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榴在河北省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地区的太行山区及山前平原的庭院,燕山山地有极少数分布。形成商品的大田栽培石榴基地主要集中于石家庄市的元氏县、鹿泉市、赞皇县等山区、半山区县市,最北部可延伸到保定市的顺平县,最南边到邯郸市的磁县。到2004年据河北省石榴选优及引种研究项目组调查统计,河北省石榴总面积在5800公顷左右,年产量在2.2万吨,到2009年,全省各适宜区在规模上又有发展,产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到2010年,由于百年不遇的雪灾影响,致使河北省石榴无论在栽培规模上还是在产量上,均遭受了重创,全省商品石榴几乎绝收。大田栽培规模不足灾前的60%,据调查,到2011年,产量有所恢复,产量恢复到0.6万吨左右,不足灾前的30%,但对于保存较为完好的果园,产量可恢复60%以上。
1 栽培现状
河北石榴栽培主要以山区大田露地和平原庭院为主,产品主要以鲜果上市,设施栽培及加工业非常滞后,大田最适宜栽培区为河北省中南部太行山区片麻岩石质背风向阳的山地,海拔250~600米,海拔200米是太行山区石榴大田露地栽培安全越冬的极限。2009年雪灾,几乎使太行山区海拔200米以下的果园“全军覆没”,甚至许多庭院的石榴大树也未能幸免。海拔200~250米的果园受到了一定的冻害,死株率在30%左右,而海拔250米以上的成龄石榴园几乎没有死株,但树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
据史料记载,河北石榴发展大概有400多年的历史,其中以石家庄市的元氏县栽培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元氏县至今仍保存着大约400年以上的34公顷甜石榴群落,是至今河北省发现的树龄最长、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老石榴群落。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河北省小流域治理项目,将河北省石榴发展推向了一个小高潮。当时石榴被作为太行山区干旱阳坡绿化抗旱效果最佳的生态首选树种向全省太行山区干旱阳坡推广,石家庄市的鹿泉、井陉、赞皇等县,保定市的顺平县、满城县,邯郸市的磁县、永年,邢台的临城、内邱等各区市,开始发展石榴,苗木大都从元氏县引进,也有部分引自于山东,品种以抗旱耐瘠薄的酸石榴为主,甜石榴很少。
在栽培管理方面,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河北省石榴栽培大都按纯生态林管理模式管理,和刺槐、荆条一样,只注重水土保持,经济效益甚微,基本上属于放任生长,尤其是一些老石榴群落,更是像拾柴禾,果实有一个算一个,从而造成树体郁闭,果实着色差,病虫害严重,果个参差不齐,商品价值极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石榴的营养及保健价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市场需求量增加,一些新的规范化的石榴园相继建立,建园地点也由以前的纯干旱瘠薄旱坡转移到了土壤较为肥沃,土层较厚的山前台地,管理开始集约化,1998年元氏县林业技术服务站率先起草并发布了石榴企业标准《满天红鲜石榴》标准,2002年由元氏县林业局起草,专家审定,石家庄市技术监督局发布了石家庄市地方标准《优质石榴生产管理综合标准》,标准号为DB1301/T013-2002,2005年,由石家庄市科技站、无氏县林业局、河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联合起草,经专家审定,由河北省技术监督局发布了河北省地方标准《无公害果品 石榴技术规程》、《无公害果品 石榴》,标准号分别为DB13/T648-2005、DB13/T666-2005,标准的逐步升级,标志着河北省石榴集约化、规范化生产管理范围也在逐步扩大,由此整个河北石榴适宜栽培区的栽培管理步入了集约化、规范化的新起点。
在抵御自然灾害方面,河北省在全国是石榴大田露地栽培的最北界,冻害是最大的威胁,但从2009年冬的雪灾和2010年春季低温这种几十年不遇的特殊气候来看,凡分布在海拔250米以上600米以下的背风向阳的山坡地带甚至阴坡,管理较为到位的成龄石榴园,都较为安全地度过了最低温,2011年产量恢复到60%以上,2012年将全部恢复产量。一般年份,冬季低温只要采取必要的防冻措施,对树体产量影响不大。2009年元氏县旷村一丘陵半阳坡地带,海拔300米左右,在满天红甜石榴大树上嫁接突尼期软籽,在2009年的雪灾中,在没有经过任何防寒措施的情况下,成功躲过了一劫,2011年开始结果,果实性状良好。但低海拔区当地抗冻性较强的传统树种,几乎全部覆没。
