也是学习的动力。事实上,一个潜心投入科学研究的人是会更加珍惜在校期间的学习机会的,只是在校大学生由于认识和方法上的偏差才有可能出现学习和科研活动之间的相互矛盾和冲突。只要我们具备一种科学的态度与作风,就可以做到在校期间学习和科学研究活动的双赢。
(二) 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
1、 扎实宽广的基础知识
本次大赛虽然是在石油工程专业领域开展的,但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参赛者要想拿出好的应用性、开发性研究作品,必须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目前部分学生存在着轻视基础课程的倾向,这种不良倾向对大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和知识创新都是不利的。美国教育家巴格莱曾经指出,普通知识是通往专业知识的道路。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更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周期在不断地缩短,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加强调学生知识结构的宽口径,因此基础课程教学将进一步得到加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2、 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由科学研究的特点和规律性所决定,任何一项科学研究活动除了需要大量的基础知识理论支撑以外,还需要广泛运用特定的专业或学科知识,以增强科研成果的科学性、理论性和说服力。本次石油工程设计大赛需要在既定参数、数据等基础上实现超越与创新,这就决定了参赛者必须把团队的开发方案建立在对石油工程及相关领域内现有知识理论的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课学习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它需要我们在专业课程的学习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因为从科学研究的需要看,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方面,仅仅满足于现有知识理论的认识与把握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为能够在相关学科领域里发现问题、提出见解而进行更深入、广泛的专业知识积累。同时,石油类高校的学生参加类似大赛这样围绕自己所学专业进行的活动、这样的研究方向,对于促进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都是有益的。因此,无论是为了自身的学业需要还是从科研与实践的目的出发,大学生在校期间首先需要认真学好学校开设的专业课。
3、 不断更新的前沿知识
科学研究的价值在于创新。对于学科前沿知识的关注与追求,是科学研究工作者的一种必备的品质和学习态度。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培养关注相关学科科学研究的前沿信息与动态,才会使我们的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才有可能不断地激发自己进行科学研究的动机、愿望与要求。本次大赛的原始资料来源于生产施工现场,符合现阶段工程实际开发水平,因此有利于参赛者发现和寻找到新的科学研究的课题,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大学生对于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的学习,同样应该与自身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对那些不够成熟的新的思想和理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一定的分析和鉴别能力,切忌盲目信服和接受。
三、 本次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所引发的感想
第二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充分展示了石油学子的风采,提高了石油学子科研水平、分析思考及逻辑辩证能力,增进了我国石油类高校的联系与友谊,对未来大赛的组织和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这一科学实践的过程中,参赛者可以充分体验和认识到科学及科学研究事业的意义与真谛,也可以尽情享受创造性劳动给人们带来的兴奋、喜悦和无穷的乐趣;因而有利于培养选手的科学理性和科学热情,使其更为自觉、更加乐于投身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之中。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认识过程,我们可以增加智慧、积累经验,学习到许多科学研究的技巧和方法,其中或许有许多甚至是别人从来就不曾有过的体验。“实践出真知”,参赛者需要前人的经验和做法,但亲身实践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大学生要勇于积极投身于学校组织的各种科学实践之中,也许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将来不一定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但是大学期间宝贵的科学实践活动所培养起来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将会使他们受益终身。本次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是一种探索性的劳动,因而其研究的成果具有或然性。成功会给我们带来收获和喜悦,我们自然应该格外珍惜。但是,千万不要拒绝科学研究活动中的挫折和失败,在校大学生更应该如此,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已经失败了的科学实践活动看作是一次学习;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在总结经验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同样有了许多收获,而且这些收获同样是十分宝贵的。
【参考文献】
[1] 徐涛.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 张艳辉.课程与教学视野中的大学教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王怀宇.教授群体与研究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4]陈中文/袁小鹏.大学生科研导论.科学出版社,2008.
[5]洪文明.大学生知识创新基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6]徐涌金.高校班主任工作新论.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张毅,男,1989年出生,汉族,山东滨州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石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