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医院专业病房床位管理现状分析与讨论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xxmm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分析各临床科室床位配置状况,优化医院床位配置。方法:采用统计学中95%置信区间进行数据分析,测算开放床位数的合理区间。结果:30个临床科室中,床位设置合适的有15个科室,床位偏少的有9个科室,床位偏多的有6个科室。结论:加强床位动态管理,实行床位资源共享,建立医疗联合体,是床位科学管理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综合医院; 病床工作效率; 置信区间; 床位管理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sickbed allocation of clinical department,so as to optimize the sickbed allocation in hospital.Method:The 95% confidence interva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and calculate the reasonable interval of sickbeds.Result:The sickbed allocation of 15 clinical departments in 30 clinical departments were suitable,9 clinical departments were insufficient,6 clinical departments were in surplus.Conclusion:Bed dynamic management,bed resources sharing, establishing medical association are all important measures to strengthen bed management.
  【Key words】 General hospital; Work efficiency of sickbed; Confidence interval; Bed management
  医院病床是重要的卫生资源,其使用情况是反映医院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益的重要指标[1]。病床是医院收治患者的基础设施, 也是确定医院人员编制、经费、设备等的主要依据[2]。床位的利用是被持续关注的焦点,一直以来主要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床位过度利用,二是床位利用不足[3]。合理的床位配置,能避免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对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促进作用[4]。由于医院的床位总数是一定的,综合医院往往根据各专业发展水平的强弱和学科影响力分配科室床位。综合医院要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创新床位管理模式,加强床位管理,合理分配临床科室的床位,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运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计算临床科室开放床位数的合理区间,分析科室床位配置状况,为加强综合性医院的床位管理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某三级综合医院2013年度统计报表,数据准确、可信。
  1.2 应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分析临床科室床位设置情况。运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分析计算平均开放床位数的合理设置区间,方法简单易行,结果直观明了,可作为管理者了解和合理配置某阶段医院及不同医院间病床的一种手段。
  1.3 计算公式 病床工作效率=病床周转次数×平均病床工作日=(出院人数/平均开放床位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开放床位数)=出院人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开放床位数2。平均开放床位数=(出院人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病床工作效率)1/2。
  1.4 计算置信区间 计算各科室平均开放床位数的合理区间,置信区间CI= x ±t0.05/2,29×Sx 。
  2 结果与分析
  各科室病床工作效率相关指标如表1所示。样本量n=30,均数x =13094.96,标准差s=5534.26,标准误Sx = 1010.41,查表得t0.05/2,29=2.045,95%的置信区间CI为x ±t0.05/2,29×Sx =(11028.67,15161.26)。因此病床工作效率的下控线为11028.67,上控线为15161.26,将其代入公式,计算各科室平均开放床位数的合理区间。若该科室实际开放病床数在该区间内,则不调整床位数;否则,调整床位数。若实际开放病床数低于下限,则床位数增加到下限;若实际开放病床数高于上限,则床位数减少到上限[1]。
  病床预测区间结果表明,该院存在着床位利用不均的情况。30个临床科室中,床位设置合适的有15个科室,包括消化科、呼吸科、神经内一科、神经内二科、肿瘤科、重症医学科、干保一科、干保二科、胸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眼科、血管外科、心外科。这些科室的床位数处于合理区间,能够满足学科发展和患者的医疗需求。床位偏少的有9个科室,包括内分泌科、儿科、急诊科、免疫风湿科、骨科、妇科、产科、耳鼻喉科、心内科。其中产科偏少30张床位,因为产科是该院的省重点学科,技术力量雄厚,学科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患者就诊;儿科偏少14张床位,因为周边地区的重症儿科患者纷纷拥往大医院治疗,床位使用率高,病床满负荷运转;免疫风湿科偏少8张床位,因为该科的病人以慢性疾病为主,疾病谱特殊,诊断治疗复杂,平均住院日较长,病床周转慢,床位相对不足。这些科室的床位被过度利用,不能满足科室收治患者的需求,应当增加床位数。床位偏多的有6个科室,包括神经外科、肾内科、干保三科、血液科、口腔科、老年内科。其中血液科偏多6张床位,因为当地其他医院血液科发展迅速,能够开展骨髓移植等先进技术,该院没有相关资格,限制了学科的发展,不能吸引病人就诊;肾内科偏多4张床位,因为该院的肾脏疾病的穿刺活检、免疫病理等关键技术弱于当地其他医院,使得部分病人优先到当地其他医院就诊。这些科室的床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住院患者少,床位处于闲置状态,应当减少床位数。   3 讨论与建议