2 品种及品牌组成
2004年以前,河北省一直没有自己规范化的石榴良种,同种异名现象普遍,传统的石榴良种有的叫大红袍,有的叫满天红,更有的干脆叫甜石榴、酸石榴、半口石榴、大石榴、小石榴等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农科院石家庄现代化研究所元氏县185山地试验站从全国各地引进了数十个石榴良种在元氏县前仙乡牛家庄村建立了种质资源圃,到现在,资源得到了完整保存,但由于种种原因,成果未能及时得到转化。20世纪90年末,元氏县成规模引进了一批山东的泰山红、大青皮甜等石榴良种,由于当时提倡石榴下山进田,园地选择不当,没能成功。直到2004年,元氏县成功选育出了中早熟石榴良种太行红并进行了良种审定,才结束了河北省没有自己石榴良种的历史,以后陆续对传统石榴良种进行了审定,并分别命名为大叶满天红、小叶满天红、满天红酸及枣元青,丰富了河北省石榴良种资源。同时保定市的顺平县规模引进了一批山东的蒙阳红,表现效果也不错。近几年,与河南、山东等科研部门合作,又试验性地引进了部分青皮软籽、豫大籽、中农红、中农黑籽、突尼斯等新品种,现已零星结果,效果还在测试中。另外,在一些果园、庭院还零星分布着三白甜、紫石榴、泰山红、大青皮甜、铜皮石榴、大青皮酸及玉石籽、天红蛋、新疆大籽等品种,表现效果都不错。
当今由于大果型石榴果品在市场上的畅销,导致一些中小型果有逐步被淘汰的趋势,另外,中早熟品种由于在中秋节已经成熟,旺销火爆的市场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果农的关注,对传统的晚熟品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在品牌上,以石家莊市元氏县1999年注册的满山红牌满天红石榴规模最大,元氏县的石榴新品种太行红先后被两家企业分别注册为“富凯”、“艮发”两个品牌,鹿泉的满天红石榴在2000年注册为“田仙红”品牌,顺平县引进的蒙阳红被注册为“顺富红”等等,从此河北石榴生产也开始了品牌化战略,标准化生产。元氏县的满山红牌满天石榴连续三届被河北省命名为“河北名牌”农产品。
3 加工产业
在1988—1989年,由河北省林学院、石家庄地区林业局联合进行的《酸石榴汁系列产品研制》项目,为元氏县保留了一套石榴加工生产线,用于生产石榴原汁并加工石榴琼浆、石榴露、石榴汽水等,但由于原材料资源少,加工形不成规模,造成加工成本高,利润低,后续资金短缺,近几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从而造成酸石榴资源锐减,形成了恶性循环。甜石榴仅鲜食在市场上就供不应求,加工业更难起步,就连贮藏,也只是临时地窑保存,短时间内转入市场,所以河北石榴贮藏业也很落后。
随着近几年石榴规模的逐步加大,裂果、等外果等下脚料,逐渐被广大果农利用,家庭作坊式的酿酒正在悄悄兴起,石榴酒已经成为当地群众招待客人的上品。少量的酸石榴果农大多是自己用纱布手工挤压成汁,以原汁在市场上出售。
4 流通及包装
石榴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大都以筐子、篓子或废旧纸箱在集市或果品批发市场的地摊上作为野果销售,产品主要在河北本地市场,近些年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果品准入制度的实施,石榴生产的无公害认证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同时石榴作为河北的珍稀水果,走上了各大精品超市的柜台。同时包装也由过去的大筐子、大蒌子转变成了单果、双果、4果、6果、8果等不同数量的透明小包装、精包装,单果贴上了商标,包装加上了认证标识,效益比以前翻了几番,大果石榴每个可卖到30~50元,销路也遍布京、津及东北一带。
流通方式主要以合作社的形式统一组织货源,统一注册品牌,统一规划包装,统一联系销路,果农只负责搞好果品的安全生产,既避免了重复投资,又能保证果农的利益。
5 存在问题
加工业的滞后,使酸石榴品种规模锐减,形成了恶性循环,而随着全省石榴规模的加大,人们对石榴产品的需求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大有加工产品奇缺断档,而鲜果市场供应过剩的危机。
在品种方面,存在石榴品种单一,早、中、晚熟品种不能合理搭配,市场供应期偏短。
贮藏业的滞后,对我省越来越大的石榴产量,将会是一个新的挑战。
6 发展战略
