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的情景创造变得越来越重要。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亲历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这就使得物理实验现象的演示在物理课堂中变得不可替代。物理演示实验成为新课程理念下创造物理课堂教学情景的有效方法,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观察与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检验物理理论的标准。物理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实验形式,也是物理教师施展才华与教学艺术的独特方式。它能把枯燥、抽象的物理规律与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亲历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再配合教师的讲授,使学生很好地认识物理规律,理解物理概念,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多做物理演示实验,但更要搞清楚怎样做才能使演示实验真正达到它的目的。我认为不外乎以下几个要点:
一、明确实验目的,不可随心所欲
演示实验往往是物理教学中新课导入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能创造出生动的教学情景,具有新奇性、趣味性与多变性,所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正是新课程的理念。但我们始终应该明确:物理演示实验是用来配合物理教学的,决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一点兴趣,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实验,以便让学生清楚认识物理规律与概念。如果为实验而实验,没有目的性,不过只是暂时吸引了一下学生的眼球而已,最后只会使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不知道为什么做实验,也不知道实验演示了什么规律,更谈不上自己去发现与探讨规律了。对教师而言,这显然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二、实验现象必须明显直观,不能模糊不清
由于演示实验的一切功能都是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来实现的,所以演示的直观是起码的要求,物理老师在设计演示实验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设法改进设备,实验方法,不可照搬教材上做法,要求变、求新,体现物理教师的创造精神。比如,为了使现象明显,仪器的尺寸要比较大,尤其是观察部分的尺寸要大、刻度线条要粗,要使教室内离讲台最远的学生也能看清。这样做精度虽然有所降低,但可以用感受效果来弥补,必要时还可以借助实物投影,机械放大、光杠杆、放大电路等来增强效果,从而提高观察的效果。
2. 实验过程必须注意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关注实验过程与现象。心理研究表明:在接受知识方面,单靠听觉,一般只能记住15%左右;单靠视觉,一般只能记住45%左右;如果两者结合起来,可记住65%左右。因此,在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设法改进实验设备,让出现的实验现象有声有色,提高演示实验的功能。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各部分感官的协调并用,强化有效刺激,促进学生对新知识、新规律的理解。
演示实验切忌模糊不清,学生看不到清晰的实验过程与现象以及明显的实验结果,不仅搞不清实验所示演示的规律、原理,反而会使认识变得混乱起来,这是得不偿失的。
三、必须安全可靠,真实可信,不可弄虚作假
课堂上教学时间是极其宝贵的,如果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出现失误或差错,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会引起学生对所得结论的怀疑,从而使认知和思路陷入混乱的境地。因此物理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必须确保成功。下面的几点是我们必须做到的:
1. 在实验的准备阶段搞清实验成功的因素与条件。实验成功的先决条件是掌握实验原理。只有撑握实验的原理才能准确地抓住关键条件,从而成功地进行演示。比如,静电实验比较难做,有的年轻老师就不做,这样导致了静电问题成了教学的难点,也成了学生学习的难点。其实静电实验做不好的关键是因为静电电压高而电量少。因此从这个关键的原理上分析,我们就可以找到改进静电实验的措施——解决绝缘问题。
2. 课前的准备充分,演示的成功率才会高。课堂上演示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一旦出现问题,由于课前有充分的准备,做过几遍,就会知道问题的原因,从而迅速排除故障。切不可在课前不做准备,课堂上演示出了问题手忙脚乱,而最后不成功却用“仪器不行”这样的话来搪塞学生。就算是侥幸成功,也得向学生说明真正的原因,并声明下次再做。这种负责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将会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良好科学作风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演示更要有启发性,不能难易不分
演示实验能提供丰富多彩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但它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观察现象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因此,在设计与编排演示程序时,必须在启发性上下功夫。
演示中的启发性,首先在于以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怀疑从而引发思考。当生动的演示现象出乎意料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头脑中的问题必将油然而生。
运用演示引发问题思考,只是启发思维的起点,虽然它是学生开启积极思维的突破口,但要推进思维的展开,仍需教师不断地引导。例如: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怎样才能产生?怎样才发生变化?……学生在不断的思索、探讨中逐步撑握物理规律与知识,这样的实验就成了推进思维的向导。
演示实验一般可采用这样的几个步骤: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建立初步表象;应用规律来说明问题并用实验加以验证。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认知规律,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中特别强调的。所以,课堂上的演示实验不能难易不分,草草了事。有的新教师做实验,常常以能显示实验现象为满足,急急表演,匆匆收场。这样的实验效果只能让学生看了一场热闹而已,不能真正地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可能让学生从中认识什么规律,这是对培养学生能力的忽视,是不可能达到演示实验应有的目的的。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变得越来越重要且不可替代,教师只有明确了演示的重要性,掌握了正确的演示方法,才能使学生的观察实验与思维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撑握物理规律与概念,发展能力,才能使我们的物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师对待物理演示实验的严谨作风与科学态度也必然对学生的实验素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物理教师任重而道远。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多做物理演示实验,但更要搞清楚怎样做才能使演示实验真正达到它的目的。我认为不外乎以下几个要点:
一、明确实验目的,不可随心所欲
演示实验往往是物理教学中新课导入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能创造出生动的教学情景,具有新奇性、趣味性与多变性,所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正是新课程的理念。但我们始终应该明确:物理演示实验是用来配合物理教学的,决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一点兴趣,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实验,以便让学生清楚认识物理规律与概念。如果为实验而实验,没有目的性,不过只是暂时吸引了一下学生的眼球而已,最后只会使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不知道为什么做实验,也不知道实验演示了什么规律,更谈不上自己去发现与探讨规律了。对教师而言,这显然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二、实验现象必须明显直观,不能模糊不清
由于演示实验的一切功能都是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来实现的,所以演示的直观是起码的要求,物理老师在设计演示实验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设法改进设备,实验方法,不可照搬教材上做法,要求变、求新,体现物理教师的创造精神。比如,为了使现象明显,仪器的尺寸要比较大,尤其是观察部分的尺寸要大、刻度线条要粗,要使教室内离讲台最远的学生也能看清。这样做精度虽然有所降低,但可以用感受效果来弥补,必要时还可以借助实物投影,机械放大、光杠杆、放大电路等来增强效果,从而提高观察的效果。
2. 实验过程必须注意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关注实验过程与现象。心理研究表明:在接受知识方面,单靠听觉,一般只能记住15%左右;单靠视觉,一般只能记住45%左右;如果两者结合起来,可记住65%左右。因此,在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设法改进实验设备,让出现的实验现象有声有色,提高演示实验的功能。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各部分感官的协调并用,强化有效刺激,促进学生对新知识、新规律的理解。
演示实验切忌模糊不清,学生看不到清晰的实验过程与现象以及明显的实验结果,不仅搞不清实验所示演示的规律、原理,反而会使认识变得混乱起来,这是得不偿失的。
三、必须安全可靠,真实可信,不可弄虚作假
课堂上教学时间是极其宝贵的,如果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出现失误或差错,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会引起学生对所得结论的怀疑,从而使认知和思路陷入混乱的境地。因此物理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必须确保成功。下面的几点是我们必须做到的:
1. 在实验的准备阶段搞清实验成功的因素与条件。实验成功的先决条件是掌握实验原理。只有撑握实验的原理才能准确地抓住关键条件,从而成功地进行演示。比如,静电实验比较难做,有的年轻老师就不做,这样导致了静电问题成了教学的难点,也成了学生学习的难点。其实静电实验做不好的关键是因为静电电压高而电量少。因此从这个关键的原理上分析,我们就可以找到改进静电实验的措施——解决绝缘问题。
2. 课前的准备充分,演示的成功率才会高。课堂上演示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一旦出现问题,由于课前有充分的准备,做过几遍,就会知道问题的原因,从而迅速排除故障。切不可在课前不做准备,课堂上演示出了问题手忙脚乱,而最后不成功却用“仪器不行”这样的话来搪塞学生。就算是侥幸成功,也得向学生说明真正的原因,并声明下次再做。这种负责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将会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良好科学作风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演示更要有启发性,不能难易不分
演示实验能提供丰富多彩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但它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观察现象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因此,在设计与编排演示程序时,必须在启发性上下功夫。
演示中的启发性,首先在于以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怀疑从而引发思考。当生动的演示现象出乎意料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头脑中的问题必将油然而生。
运用演示引发问题思考,只是启发思维的起点,虽然它是学生开启积极思维的突破口,但要推进思维的展开,仍需教师不断地引导。例如: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怎样才能产生?怎样才发生变化?……学生在不断的思索、探讨中逐步撑握物理规律与知识,这样的实验就成了推进思维的向导。
演示实验一般可采用这样的几个步骤: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建立初步表象;应用规律来说明问题并用实验加以验证。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认知规律,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中特别强调的。所以,课堂上的演示实验不能难易不分,草草了事。有的新教师做实验,常常以能显示实验现象为满足,急急表演,匆匆收场。这样的实验效果只能让学生看了一场热闹而已,不能真正地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可能让学生从中认识什么规律,这是对培养学生能力的忽视,是不可能达到演示实验应有的目的的。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变得越来越重要且不可替代,教师只有明确了演示的重要性,掌握了正确的演示方法,才能使学生的观察实验与思维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撑握物理规律与概念,发展能力,才能使我们的物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师对待物理演示实验的严谨作风与科学态度也必然对学生的实验素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物理教师任重而道远。