  加强床位的动态管理,建立床位管理机制,及时调整临床科室的床位配置。医院住院病人是由医疗市场、疾病构成、发病情况、医院专科水平等因素决定的。为了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病床资源,医院应该根据临床科室床位使用情况,进行动态性或阶段性的床位调整,以保持病床的高效运转[5]。对于床位偏少的科室,增加床位或者采取加床措施,以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和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对于床位偏多的科室,减少床位,避免卫生资源的浪费。科学的床位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床位使用中的不合理、不平衡现象[6]。医院床位数的合理设置是关系着各科室及全院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等重要医疗指标的关键,床位数的增减,将直接影响到这些数据随之变化,同时也关系着医疗资源是否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7]。医院的床位工作效率必须保持适度水平,做到既要满足患者的需求,又要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8]。动态分析临床科室病床工作效率、科学优化配置病床数、有效利用病床资源是医院提升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9]。
  加强床位管理,不能只单纯从床位上进行调整[10],还需要运用多种管理方法和措施,例如,开展床位集中预约管理、强化绩效考核、调整住院患者的结构、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安排手术时间、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等。对于床位高效运行的科室,需加强病床管理,降低安全隐患。对于床位低效运行的科室,应加强特色专科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开发新技术,扩大收治范围,提高床位的运行效率[9]。
  建立床位资源共享机制,优化床位资源配置。住院床位的管理是综合性医院存在的共性问题。目前三级医院病房的床位分配,主流是以专业进行划分和管理,多数专家认为这样有利于学科发展和提升专业质量控制水平。医院编制床位是上级部门核定的, 没有调整的余地[11],但是医院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模式管理床位。探索建立医院床位资源共享模式,不局限于对科室床位偏多与偏少的调整,而是对医院床位进行综合分析与管理。床位资源共享采取就近、集中的原则, 重患者由主病区收治, 跨科患者限定在择期手术前、后检查及恢复期[12]。一种模式是将心内科和心外科、呼吸科和胸外科、消化科和普外科等专业或者解剖部位接近的科室设置在同一楼层,便于床位资源共享。例如当心外科床位紧张时,对于病情危急、急需手术的心脏病患者,由心外科收治,将病情轻、择期手术的患者暂时安排在心内科。另一种模式是将全院所有的床位进行资源共享,彻底突破专业限制,这种模式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护士不再是专科护理人员,而是要落实全科护理工作。医护一体的传统管理模式,床位资源不能全院共享,导致床位短缺与闲置现象长期并存[13]。专科收治,床位共享,可以使现有床位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14]。
  建立医疗联合体,有效整合医疗床位资源。建立医疗联合体,对医疗资源进行纵向整合,在机制上有利于患者双向转诊[15]。通过双向转诊,一方面提高综合医院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数量,提高床位使用率;另一方面可以将处于康复期的患者转到医疗联合体病床相对宽松的单位,加快床位周转。建立医疗联合体,统筹区域医疗资源,有利于加强综合医院床位管理,提高病床工作效率。
  利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计算平均开放床位的合理区间,方法简单易行,根据它调整开放病床,为医院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定量依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16],提高了床位使用效率,优化了卫生资源的配置,对医院各学科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建新,陈静.应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对床位设置的分析[J].中国病案,2010,11 (11):39-40.
  [2] 李秋燕,赵广通,张乐,等.应用灰色多层次评判法和TOPSIS法综合评价医院床位工作效率[J].中国卫生统计,2010,27(4):399-400.
  [3] 耿珊珊,陶红兵,谢舒.综合医院床位利用效率评价模型构建的初步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5):21-23.
  [4] 彭韶辉,谢和宾.应用床位工作效率指标指导医院病床设置[J].中国医院统计,2011,18(4):364-366.
  [5] 虞晓岚.基于病床工作效率指标的医院科室床位设置[J].中国卫生资源,2014,17(1):36-38.
  [6] 刘德君,侯纪金.加强医院床位的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1995,11(3):190-191.
  [7] 李凌雯,李立新,符波.运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分析调整医院床位设置[J].中国病案,2014,15(7):37-38.
