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月1日上午,时隔42年,首辆载满乘客的“铛铛车”“前门一号”从改建后的五牌楼站缓缓驶出,悦耳的铃声回荡在有600年历史的前门大街。
“铛铛车”是老北京对有轨电车的称呼,靠两根轨道一根“辫子”供电,一般为两节车厢,在马路的当中开,开动时车身上下颤动,前后左右摇晃,因为在车头下面挂着一只铜铃铛,司机踩脚下的一个踏板,铃铛便发出“铛铛”的声响,“铛铛车”的名称也由此而来。“铛铛车”算是北京第一代现代化交通工具,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起,逐渐成为北京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建国后,随着城市的改造变迁,1956年起,所有的有轨电车轨道被拆除,“铛铛车”逐步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2008年,作为崇文区政府重点工程之一,前门大街改造工程启动。整条大街的改造和修复全部参照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样子进行,留存在老北京人记忆中的五牌楼、有轨电车(铛铛车)、广和大戏院等将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改造后的前门大街也将重铺铁轨,恢复有轨电车,但如何真实复原历史上的“铛铛车”成为摆在工程制作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当时淘汰下来的老车早已荡然无存,靠着当年老司机的回忆肯定不行。经多方打听,工程改造办公室的人员来到北京市档案馆寻求帮助。档案馆工作人员在馆藏北平电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档案中,找到一份《北平电车股份有限公司职员谢德心所交电车公司建设照片》档案,其中有兩张完整清晰的“铛铛车”照片。看到照片,改造办工作人员如获至宝,当即请档案馆代为扫描复制。正是依据这两张老照片,制作公司完成了“铛铛车”的复原设计和制作。2009年元旦,随着前门大街开街仪式的启动,“铛铛车”的金铃声韵再次在前门大街鸣响。
作者单位:北京市档案馆
“铛铛车”是老北京对有轨电车的称呼,靠两根轨道一根“辫子”供电,一般为两节车厢,在马路的当中开,开动时车身上下颤动,前后左右摇晃,因为在车头下面挂着一只铜铃铛,司机踩脚下的一个踏板,铃铛便发出“铛铛”的声响,“铛铛车”的名称也由此而来。“铛铛车”算是北京第一代现代化交通工具,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起,逐渐成为北京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建国后,随着城市的改造变迁,1956年起,所有的有轨电车轨道被拆除,“铛铛车”逐步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2008年,作为崇文区政府重点工程之一,前门大街改造工程启动。整条大街的改造和修复全部参照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样子进行,留存在老北京人记忆中的五牌楼、有轨电车(铛铛车)、广和大戏院等将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改造后的前门大街也将重铺铁轨,恢复有轨电车,但如何真实复原历史上的“铛铛车”成为摆在工程制作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当时淘汰下来的老车早已荡然无存,靠着当年老司机的回忆肯定不行。经多方打听,工程改造办公室的人员来到北京市档案馆寻求帮助。档案馆工作人员在馆藏北平电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档案中,找到一份《北平电车股份有限公司职员谢德心所交电车公司建设照片》档案,其中有兩张完整清晰的“铛铛车”照片。看到照片,改造办工作人员如获至宝,当即请档案馆代为扫描复制。正是依据这两张老照片,制作公司完成了“铛铛车”的复原设计和制作。2009年元旦,随着前门大街开街仪式的启动,“铛铛车”的金铃声韵再次在前门大街鸣响。
作者单位:北京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