要想实现河北石榴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区域化栽培,在适宜范围内,加大生产规模,丰富品种类型,必要的情况,可加大设施栽培力度,引进软籽品种、早熟、晚熟等品种类型,延长市场供应期,充实盆栽、观赏石榴市场,满足广大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需求。另外,在加工、贮藏方面,政府要适当引导,并进行政策性倾斜,以解除广大果农大规模发展后果品销售的后顾之忧。
(作者联系电话:13932112659)
1 栽培现状
河北石榴栽培主要以山区大田露地和平原庭院为主,产品主要以鲜果上市,设施栽培及加工业非常滞后,大田最适宜栽培区为河北省中南部太行山区片麻岩石质背风向阳的山地,海拔250~600米,海拔200米是太行山区石榴大田露地栽培安全越冬的极限。2009年雪灾,几乎使太行山区海拔200米以下的果园“全军覆没”,甚至许多庭院的石榴大树也未能幸免。海拔200~250米的果园受到了一定的冻害,死株率在30%左右,而海拔250米以上的成龄石榴园几乎没有死株,但树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
据史料记载,河北石榴发展大概有400多年的历史,其中以石家庄市的元氏县栽培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元氏县至今仍保存着大约400年以上的34公顷甜石榴群落,是至今河北省发现的树龄最长、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老石榴群落。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河北省小流域治理项目,将河北省石榴发展推向了一个小高潮。当时石榴被作为太行山区干旱阳坡绿化抗旱效果最佳的生态首选树种向全省太行山区干旱阳坡推广,石家庄市的鹿泉、井陉、赞皇等县,保定市的顺平县、满城县,邯郸市的磁县、永年,邢台的临城、内邱等各区市,开始发展石榴,苗木大都从元氏县引进,也有部分引自于山东,品种以抗旱耐瘠薄的酸石榴为主,甜石榴很少。
在栽培管理方面,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河北省石榴栽培大都按纯生态林管理模式管理,和刺槐、荆条一样,只注重水土保持,经济效益甚微,基本上属于放任生长,尤其是一些老石榴群落,更是像拾柴禾,果实有一个算一个,从而造成树体郁闭,果实着色差,病虫害严重,果个参差不齐,商品价值极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石榴的营养及保健价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市场需求量增加,一些新的规范化的石榴园相继建立,建园地点也由以前的纯干旱瘠薄旱坡转移到了土壤较为肥沃,土层较厚的山前台地,管理开始集约化,1998年元氏县林业技术服务站率先起草并发布了石榴企业标准《满天红鲜石榴》标准,2002年由元氏县林业局起草,专家审定,石家庄市技术监督局发布了石家庄市地方标准《优质石榴生产管理综合标准》,标准号为DB1301/T013-2002,2005年,由石家庄市科技站、无氏县林业局、河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联合起草,经专家审定,由河北省技术监督局发布了河北省地方标准《无公害果品 石榴技术规程》、《无公害果品 石榴》,标准号分别为DB13/T648-2005、DB13/T666-2005,标准的逐步升级,标志着河北省石榴集约化、规范化生产管理范围也在逐步扩大,由此整个河北石榴适宜栽培区的栽培管理步入了集约化、规范化的新起点。
在抵御自然灾害方面,河北省在全国是石榴大田露地栽培的最北界,冻害是最大的威胁,但从2009年冬的雪灾和2010年春季低温这种几十年不遇的特殊气候来看,凡分布在海拔250米以上600米以下的背风向阳的山坡地带甚至阴坡,管理较为到位的成龄石榴园,都较为安全地度过了最低温,2011年产量恢复到60%以上,2012年将全部恢复产量。一般年份,冬季低温只要采取必要的防冻措施,对树体产量影响不大。2009年元氏县旷村一丘陵半阳坡地带,海拔300米左右,在满天红甜石榴大树上嫁接突尼期软籽,在2009年的雪灾中,在没有经过任何防寒措施的情况下,成功躲过了一劫,2011年开始结果,果实性状良好。但低海拔区当地抗冻性较强的传统树种,几乎全部覆没。
2 品种及品牌组成