  [8] 季新强,刘晶.应用床位利用模型分析某肿瘤专科医院1999-2012年床位工作效率[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6):865-866.
  [9] 周娟,朱海静,吕晓娟.基于病床工作效率指标的医院床位测算[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5):422-423.
  [10] 张惠芳,昌齐.应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分析我院科室床位设置情况[J].中国医院统计,2007,14(4):351-352.
  [11] 高丽娟,孙大军,岳增文.应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分析医院病床设置情况[J].中国医院统计,2009,16(1):25-26.
  [12] 苏桂花,马秋萍.加强风险管理跨科收治患者实现全院床位资源共享[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2):358.
  [13] 王文森,李永申,陈敬然.改善医院为部队服务模式的做法与体会[J].解放军卫勤杂志,2006,8(4):221.
  [14] 王文森,张学娥,陈敬然.医院实行三级分科床位共享的做法和体会[J].解放军医院管理,2007,4(1):73-74.
  [15] 曹晓红,何雪松,张炜,等.上海市医疗机构床位配置调整策略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3):8-11.
  [16] 李瑞波,马晓慧,孙静.病床工作效率指标在医院科室病床设置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2,22(5):20-21.
  (收稿日期:2014-12-09) (本文编辑:陈丹云)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孕11~13+6周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  1月-2015年1月接受超声检查的4154例孕11~13+6周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孕妇均采用超声检查,比较不同孕周切面图像质量和胎儿畸形检出情况。结果:在腹围切面、四肢切面、双肾横切面、四腔心切面、小脑横切面、脊柱矢状切面、丘脑切面、侧脑室切面和NT切面等9个标准切面中,孕13~13+6周2分切面率均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儿童轻度扩张的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及其手术体会。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腹腔镜手术患儿12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胆总管轻度扩张的25例作为研究组,其余97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胆总管囊肿切除及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进行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中转开放发生情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对老年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牙科85例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采用普通可摘式局部义齿,试验组44例,采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咀嚼功能、颞下颌关节功能及口腔健康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咀嚼功能优良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68.29%;试验组颞下颌关节功能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唇腭裂孕妇血浆代谢组学特点,为临床早期检测唇腭裂胎儿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4月本院产前超声筛查诊断胎儿为唇腭裂的孕妇21例作为病例组,随机选取同期本院产前筛查诊断胎儿为正常的孕妇2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孕妇血浆代谢组学特点。结果:病例组血浆代谢产物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病例组患者血浆中苯丙氨酸、缬氨酸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后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减退情况及其与受伤时间的关系,为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之间单侧膝关节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94例为研究对象,应用等速测试仪进行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PT)、相对峰力矩(PT/BW)、屈伸肌峰力矩比(H/Q)及总功(TW)测试,分析并比较肌力变化与受伤时间的关系。结果:患肢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合并奥氮平治疗强迫症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 例,研究组服用帕罗西汀和奥氮平,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疗程均为8周。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予
期刊
【摘要】 目的:对基于集体抗癌社会工作组织开展的,对肿瘤患者进行集中肿瘤康复健康教育模式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2013年度参加培训的255名肿瘤患者在培训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肿瘤患者参加培训前后在对疾病的科学认知、减少过度治疗、增强战胜癌症的信心、树立正确康复心态、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 结论:基于集体抗癌社会工作组织的肿瘤康复健康教育模
期刊
【摘要】 目的:翻译、修订中文版护生临床学习环境评估量表,初步评价其效度及信度,为评估我国护生临床学习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工具。方法:通过直译、回译、专家咨询和预试验对CLES+T进行翻译和文化调试,形成中文版CLES+T。采取方便抽样对太原市内4所三级甲等医院抽取的220名护生进行调查,分析评价量表的信、效度。通过项目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量表的项目鉴别力和结构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siRNA干扰SIAH基因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α-synuclein泛素化、降解通路的影响。方法:用荧光标记的siRNA-FAM转染SH-SY5Y细胞后,专业设计合成3条针对SIAH的siRNA,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水平SIAH表达的变化,筛选出其中最高效的1条siRNA,用CCK-8法检测该siRNA-SIAH干扰SH-SY5Y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技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保乳综合治疗并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纳入早期乳腺癌患者70例,患者均有保乳意愿,患者需在自愿的基础上签署SLNB手术治疗同意书。患者在保乳手术的同时进行SLNB,根据术中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的结果,对于SLN阳性者(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