2004年以前,河北省一直没有自己规范化的石榴良种,同种异名现象普遍,传统的石榴良种有的叫大红袍,有的叫满天红,更有的干脆叫甜石榴、酸石榴、半口石榴、大石榴、小石榴等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农科院石家庄现代化研究所元氏县185山地试验站从全国各地引进了数十个石榴良种在元氏县前仙乡牛家庄村建立了种质资源圃,到现在,资源得到了完整保存,但由于种种原因,成果未能及时得到转化。20世纪90年末,元氏县成规模引进了一批山东的泰山红、大青皮甜等石榴良种,由于当时提倡石榴下山进田,园地选择不当,没能成功。直到2004年,元氏县成功选育出了中早熟石榴良种太行红并进行了良种审定,才结束了河北省没有自己石榴良种的历史,以后陆续对传统石榴良种进行了审定,并分别命名为大叶满天红、小叶满天红、满天红酸及枣元青,丰富了河北省石榴良种资源。同时保定市的顺平县规模引进了一批山东的蒙阳红,表现效果也不错。近几年,与河南、山东等科研部门合作,又试验性地引进了部分青皮软籽、豫大籽、中农红、中农黑籽、突尼斯等新品种,现已零星结果,效果还在测试中。另外,在一些果园、庭院还零星分布着三白甜、紫石榴、泰山红、大青皮甜、铜皮石榴、大青皮酸及玉石籽、天红蛋、新疆大籽等品种,表现效果都不错。
当今由于大果型石榴果品在市场上的畅销,导致一些中小型果有逐步被淘汰的趋势,另外,中早熟品种由于在中秋节已经成熟,旺销火爆的市场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果农的关注,对传统的晚熟品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在品牌上,以石家莊市元氏县1999年注册的满山红牌满天红石榴规模最大,元氏县的石榴新品种太行红先后被两家企业分别注册为“富凯”、“艮发”两个品牌,鹿泉的满天红石榴在2000年注册为“田仙红”品牌,顺平县引进的蒙阳红被注册为“顺富红”等等,从此河北石榴生产也开始了品牌化战略,标准化生产。元氏县的满山红牌满天石榴连续三届被河北省命名为“河北名牌”农产品。
3 加工产业
在1988—1989年,由河北省林学院、石家庄地区林业局联合进行的《酸石榴汁系列产品研制》项目,为元氏县保留了一套石榴加工生产线,用于生产石榴原汁并加工石榴琼浆、石榴露、石榴汽水等,但由于原材料资源少,加工形不成规模,造成加工成本高,利润低,后续资金短缺,近几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从而造成酸石榴资源锐减,形成了恶性循环。甜石榴仅鲜食在市场上就供不应求,加工业更难起步,就连贮藏,也只是临时地窑保存,短时间内转入市场,所以河北石榴贮藏业也很落后。
随着近几年石榴规模的逐步加大,裂果、等外果等下脚料,逐渐被广大果农利用,家庭作坊式的酿酒正在悄悄兴起,石榴酒已经成为当地群众招待客人的上品。少量的酸石榴果农大多是自己用纱布手工挤压成汁,以原汁在市场上出售。
4 流通及包装
石榴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大都以筐子、篓子或废旧纸箱在集市或果品批发市场的地摊上作为野果销售,产品主要在河北本地市场,近些年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果品准入制度的实施,石榴生产的无公害认证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同时石榴作为河北的珍稀水果,走上了各大精品超市的柜台。同时包装也由过去的大筐子、大蒌子转变成了单果、双果、4果、6果、8果等不同数量的透明小包装、精包装,单果贴上了商标,包装加上了认证标识,效益比以前翻了几番,大果石榴每个可卖到30~50元,销路也遍布京、津及东北一带。
流通方式主要以合作社的形式统一组织货源,统一注册品牌,统一规划包装,统一联系销路,果农只负责搞好果品的安全生产,既避免了重复投资,又能保证果农的利益。
5 存在问题
加工业的滞后,使酸石榴品种规模锐减,形成了恶性循环,而随着全省石榴规模的加大,人们对石榴产品的需求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大有加工产品奇缺断档,而鲜果市场供应过剩的危机。
在品种方面,存在石榴品种单一,早、中、晚熟品种不能合理搭配,市场供应期偏短。
贮藏业的滞后,对我省越来越大的石榴产量,将会是一个新的挑战。
6 发展战略
要想实现河北石榴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区域化栽培,在适宜范围内,加大生产规模,丰富品种类型,必要的情况,可加大设施栽培力度,引进软籽品种、早熟、晚熟等品种类型,延长市场供应期,充实盆栽、观赏石榴市场,满足广大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需求。另外,在加工、贮藏方面,政府要适当引导,并进行政策性倾斜,以解除广大果农大规模发展后果品销售的后顾之忧。
(作者联系电话:13932112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